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子没有选择卧轨,如今他的作品还会一样为人熟知吗

31年前的今天,海子独自前往山海关的铁轨旁,用他自认为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身边的包里放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

海子死后方才使自己的诗走进大众的视野,生前对此不屑一顾的诗人们也纷纷表达了赞赏。如《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一样,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方得重视。不禁让坤叔假想,如果孩子没有选择卧轨,如今他的作品还会一样为人所熟知吗?也许这根本就是个矛盾的命题,正是海子敏感的性格和怀才不遇的经历使他写出了这些情感真挚的诗歌,而也是这些导致他最后选择了卧轨的结局。所有一切都像是命运无情的玩笑。


1979年,那大概是中国诗歌史最璀璨的一段时间,那一年15岁的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三年后海子开始诗歌创作。毕业后的海子被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工作,虽然一直坚持着写诗,可发现他潜力的伯乐并不多。

海子的工作多次被调动,在工作上遇挫的他,将精力全部放在自己的诗歌上。那时候的北京经常会有诗歌聚会,几十个人带着自己的作品围一起朗诵,着力于长诗的海子每每朗诵完之后,除了他的好友骆一禾外,得不得任何人的赞同。在那个流行写抒情诗的时代,海子和他的诗被当作了异类。这段经历,被海子形容为“前所未有的耻辱”


如果海子没有选择卧轨,如今他的作品还会一样为人熟知吗


1986年11月,《星星》诗刊为庆祝创刊30周年,在成都举办了星星诗歌节,那是一场全国诗歌爱好者的盛会,舒婷、顾城、北岛纷纷与会,几乎全国的当红诗人全部聚集于此,现场被狂热者围得水泄不通。然而这只是他人的狂欢,热闹是他人的,海子只是个留守北京的看客。如他曾抱怨的诗人圈子“简直进不去”。

1988年海子加入了北京诸多诗人组成的“幸存者俱乐部”,作为很少参与这类活动的海子,并不了解其中的潜规则。聚会开始,大家纷纷沉默,无人上前朗诵自己的新诗,因为第一个朗诵者往往都是要迎接各种批判的。天真的海子自告奋勇上前朗诵了自己长诗,然而如石沉大海般,现场的气氛冷漠严峻。他的诗受到了诸多打击,甚至有人说“海子你是不是故意要让我们打瞌睡呢”

那以后海子更加消颓,把自己沉浸在酒精之中,他总是喝的大醉一场后,一边哭泣一边撕毁自己的诗稿,他把所有的气都发在自己身上,他始终与自己过不去,他对自己的要求已经到了偏执的一步。他在日记中写到“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

1989年春节前一个月,海子写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大概是海子最为人熟知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初中学到这首诗时老师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我们都回答说,幸福、喜悦、热爱生活等等。可最后老师却说,这首诗是悲观的,否则为什么所有事都要明天起再做呢。

如海子一般,海子的诗大概也从未被人所理解过。如今海子的短篇抒情诗广为人知,可海子作诗的热情其实都寄予在了他的长诗上。海子在《诗学提纲》的开头说到“我写长诗总是迫不得已,出于某种巨大的元素对我的召唤。”他的诗在诗歌史上如一团烟火,人们只看到了烟,却未看到火。


除了工作与爱好上的不顺,海子的感情也受尽挫折。

海子的初恋是他在政法大学任教时的学生,两人情投意合,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海子为她写下了许多热恋的诗歌,然而好景不长,两人的恋情就在女方父母的反对下走到尽头。理由很简单,那时的海子只是一个一穷二白没有名气的诗人。

这段感情使海子痛苦万分,那个暑假,他第一次前往藏区,希望可以借这段旅行抚平内心的创伤,他在藏区看到了极致的美丽,最后一路辗转逃票回到了北京。即便如此,他仍对这趟旅行推崇至极,逢人便讲。


如果海子没有选择卧轨,如今他的作品还会一样为人熟知吗


初恋过后,海子又爱上了一位比自己大已成家的姐姐,两人因诗结缘,可这又是一段不会有结果的感情。两人都在这段不伦的爱恋中沉浸又挣扎,而女方终究是更理性一些,终止了这段感情。

1988年海子第二次入藏,写下了: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1989年饱受现实折磨的海子南下深圳寻找自己始终放不下的初恋。然而女生早已成家,海子备受冷落当晚大醉一场,第二天起来却又感到万分自责,认为自己不该打扰她的生活。回到北京后,海子罕见地向好友骆一禾提议,几个人小聚一下。也许当时的海子心里已做好决定,这就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半个月后,海子死于山海关一列慢行列车的车轮下。他在遗书上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死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字里行间充满着极度的迷茫与自我否定,他在问谁,无人可知,他想要的曙光是什么,同样无人可知。他似乎想明白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想明白。一个花开的时候,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令他痛苦的世界。此后他的诗一时洛阳纸贵,在诗歌届备受推崇,可惜他未能看到这一幕。

我常常想如果海子能再幸福一点,哪怕少一些作品也是值得的。纵观天才,仿佛都是在燃烧自己来点亮自己的生涯。


如果海子没有选择卧轨,如今他的作品还会一样为人熟知吗

在所有有关海子的照片中唯独最偏爱这一张,仿佛只有此刻他是真的没有一点负累的,真真正正的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