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東突厥的滅亡

中國曆代漢人封建王朝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的襲擾,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漢人王朝必須要保持一種集權與專制的模式以應對外敵,否則就會像南宋那樣富而不強成為一個反面典型,而在與遊牧民族的鬥爭中漢朝和唐朝可能是做的最好的,至少這兩個大一統王朝即使在搖搖欲墜時依舊能抵禦外敵。關於東漢漢安帝時一舉大坡北匈奴,造成了匈奴人的西遷,最終直接影響了西方歷史的事,我們可能還會知道點,那唐朝初年滅亡了東突厥又對世界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東突厥汗國

早在南北朝的時候,突厥就已經盤踞在中國的最北方,並對當時同為少數民族的鮮卑人造成了困擾,不過等到了隋文帝快統一中國的前幾十年,突厥發生了分裂,而這種分裂局面是中原王朝所希望看到的,等到了隋朝建立,隋文帝搞起了大國沙文主義,干涉了突厥內政,致使東西突厥的分裂基本上成覆水難收之勢了,隋文帝做的這些小動作雖然在外族人眼中不是很光彩,但卻使得剛剛統一的華夏有了踹息的機會,避免了後來遊牧的阿拉伯人滅亡文明拜占庭的悲劇,因此隋朝的一個巨大貢獻還在於阻撓了東西突厥的統一,而等到了隋朝滅亡,來到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時,漢人的一個更大使命來了,那就是滅了東突厥。

歷史上的東突厥的滅亡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李靖

在後來的排名中,李靖排名第八,不過這一名次顯然有點低了,他的功績好比漢朝的霍去病,竇憲,明朝的李文忠,藍玉,而且他還有一個和他名氣一樣大的妻子,風塵三峽的紅拂女,下面就主要來看一下他能流傳史冊的功績,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初繼位時,便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東突厥的可汗前來給李世民賀喜,只不過他是帶著軍隊過來的,基於當時唐朝並沒有一支能與突厥鐵騎抗衡的軍隊,最終李世民不得已冒險親臨渭水橋,與突厥可汗結盟,突厥才退兵。但突厥人不知道的是漢人與你結盟並不是真與你交朋友,只是在韜光養晦而已。李世民回去後讓李靖擔任兵部尚書,準備籌建一支強大的軍隊,打算拿掉頭上的緊箍咒。 渭水橋會盟的三年後,李世民所要尋找的時機終於來到了,公元629年,東突厥發生饑荒,在張公瑾的建議下,李世民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次年,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突襲山西沂州,頡利可漢倉皇敗逃內蒙,此次深入敵境的大捷洗刷了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但這遠非李世民的最終目的。同年突厥可汗在多處連戰連敗,決意歸降以備東山再起。而李靖用韓信滅齊的道理力排眾議決定抓住良機根除後患。後李靖率軍進至陰山,乘著大霧,悄然疾行,最終反應過來的驚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頡利可汗後被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擒獲,並送到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自此東突厥享國不到五十年便被唐王朝果斷的除掉,避免了後來許多漢王朝遇到的長期與北方遊牧民族對持內耗國力的局面。

歷史上的東突厥的滅亡


突厥人的遷移

唐王朝滅了東突厥,而西突厥也在與唐王朝的對決中顯得不堪一擊。李世民在對少數民族的問題上是很寬容的,畢竟自己也有少數民族的血統。雖然唐王朝並沒有說要驅逐原突厥汗國上的突厥人,但水往低處流,這些尚未形成民族就被打散的突厥各部落最終還是知趣地選擇西遷,而這一點可以從土耳其語是突厥語系統看出來,至少七世紀以後,整個中亞和西亞都成為了突厥語地區,不過語言雖然屬於同一語系,但終究不是一個民族,突厥人從這個意義上在被唐朝擊潰後可能就已經從歷史上消失了,而後來的土耳其人也不過是被影響說突厥語的一支罷了。不過如果一定要從語言上劃分突厥人的話,現在的土耳其和中亞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哈薩克、吉爾吉斯和新疆的維吾爾都是突厥化的民族,另外也都是伊斯蘭化的民族。而如果按照民族他們是不同民族,按語言都是突厥語族,按宗教都是穆斯林,現在新疆那邊還存在有所謂的泛伊斯蘭和泛突厥主義,這多是語言和宗教在起的分裂作用。

歷史上的東突厥的滅亡


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了,至少經過幾千年,我們也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唐人或宋人了,因此在看中原王朝和草原遊牧作戰時也沒必要一邊倒地支持某一方,畢竟中華文明是由草原文明,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三個部分組成的,只不過翻來歷史時,我們所看到的只是農耕文明那一部分罷了,畢竟中華文明更多地還是屬於華夏的族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