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資本》 :從"天天向上"出發,培養"終身成長"意識

一個人擁有"資本"的多少並不等於財富的多少。人們會下意識地把物質財富與資本相對比,殊不知運用我們的"原始資本"也能幫助我們成長與進步。


1, 教育,打造認知的基底

說起教育,這種大範圍的話題,幾乎每個人都能現身說法,甚至可以誇誇其談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受教育"儼然已經成了我們成長必須經歷的路程

——學校,精神上的學習

從幼兒園直到大學,二十多年,"奮鬥史"這是絕大多數人從生下來就必須戰鬥的歷程。當問及家長為什麼讓孩子上學的時候,得到的普遍回答便是為了孩子以後有個好前途,能找個好工作。只有極少數的家長會說"讓孩子上學是為了獲取知識,懂得為人處世"。社會的功利性,也慢慢讓人們從潛意識裡認為,上學就是考個好成績,找個好工作,以後賺大錢。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灌入了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事情。在我的記憶裡,老師批評的話更是明意,"不好好學習,以後要飯都要不到熱的"雖然話有些極端,但本意是好的,督促我學習。從小學開始吧,我的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幾乎沒及格過。這也使得我經常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經常受到數學老師的"特殊待遇"不論是測驗還是考試,及格對我來說都是一件苦事。數學老師也時常會來上一句,"我就是屬於被別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的代表"。那是物理和化學考的還不錯,唯獨數學實在是太差,以至於讓老師一度認為我跟她過不去,故意做錯。從小學直到現在,我們的學習經歷真的很"艱難"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看,老師在批評人的時候,都會拿"我"的前途或者父母的不易來說辭教育,以此挖掘懶惰心理,引發鬥志。學會生存,更好地生活,在學校中的學習,更多是精神上學習,培養我們內在的修養,增加我們的知識含量,豐富我們的精神層面。

《一生的資本》 :從


——社會,實踐性學習

學以致用,一直以來都是熱議的話題。特別是在學習這件事上。在學校裡,我們學習的是知識,是理論。是別人實踐後留下的結論,屬於精神上的充足。當我們進入社會,接觸面的轉變將會是我們措不及防,面對生活,工作方方面面,我們都需要去學習,去適應。這時候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謀生的知識,還有那些需要時間打磨,慢慢才能學會的經驗。

《一生的資本》 :從


——適度的兩面性,"雙管齊下"

"思考是行動的資本,機遇是財富的資本,貧窮是窮人的資本,健康是一切的資本,擁有人生的資本並懂得運用這些資本,你的人生就會出現奇蹟"——拿破崙·希爾(美國著名成功學家)《一生的資本》中多次談及教育的全面性和層次性書中明確指出學校教育的目標在於傳承文明,增長知識,培養品質健全的人。可見,教育並不是一味地學習,吸取知識。也需要我們合理地去分析自己,嘗試思考自己以後該做什麼,路該怎麼走,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的成長。

"品質"在多數人們心裡其實是一個"虛"話題。但人品好壞,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反映。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不斷地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實踐"(結合實際去思考,去計劃)讓我們的心靈養成正能量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教育真真正正的融入到生活和學習中

2, 讀書:升級自己的認知和思維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受教育"中學習,但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成人"實現自我的價值、利用老師教授的知識正確地樹立人生觀。

上學時,學習成績好,那麼學習知識的好處就使得我們對考試得心應手。這是知識的有效利用嗎?想要真正的成長,需要"啟發性"的學習來作為動力,進行開導式的教育,每個人都有天賦,都有自己的興趣所在,只是各自的體現不同。正向地引導,才能最大化的實現知識利用

《一生的資本》 :從


——認知重啟

"學習"的本質就是能讓自己有更好地發展機會。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賺大錢,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夢想。可在現代化社會,高學歷 高技能,人口 求職也是相當困難。大學生當水泥工、建築工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似乎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難道二十多年的青春年華付諸於受教育,就是換取這種結果嗎?


——讀書,讓精神財富溢出現實

之所以談及讀書,是因為讀書確實能夠感知到變化。就我個人經歷而言,近兩年陸續讀了有一百本左右了(紙質書)。雖然不算多,但也能夠感受到變化了,最顯著的是思考問題方面,也就是對一件事發生的切入點發生了改變。讀書還能培養我們的耐心,在吸取知識的同時,還能提高我們的思維邏輯。一本好書也是作者思想的精華,讀別人的思想還可以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充滿"羊群效應"的社會里,你必須獨特點才能被人矚目。獨立思考在現時代,可是一種稀缺的思維。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不僅能給我們帶來智慧,還可以成為我們的"精神領路人"指導我們發揮人生的價值。

《一生的資本》 :從


——讀書通識

讀書好處多多,學會有選擇地讀書。一些書需要深讀(領悟)一些書則需要淺讀。根據書的類別,變換讀書的方式。例如,工具類書籍,書中的語言和觀點你可以直接"拿過來"用,通俗易懂。讀完記一下你所需要的知識點就好了,它基本不需要你去領悟參透書中的意思。做好"表面功夫"就好,內化其知識,學會靈活運用。"勵志類書籍"和"心靈雞湯"這種類似於"精神傳銷"空有一副外表,可用於緩解壓力。史書和社會科學,這種知識密度大的書,需要精讀,也就是深讀。雖然歷史很少有真相,但"讀讀別人的經歷,可以學會反思我們自己的經歷"社會科學能使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發展趨勢有個大概的瞭解,這樣在我們以後的人生中做出的決定會更接近自己。說說我自己的讀書小竅門:"多看長銷書,少看暢銷書"時間跨度大的長銷書 更是精品書中的精品書。時間有限,讀書真的要好好利用,有時候"功利性"讀書,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一生的資本》 :從


3, "密度性"利用時間

——管理時間

管理時間就是管理自己。時間一直都在流逝,"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管住自己的慾望,養成"自律式"習慣,已經是跟上社會步伐的必要條件了。

人人都知道時間的珍貴,但確不知道怎麼利用。"番茄工作法""強制性"的管理時間。

《一生的資本》 :從


"番茄工作法"這也是我自己在用的管理時間的工具。"25分鐘,專注一件事,不能做任何事、25分鐘之後休息5分鐘,然後再工作。實行4個循環,休息30分鐘"也就是專注100分鐘時,你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把時間明確劃分後,可以提高我們對於時間的敏感度,進而逐步增加我們對時間的有效利用。

——"刻意練習"壓縮時間

時間一直都在流逝,實現時間最大化利用的方法就是讓時間便有目的性、利益性。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一萬小時法則"與《刻意練習》的對比性 ,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對時間的利用問題,有沒有讓時間產生真實有效的效果。沒看《刻意練習》我可能會傻乎乎地認為"我學習任何東西,只要到1萬個小時都能成為精英"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很多東西學習的時間長度是不一樣的。當然前提條件都是成為精英。"1萬個小時法則"更容易被人接受,其原因就在於,它明確指出時間告訴你: 一萬個小時 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這是我們的認知盲點,而《刻意練習》的意義則是注重於科學層次:只要你用心,專注,尋找方法 堅持不停地進步練習 ,這就是壓縮時間長度、高效利用時間。慢慢學會掌控自己的時間利用率。任何事情學起來都很簡單,一定要下足功夫。

4,總結

終身成長其實就是不斷地學習與進步。人類與動物的差別不就在於認知和思維上嗎?讀書,可以解決你很多問題。問問我們自己的內心,你是否需要終身成長,需不需要讀書,需不需要高效利用時間,為"我"考慮一下,一件事情值不值得你去做,取決於這件事對你有多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