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群體免疫”的理論基礎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嗎?


英國“群體免疫”的理論基礎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嗎?


2020年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宣佈英國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Delay)。隨後,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朗斯發文稱,英國政府抗疫政策的核心理念是“群體免疫”,即放棄積極抗疫,致力於“減慢而非阻止流行病的傳播”,最後通過“讓6成人染病”獲得免疫力,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瓦朗斯說,首要目標是:通過降低、放緩、拉寬流行病的傳染高峰,使其不會對醫療保健系統造成太大壓力;而次要目標是在病毒感染更多人群時保護最脆弱的群體。

目前全球超過5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英國無為而治的群體免疫策略讓一個名字重新浮現:馬爾薩斯。

英國“群體免疫”的理論基礎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嗎?


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英國經濟學家、牧師和教授。他創立的人口理論體系,即:人類的性本能決定人口以幾何級數增長,若不加以控制,每25年可增加一倍;因土地有限而導致的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食物只能以算術級數增長;因人口增長速度快於食物供應的增長速度,隨時間推移,人口將超過食物的供給量。而食物不足會引起貧困、惡習等出現。故人口與食物間的不平衡總是通過抑制人口增長而加以改善。他提出兩類抑制人口增長的方法,以達到人口增長與食物供應間的平衡。1、道德抑制法,指人們通過晚婚、獨身、節育來控制出生率;2、積極抑制法,指通過惡習、貧困、戰爭、疾病、瘟疫、供水等各種形式的積極抑制來減少人口。

為什麼英國沒有像中國那樣迅速採取行動,要另闢蹊徑搞群體免疫來應對新冠疫情?英國政府背後的決策邏輯是什麼?原來,英國首相“群體免疫”的理論基礎是有220年曆史淵源的,即來源於同是英國人的馬爾薩斯人口理論中的“積極抑制法”,即通過疾病、瘟疫的方法放任人口自生自滅。按照目前的數據統計分析,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在3.9%左右。英國有6600萬人口,如果要獲得群體免疫,意味著約4000萬人要患病,這4000萬人裡有150萬的人要死亡。即使死亡率為1%,也得有40萬人死亡。可是,誰願意自己或家人成為那1%呢?

3月27日,英國首相府唐寧街宣佈,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有輕微症狀。早幾天,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也被確診感染。不斷確診的病例也反映出當下英國疫情的嚴重性。隨著疫情的蔓延和民眾的反對,英國似已從備受爭議的“群體免疫”轉變為“全民隔離”,重新規劃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控措施。

中國的新冠病毒防治理念是“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為此不惜一切代價,採取“封城”、“方艙醫院”的方式,救治全部病人,而且費用全部免除,有國家承擔,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國家強有力的統一領導下,靠著廣大醫護人員和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國內疫情,極大地減少了人員死亡。隨後還在世界範圍內援助80多個國家抗擊新冠病毒,展示出了一個大國的擔當和責任,反觀某大國“甩”鍋的言辭和行徑,只能送其兩個字:呵呵。

鍾南山院士說:新冠肺炎是一個傳染率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目前沒有證據證明感染一次冠狀病毒就能夠永遠獲得免疫,所有的傳染病,需要從源頭、上游進行預防,而不能依靠所謂的“群體免疫”。“群體免疫”與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採取緊急且積極的行動”背道而馳。英國運用馬爾薩斯“積極抑制”的人口理論,創造的“群體免疫”,在防禦新冠肺炎的戰役中遭到了無可挽回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