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鬆”,大概可分為幾個層次?具體特徵有哪些?

聾一翁周錦池


聽前輩講楊澄甫宗師教拳很少說話,說的最多是“松!松!松!”三個字

太極拳之松,老師們都說“松無止境”,也就是說松是太極拳一生要修煉的功夫,因此老師說“一層松,一層功。”

體松,氣固,神凝。這是楊澄甫宗師在太極拳習練談裡說到“”屬於外者,周身輕靈,節節貫穿,由腳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事也。”,他還特別重視“骨節均需鬆開”

武式太極拳名家李亦畬所著的《五字決》中說:“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

綜上宗師們的要求,我們可以理解松至少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心要靜,心無雜念,神經系統才能放鬆下來

第二階段,關節要鬆開,相互能斷開。

第三階段,外開內不開,外形松,內氣合,氣要整

以上都是需要不斷修煉的。



生活無處不太極


【揭秘太極不傳之秘】此文是解秘太極拳的不傳之秘“松”,“松”在太極拳練習中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各種談“松”的文章與體驗“松”的示範不勝枚舉,但是具體到學習的人身上,是很難在自己身上有所體驗的,主要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第一、自悟:這是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學員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其實,這是最冠冕堂皇的一句託詞,學習太極拳,如同大學生去課程實習時,本應由指導老師告訴學生如何去正確完成的實習任務,變成了指導老師不做指導,讓學生自己去想如何完成任務,其讓學生自己完成的結果,正確與否,學生是無法判斷的,因為沒有判定標準,所以,學太極拳也一樣,悟出來的是正確的嗎?答案是:不一定。

第二、試錯:試錯是最原始達成目標的方式,一條路走不通,換一條路,不通就換,這是一種改變,直至目標達成。而學習太極拳,老師傳授的動作要領基本上是不能夠做出變的,不作出改變如何試錯?又如何能試出錯來?所以,試出的不一定是錯是對。

第三、鬆開:鬆開關節,寶衣掛樹等等講法,用來形容太極拳的“松”。首先鬆開關節,任何關節在不受壓的情況下,才能鬆開。在承重(寶衣掛樹)的情況下,是鬆不開的。也許有人會說:虛領頂勁就能把關節提拉開,但現實是虛領頂勁的要求是:將頭虛(輕輕)領起來,不能提身;即使用頭向上領身是對的,則破壞了太極拳要求的沉。所以,鬆開關節看似不太可能的。

第四、雙腳承重四六(二八、三七或五五等)分:貌似穩定正確的站立方式,其實給練習者帶來的是不穩定的重心,重心在兩腳之間來回擺動,而備受大家推崇的不倒翁,其無論如何擺動,重心是不動的,同時重心也是不倒翁的支撐點,而雙腳承重的結果身體和重心只能前後或左右擺動;以此來說,這樣的雙腳承重,是沒辦法做到松沉的(關於這一點已經受到過很多高人的攻擊,我想主要是受太極拳指導者攻擊,即便使再受到攻擊,我也不再給任何的攻擊性留言回覆,但我提前給想攻擊的人留個問題,身法八要中的斂臀和吊襠對太極拳練習來講有什麼作用?你能正確做到嗎?談松不談身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既然,自悟不容易,試錯不可行,鬆開不可能,那太極拳的“松”應該怎麼練呢?下面我就來談談題主的問題答案。

第一、談“松”必談“沉”:首先要知道的是,太極拳“松”的目的是什麼?太極拳“松”的目的是為了把重心降下來,也就是沉。所以,太極拳訣有云:“遇松必沉”。如何知道你松沒松?就看你身體有沒有沉的動作產生。所以,松必然伴隨下沉的過程。有沉的動作,說明你就已經因松而沉了(這個松沉不一定是太極拳要求的松沉)。

第二、“松”分受控和不受控兩種,不受控的“松”是吊在空中或下面有支撐的重物,吊繩或下部支撐突然斷裂,重物砸向地面。受控的“松”是吊在空中或下部有支撐的重物,靠松吊繩或有序縮短支撐的長度,使重物有序沉降。太極拳的“松”就是受控制的“松”。

