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隨著各地本土新增確診病例降為0例,中國目前的防疫重點轉為防境外輸入病例,經濟發展正在全力復甦。

事實上,從2月中下旬開始,各地就開始“兩手抓”: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讓經濟恢復正常運轉,與此同時,各地也紛紛發佈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5日,24個省市區公佈了未來的項目投資規劃,項目總投資額達48.6萬億元。

在各地的投資計劃中,基建仍是重頭戲,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開始嶄露頭角,如大部分省份均提到了有關5G等新基建的規劃,一時間,這波約為50萬億元的鉅額投資計劃被解讀為“新基建”狂潮來襲,備受資本追捧,在市場引起熱議。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2月24日,青海至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青海段復工,施工人員進行組塔作業

又是一個“4萬億”?

新基建的概念並不新,也不復雜。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會議中就已提出,加快“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之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也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進入2020年,新基建被提及的更加頻繁,特別是在疫情發生後,中央會議上,曾3次提到“新基建”的相關內容,值得一提的是,3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中,首次提及“數據中心”。

根據央視的表述,“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7大類: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不難看出,最早關於新基建的表述中,並沒有“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這三項內容,事實上,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早已建設多年,將它們納入新基建“實在有點勉強”。所以,業內一般將這三項內容稱為類新基建,其他4項為狹義的新基建。

從各地投資計劃的表述來看,上述7大領域的“新基建”大體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為傳統基建補短板,如類新基建;一個是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信息技術或網絡,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新基建的“新意”所在,強調技術屬性及其應用領域。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也正因為如此,在疫情之下,市場對新基建的技術效應寄予厚望,甚至引發猜測,此輪“新基建狂潮”會是2008年4萬億刺激的翻版?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此輪約50萬億元的投資是各地涵蓋多年的投資計劃總額,其中,已公佈省份2020年計劃投資總額合計不到10萬億元。事實上,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達到60萬億元,2019年的基建投資也達到17萬億元,這些都是不小的數額。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有11個省份的2020年重點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甚至比2019年下降了1%,這些都說明,今年的計劃投資總額大小並不足為奇,因為各地每年都會爭相發佈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背後有未來爭取中央項目和相關資金支持的考量。

其次,這筆鉅額資金只是計劃投資金額,並非實際投資金額,也不會全部用於基建投資,投入新基建的投資更少。據國泰君安的研報,在政府基建投資中,尚未有關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統計,但可以從PPP庫細分項目中窺見一斑。

目前存量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17.6萬億元,其中,傳統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約7.1萬億元,約佔41%。而狹義新基建項目在17多萬億PPP項目庫中,不足1000億元,佔比只有0.5%,即便加上類新基建項目的2.6萬億,央視版“新基建”的投資規模也只有PPP項目庫的15%左右,約為傳統基建的四成。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圖源:WIND、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此外,這次疫情並非完全針對疫情,在春節前,四川、重慶、陝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經發布了本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新基建的概念也在2018年年底就已經提出,與2008年4萬億被動應對經濟危機的非常規舉措相比,此次新基建潮更像是一種順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規劃。

新基建能否穩增長?

很顯然,這次“新基建”潮不會是當年4萬億刺激,有著數字技術基因的“新基建”能否承擔穩增長的大任,也有待檢驗。

還是先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說起。受疫情影響,出口和消費衝擊較大,穩增長更多的期待靠投資發力。

如果按支出計算法來統計GDP,投資部分叫“資本形成總額”,“資本形成總額”中大部分來自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有三大類:製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

其中,製造業投資不具有反週期調節能力,而房地產投資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各地放鬆房地產的政策只能屢次以“一日遊 ”而落幕,如此一來,基建投資無疑再次承擔了逆週期調節的重任,能否如願呢?

我國固定投資增速從2009年開始,已連續下滑10年,據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4%。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2月15日,中鐵四局工人在滁寧城際鐵路二期工程二標項目鋼筋加工車間施工。當日,由中鐵四局承建的滁寧城際鐵路二期工程復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確保重點工程進度)

而另一方面,過去這幾年,隨著去槓桿、資產新規等金融行業整頓帶來的信用收緊,基建投資增長失去了往日豐富的資金流,增速從2017年的19%驟將到2018年的3.8%,並一直持續到2019年也無半點變化。

據西南證券的測算,如果要對沖消費放緩對經濟的影響,使2020年經濟增速保持在5.6以上,基建投資增速至少需要在12.4%以上。2020年1-2月,全國固定投資增速為-24.5%,基建投資同比-30.3%,要想全年達到12.4%的增速,後續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新基建有著天然的技術和互聯網屬性,從長遠來看,未來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可估量,特別是5G技術,顯然已激起全球新一輪的技術競賽,但現實是,目前投資規模還比較小,佔固定投資的比重也有限,對當下穩增長而言可謂是有心無力。

以廣東為例,與新基建相關的項目涉及金額約為1萬億元,佔廣東省計劃總金額近17%,其中,涉及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的類新基建金額超過90%,而狹義新基建項目投資金額僅佔1.6%。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狹義的“新基建”本質上是一種技術,它們需要應用於具體的產業發展中,才能放到技術的乘數效應,讓產業轉型步入快車道,從而推動經濟增長。

