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一提到關於孩子內疚的話題,很多家長可能心存疑惑:孩子真的懂內疚嗎?

看他們做錯事兒之後蹦蹦跳跳跟沒事兒人一樣,能搞懂自己真的做錯了,都是謝天謝地了!

而且有的孩子他還屢教不改,家長明明白白告訴他做錯事了,下次不要這樣做,可是他下回還犯;有的孩子甚至做錯事了之後還跟家長笑嘻嘻,一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樣子。

前段時間聽一位寶媽抱怨,說他家孩子做錯了事兒之後也挨訓就撂臉子,坐在那裡撅著嘴抽泣,反而好像是家長做錯了事惹了他一樣。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那麼關於孩子內疚的問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孩子的內疚就像"春脖子短"

有一位家長曾經這樣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情的內疚轉瞬即逝,幾秒鐘就不見了,就像北方人說三月的春天是"春脖子短",還沒感覺出味兒來就不見了。

其實這話不假,孩子們在幼兒時期的內疚家長要是沒來得及好好分辨,就像曇花一樣凋謝了。這在大多數孩子身上都有共性。

那麼很多家長可能就想問:孩子是真的不懂內疚嗎?他們做錯了事之後,就真的只想著怎麼敷衍過去嗎?怎樣能讓孩子認識到內疚,並且認識到錯事的嚴重性呢?

這其實就要求我們對"內疚"這個情緒要有一定的瞭解,也要明白幼兒時期的孩子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普通人的內疚和小孩子為什麼不一樣

內疚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對一件事情或某個人心裡感到慚愧而不安的一種心情。

我們普通人在平時的生活中做錯了事情或者失誤了的時候,如果當場感覺到了不對,會努力想辦法彌補對方;如果在事後發現做錯了事,這個時候的內疚情緒就會凸出的很明顯,甚至會持續很多天。

那麼我們就可以明白,其實內疚情緒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事之後,短時間之內無法彌補對方或者造成的傷害已經無法挽回,從而產生出了這種情緒。

我們普通成年人的內疚之所以很明顯,主要是因為我們的人際交往圈子比較大,而且很容易會和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產生矛盾而發生錯誤。

對小孩子來說,他們的人際交往關係很窄,主要是自己的家長和親人,以及其他的小孩子。

當一個小孩兒犯了錯時,對他來說,解決的辦法就是向家長撒嬌"賣萌"以求得原諒;如果是對其他親人犯了錯,我們一般長輩都會或者孩子說沒事沒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用解決問題;如果是對其他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家長會發現孩子可能明顯出現了內疚的情緒。

由此看來,孩子和成年人的內疚情緒產生其實也是一樣的,當孩子找不到解決問題或者彌補錯誤的辦法時,他們也就會產生內疚的情緒。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另外我們還要明白一點,其實小孩子之間的友情非常簡單,可能今天還打作一團,明天就和和氣氣一起出去玩了,所以孩子對於其他小孩的內疚其實也很薄弱。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哭泣和發呆是逃避責任嗎

如果家長幸運"逮到"孩子做錯了一些大事時,無論怎樣向家長求饒撒嬌都不被原諒的時候,孩子很明顯會出現內疚的狀態。

但是孩子內疚時的表現讓很多家長覺得"懷疑人生"。

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中,會覺得一個人內疚時就會坐在那裡愁眉苦臉、唉聲嘆氣,不停地懺悔自己做的錯事,但是孩子卻並不是這樣的表現。

大多數孩子會有哭泣和發呆這兩種狀態,家長有時候看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哭得久了就會心軟,回過味兒來又覺得不是孩子做錯了事嗎?自己為什麼又要安慰他哄他?

有的孩子一發呆就是好幾個小時,只要家長不搭理他,他就能一直髮呆下去。家長就會覺得很疑惑,這算內疚嗎?

其實,家長們有這種疑惑,還是因為不懂孩子的心。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1. 哭泣的孩子為何而哭泣?

我們常說孩子們在幼兒時期最需求的就是安全感,尤其對家長給予的愛意需求量最大。

當一個孩子犯了錯時,他和我們成年人想的問題不一樣,我們會想:接下來該怎麼辦?怎麼彌補這個錯誤?

但是孩子第一會想的是:我做錯了事情,爸爸媽媽會不會不愛我了?

思考問題的重點不一樣,應對問題的行為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孩子在做錯事之後的哭泣,正是因為害怕爸媽不愛他了而哭。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通常不太明白做了一件錯事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也不懂得會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更不會明白毀壞一件物品要付多少錢,因此孩子很少會因為錯事本身而哭泣。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孩子做錯事之後,家長通常會非常嚴厲地兇他,隨著孩子長大,有的家長還會說出一些特別傷人的話語來,甚至會說出不要你了之類的,而這種話正中孩子恐懼的中心。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家長越教訓他們,他們哭的越兇的原因。

2. 發呆的孩子在想什麼?

孩子做錯事之後發呆,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性格內向的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會覺得很鬱悶,自家孩子平時就像個悶葫蘆一樣,做了錯事之後更是一句話都不說,還有可能做出掩飾的行為。

也有一些孩子平時熱熱鬧鬧,做錯了事情之後瞬間不吭聲,只會原地發呆,這類孩子其實屬於"假活潑"。

他們的活潑通常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他們的真實性格其實非常自卑,甚至到了卑微的地步,家長對這類孩子應該給予更多的溫暖和關懷。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做錯事之後"瘋狂發呆"的孩子,家長很好奇他們在想什麼,其實他們想的內容既簡單又複雜。

這類孩子不像上文中愛哭的孩子那樣單純是害怕失去愛,他們首先會因為犯錯而頭腦一片空白,因為狀況超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隨後他們會開始胡思亂想,會想到家長因為這件事可能會勃然大怒,可能還會打自己,

可能會在平時和自己說話的時候也冷嘲熱諷,可能連說好的獎勵也不給自己了,可能要花很多功夫才能哄好……

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充斥了孩子的大腦,但是他們太過年幼不能理清楚思路,於是想法就全都僵住了。

這就是犯錯之後愛發呆的孩子們的心路歷程,包括一些犯錯之後選擇掩蓋錯誤的孩子,這也是他們在自己年幼的閱歷中唯一能夠想到的解決辦法。

搞清楚孩子的內疚,選擇更好的處理方法

家長們在看自家孩子如何內疚之後,應當採取更好的處理辦法,如果一直忽略孩子內心中的呼聲,會耽誤了正面教育。

很多家長覺得自家孩a子一直特別不懂事,應對犯錯和糾正錯誤的做法怎麼也教不會,不能夠面對自己犯的錯,實屬無藥可救,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家長沒有和孩子的情緒達成一致。

孩子犯了錯之後,並不明白自己錯誤的大小,很多時候會認為是個彌天大錯,滿腦子都是"壞了壞了,完了完了",

所以家長在糾正他們的錯誤之前,要先幫助他們撫平情緒。

孩子內疚時在想什麼?多半家長有疏忽,耽誤了孩子的正面心理教育

幫助孩子進行面對錯誤的正面教育,我們應當先以平穩的情緒為基礎,試想一下,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恐懼的情緒中,也不可能把家長的話聽進去。

教育孩子的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們作為家長的要多一些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