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論貢獻與功績,誰才是曹操第一謀士?為什麼?

一輪紅日2020


網絡上把郭嘉奉為天神,甚至還編出 “奉孝不死,臥龍不出” 的流行說法,也有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從時間上來說,後面這句則是從歷史影響來說,即:“孔明北伐,冢虎崛起。”(冢虎者,司馬懿也。可以說是曹操留給曹魏的第一謀士。)

據此推斷,曹操時期貢獻與功績最大的第一謀士當屬郭嘉。

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統一北方,滅烏桓,定遼東。郭嘉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可以說是算無遺策, 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 ,曹操也極力稱讚他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主要作品《十勝十敗論》。

1.不事袁紹而投曹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的軍事參謀—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2.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3.還有一個重量級粉絲:毛澤東,數次推薦高級幹部讀《三國志·郭嘉傳》,開會也要提——在1959年3月的鄭州會議上,毛澤東指出:“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偉大領袖都為之打call。

4.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曹操曾給荀彧寫信,追傷郭嘉,說到:“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甚至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後,哀嘆: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5.簡單分析一下三國時期的謀士天團:諸葛亮在郭嘉死那年加入劉備陣營之後,數十年間,深知蜀漢偏安一隅,唯有直面最大爭議來實現先帝之遺願,先後五次舉兵北伐。三國時期,先是有“臥龍鳳雛”,後來又來了一個“幼麟冢虎”,龍鳳麒麟和老虎,都不是凡俗動物,所以代表的人物亦非庸常之輩。不過前三者,都不是在最好的狀態:比如諸葛亮是臥龍,而非飛龍;再比如龐統是鳳雛,也不是鳳舞九天的百鳥之王狀態;姜維的幼麟,也不行,是幼小的,沒有長成氣候,暗示姜維的功業非常有限。因為前三者各有不足,導致三大祥瑞共聚蜀漢,同樣也沒有搞出三國第一帝業,建立之蜀漢,也不過是偏安一隅,生存艱危。由此可見,諸葛亮出山之前已經輔助曹操一統北方的“鬼才”郭嘉之謀略。當然取代曹魏的是冢虎司馬懿家族,才擁有三國的最終解釋權。



瀟韡


應該是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年輕時被人尊稱為荀令君,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論全才綜合能力,曹操手下的幾大謀臣都非常了不起,各有所長。但從整體來看,荀彧的貢獻最大,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凡是瞭解三國熟讀三國懂得三國的廣大愛好者都會曉得荀彧在曹操陣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荀彧在曹營最主要的貢獻功績體現在戰略和政治方面,詳見《三國志÷荀彧傳》。荀彧是一個縱觀全局的頂級戰略性大師!從這個觀點角度意義上來看,荀彧的綜合才能還是高於曹操手下其他謀士的,有獨特的戰略性眼光,的確比他人高明計高一籌!關鍵詞;體大思精,總統後盾!


人間正道陳德立


曹操手下可謂人才濟濟。想必大家都能說出一兩個,比如郭嘉、賈詡、程昱、戲志才、荀攸、劉曄、司馬懿、荀彧等。誰才算曹操手下第一謀士呢?對於這一個問題,相信十有八九的人,都會選擇郭嘉!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然而,郭嘉或許才華橫溢,但他有二個短板,即:壽命太短和過於用奇。正因為這兩點,所以他成不了曹操手下第一謀士!相反,另外一個人卻壽命較長,而且堂堂正正的謀劃。

公元207年,郭嘉去世。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也就是說,郭嘉主要在曹操崛起過程起作用,此後天下很多大事,郭嘉都無緣參與。尤其是郭嘉死了之時,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的故事還沒有完全展開!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稱郭嘉為“奇佐”,卻稱另外一個人為“吾之子房也”!(所謂子房,即漢朝的張良,能夠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沒有張良,就幾乎不會有劉邦稱帝)

顯然,郭嘉善於用“奇謀”,而另外一個人才是用“正”高手!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奇可以勝但沒有正的奇,卻幾於不可能勝!

