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公元1644年,在北京的煤山上面,一位身穿龙袍的男子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都城,发出了一声叹息,最终一袭白绫挂在了一棵歪脖树上,自己选择吊死在煤山之上。一位匍匐在地的太监高声呼喊着“恭送陛下归天。”随后也相随而去。


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崇祯剧照


这个吊死的皇帝正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此时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攻入了北京,崇祯皇帝不愿逃亡,反而自杀殉国。

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在亡国之前,崇祯皇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看清了朝堂之上的东林党人,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兄长天启皇帝对自己所说的“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然而崇祯皇帝不听,导致自己最后后悔莫及。

明朝晚期,明朝陷入了党争之中,极大的消耗着国家的实力,其中以东林党人为首,大部分都是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材实料,整日里只顾着争权夺利,当初的天启皇帝正是认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开始大力的提拔魏忠贤等人,以此来对抗东林党。


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崇祯吊死煤山


因为魏忠贤等人身为阉人,只能依靠与皇帝,所以这些人才会尽心尽力的为皇帝服务,当初天启皇帝多年不上朝,反而仍然执掌着权利正是因为有着魏忠贤等人的作用,与东林党作对甚至还占据优势。

然而崇祯皇帝却在天启皇帝在朝的时候,就对魏忠贤等阉党充满了厌恶,反而亲近于东林党人,认为这些东林党人都是有才之士,只是因为魏忠贤的制约,所以才华得不到施展。于是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后,迅速的在东林党人的协助之下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清除完毕,从此朝堂之上就只剩下了东林党人。


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魏忠贤剧照


明朝东林党就是有外敌时一致对外,只剩下东林党时,则迅速分裂,开始争权夺利,很快的崇祯皇帝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这些东林党人在朝堂之上只为反对而反对,丝毫不考虑民生等因素,只只会满口的仁义道德,反而没有一个实干派。

崇祯皇帝空有一身抱负与志向,但是在自己亲手除去了阉党之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反而处处被东林党牵扯着走。明朝的灭亡与东林党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天启皇帝与魏忠贤


终于,当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到北京的时候,这些崇祯皇帝信赖的东林党人又去了哪里?他们迅速的投入到了农民起义军的怀抱,除了极少部分的忠臣以死殉节之外,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叛变。其中就比如东林党的领头人钱谦益,在崇祯死亡之后逃到了其他人建立的南明任职,结果南明灭亡时,自己的妻妾柳如是拉着他殉节,结果却因为河水太凉选择了放弃。不得不说让人鄙夷。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明史》


天启皇帝临终留下遗言,结果崇祯帝不听,最后后悔莫及

崇祯剧照


崇祯皇帝死亡之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悔没有听从天启皇帝的临终嘱咐,最终导致了亡国,所以在死之前下令收葬魏忠贤的遗骸,这是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错误的肯定,也是对于自己执政的否定。此时的崇祯皇帝大概是后悔莫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