第三、太極拳的松分幾個層次呢?沒有嚴格意義的層次之分,但學習過程中它分三個階段,每一階段的特徵如下:第一階段,學習太極拳的身法(身法八要),如果身法八要不能正確的加在己身,是無法讓調整身體使重心落在支撐點上,這個支撐點是唯一的;練習太極拳要求的“曲中求直”,這個要求就是老師們講的講關節拉開(其實不是拉開,是脫離骨臼對關節活動的限制點),讓骨關節的嵌入骨臼的骨關節頭,脫離骨臼的限制,讓骨關節可以不受限制的活動,這就是“松”的身法練習。第二階段,整體的松沉,模擬縮短支撐,在太極拳的練習中,縮短支撐的方法,就是曲膝,所以,拳訣有云:曲膝落胯。這個落就是“沉”;這一階段要由慢到快的練習,在曲膝的過程中,慢是為了要保持重心沉下來過程中,不偏離支點,也就是說:膝無論如何曲,重心是不能偏離支撐點的;曲膝的過程中,保持重心不偏離支撐點,唯一能夠實現的方法是轉動身體,這就是“逢沉必轉”,太極拳訣有云:上下一條線,全憑左右轉。意思是身體要能左右轉,是為了降低重心,而不是左右搖擺重心。第三個階段,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松沉轉,可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終止這樣一個松沉轉的過程,方可保持與對手之間的沾粘連隨,這時就到了,拳論中講的: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能何為。太極拳的轉,就是以空間換時間,通俗點說:靠身體的轉動,讓手臂走出一個長弧,增加攻擊者的攻擊距離,距離長了,攻擊所需時間就長了,攻擊效率也就降低了。由以上三點,可以知道,所謂的“松”是身法,是運動,穩定的站立,是松不了的,也不是什麼哆嗦兩下就鬆了。

最後,送給所有閱讀此文的朋友一個如何快速學習太極拳的建議:首先學習太極拳的身法,待身法熟練上身後,學習步法和手法,最後學習拳架。這種學習方法,可避免學會拳架,身手步法無法加入或協調之弊病。無論為了健身或競技的學習,身有傳統技藝,是人生的快事。

對此回答,不知是否滿足了題主的要求,@聾一翁周錦池 。其實,太極拳的明師,在教授學員時,是不應該讓學員自己悟的,如果學員自己能悟出來,有這麼多理論文章的指導,都能自學成才了,何須拜師學習?對不?

感謝大家的支持,請持續關注、點贊、評論和轉發。


太極論道—老人頭


知道要松但不知道松是手段為沾黏服務的是初級階段,知道了目的但做不到這是入門階段,應付自如知道如何松能沾黏對手這是成熟階段。但技術是無止鏡的高度熟練成肌肉記憶得心應手才能成為高手…。


求實老布衣


太極拳的松,歷來歷代論述很多。從理論上講,無法用層次來表述,因為松是太極拳基本基礎要求之一,無松則不可能達到虛領頂動,涵胸拔背,沉肩墜時等基本要求,而這些基本要求不是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一年二年練習所能達到的,它是長期堅持努力的結果,因此,松的感覺隨著功夫加深而感覺不一樣。太極拳功夫再好的拳師也不敢稱自己已經松到位,松到家,無需再要鬆了[呲牙][呲牙]


陳式羅架太極拳


沒有層次,心輕鬆一切都松,松靜自然也。


靜觀的布衣


太極與松無關。


緣化萬有


有道是"打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松"的內函分階段層次寫成文字 那就太嚕嗦了 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懂 只有自己在習練中去體悟 本人歸納為"松 通 中 空”這四個字 讓有一定基礎的去感悟。


施壽洪


松就是身心不緊張,不僵硬,輕靈,自然而然,各個關節鬆開,松是內勁外放的前提,松不是鬆懈,鬆垮,軟弱無力,而是柔韌,綿裡藏針,外似棉花,內裡鋼條,似水一般無堅不摧。幾層功夫就不好說了,松是一輩子的事。


實用內家拳法踐行者


太極拳的松,是貫徹始終的,鬆鬆松太極功,一層功夫一層松,沉肩垂肘要松,開胯園襠要松,氣沉丹田要松,從上往下要松,感覺到氣松沉到湧泉穴,才能是體會到松的感覺


太極馮1


松!松!松!唯有安靜才能松,一鬆除百病,唯有松透才能進入到養生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