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艺虫爬墙


我是偷听制笔的强哥,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的回答会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时代、才华天分、性格、经历。

衡量一个历史人物的地位和成名原因,我认为脱离不了这四个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一、时代

中国历史只有一个唐朝,而唐朝的巅峰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李白就成名于这个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唐朝的繁荣、开放以及当时的历史地位,是前无古今后无来者的。当时的长安是世界大都会,东西文化交融(有西域、波斯、东亚、西亚等地各种文化,有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文化)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文明有极大的包容性,而且经过秦汉两晋的文化积累与沉淀,东方传统文化到唐朝已经到了一个大爆发的时代(无论书法、绘画、诗词文章都提供了极大的养分)。生活在大唐的平民老百姓就如当今的美国公民一样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以及谜之自信。而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人也是幸运的,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能为文化提供很多灵感,开放包容的政治体制能给文化人许多创作空间,整个社会的富裕能让文化人得到更多尊重。而唐玄宗本身也是一个文化大咖,可以说,李白所处的时代,必然会出现一个李白,即便没有李白也会有张白,王白。他们能得到历史各种文化典籍的滋养(动荡的社会连书都看不起,只有盛世才有机会系统接触到历史典籍),他们有施展的平台(科举制的成熟保障了读书人无后顾之忧,整个社会阶层对文化人的尊重),他们能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们踩中了最好的时代。

二、才华天分

李白的天分我们不得而知,但才华是极高,他见人常说的是自己“十五好剑术,三十好文章”,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他能四处游山玩水除了社会安定交通便利外,窃以为他对自己的剑术武功也是相当自信的,即便不能御敌也是足够自保。而从他的文章上来看,作为拥有诗仙头衔的李白,文学才华是无需赘述的。而作为从中亚碎叶城来到长安的李白,至少是能掌握多种语言或者多种方言,才能自由交流而无障碍。从种种迹象来看,虽然不知道李白天分如何,但至少可以断定资质甚优。

三、性格

李白生性豪放、乐观、豁达、潇洒、浪漫、不事权贵、不谄媚有傲骨,有极强的个人魅力。当代的心理学常说:性格成就命运。在盛唐时代的李白,用个人魅力肆意挥洒他的才华,无疑成为当时文坛一颗最璀璨的新星。这样的性格,对他的人际关系大有好处,所谓乐观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他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更多人帮助他,去宣传去描绘去书写,甚至去添油加醋的给他加上传奇色彩,这种传奇和神秘使读其诗而不能见其人的士子更凭添了一些向往。李白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朋友圈、粉丝团,而他高质量的朋友圈、粉丝团,助力把他推向了诗坛巅峰。

四、经历

李白一生穿越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经历了最繁盛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最破败的安史之乱,从中亚西域风情到关中的东方文化,从踌躇满志的士人,到不得志的自由诗人,甚至还鬼使神差的锒铛入狱过,后面幸得友人解救。李白的生活经历跌宕起伏,潇洒过、失意过,当过权贵的在座上宾,也做过阶下囚。这种奇幻精彩的传奇人生,为李白的诗词创作提供极大的素材与养分,所以读李白的诗,总有一种穿越时空,跃然纸上感受到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与力量。

综上所述,来对比历史上其他的诗人,要么有他的才华,但没有他的经历,要么有他的经历却没有他那么豁达,要么有他那么潇洒,但又不能文武双全,要么生在唐朝却被他的光芒所掩盖。

中国只有一个唐朝,唐朝只有一个巅峰开元盛世,而这个巅峰上最璀璨夺目的诗人只有---李白。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带给你帮助。


偷听制笔


登锦城散花楼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据考证这首诗是李白开元八、九年(720、721年)年轻时游成都时所作,知名程度这首诗显然没有李白后期创作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诗歌出名,其写作手法上也略显不足,

