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徐堅強:當下中國合唱藝術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

著名作曲家徐堅強:當下中國合唱藝術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


近年來,中國的合唱藝術事業發展迅猛!全國各省、各市都有不少合唱團,以及具有良好的合唱基地和群眾基礎。所以,把中國稱之為“合唱大國”也較合適。但從總體發展的水平來看,全國各地的發展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甚至高低之差距很大!水平高的合唱團在綜合技能上已經接近世界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世界某些勁旅團隊!這是非常可喜可賀的景象!


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合唱藝術事業存在著不少瓶頸和盲區!有的甚至是阻礙我們向前發展的誤區!


我們暫且不論成果和不朽之成就。今天,就我作為一個深愛合唱事業的作曲者,把看到和想到的各種問題提出來,供大家思考。

一,關於組團、建團


我曾說過:“人是會唱歌的,歌是人唱的,合唱是需要很多人在一起唱的。但很多人在一起唱並不就等於是合唱!”我這番話之意就是想說明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合唱藝術。我發現至今仍然還有不少人沒有能真正搞懂這個問題!那麼,至於組團和如何來建設一支優秀的合唱團隊之目的性也是不清楚的!甚至是有盲點的!這主要表現在不少團隊組團的目的就是為了參加比賽能獲個獎,回去好向本單位領導有個交待。而且這種組團參賽獲獎,還能成為各級領導們當之無愧的成果和政績。於是他們組團後就專挑自認為能迎合評委們“口味”的作品為賽而練。其結果或許獲獎;或許並非如願。但這樣為比賽而組團的成員們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裡,只學會唱了一兩首合唱作品!還因為都是臨時抱佛腳地突擊排練,一些合唱藝術知識和音準、節奏等基礎技能都沒有學會!有的團隊還會在來年再為比賽而排練,重蹈覆轍地作不良循環;有的團隊因參賽未能獲獎就散夥了!這兩種情況都根本談不上如何建團!我看到網上有一條新聞說,為什麼日本的諾貝尓獎獲得者很多?因為日本人做事很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中國人則較為講究應用而易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我認為講究應用無可非議。但過份講究應用,就易偏愛實用;偏愛實用而忽略了基礎,任何事情都易成泡沫。那些為比賽而組團的人們易產生急於求成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據我瞭解,日本人為了熱愛合唱藝術,則可以組團在一個遠離大都市的地方進行長時間的封閉式訓練!日本人對事業、對藝術的執著精神是否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我對合唱藝術的認知是:合唱正因為是人唱的,它比器樂曲能更直接地在聽眾中引起共鳴!所以,我們組織一支合唱團,從組團者到每個合唱團成員首先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目的性!那就是:參加合唱團,一是來享受合唱藝術之美的!二是來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的!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組團者們要盡全力地去創建一支全方位、全能型的合唱團隊!能演唱各種風格和各種技術難度的合唱作品。要敢於挑戰,敢於嘗試,才能不斷提高、不斷前進!否則見難而回避或繞著走,其結果就會永遠停留在原來的水平線上,導致最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要讓我們每一個合唱團隊的成員們都要具備一種正能量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那就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國的合唱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奉獻!


作曲家徐堅強:當下中國合唱藝術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

徐堅強教授在上課中


二,關於音色


一個合唱團組建成後,不僅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應該追求什麼樣的音色!合唱的音色,尤其是無伴奏的純人聲音色,是世界上最美的音色之一!美的人聲音色是任何器樂無法模擬和替代的!

那麼什麼樣的合唱音色是美的呢?首先是要做到音色的高度統一!我們可以把合唱音色分成:

1、純美聲的。這種合唱音色較適合正歌劇和大型晚會慶典儀式的表演。

2、純民歌風的。這種合唱音色作為一種地域特色也是可以成立的。

3、無伴奏的純自然聲合唱。這種合唱音色的主要特徵就是不要顫抖音的直聲。這種合唱音色誕生於西方中世紀的教堂音樂,歷史悠久。因此,無伴奏純自然聲的合唱藝術在當今世界合唱領域裡有著很高的地位。這種合唱音色比較容易統一,世界頂級的合唱團普遍都是採用直聲唱法的。

純美聲的合唱,由於需要顫抖音(顫抖音是難度很高的專業聲樂技術),而每個人的顫抖頻率是有微差的。因此在音色上較難統一。

純民歌風的合唱,由於地域的侷限性很大,就算能做到音色統一,但難於普及和推廣。

無伴奏純自然合唱,雖然不需要顫抖音,只要一個普通人本質上的直聲,但這也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的!當然,這種直聲的難度較之美聲的顫抖音專業技術而言,則要容易得多了!所以,無伴奏純自然聲合唱藝術已成為當今世界合唱領域的主流文化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個人是很喜歡直聲唱法的無伴奏合唱的!因為直聲唱法音色易統一。自然,美感較易形成,同時也易被大家所接受!

