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每天背誦一首古詩,真的有必要嗎?

李會民律師


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我記得兒童時候死記硬背的能力比長大之後要強,兒童時候背古詩雖然不懂古詩意思但背熟也不是很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後接觸到背過的古詩就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而且知識的積累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文學素養的提高依賴於大量的閱讀瀏覽和記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匯小流無以成江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小時候老師就強制我們背古詩,當時很不理解且痛苦背不會,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老師當時的做法。小時候背古詩對我在文學素養提高方面有很大幫助。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鑄劍為鋤應有日,前途莫遣寸心灰。這些優美的古詩詞句,陶冶了情操,淨化了心靈。使我們熱愛文學,更讓我們熱愛生活。



中格風


“要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每天背誦一首古詩,真的有必要嗎?”,從這個問題的語氣來看,題主對這件事是持懷疑態度的。但我的回答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在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之際,來自日本的防控新冠肺炎捐贈物資到達中國,包裝上寫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一善舉,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其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更是引發了熱議。中國自古就是詩的國度,《詩經》三百零五篇開啟了中國詩歌的源頭,歷經發展到唐代更是達到一個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湧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大詩人,僅《全唐詩》就收錄有四萬二千八百六十三首。



古詩文誦讀是中國重要的教育傳統和教育手段,事涉一生的文化積澱、文學素養形成。古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尤其是李白、杜甫、王維等大家的五言七言律詩、絕句,膾炙人口、意味雋永,多讀多積累有助於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文學素養。蘇軾有詩:“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就強調了讀書讀詩對提升良好氣質的重要性。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更是對學生進行古詩文教育的啟蒙教材,有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中國語文教育非常重視古詩文閱讀和欣賞。從小學一年級始,每一冊語文課本中都收錄了不少古詩文。可以說,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在讀詩背詩中開始的,而且小學生背過的詩文終生難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些內容長期積累浸潤,滲透進每個中國人的血液裡,形成中國人獨有的儒雅氣質。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中國傳統文化不斷迴歸,中高考中古詩文比重持續加大,詩文誦讀、領悟、欣賞,以及中國詩文中特有的意象、意境等審美境界,都需要大量讀詩、背詩,反覆吟詠,自然成誦,欣賞水平也會不斷提高。所以說,趁孩子年齡小,記憶力好,一定讓孩子多讀多背多積累,會是一件終生受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