“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是这首诗的诗眼,但是它跟前面几句诗不押韵,如果是其他诗人所作无可厚非但是对诗仙李白来说就是瑕疵了,其次这首诗的格局不大,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这首诗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视角着眼于“窗户”、“珠箔”等一些普通事物,再则这首诗立意不高,全诗写的是一些繁花似锦的市井,并没有很大的亮点。虽则如此但也不能否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它奠定了李白诗歌极具夸张笔法的基调,当时的苏梃就称李白有雏凤之态。

别匡山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诗也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写于开元十二年(724),是当时二十四岁的李白在离开读书十载的匡山书院时写的。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仅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别匡山》这首诗不论从写作手法还是思想主旨方面看都很成熟,而且写景抒情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此诗的前三联描的是匡山雄奇、秀丽、清幽的自然美景,后一联笔锋一转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形成鲜明的对比,家乡如此美景但是无心留恋,他要用自己的才学和能力报效朝廷。不过早期这些作品并没有完全形成李白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诗歌风格。李白中后期的诗歌艺术成就是无人超越的顶峰时刻。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其一是最具代表性的。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担任翰林待诏时为杨玉环所作。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在艺术上,《清平调其一》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又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可以说此时的李白在诗歌造诣方面已经堪称卓越,他对文字的驾驭信手拈来,不带任何修饰痕迹。此时他的诗歌描绘出来的意境也是如画一样美不胜收。

行路难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是李白入仕天宝元年(742年),两年之后又被“赐金放还”所作,这首诗的写作手法自不必多说,李白通过这首诗所达到的气度也是非凡的,即时他被赶出长安,但他并没有对自己失望,一时有忧愁可是把酒过后便豁然开朗。一般而言为官者被放还,对前途肯定是比较悲观,如“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这样的悲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唐那么多诗人却没人能到达李白境界的原因。

将进酒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字数也不多,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吞吐山河。这首诗笔酣墨饱,行云流水,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中多次用大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但又不会给人空洞浮夸感。此外,全篇跌宕起伏,诗情忽翕忽张,先悲转乐、再狂放、转愤激、再次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呼应篇首。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通过以上几首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他写作逐渐走向成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唐盛世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但诗仙只有一个,他的诗歌感情饱满,意境如画,所以大唐有那么多诗人,但是李白诗歌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令其可望而不可及。


笔耕心田愚虎


《颂*李白*》

唐诗宋词绝凌空

李白豪气千古鸣

如今诗词滔天赋

难染狂仙杯中情

《李恭觉~2019年2月10日*正月初六*11时O6分于北京〉



汉子诗人


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原因太多,主要有以下

第一来说,李白胡人血统天性豪侠。不仅如此,他还认真拜师当时天下第一剑客为师,而且成就很高,时人有称之为剑术天下第二

豪爽天性加上豪侠本性,下笔写诗风格自然大气磅礴气度恢宏,你看:

《上李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第二自然是他出神入化举重若轻的赋诗才华了,我们来看这首《清平调》三首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三自然是他寄情饮酒乐趣,喝酒作诗言志的浑然天成情调,豪气而又浪漫,潇洒而又哲理,你看这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总之,能有李白文采的如杜甫王维,诗情画意有余而洒脱浪漫不足;能有李白浪漫文采的如小李杜等,却没有他豪气干云令人清爽;有他豪气干云风格的如稼轩岳飞,实在没有他举重若轻文思泉涌!





伏兮谈文化


看到这个题目,想起了许多年前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授的一个讲座,讲座的名字就叫《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在讲座中,莫砺锋教授就假设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又列举了其他一些唐代诗人,看看谁不服李白。

莫砺锋教授是中国内地第一位文学博士,也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唐诗研究方面的权威。下面,借用莫砺锋教授讲座的一些观点,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李白的诗歌是否真的无人能超越?

