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

用戶2921634356701


《與諸子登峴山》是孟浩然的一首懷古詩,表達了作者懷古傷己之情。

峴山又稱峴首山,在湖北襄陽南。晉人羊祜鎮守荊襄,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政通人和,死後百姓於峴山建廟立碑紀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山見碑思人,弔古傷今,感嘆自生。

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點明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到生老病死,人事總是不停地變化著。起筆看似偏題,實是下文抒情必不可少的鋪墊。

頷聯“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照應題目,“勝蹟”承古,“登臨”啟今,感傷之情蘊含字裡行間。

頸聯“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寓情於景,登高遠眺,景象蕭條,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令人悲涼頓生。

尾聯“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一個失路之人的傷感之情再也抑制不住,潸然淚下。

孟浩然生活在盛唐,四百餘年之後,歷經滄桑羊公碑依然屹立峴山,令人敬仰。而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泯然眾人,今昔對比,感慨橫生。作為儒家知識分子,孟浩然始終抱有濟世之志,但秉性孤高狷潔,不願折腰曲從,故同為山水田園大家,張九齡可舉薦王維,卻無法舉薦孟浩然。求仕無門,應舉落第,只能終身與山水為伴,令人唏噓!


秀雲涵天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譯文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蹟,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於此弔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縱觀全詩,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這首詩感情真摯,平淡中見深遠。該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詩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話。“人事”,人物及其事蹟,是有新陳代謝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這就成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個名勝,卻輪到我們這一代人來遊玩。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湮滅無聞”正是對詩人自己遭遇的真實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感生命之短促,表達懷才不遇之悲傷。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金兆鑫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提出的這個問題。

想要準確把握孟浩然的這首名詩,,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孟浩然(689-740),本名無具體考證,字浩然,湖北襄陽人,精通詩詞,盛唐著名詩人。孟浩然一生大都壯志未酬,懷才難遇,中年時期隱居山林,留有詩作二百餘首,這首《與諸子登峴山》就是描寫孟浩然懷才不遇的心境的一首著名詩句。孟浩然與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王維合稱“王孟”。

二、經典原文賞析

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三、詩文美譯(帶個人主觀色彩,為了使讀者能更具體地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情懷,不當之處望海涵)

今天我與三五好友一起出門遊山玩水,我們一起登上了這著名的峴山(xiàn shān,今襄陽縣南部,是襄陽南部要塞,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看著這美麗的秋日山景,我不禁感嘆:人世間的一切人和物都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時光飛逝,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只有這巍峨挺拔的高山還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的瑰麗之美。前朝不知多少人都已經來過這名山了,而我們今天也再一次登上了這座名山大川。從山頂上我望著遠方的秋色,長江水面的低落使得這魚梁洲(古代名仕龐德公也曾隱居於此)從水面脫穎而出,顯得十分孤傲,而這深秋的震震寒意使得整個湖北地區(雲夢澤:古時稱湖北的長江以北為雲澤,以南為夢澤)都黯淡無光。我的心情一瞬間也隨著這秋寒變得不明朗起來。我看到人們為紀念古時名將羊祜(晉國初年,羊祜曾鎮守襄陽,為人民做了好事)而立的碑還完好無損,我仔細又讀了一遍百姓為紀念羊祜而寫的頌文,我竟不自覺地留下了眼淚,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何時也能報效國家、千古留名呢?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