這意味著,決定新基建能否發揮作用的是技術應用條件成熟度,即一系列配套措施是否到位,比如行業標準、技術研發與突破等,顯然這些都不是短時間能攻克,換句話說,即使政策扶持和資金到位,新基建也不一定能在短時間拉動經濟增長。

這些年來,基建投資收益低且投資回報週期長,不確定風險大,企業無法成為投資主體,自然而然落到了地方政府身上,但地方政府都有經濟指標考核任務,新基建又無法在短期發力,此時,地方政府難免出現機會主義傾向,在具體在落實投資計劃時,勢必會有所衡量,這也是新基建投資規模佔比小的原因之一。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3月17日,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的工人在工程現場進行施工作業。日前,北京新建城際鐵路聯絡線工程安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為完成全年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奠定基礎。新建城際鐵路聯絡線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它將北京兩大機場及北京城市副中心串聯起來,形成快速客運通道)

說回“三駕馬車”,近年來,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功效曾一度突破60%,2019年回落至57.8%,依舊遠遠超過其他投資和出口,如果三駕馬車對經濟貢獻程度考慮,似乎刺激消費才是穩增長的得力舉措。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地方早已行動。3月9日,南京市市委書記、市長相繼出現在小吃店和書店消費、購物,接著,各地黨政一把手紛紛效仿,親自帶頭“下館子”,試圖引導消費。

隨後,消費刺激政策升級。3月13日,發改委、工信部、央行等23部委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19條措施。在政策推動下,全國已經有10餘個省、市、特區政府向市民發放消費券,試圖發揮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其中,南京發放的消費券總金額達3.18億元,也是目前發放消費券總額最高的城市。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目前,發消費券的方式能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仍有待觀察。但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內居民槓桿率已超60%的情況下,勢必會對居民消費產生一定擠壓,讓刺激效果打折扣。

那到底如何穩增長?不少專家的建議是繼續推進新型城鎮化,目前,中國城鎮化發展已進入都市圈發展階段,2019年,中國新型城鎮化率為60.60%,與國外發達國家依舊有差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今後10年,70%~80%的新經濟增長動能,將集中在國內若干大都市圈內,僅都市圈發展一項,每年就可拉動經濟增速0.5~1個百分點。如何繼續發揮都市圈發展的積聚效應、釋放都市圈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尤為重要。

“新基建”意欲何為?

既然新基建無法承擔穩增長的重任,那各地爭相佈局新基建又有何用意?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大流行”,戰疫進入下半場,國外悄然變成主戰場,全球金融系統也隨之震盪,3月份內,美聯儲兩次降息,並重啟7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讓美國重回零利率時代,各國央行隨之開啟“放水競賽”,市場卻用腳投票,多國股市兩週內3次熔斷。此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此時,各地之前發佈的投資計劃無疑給市場一劑興奮劑,且不論投資計劃能否落地、達到預期,但從過往投資拉動經濟的經驗來看,此輪投資計劃刺激政策本身就有提振市場信心的效應,在全球股市震盪下,新基建概念股的逆勢走高也說明了這一點,這是疫情賦予新基建的現實意義。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3月18日,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三樂特大橋,施工人員在工地作業。3月中旬,衢寧鐵路福建段電氣化工程全面復工。衢寧鐵路北起浙江省衢州市,南至福建省寧德市,全長379.2公里)

新基建的用意更多地指向未來發展與競爭。狹義新基建的本質就是一種技術,決定著未來數字經濟發展,在國內,中國經濟發展從高速發展轉向中高速發展,各地都在尋求新的增長動能,用數字技術迭代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是可行路徑,新基建就成了產業轉型升級中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國際上,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全球掀起新一輪的競賽,各國紛紛開啟數字化轉型的浪潮,為未來的數字經濟競爭做準備,而中國和美國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中國此時發力新基建,頗有要贏在未來的意味。

此外,仔細分析各地發佈的投資計劃,發現省際投資差別較大,雲南、福建、四川、河南、陝西5省的計劃投資總額均在3萬億元以上,其中,雲南高達5萬億元的規模

在財經評論員肖磊看來,這不是巧合,背後考量的是“關乎未來中國的國際戰略和地緣政治問題。”

以雲南為例,此次雲南的基建項目中,涵蓋玉磨鐵路、大瑞鐵路、沿邊鐵路、沿邊高速、跨境電網和智能電網等,基本上都為東盟和中國的跨境貿易做鋪墊。

50萬億!新基建的風口在哪裡?

中老昆萬鐵路途徑站,玉磨鐵路(玉溪-磨憨)是其關鍵 (圖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隨著雲南補齊基建短板,未來中國跟緬甸、老撾、泰國等的貿易將實現有大規模增長,這也將成為制衡東邊的越南,以及西邊印度最有效的方式。

新基建專注未來,又憑藉技術和互聯網屬性,給市場帶來了無窮的想象空間,疫情之下,更是成為資本的新寵。

但新基建要發揮作用需要長期投入,當下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資本熱捧下,新基建如何避免淪為新一輪的資產泡沫?政府的強政策刺激如何確保不擾亂現有產業發展局面,不造成新的市場扭曲?在地方政府債務高企的背景下,新基建投資的資金如何保障,能否引入市場化的融資方式?

毫無疑問,當下這些事情能否妥善處理,也將影響著新基建未來能否實現美好的宏願。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何治民

排版 | SUNNI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