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注:寫作辛苦,抄襲卑鄙)


我喜愛古典文學,欣賞《西遊記》、《天龍八部》、《紅樓夢》這樣的小說,感覺寫的千奇百怪、多姿多彩。此文單表《西遊記》。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西遊記》主講唐僧取經,圍繞主題先講了唐僧取經時要收的徒弟,其餘的徒弟一筆帶過,詳細的、濃墨重彩的描寫的是大徒弟孫悟空,寫這些徒弟都不是凡人,然後又都犯了錯,被罰在下界哪裡哪裡,只等唐僧出現。這些你當然也知道。唐三藏有九九八十一難,你也聽說過的。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但是你絕對沒認真的看過書,八十一難體現了作者的豐富想象力、學識、智慧,等等。五花八門。有的妖怪刁難,有的神仙一難,有的是凡人。神仙難還分“自己人欺負神仙,如孫悟空推翻鎮元子的樹,和神仙故意戲耍,如四聖試禪心”。妖精難還分野妖精和天上降下的妖怪。還分“大神故意叫妖怪去難,和妖怪自己去難,和悟空找上門應劫難,等”。凡人難還分為“凡人逞強行兇作惡,和凡人求助,和凡人誣告陷害,和凡人(女兒國王)看上了唐僧等”。有的要吃唐僧;有的要睡唐僧,睡唐僧的還分“做愛,享受豔福,取魚水之歡樂,和交合,吸收元陽增加功力,成太乙金仙”;有的是打劫唐僧;有的是為自己的親戚報仇,如紅孩兒的叔叔如意真仙、黃獅精的爺爺九靈元聖等;有的是偷唐僧等人的寶貝,比如袈裟宴、釘耙會等;有的是專找悟空打架;有的是唐僧不講信用,即九十一難“落水通天河”;有的是自己人主動降妖除魔,助人為樂;有的要拉唐僧去搞文學,談詩論道。言之不盡。作者極盡想象之能事!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我再次看《西遊記》時,發現有個妖怪出現了兩次。真是有趣。“真假美猴王”和“妖怪出現兩次”,真的是作者想象力驚人的代表、體現。這個出現兩次的妖怪,就是青獅精。文殊廣法天尊,也就是文殊舍利菩薩,也就是文殊菩薩,她的坐騎青獅。

《西遊記》第三十九回書,“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寫了青獅奉佛旨當凡間一國王,未帶神兵,遇到悟空時只有拿凡間的一口寶刀跟他打。原著摘抄:

那魔王生得好不兇惡:眼似琉璃盞,頭若煉炒缸。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青毛生銳氣,紅眼放金光。匾牙排玉板,圓須挺硬槍。鏡裡觀真象,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麼走將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還有這樣的對話:

那魔王急回頭,掣出寶刀,高叫道:“孫行者,你好憊懶!我來佔別人的帝位,與你無干,你怎麼來抱不平,洩漏我的機密!”行者呵呵笑道:“我把你大膽的潑怪!皇帝又許你做?你既知我是老孫,就該遠遁;怎麼還刁難我師父,要取甚麼供狀!”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說明青獅聽說過孫猴子,而且這回他是來當皇帝享福的,沒有帶自己的法器鋼刀,孫猴子卻跑來打他。所以他可能還不服氣。後來才又下山,聯合白象、金雕一起打悟空。但是他還是先和悟空單挑。仔細看書,一些天將、神獸都是比較驕傲的,他們開始都單打悟空的。老君的坐騎青牛精槍法齊整,和悟空幾無破綻的棍法打個平手,讚了一聲“果然是鬧天宮的本事”,後來用金剛鐲套取了金箍棒,悟空還來找打,他說道“你沒了兵器還敢來,也罷,我就空手跟你過兩招”,不用兵器跟孫猴子玩玩。這是鮮明的例子。青獅、白象、金雕聯起手來也大敗了悟空一場,但卻沒吃唐僧肉,乃是各自心知肚明、心中有數。曉得厲害、遲遲不敢吃,是真正的原因。懂得咋吃、要等天陰晾乾云云,那像是金雕嘴頭的藉口。

後來,也是青顏色的獅子,也是用刀,也說是文殊坐騎。那確然就是青獅第二次出場無疑了。

見《西遊記》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

如來道:“我慧眼觀之,故此認得。那老怪與二怪有主。”叫阿儺迦葉來:“你兩個分頭駕雲,去五臺山、峨眉山宣文殊、普賢來見。”二尊者即奉旨而去。如來道:“這是老魔、二怪之主。”

二菩薩收了青獅、白象。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我前面說了,“真假猴王”和“青獅兩現”是作者很有想象的表示,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不會是遺漏之作。不要說吳承恩寫忘了、不認真,又讓青獅精出現了。他,我所佩服的所有的大作家,不是一般的編劇,不會硬傷累累、破綻多多的。人家寫小說又不圖錢,是幾十年精心寫一本的書,完全是遊戲之作,偉大的文學。

不然你再看七十七回書,有這樣的話:

如來即下蓮臺,同諸佛眾,徑出山門,又見阿儺、迦葉引文殊、普賢來見。二菩薩對佛禮拜,如來道:“菩薩之獸,下山多少時了?”文殊道:“七日了。”如來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 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快隨我收他去。”二菩薩相隨左右,同眾飛空。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這話裡有一句話,如來的話,“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這話本是俗話,“山中才數日,世上已千年。”

如來說的的確是一句俗語,並不是說“世上千年了”,他為的是表達後面一句,“不知在那廂傷了多少生靈”。你仔細讀讀,用心體會就知了。

而“七日”卻是真的。你仔細讀,文殊是認真的,如來是感嘆,隨口用了一句俗語,就跟我們平時說話不自覺的用成語樣的。

而“七日”是合理的。由此可知、可見,作者安排是很費了神思的。

菩薩之獸下山七日了,也就是七年。天上一日,等於地上一年。下山,也就是降凡。這是神話,不要說什麼崑崙山、五臺山、峨眉山等等,是地上的山。文殊是住在五臺山上,“上”指五臺山的上方的天上,你去了五臺山,最多隻能見到文殊的雕像、道場,見不到他的真身矣。

青獅第一次出場,是第三十多回,再來,是七十多回。從孫悟空出世到唐僧開始取經,作者用了好幾回書寫,十多回書。唐僧西天取經,又用了十四年的時間。

總共十四年的西天行路。三十九回時,文殊收了青獅。七十七回時,文殊又收青獅。這次他說青獅下山七日了。這是作者認真了的,也就是從三十九回的地方,到七十七回的地方,唐僧等走了七年。當然,或者,也有可能是八年、九年,只多不少。這個,用心算起來大約還就是這麼一回事兒。說的跟真的似的。


談讀書之《西遊記》:唯一兩難唐僧取經的妖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