题目中有个观点,直接说李白的诗歌无人能超越。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设。李白,作为诗仙,他在唐诗界的地位无人质疑。但并不代表李白的诗歌无人超越。毕竟,李白一生创作的诗歌太多,而且评判一个人的作品高低,本身就有太多的主管、客观因素。

在说到李白在唐诗界的地位时,莫砺锋教授用了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用的非常恰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不像比武,无法当场分出胜负。多数时候其实根本就没有胜负。

何况,文人相轻是自古至今文化界的传统,尤其是水平差不多的文人之间,往往是相互不服气的。“初唐四杰”还曾为了组合内部的排位问题,闹得不愉快。即便是今天一些初出茅庐的小文青,往往也是老子天下第一,看谁都不服。不服李白,不服杜甫,不服苏东坡。

李白和杜甫,谁的诗歌水平更高?

李白曾被拿来跟很多人组过组合,最经典也最匹配的组合,自然是李杜组合。诗仙配诗圣,也算是千古绝配了。但是,诗仙与诗圣,谁更技高一筹?

这其实是个千年来的世纪难题。从组合的名字来说,李杜,看起来似乎是李更胜杜一筹。很多人也是这样默认的,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服。李杜死后不久,一个叫顾陶的唐朝人编了本诗集,书中就特意把“李杜”组合的名字写为“杜李”。

虽然杜甫在活着的时候,名气一般。但却是唯一一个死后名气越来越响的诗人。到了晚唐,杜甫已经足可与李白一较高下了。宋人是崇尚杜甫的,在宋人眼里杜甫要比李白更胜一筹。王安石、苏东坡都是杜甫的铁杆粉丝。

王安石不喜欢李白,他认为李白的诗十首有八九首是写女人和酒的,而杜甫呢?他的诗大部分都是直击社会弊端民生疾苦。在境界上,李白输杜甫一截。

苏东坡也认为,李白人品有问题,尤其是他在政治上的糊涂,在忠君爱国方面做的不够。杜甫则是一直心系天下苍生的。所以,杜甫的诗配称诗史,李白的不配。

王安石和苏东坡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宋人的观点。明朝人则有个观点,叫“十首以前,少陵稍难入。白首以上,青莲较易倦”。李白的诗浪漫、大气、想象力丰富,读起来更容易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所以,如果你只读十首以内,李白更容易读懂。但是,如果读诗读得多,达到百首以上,那你就会厌倦了李白,而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

李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今天,我们的学术界、教育界、民间都有了自己的独立观点,并没有一味地沿用古人看法,毕竟不同时代价值观有差异。一般来说,我们今天很少会给李杜分个高下,大多认为俩人是同样为大的诗人。所以,郭沫若称李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一样闪亮。

我觉得,李白和杜甫虽然是千古好哥们,但俩人其实是两个世界的人。李白活在虚无缥缈中,杜甫活在现实世界里。李白是仙,不食人间烟火,他身上的仙气和傲气,使得他更多了一些传奇色彩。他是用天赋在写诗。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很多人想学都学不来的。杜甫则是用生命在写诗,生命人人有,所以杜甫相对来说更容易学。

如果真的非要说李白是无人能超越的话,我认为无人能超越的不是李白的诗,而是李白这个人和他身上的仙气。


南京老張


我是月酿酒,中文系研究生,专业文化领域创作者。

李白一生写诗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有990多首,被后任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究其原因,主要有时代和个人两个方面:

盛唐气象下诗歌的繁荣

李白诗歌创作的时代是唐朝最为兴盛的时期。世族势力消长,庶族兴起,科举制度的完备助长了文学风气,注重诗赋技巧。而唐代南北文化、多民族文化和中外文化的交融,开创了文化繁荣的环境,带来了诗歌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文学创作环境中,“盛唐气象”成为唐诗中蓬勃的气象,也成为唐诗区别于其他时代诗歌的重要特质。因为这种蓬勃气象不止是诗歌发展的盛况,更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袁行霈先生在《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中就这样写道: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从唐诗的艺术风格上来看,可以说是风骨与声律兼备。汉魏诗气象浑沦的长处与齐梁诗情致委婉的特点相融合,英雄气魄和牧歌情调相统一,使得盛唐诗形成了壮丽雄浑和天然清新的共同风貌。

