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和孟浩然都是怎么死的?

OK哦优

三位大诗人中,孟浩然最为年长,比李白大12岁,比杜甫大23岁,李白和孟浩然关系很好,曾留下《赠孟浩然》等诗篇,杜甫也很推崇李白,写过《赠李白》等诗,李白也多有诗篇回赠。孟浩然寿命最短,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十二岁时就去世了,那年盛唐正好,国泰民安,安史之乱还有十五年才爆发,诗坛正是群星璀璨,赏识孟浩然的张九龄刚去世,孟浩然的好友王维已经名闻天下,而李白诗名方盛,杜甫仍在家乡学习尚未出游,李白和杜甫还要在四年之后才第一次见面。

孟浩然之死在《新唐书》有记载,但较为简单,只有7个字“开元末,病疽背卒”,《唐才子传》则有详细描述死因和经过,“开元末,王昌龄游襄阳,时新病起,相见甚欢,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终”,两书说的基本一致,都说孟浩然是背疽发作病死的,《唐才子传》增补了食用鱼鲜导致发病的过程。

而李白之死则有更多的传说,由于他一生风流不羁,豪放狂傲,曾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人更愿意相信《唐才子传》的说法,认为他的死与另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一样,都是沉水而终的:“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这样的说法固然浪漫而传奇,但却恐怕不是李白去世的真实情况。

李白去世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卒年六十二岁,那时安史之乱已近尾声,唐代宗李豫刚即位,曾以左拾遗召李白,可惜李白刚刚去世。李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相当窘迫,五十七岁时因曾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五十九岁时才遇大赦重获自由,当时妻子宗氏已出家做女道士去了,李白不得已只好投奔担任当涂令的族叔李阳冰,不久后去世。《新唐书》没有记载李白去世的原因经过,不过《旧唐书·李白传》却有详细的描述: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李白醉死的说法比捉月失足落江的说法明显靠谱得多,也符合他当时的处境,至于专家学者考证说是病死的,也与此并不矛盾,本来李白一直都有因长期过度饮酒引起的肝硬化等病缠身,所以对于李白的死,大致可以理解成:在人生最后一刻,李白孤独困苦,借酒浇愁,酒醉病发而终。

杜甫去世最晚,大历五年冬(公元770年)时年五十九岁去世,关于杜甫的死因,也有多种说法,最常闻的是饫死说、病死说和溺死说,溺死说出自韩愈的《题杜工部坟》,其中说道:“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大意是杜甫和李白、屈原三位贤人都是溺水而死的,虽然韩愈的生活年代仅稍晚于李杜,照理说可信度比较高,但这首诗仅辑自《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和《全唐诗续补遗》卷七,韩昌黎正集并无收录,而诗中另有“怨声千古寄西风,寒骨一夜沉秋水”、“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等诗句,也是让人心生疑问的,韩愈仅比杜甫小五十六岁,就算他是晚年去杜甫坟前凭吊的,离杜甫去世也不过数十年而已,何来“怨声千古“、“千古丑声”?

所以溺死说也不足为信,而病死说来自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他认为杜甫当时食用了放久了的牛肉(腐肉),导致食物中毒病死的,这种说法不知是根据什么,不过考虑到当时的季节是冬天,可能性不会很大。

至于饫死说,也就是吃太多撑死的说法,史书是有记载的,《旧唐书》描述杜甫人生最后阶段是: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新唐书》所说的也接近: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杜甫是饫死的,这样的说法尽管听起来很是匪夷所思,也不甚高雅,但却符合当时杜甫晚景凄凉的实际情况。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留下一千多首诗,却没几天好日子过,长年颠簸流离,贫困潦倒,到五十九岁时,相信身体状况是不可能好了,连续饿了十天,见到食物肯定胃口大开,加上喝酒也会让人不知不觉就多吃了点,牛肉又是高蛋白,因消化不良致死是很有可能的。

孟浩然、李白、杜甫的死,都和吃喝有关,今人或许不可想象,但在物资匮乏的古代,这样的例子相信是有很多的,伟大的诗人其实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饮食喜好,因吃喝不当而死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今日重读那段历史,六甲番人只是为杜甫而感伤,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却经常在挨饿,他曾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饿死了,人生的最后时刻还要饿上十天,最后能饱食而终恐怕也是其所愿也。

没有饿过的人们永远不会懂饥饿者的感受,带着猎奇看热闹的心态者请放开杜甫,谢谢。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六甲番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有李白的文字里,酒就没缺过席,。所以李白的死也与酒有关。

李白是多喝了两杯酒,在当途境内的船上,不慎落水淹死的。这种事情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按说李白乃善饮之人,也不止一次在船上喝酒,但是”寸”一点想,这种事情也是完全可能的;


杜甫出身豪族,仕途同样不顺,但一心“仁政”,很体贴民间疾苦,最终也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最疾苦的老百姓。

杜甫的死其实是不可考的,杜撰的版本也多,但炒米排除掉那些慰藉(做个饱死鬼)的版本,根据”杜甫晚年流离失所,乘舟旅居耒阳,遇河水泛滥,被困河中,经旬无食。”的记录,认为杜甫也是死在船上,不过比李白命苦点,他是饿死的;


孟浩然就是个“吃货”!只有要有吃喝便开心,什么重要的事情都不管不顾了。结果还真就把自己吃死了。

孟浩然好不容易写了两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京城里出名了。好友韩朝宗约好帮他引荐一些重要人脉,结果他小酒喝上了,就啥都不管了。结果五十来岁孟浩然是后背得了痈疮(小时候炒米见过有人得过这种病),在家养病,王昌龄来探望,孟浩然负责接待,饮酒食鲜(这个鲜,古人就记了一个字,究竟是什么,反正炒米不知道,炒米感觉最大的可能应该是鱼虾,反正不是鹅),然后痈疮溃烂,按医理,应该是引发败血症死的。

以上!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李白,杜甫,孟浩然,这三位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是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人物,一个是现实主义诗派代表人物,一个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可谓都是响当当的,而且流传下来的诗作,也是中国文学的精华。

这样名之灼灼的诗人,似乎结局都不太好,而且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安详。

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经“白发三千丈”,也曾经“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抑郁的“对饮成三人”。有人说,李白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李白是在当涂县坐船的时候,喝了两口小酒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反正各有理由证明,也不能去考证真假。

李白一开始是壮志豪情满怀,立志报效国家,所以离蜀去长安,但似乎并没有被重用,后来遇安史之乱,抑郁不得志加上战乱,最后与叛军决战,在当涂县病逝。他在世的61个年头,可谓是诗作丰富,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文学至宝。

杜甫比李白小十来岁,他们曾经在茫茫人海中相见过,只不过作为前辈的李白,似乎并不待见杜甫,但杜甫出身好,祖父也是很有文学才华的,只是不太会处世罢了。

杜甫一生可谓是生逢乱世,比如《石壕吏》,展现在战乱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杜甫的死,传说很多,比如病死的、溺死的、跳水自杀的、消化不良死的、暴饮暴食而死的等等,大家在这些传说里都能找到证据,因为年代久远,也无法考证。

孟浩然吧,史书上记载其“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说是孟浩然患有痈疽(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脓包,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败血症),看着马上要好了,结果王昌龄来与他相会了,好友相见,怎么能少得了酒肉这些,所以他就忘记医嘱“不可食鱼鲜,切忌!”

豪爽的孟浩然见到王昌龄高兴得紧,哪还记什么医嘱,豪饮豪吃,结果就把自己命丢了。所以朋友聚会呀,还是得牢记命最重要。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一枚,喜欢读书,喜欢行走,信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感谢喜欢,感恩遇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