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和孟浩然都是怎麼死的?

OK哦優

三位大詩人中,孟浩然最為年長,比李白大12歲,比杜甫大23歲,李白和孟浩然關係很好,曾留下《贈孟浩然》等詩篇,杜甫也很推崇李白,寫過《贈李白》等詩,李白也多有詩篇回贈。孟浩然壽命最短,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十二歲時就去世了,那年盛唐正好,國泰民安,安史之亂還有十五年才爆發,詩壇正是群星璀璨,賞識孟浩然的張九齡剛去世,孟浩然的好友王維已經名聞天下,而李白詩名方盛,杜甫仍在家鄉學習尚未出遊,李白和杜甫還要在四年之後才第一次見面。

孟浩然之死在《新唐書》有記載,但較為簡單,只有7個字“開元末,病疽背卒”,《唐才子傳》則有詳細描述死因和經過,“開元末,王昌齡遊襄陽,時新病起,相見甚歡,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終”,兩書說的基本一致,都說孟浩然是背疽發作病死的,《唐才子傳》增補了食用魚鮮導致發病的過程。

而李白之死則有更多的傳說,由於他一生風流不羈,豪放狂傲,曾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後人更願意相信《唐才子傳》的說法,認為他的死與另一位偉大詩人屈原一樣,都是沉水而終的:“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這樣的說法固然浪漫而傳奇,但卻恐怕不是李白去世的真實情況。

李白去世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卒年六十二歲,那時安史之亂已近尾聲,唐代宗李豫剛即位,曾以左拾遺召李白,可惜李白剛剛去世。李白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過得相當窘迫,五十七歲時因曾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五十九歲時才遇大赦重獲自由,當時妻子宗氏已出家做女道士去了,李白不得已只好投奔擔任當塗令的族叔李陽冰,不久後去世。《新唐書》沒有記載李白去世的原因經過,不過《舊唐書·李白傳》卻有詳細的描述:

“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李白醉死的說法比捉月失足落江的說法明顯靠譜得多,也符合他當時的處境,至於專家學者考證說是病死的,也與此並不矛盾,本來李白一直都有因長期過度飲酒引起的肝硬化等病纏身,所以對於李白的死,大致可以理解成:在人生最後一刻,李白孤獨困苦,借酒澆愁,酒醉病發而終。

杜甫去世最晚,大曆五年冬(公元770年)時年五十九歲去世,關於杜甫的死因,也有多種說法,最常聞的是飫死說、病死說和溺死說,溺死說出自韓愈的《題杜工部墳》,其中說道:“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諫便沉汨羅底。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賢所歸同一水”,大意是杜甫和李白、屈原三位賢人都是溺水而死的,雖然韓愈的生活年代僅稍晚於李杜,照理說可信度比較高,但這首詩僅輯自《全唐詩外編》第四編和《全唐詩續補遺》卷七,韓昌黎正集並無收錄,而詩中另有“怨聲千古寄西風,寒骨一夜沉秋水”、“墳空飫死已傳聞,千古醜聲竟誰洗?”等詩句,也是讓人心生疑問的,韓愈僅比杜甫小五十六歲,就算他是晚年去杜甫墳前憑弔的,離杜甫去世也不過數十年而已,何來“怨聲千古“、“千古醜聲”?

所以溺死說也不足為信,而病死說來自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他認為杜甫當時食用了放久了的牛肉(腐肉),導致食物中毒病死的,這種說法不知是根據什麼,不過考慮到當時的季節是冬天,可能性不會很大。

至於飫死說,也就是吃太多撐死的說法,史書是有記載的,《舊唐書》描述杜甫人生最後階段是:


甫嘗遊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

《新唐書》所說的也接近:

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杜甫是飫死的,這樣的說法儘管聽起來很是匪夷所思,也不甚高雅,但卻符合當時杜甫晚景淒涼的實際情況。杜甫一生憂國憂民,留下一千多首詩,卻沒幾天好日子過,長年顛簸流離,貧困潦倒,到五十九歲時,相信身體狀況是不可能好了,連續餓了十天,見到食物肯定胃口大開,加上喝酒也會讓人不知不覺就多吃了點,牛肉又是高蛋白,因消化不良致死是很有可能的。

