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论贡献与功绩,谁才是曹操第一谋士?为什么?

一轮红日2020


网络上把郭嘉奉为天神,甚至还编出 “奉孝不死,卧龙不出” 的流行说法,也有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从时间上来说,后面这句则是从历史影响来说,即:“孔明北伐,冢虎崛起。”(冢虎者,司马懿也。可以说是曹操留给曹魏的第一谋士。)

据此推断,曹操时期贡献与功绩最大的第一谋士当属郭嘉。

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吕布、定河北,统一北方,灭乌桓,定辽东。郭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说是算无遗策, 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 ,曹操也极力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主要作品《十胜十败论》。

1.不事袁绍而投曹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2.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3.还有一个重量级粉丝:毛泽东,数次推荐高级干部读《三国志·郭嘉传》,开会也要提——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伟大领袖都为之打call。

4.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曹操曾给荀彧写信,追伤郭嘉,说到:“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甚至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哀叹: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5.简单分析一下三国时期的谋士天团:诸葛亮在郭嘉死那年加入刘备阵营之后,数十年间,深知蜀汉偏安一隅,唯有直面最大争议来实现先帝之遗愿,先后五次举兵北伐。三国时期,先是有“卧龙凤雏”,后来又来了一个“幼麟冢虎”,龙凤麒麟和老虎,都不是凡俗动物,所以代表的人物亦非庸常之辈。不过前三者,都不是在最好的状态:比如诸葛亮是卧龙,而非飞龙;再比如庞统是凤雏,也不是凤舞九天的百鸟之王状态;姜维的幼麟,也不行,是幼小的,没有长成气候,暗示姜维的功业非常有限。因为前三者各有不足,导致三大祥瑞共聚蜀汉,同样也没有搞出三国第一帝业,建立之蜀汉,也不过是偏安一隅,生存艰危。由此可见,诸葛亮出山之前已经辅助曹操一统北方的“鬼才”郭嘉之谋略。当然取代曹魏的是冢虎司马懿家族,才拥有三国的最终解释权。



潇韡


应该是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年轻时被人尊称为荀令君,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论全才综合能力,曹操手下的几大谋臣都非常了不起,各有所长。但从整体来看,荀彧的贡献最大,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凡是了解三国熟读三国懂得三国的广大爱好者都会晓得荀彧在曹操阵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荀彧在曹营最主要的贡献功绩体现在战略和政治方面,详见《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是一个纵观全局的顶级战略性大师!从这个观点角度意义上来看,荀彧的综合才能还是高于曹操手下其他谋士的,有独特的战略性眼光,的确比他人高明计高一筹!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人间正道陈德立


曹操手下可谓人才济济。想必大家都能说出一两个,比如郭嘉、贾诩、程昱、戏志才、荀攸、刘晔、司马懿、荀彧等。谁才算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呢?对于这一个问题,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选择郭嘉!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然而,郭嘉或许才华横溢,但他有二个短板,即:寿命太短和过于用奇。正因为这两点,所以他成不了曹操手下第一谋士!相反,另外一个人却寿命较长,而且堂堂正正的谋划。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也就是说,郭嘉主要在曹操崛起过程起作用,此后天下很多大事,郭嘉都无缘参与。尤其是郭嘉死了之时,曹操、刘备、孙权之间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

更为重要的是,曹操称郭嘉为“奇佐”,却称另外一个人为“吾之子房也”!(所谓子房,即汉朝的张良,能够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没有张良,就几乎不会有刘邦称帝)

显然,郭嘉善于用“奇谋”,而另外一个人才是用“正”高手!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奇可以胜但没有正的奇,却几于不可能胜!

所以,这另外一个人才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此人名字叫荀彧(xun yu)。如果大家详细看一看荀彧的简历,就可以知道此人多么牛!如果粗略了解他功绩的话,重点可以看这四点!

(1)在战略上,荀彧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最典型的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需要注意的是,荀彧还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他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曹操的错误!

(2)在战术上,面对吕布的叛乱,却能保全兖州三城,使用奇谋将袁绍阻挡在官渡,为官渡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等。总之,荀彧在战术上,也能做到“奇谋迭出”!

(3)在治政上,荀彧被曹操任命为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没有一定能力,能干上“十数年”?199年,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后,迅速一统北方,恢复生产之类,这里面有荀彧的巨大功劳!

(4)在举荐上,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荐。当然,这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即:荀彧有识人之明!

正因为荀彧才华横溢,无论战略战术,还是治政荐人上,成绩都非常显著,所以曹操才称他为“吾之子房”!事实上,在三国时代,荀彧也被称为“王佐才也”,“王佐之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王佐之器”,不仅仅需要有高明的战略战术,还需要能治政、能识人、懂外交、懂宣传.....总之,应该是一个通才,可以全方位的帮助别人。

所以,曹操第一智囊的称号,应该给予被低估的荀彧!后来,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被调离中枢!212年,50岁的荀彧忧郁成病而死。遗憾的是,或许是荀彧低调,或许是历史不太重视他,所以“哥不在江湖了,江湖就没了他的传说”,直至今天,真正了解他作用之人,少之又少!


青丘狐哲学说


郭嘉

看一下郭嘉的贡献

 其一,激励斗志。

  在曹操起兵开始的时候,曹操经历了一场打败,败给了张绣,就连曹操的儿子曹昂也惨遭杀害。当时的情形是,袁绍势力强大,对曹操虎视眈眈,随时会吃掉曹操。因此,曹操军心不稳,人心惶惶,眼看就要分崩离析,这个时候,郭嘉站了出来。郭靖提出了了“十败十胜”的理论,借此稳定军心,总结了曹操必定会胜利,袁绍必定会失败的十个理由。从此曹操开始走向繁荣。

其二,选择战略。

  郭嘉一生为曹操进贡献了好几次正确的战略方案。

  第一次是在曹操在和吕布作战当中,吕布所在的城池坚固,导致曹操久攻不下,曹操想撤军。但是郭嘉敏锐的发现了战机,他鼓励曹操不要撤军,继续进攻,终于曹军拿下吕布并且生擒吕奉先。

  第二次是刘备背叛曹操而去,曹操想去攻打刘备,但是又担心袁绍背后攻击他。不过郭嘉告诉曹操,袁绍优柔寡断,肯定不会插刀,不足为虑。曹操因此才放心进攻,打败刘备,俘虏刘备妻子。

  第三次是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终于打败袁绍后,郭嘉认为要先打刘表。曹操听取了郭嘉了这个建议,先南下打刘表,把攻击范围扩大大到南方,为后来的赤壁大战做好了准备。

  第四是在战胜刘表后,郭嘉再一次给曹操提出战略方向,建议曹操进攻袁绍的两个儿子,一鼓作气斩草除根,稳定后方。

  总之,由于郭嘉在早期为曹操进行了各种战略规划,曹操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三,预料未来。

  当时孙策的势头很猛,曹操非常担心。郭嘉说,孙策这个人,一味地炫耀武力。他虽然在江东打开了一片天地,但是很可能结下了很多仇家,说不定很快就会被人杀掉。而结果是不久后,孙策真的就被杀掉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谋士,他头脑清醒,有谋有断,特别是他对当时人物的性格,以及对他们的心理都非常了解,并因此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确实也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