所以,這另外一個人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此人名字叫荀彧(xun yu)。如果大家詳細看一看荀彧的簡歷,就可以知道此人多麼牛!如果粗略瞭解他功績的話,重點可以看這四點!

(1)在戰略上,荀彧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最典型的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需要注意的是,荀彧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也就是說,他能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曹操的錯誤!

(2)在戰術上,面對呂布的叛亂,卻能保全兗州三城,使用奇謀將袁紹阻擋在官渡,為官渡之戰創造了有利條件等。總之,荀彧在戰術上,也能做到“奇謀迭出”!

(3)在治政上,荀彧被曹操任命為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沒有一定能力,能幹上“十數年”?199年,曹操打贏官渡之戰後,迅速一統北方,恢復生產之類,這裡面有荀彧的巨大功勞!

(4)在舉薦上,荀彧為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等,都是荀彧所推薦。當然,這也可以看出一件事,即:荀彧有識人之明!

正因為荀彧才華橫溢,無論戰略戰術,還是治政薦人上,成績都非常顯著,所以曹操才稱他為“吾之子房”!事實上,在三國時代,荀彧也被稱為“王佐才也”,“王佐之器”!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王佐之器”,不僅僅需要有高明的戰略戰術,還需要能治政、能識人、懂外交、懂宣傳.....總之,應該是一個通才,可以全方位的幫助別人。

所以,曹操第一智囊的稱號,應該給予被低估的荀彧!後來,因為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被調離中樞!212年,50歲的荀彧憂鬱成病而死。遺憾的是,或許是荀彧低調,或許是歷史不太重視他,所以“哥不在江湖了,江湖就沒了他的傳說”,直至今天,真正瞭解他作用之人,少之又少!


青丘狐哲學說


郭嘉

看一下郭嘉的貢獻

 其一,激勵鬥志。

  在曹操起兵開始的時候,曹操經歷了一場打敗,敗給了張繡,就連曹操的兒子曹昂也慘遭殺害。當時的情形是,袁紹勢力強大,對曹操虎視眈眈,隨時會吃掉曹操。因此,曹操軍心不穩,人心惶惶,眼看就要分崩離析,這個時候,郭嘉站了出來。郭靖提出了了“十敗十勝”的理論,藉此穩定軍心,總結了曹操必定會勝利,袁紹必定會失敗的十個理由。從此曹操開始走向繁榮。

其二,選擇戰略。

  郭嘉一生為曹操進貢獻了好幾次正確的戰略方案。

  第一次是在曹操在和呂布作戰當中,呂布所在的城池堅固,導致曹操久攻不下,曹操想撤軍。但是郭嘉敏銳的發現了戰機,他鼓勵曹操不要撤軍,繼續進攻,終於曹軍拿下呂布並且生擒呂奉先。

  第二次是劉備背叛曹操而去,曹操想去攻打劉備,但是又擔心袁紹背後攻擊他。不過郭嘉告訴曹操,袁紹優柔寡斷,肯定不會插刀,不足為慮。曹操因此才放心進攻,打敗劉備,俘虜劉備妻子。

  第三次是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終於打敗袁紹後,郭嘉認為要先打劉表。曹操聽取了郭嘉了這個建議,先南下打劉表,把攻擊範圍擴大大到南方,為後來的赤壁大戰做好了準備。

  第四是在戰勝劉表後,郭嘉再一次給曹操提出戰略方向,建議曹操進攻袁紹的兩個兒子,一鼓作氣斬草除根,穩定後方。

  總之,由於郭嘉在早期為曹操進行了各種戰略規劃,曹操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其三,預料未來。

  當時孫策的勢頭很猛,曹操非常擔心。郭嘉說,孫策這個人,一味地炫耀武力。他雖然在江東打開了一片天地,但是很可能結下了很多仇家,說不定很快就會被人殺掉。而結果是不久後,孫策真的就被殺掉了。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郭嘉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謀士,他頭腦清醒,有謀有斷,特別是他對當時人物的性格,以及對他們的心理都非常瞭解,並因此作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確實也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