孟浩然、李白、杜甫的死,都和吃喝有關,今人或許不可想象,但在物資匱乏的古代,這樣的例子相信是有很多的,偉大的詩人其實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飲食喜好,因吃喝不當而死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而今日重讀那段歷史,六甲番人只是為杜甫而感傷,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卻經常在捱餓,他曾親眼看到自己的兒子餓死了,人生的最後時刻還要餓上十天,最後能飽食而終恐怕也是其所願也。

沒有餓過的人們永遠不會懂飢餓者的感受,帶著獵奇看熱鬧的心態者請放開杜甫,謝謝。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六甲番人


李白斗酒詩百篇,有李白的文字裡,酒就沒缺過席,。所以李白的死也與酒有關。

李白是多喝了兩杯酒,在當途境內的船上,不慎落水淹死的。這種事情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按說李白乃善飲之人,也不止一次在船上喝酒,但是”寸”一點想,這種事情也是完全可能的;


杜甫出身豪族,仕途同樣不順,但一心“仁政”,很體貼民間疾苦,最終也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最疾苦的老百姓。

杜甫的死其實是不可考的,杜撰的版本也多,但炒米排除掉那些慰藉(做個飽死鬼)的版本,根據”杜甫晚年流離失所,乘舟旅居耒陽,遇河水氾濫,被困河中,經旬無食。”的記錄,認為杜甫也是死在船上,不過比李白命苦點,他是餓死的;


孟浩然就是個“吃貨”!只有要有吃喝便開心,什麼重要的事情都不管不顧了。結果還真就把自己吃死了。

孟浩然好不容易寫了兩句詩“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在京城裡出名了。好友韓朝宗約好幫他引薦一些重要人脈,結果他小酒喝上了,就啥都不管了。結果五十來歲孟浩然是後背得了癰瘡(小時候炒米見過有人得過這種病),在家養病,王昌齡來探望,孟浩然負責接待,飲酒食鮮(這個鮮,古人就記了一個字,究竟是什麼,反正炒米不知道,炒米感覺最大的可能應該是魚蝦,反正不是鵝),然後癰瘡潰爛,按醫理,應該是引發敗血症死的。

以上!

文/炒米視角


炒米視角

李白,杜甫,孟浩然,這三位唐代著名的詩人,一個是浪漫主義詩派代表人物,一個是現實主義詩派代表人物,一個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

可謂都是響噹噹的,而且流傳下來的詩作,也是中國文學的精華。

這樣名之灼灼的詩人,似乎結局都不太好,而且離開人世的時候,也不是那麼安詳。

李白,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曾經“白髮三千丈”,也曾經“飛流直下三千尺”,還抑鬱的“對飲成三人”。有人說,李白是病死的,也有人說,李白是在當塗縣坐船的時候,喝了兩口小酒不小心掉河裡淹死了。反正各有理由證明,也不能去考證真假。

李白一開始是壯志豪情滿懷,立志報效國家,所以離蜀去長安,但似乎並沒有被重用,後來遇安史之亂,抑鬱不得志加上戰亂,最後與叛軍決戰,在當塗縣病逝。他在世的61個年頭,可謂是詩作豐富,給後人留下了很多文學至寶。

杜甫比李白小十來歲,他們曾經在茫茫人海中相見過,只不過作為前輩的李白,似乎並不待見杜甫,但杜甫出身好,祖父也是很有文學才華的,只是不太會處世罷了。

杜甫一生可謂是生逢亂世,比如《石壕吏》,展現在戰亂時底層人民的生活。對於杜甫的死,傳說很多,比如病死的、溺死的、跳水自殺的、消化不良死的、暴飲暴食而死的等等,大家在這些傳說裡都能找到證據,因為年代久遠,也無法考證。

孟浩然吧,史書上記載其“浪情宴謔,食鮮疾動”而死。說是孟浩然患有癰疽(一種皮膚和皮組織下化膿性炎症,局部紅腫,形成硬塊,表面有膿包,有時形成許多小孔,呈篩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誘發敗血症),看著馬上要好了,結果王昌齡來與他相會了,好友相見,怎麼能少得了酒肉這些,所以他就忘記醫囑“不可食魚鮮,切忌!”

豪爽的孟浩然見到王昌齡高興得緊,哪還記什麼醫囑,豪飲豪吃,結果就把自己命丟了。所以朋友聚會呀,還是得牢記命最重要。

我是青鸞驚鴻,70後蜀女一枚,喜歡讀書,喜歡行走,信奉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感謝喜歡,感恩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