如果秉持國際主義,就不要把它變成國籍主義!

上海靜安區洋女婿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輿論反彈,從新民晚報的表彰,到人民日報的批評,更有不可計數的網民的質疑乃至謾罵。

輿論場上從來不缺聲音,前有小留生回國問題的針鋒相對,後有是否要和西方打輿論戰的巨大爭執。整日跑步的澳籍華人女子尚未出境,高速路上的湖北籍務工人員經勸說已經打馬回鄂。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波及全球,疫情之下,盡顯世間百態。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確實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脫離世界整體格局獨自發展,各國各族人民也沒有誰比誰更高人一等。當然,各國起點有高低,發展有快慢,這也是現實情況。

為什麼靜安區的做法又讓人看到了“超國民待遇”的影子呢?

在我看來,靜安區勸離哺乳期的母子並勸離無其他房產可去的父母,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因為,做錯了事情是可以改正的。

這個事情嚴重的地方在於,他們這麼做了,還認為這種行為非常正確,還應當做成新聞予以公開的表彰。

如果秉持國際主義,就不要把它變成國籍主義!

▲新民晚報報道

報道的重點在哪裡?

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的社區幹部們既嚴格執行政策,又暖心關懷,讓國外反滬居民動容。

看到了吧,讓國外反滬居民動容。

那麼請問,無處可去的父母呢?尚在哺乳期的母子呢?

誰又來讓他們動容?

如果把新聞簡化一下,一位剛做父親的人很有可能攜帶致命病毒,但因為這位父親不願意單獨隔離,為了避免家人染病,於是社區出面把孩子連同母親和外公外婆趕出家門。

我實在看不出把吃奶的孩子連同他的母親趕出家門這種敗壞社會公德和風氣的事到底有什麼可值得表彰的。

如果秉持國際主義,就不要把它變成國籍主義!

▲彭浦新村社區的做法

對於社區的做法,我只能說:在下佩服!

同樣是疫區反滬,我不知道被上海勸返的湖北籍務工人員是否已經回到了湖北境內。這邊已經配上了高級翻譯服務自國外疫區反滬的人員。

我不知道如果這位國際友人是湖北籍友人,還能不能得到彭浦新村社區如此體貼周到的服務,是否還能由社區出面勸出父母妻兒把家留給他自己。

我覺得,大概率是不能的!甚至這位父親還有可能被強制隔離!甚至也可能成為一個大新聞,引導人民對這位不負責任的父親進行道德上的批判。

只是因為這位父親有一個不同於中國的國籍,於是,事情反轉了。他不僅不需要面臨道德上的批評和指責,他還有超越他人的權力,他甚至還可以另社區主動將自己的妻兒趕出家門而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

上海十里洋場曾經獨領中國風騷,那是什麼地方?那是帶著中國近千萬平方公里土地開眼看世界的地方。那是中國國際化的前沿,那是多少內陸地區爭相學習的榜樣。

國際主義好嗎?好!

我們是正在崛起的國家,需要更廣泛更深入的參與到世界方方面面的發展中去。

我們需要向世界樹立一個嶄新的國家形象,用來區別強漢盛唐時的傲慢,用來區別晚清民國時的懦弱。

我們需要的是自信、開放、包容的形象,而不是諂媚、卑微的形象。那是現在某島領導人的形象,不是我們的形象。

孟子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一樣說過: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有句玩笑話叫做:新聞不能連起來看。

上海一邊勸退國內務工者,一邊周至的服務國際同胞,還拿出來大書特書。

大洋彼岸是同胞,那大陸內部就只是農民工?洋人老公有人權,哺乳期的母子就沒有人權?合著來來去去就是膝蓋朝外槍口朝內?

這到底是國際主義,還是國籍主義?

厚此薄彼的不是國際主義,厚彼薄此的同樣不是國際主義!

如果要展現博愛,那麼請不分國籍、民族、性別,平等的、高尚的愛一切人。如果不能博愛,那麼請不要把狹隘、偏見變成一種自以為驕傲的理所應當。

除此之外,還能說什麼呢?只能奉上一句話:

閘北靜安的租界已經沒了,但是有些人心裡的租界,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