審視我國當下合唱藝術與世界頂級水平之差距,我認為音色是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因為不少團隊能湊齊各個聲部應有的人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那麼,這個合唱團隊就有可能美聲、民聲和自然聲等各種唱法的成員都有。這樣一個聲種混雜的合唱團要做到音色統一是多麼的難呵!可見,這是我國目前最普遍的合唱現狀!我們一時還無法去迴避,也無法去改變……


三,關於指揮


當一支合唱團隊組建好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指揮和作品的問題了。我們先來談談指揮。

指揮,對於一支合唱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靈魂人物。許多合唱團的指揮也即組團、建團的領導者,這就更顯示出指揮應有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作為一合唱團的指揮,其主要作用是在哪裡?是在演出時的舞臺上?還是在平時的排練場上?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不少指揮或許是還沒搞明白的。例如,有些指揮一上舞臺,其關注的是自己的形象好看與否。其實臺下聽眾所想聽、想關注的是舞臺上合唱團隊的音色及其各種演唱技術表現得如何!所以,我認為指揮的作用主要是在臺下、在排練場上!指揮首先要進行自我備課,把作品讀懂,再把排練的要點向團隊成員們交待清楚,然後進行有條不紊的從嚴排練。在排練中,指揮不僅要做好各個聲部、各個成員們的音準、節奏、發聲、音色等各種基礎技術的訓練,而且還要把作品的詞意和曲意能準確地向團隊成員們解讀好。並且在充分尊重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藝術處理,也就是“二度創作”,儘量使作曲家的作品能達到更加完美的藝術效果。做到這樣,方可上舞臺進行表演!

指揮在舞臺上的作用也不是不重要了。一個優秀的好指揮在舞臺上必須要有“三到”:

1、眼到。指揮要通過自己的眼神,向自己的團隊成員們傳遞信任和信心,彼此之間要有默契配合的情感交流。

2、手到。指揮對於起落、速度快慢和美感呈現的各種專業手勢以幹煉、簡潔、明瞭為基點,做到準確把握即可。

3、心到。指揮在做好以上兩點之後,還要用心去影響、去帶動、去感化、去激活每個團隊成員們內心深處的表現欲和激情!


這樣,在舞臺上從指揮到每一個合唱演員才有可能做到同呼吸、共命運,才有可能將一部作品演繹得較為淋漓盡致!但是在現實中,我看到不少現象是不盡人意的!比如,有些指揮在舞臺上只顧自己完成任務式地打拍子,合唱團的出音不齊、音色不佳、音準常跑調等問題基本是無暇顧及。這就不難看出,這樣的指揮平時在排練場上訓練是不嚴謹或不合格的。至於聲部與聲部間的有序銜接及無縫對接,不能用聲音作情感之外的收句,一個和絃各個音的平衡等重要的細節則往往會被指揮們忽略掉!更有甚者:一些合唱團在指揮的誤導下,把作品上一個“f”記號實際上已唱成了多個“f”還嫌不夠。這種一味地追求響和強,美感卻早已蕩然無存!還有一些指揮過份地追求合唱團隊在舞臺上的隊型調度和肢體動作變化,這是很容易造成聲音音色和音量的失控的!當然,在不影響合唱團正常的聲音發揮的前提下,作些合理的、適當的隊型變化和肢體動作的輔助性表演是可以的。其實我認為,合唱是聽的藝術。演唱,是主要的表現功能。那種輕輕柔柔的弱聲處理,卻反而有著另一種震撼作用和另類打動人心的神奇功效!可惜的是,不少指揮還不知道或者是還沒有發現弱聲的特殊魅力與奧妙!


