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多城“救市”出臺政策,卻頻被“召回”,這些政策怎麼了?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樓市的銷售淡季被強制延長,多城的樓市成交量降至“冰點”,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1-2月份數據,全國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到位資金增速及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總額增速均呈斷崖式下跌,創近年來低谷。

房地產相關數據的“萎靡”,再一次讓大家看到開發商企業在疫情期間承擔的壓力。

在此背景下,多城為了“救市”房地產,相繼出臺地方樓市調整政策,這些政策中,有對銀行強制下令不得向房企斷貸、有降低首付款比例的、有調整商品房銷售價格的... ...

雖政策繁多,但夾雜其中的部分政策,仍出乎意料的吸人眼球,只因它們的“壽命”太過短暫,兩日、一日、甚至兩個小時。

疫情期多城“救市”出臺政策,卻頻被“召回”,這些政策怎麼了?

這些政策為何會這麼快被“召回”?讓我們來看下,都有哪些城市發佈的政策比較“短命”。

  • 浙江海寧:

3月24日下午,浙江海寧市發佈消息稱,在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這意味著,非海寧戶籍人員在海寧可以買多套房。

緊隨其後,在當日16時左右,上述內容就被刪除。

  • 山東濟南:

在3月15日,發佈了《關於促進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發展十條政策》。其中涉及“預售監管資金即徵即返”;“在先行區直管區範圍內購買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商品住宅的,不受濟南市限購政策約束”等表述。

兩天之後的3月17日,又發佈了《更正聲明》稱此前政策表述不準確,予以更正。

  • 陝西寶雞:

3月12日,政府發佈的《寶雞市住建行業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穩企業穩民生穩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各銀行要積極爭取降低首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政策,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由40萬提高至50萬。

當晚,文件就已從官網撤下。

疫情期多城“救市”出臺政策,卻頻被“召回”,這些政策怎麼了?

當然,發生政策“一日遊”現象的城市不止上述城市。

這種現象頻繁發生的原因,再次證明了國家對房地產調控堅定的決心,“房住不炒”“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段”等,將長期被貫徹執行,對於這類政策“試水”的失敗,也讓其他城市看的更加清楚,國家調控之口並未放鬆。

為啥是這些政策被“召回”呢?

不論是首付款降低,還是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等,都有一個共同點,政策的著力點都在需求端,也就是放鬆了購房者的購房條件

國家一直倡導,房地產調控要從長遠考慮,從供應量的多樣化,及增加供地等多方面調節,針對需求端條件的放鬆,則是與當前國家主基調相悖的,短期內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對長遠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疫情期多城“救市”出臺政策,卻頻被“召回”,這些政策怎麼了?

疫情期間,各城市經濟都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在國家多次強調“房住不炒”“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等論調下,仍試圖通過短期刺激房地產來達到快速恢復經濟的目的,就難逃政策被“腰斬”的宿命了。

“房住不炒”是要一直堅定執行下去的底線,勿要頻繁“試水”,國家已經多次強調。中央態度的明確已毋庸多說,所以也不要總妄想用與主基調相悖的政策去試水。

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確實是國家給了地方更多的調控權限,但權限下放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地方城市在符合國家調控總基調的前提下,去根據地方城市特色出臺更接地氣的政策,而不是拿著國家給予的權利,與主基調對抗。

從公共影響的角度來看,政策“短命”頻被“召回”,說明在政策出臺前,地方政府沒有充分考慮好各項因素,也沒有做好相關的準備,導致一經出臺發現形勢不對,才趕緊予以撤回,有的甚至妄想消滅痕跡,連解釋都沒有,大大影響了政策的嚴肅性,若經常如此,則會對民眾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嚴重的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