李白作为盛唐时期的诗坛主将,其诗歌的成就与时代的因素紧密相关。

惊才绝艳的李白

盛唐诗坛人才济济,唯独李白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诗歌的成就无人能出其右,这与其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和驾驭多种体裁的艺术特征有关。

  • 豪放飘逸的风格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这是皮日休对李白诗歌的评价,说的就是其迥落天外的想象。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这段梦境,又有谁能想象?而就算梦到,又有谁能以如此奇幻飘逸的笔触将之记录下来?唯有李白。

新鲜生动的比喻和大胆真实的夸张也是李白诗歌的独特特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可谓是神来之笔。早上还是黑发,到了晚上就白了,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一下子就将时光短暂的想法表达出来了,那么“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及时行乐的想法便呼之欲出了。

除此之外,跌宕开阖的结构和清新自然的语言也是李白诗歌的突出特点。《将进酒》、《蜀道难》、《长干行》等乐府诗的体例充分将李白诗歌的特点发挥了出来。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名句,不仅是李白诗歌的精彩篇章,也成为其艺术语言的代名词。

  • 熟练驾驭各种体裁的诗歌

李白的乐府歌行雄奇奔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此气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如此奇险!“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如此震撼!

李白的绝句清新俊逸。“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自然之美;“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是咏物之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情思之美。“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异于工而无不工者”说的再恰当不过。

李白的律师一气呵成。虽然李白古体诗多,律师少,五律只有70多首,七律只有10首,可能是因为他“才气豪迈,全以神遇,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且看这首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少而精,说的就是李白的律诗了。


大时代呼唤大文艺,大文艺成就大文豪。李白的成功脱离不了盛唐的时代背景,也是惊世之才得以施展的结果。


月酿酒


李白在那个群星荟萃的盛唐时代,却能站在诗坛的顶峰,被称为谪仙人,超越仙人就如同水中捞月,可望而不可及。

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初见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李白谪仙人的称号就此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曾高中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做过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等高官。退休的时候,唐玄宗赐鉴湖给他养老,并且亲自赠诗,同时让皇太子携百官践行。李白被这么一位大人物推崇至极,一时间谪仙人的美誉就举国皆知。

乌栖曲 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李白对待朋友真的可以说是推心置腹,在与朋友岑夫子,丹丘生喝酒时,就曾言: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因而但凡与李白相识相交的人,大多成为其朋友。在李白的众多朋友中就有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据杜甫的诗歌《赠李白》中所写的那样,二人初次相交就:“痛饮狂歌空度”—痛饮狂歌数日,那么在杜甫眼中的李白是怎样的呢?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中就对谪仙人予与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对于李白诗歌的风格,杜甫在《春日忆李白 》中就写出其文风:“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白诗歌无人能及,飘逸让人永远无法跟上他的脚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其诗有庾开府清新的文风因此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鲍参军的俊逸、豪迈因而有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事情没有经历过,怎么能写出真实,李白一生仗剑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丰富的经历为其提供无尽的源泉,再加上其神奇的构想,让我们看到一个神的世界。


中天月孤流


作为我国的“诗仙”,李白的诗歌成就极高,也可以说是题目中所说的“无人能超越”。

李白的诗歌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二是表达思想的深度,三是艺术创作的高度。更为难得的是,李白能将这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便是李白诗歌艺术无人能超越的根本原因。


一、反映生活的广度

李白的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抒发自我的作品,也有反映民生的诗歌,更有众多赞美祖国河山的诗歌。此外,还有众多游仙诗、饮酒诗和隐居诗。这些内容包括是唐代生活的众多方面,表现了盛唐生活的点点滴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盛唐场景。