四,關於作品


近幾年來,隨著合唱事業的蓬勃發展,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合唱作品!有不少作品已在全國各地被廣為傳唱,有的作品甚至還被國外知名合唱團作保留曲目而經常演唱。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創作型的指揮家。這些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良好的發展趨勢!但從整體合唱的質量與需求量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什麼樣的作品叫合唱作品?這個問題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懂,他們以為一個群眾歌曲或流行歌曲加個四聲部就是合唱作品了。當然,這類作品也是合唱作品的一個部分。但這樣的合唱作品缺乏應有的技術含量和演唱難度。

2、當一些較有特色和較優秀的作品出來時,就會有跟風 、模仿現象。比如大二度在人聲中的使用就已成為一窩蜂的雷同。

3、一些作品的和聲不高端、缺乏國際化標準。其實在無伴奏合唱作品中,和聲色彩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4、長線條的慢曲“高大上”的作品較多,而具有輕鬆愉悅的藝術趣味性律動型的作品較少。

5、一些用方言來演唱的借用少數民族音調來創作的作品,雖然很有特色。但由於其地域性過強,很難被廣泛推廣和傳唱。

6、有個別作品的歌詞較庸俗、無聊,甚至很不健康!雖然這類作品受到不少年輕人的熱捧,但這不是正能量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玷汙了我們神聖的合唱藝術!

7、鑑於上面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優秀的合唱作品還是不多。這也導致了一些指揮無作品可挑選的一個原因之一。

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才是真正優秀的合唱作品呢?我認為它必須具有一定的器樂曲之難度。也就是說,優秀的合唱作品,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交響樂或鋼琴曲應有的技術性換了一個音色而已!而要創作出這樣高質量藝術水平的合唱作品,就需要更多的專業音樂人士介入和全身心地投入創作!目前,我國合唱藝術作品的創作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的。


五,關於鋼琴伴奏


我個人雖然比較喜歡純無伴奏合唱,但也不完全反對附帶鋼琴伴奏。現在的問題是不少指揮和鋼琴伴奏者或許都沒有搞明白鋼琴伴奏在合唱藝術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個合唱作品,適當有鋼琴伴奏,一是可以保證演唱者的音準。二是在起到點綴的基礎上給聽眾帶來一絲審美情趣。令人遺憾的是,現實中不少鋼琴伴奏的音量重重地蓋過了合唱聲音,有的已是喧賓奪主地成了鋼琴獨奏音樂會了!這個問題有指揮和鋼琴伴奏者的責任,也有作曲家的責任。因為作曲家把鋼琴伴奏寫得太滿、太多、太複雜了!其實際效果已是嚴重地產生了對合唱的干擾作用!所以,我希望鋼琴伴奏的問題,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作曲家徐堅強:當下中國合唱藝術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



1、在我國合唱領域裡,有關版權的法律意識仍很淡薄。一個作曲家的作品往往未經本人授權許可,就被各地合唱團所演唱或參加比賽。作品被使用的作曲家也得不到一分錢應有的、合法的報酬。當然,從我個人來說,我的作品被廣為傳唱已是一件大好事,哪裡還再好意思去向使用我作品的團隊要這要那呢?但從情理上講,使用作曲家作品的團隊連打個招呼的禮儀都沒有,是否也有點說不過去呢?

2、有個別團隊在未經作曲家本人授權同意的情況下,就對作曲家的作品進行隨意改動,而且也沒有給予原作品的作曲家應有的署名。這是一種典型的侵權行為!


作曲家徐堅強:當下中國合唱藝術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思考


七,幾點建議


1、以後是否少辦各種名義和形式的合唱比賽(參加國際比賽另當別論),可辦一些展演活動。

2、可以以各地合唱協會的名義有針對性地辦一些指揮培訓班和作曲培訓班,以有效地建立優秀的指揮隊伍和創作隊伍。

3、中國合唱協會要對作曲家的作品使用權進行立法,使作曲家與使用單位有法可依,並且形成常態化的法規制度體系運行。

4、堅決抵制和杜絕不健康和庸俗的各種合唱藝術之歪風!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深愛合唱藝術事業的作曲者對當下我國合唱藝術事業的看法和建議。我衷心地希望我國合唱藝術事業能蒸蒸日上,不斷地提高和向世界最高水平進軍!同時,我們既要“向世界人民講好中國故事”,又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國的合唱藝術事業在健康的發展道路上奮勇前進!


2019年11月24日

本文原載於《音樂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