1.抒发自我

一是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二是表现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三是表达边塞立功的心愿。边塞问题一直是唐代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安全问题,去往边塞也是唐代人建功立业的一个途径,因此唐代有了很多边塞诗。李白的边塞诗歌,强烈地表现了自己愿意立功边塞的心愿。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诗人以东晋名相谢安自比,表示愿意为国家解除边塞之危。

四是表现与权贵相交时的平等思想。最典型的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 关注民生

一是抨击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用人不当,并且敢于讽刺统治者妄求长生不老的愚蠢心态。

二是描写民生疾苦。如《丁督护歌》《秋浦歌》中都是直接反应民生疾苦的代表。


3.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

李白对祖国山水充满的热爱之情,对于祖国河山的赞美毫不吝啬笔墨,表现出一种李白式的豪气和灵气。如大家熟悉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每一句都让人读来气势非凡,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二、表达思想的深度

李白一生经历丰富,有过隐居、有过游侠,还有一段求仙的日子。但从青年开始,李白便有了“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并且这种思想是贯穿始终。在李白的诗歌中,他虽然表现了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而当时建功立业的最佳途径便是参加战争。但是,李白对于朝廷发起的不义战争是不满的,并给予猛烈的抨击,对于唐玄宗后期的穷兵黩武也是敢于批判。因为这些战争虽然给人以立功的机会,但是对于苍生却是有害的。在个人立功与民生疾苦的选择中,李白选择的安苍生。

三、艺术创作的高度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极高,他的语言未加雕饰,但读起来气势非凡,并且极具表现力。具体而言,具有以下艺术特征。

1. 以理想的艺术形象打造瑰丽的艺术境界。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代表。

2. 运用历史形象与神话故事,表达自己的理想。

以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自喻,给人以信服的感觉。

3.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是一位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常常表现出积极向上、昂扬热泪的理想,这样的风格使得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 李白的诗歌具有惊人的想象力。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将夸张的手法用到极致,一般人再怎么想象再怎么夸张,也不会想到说头发能够长到三千丈。


为个名称想破头


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决定性因素是,李白有过人天赋,五岁言诗,十七岁成名,此后一发不可收,浪漫主义气质,冲天的豪气,有灵气的诗句就如他的诗,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天才是客观存在,不存认天才是不对的!李白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让人不得不存认他是个天才!

二,唐朝发达经济社会,宽松的文化环境是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外部原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最高文学成就,而就唐朝来说,诗歌成就最高,一批诗人脱颖而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群星璀璨,为李白诗歌,独步天下,营造了诗歌环境!

三,李白仕途失败,浪漫主义,不受约束的,浪迹天涯的个性,为他诗歌达到一个高峰无人超越创造了另一个条件!这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试想,如果他仕途很好,他能写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消万古愁,这样千古绝唱的诗句,他不浪迹天涯,能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样的诗句?

总之,李白这个诗歌天才的出现有许多机缘巧合,上述几点只是李白诗歌无人超越的主要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意见不过作者拙见!见笑了!


此兔非彼兔


李白的诗歌诗歌根本无人能超越的原因是李白独一无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李白诗歌的灵魂,而李白的诗歌想象力之丰富,无人能及。

李白诗歌超人的想象力,表现在他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这些夸张的运用,如果没有李白惊人的想象力,是不会产生的。

比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时得秋霜

”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这种想象,大气磅礴,千年以来,除了李白,还没有发现哪一个诗人有如此丰富大胆的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三千丈白发,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熟悉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和上一首”白发三千丈”道理相同,一样都是极力夸张,以“三”、“九”等表示众多,虽然有悖与常理,但是这样的语言也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

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我们形容雪花大,想象是像鹅毛一样大的雪花,就已经觉得自己很夸张了。但是李白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却不让人感觉突兀。


再看这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江陵一日还”也是夸张,但是恰到好处的表现了李白的急切、轻松、愉快的心情。

想象力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它是一个人天生的能力,是无法模仿的。李白具有天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又有天生强力的写作能力,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天下无敌。还是杜甫总结的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