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憤青”少年的張良,跟隨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結局又是如何?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自天下統一以後,張良便開始故意經常稱病,常常接著練習氣功為由,表現出對政治不感興趣,慢慢淡出權力的氛圍內,因為他深知"卸磨殺驢"的道理,當然,即使如此,他一生中還是遇到過不少危機,最後張良又是如何死的呢?

曾是“憤青”少年的張良,跟隨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結局又是如何?

張良劇照

胸懷天下俠義心腸的他,同時也功於謀略

張良出於於韓國貴族之家,當時韓國被秦國滅掉以後,張良便一心想復仇。雖然從小他的身體並不好,但是卻心懷天下俠義心腸,愛打抱不平,同時也十分的講義氣。而張良最出名的地方便是他的謀略了,正是因為有了張良,劉邦才在楚漢之爭的時候挽救了當時的局勢。

但是,另一位謀士陳平同樣,也是非常的出色,但是卻沒有張良那樣有足夠敏銳的大局觀。張良知道劉邦平定天下之時,便是自己功成身退之際真是因為這一點,才讓他避免了災難的發生。

曾是“憤青”少年的張良,跟隨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結局又是如何?

張良與劉邦劇照

曾經年少的時候也是一名“憤青”

當今社會,人們常常拿“憤青”來形容喜歡衝動的年輕人。而要知道,在當時的張良可是一個憤青的不能再憤青的青年了。當時的他,為了報國家的仇,四處想辦法僱傭殺手,最後還差點成功了,要不是錯判了當時的情況,秦始皇還真有可能被張良幹掉,那到時候歷史又不知道該如何發展了。但是歷史不能重來。

當時的刺殺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是通過這件事也是讓張良出了點名。即使後來逃到了下邳,在當地一樣路見不平一聲吼,常常抱打不平慢慢有了一定影響力。有一次,有位老人的鞋子掉了,便使喚路過的張良幫自己撿起來。張良一看老人家行動不便,不但幫忙撿起了鞋子還幫他穿好。因為這個,老人後來送了一本兵書給張良。相傳,真是憑藉著這本兵書,張良才成長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

曾是“憤青”少年的張良,跟隨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結局又是如何?

張良雕像

一波三折,好馬也吃回頭草

韓國被秦滅掉以後,張良一直在尋找機會給自己的國家報仇。當秦朝各地農民起義紛紛爆發的時候,張良立馬號召了上百人的隊伍參與其中,期間在半路上遇見了同樣起義的劉邦,便與之合二為一,成為了劉邦軍中的一員小偏將。在這之前,張良嚐嚐和別人講兵法,很少有人都弄懂,雖然劉邦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對於張良講的,總是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是因為這樣,張良才選擇跟隨劉邦。

提到了劉邦,肯定就要提到楚霸王項羽。在當時各地起義紛紛的情況下,項羽的勢力是最大的,張良並開始鼓動項梁立韓成為韓王,而自己沒多久,並離開了劉邦跟隨韓王。第二年,兩軍合一攻佔了當時韓國故都,劉邦便邀請韓王留守,自己卻帶著張良繼續進攻。這樣一樣,張良又回到了劉邦的陣營裡。

而重新得到張良的幫助,劉邦這邊戰爭開展的十分順利,一鼓作氣攻入了咸陽。按當時的約定,誰先攻入咸陽誰便是天下之主。劉邦第一個進入咸陽以後,想著自己就是天下之主了,便阻止其他各路起義的祖侯進函谷關。真是因為這件事,惹怒了項羽。當時的項羽一舉便攻破了函谷關開始準備攻打劉邦。

要知道,按照當時的兵力,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的典故。要不是因為張良曾經救過項伯,劉邦早就沒了性命。

因為項羽的勢力最大,所以項羽奪得了天下,並自封為西楚霸王,同時分封了各路諸侯王,而劉邦則被項羽安排到了漢中。其實天下明面上是項羽說了算,私底下沒人聽他的。當時的張良準備回到韓王身邊,而因為項羽殺了弱小的韓王,使得張良不得不待在劉邦身邊。

古語有云,好馬不吃回頭草,不過對張良而言,這回頭草也好吃。

曾是“憤青”少年的張良,跟隨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結局又是如何?

張良劇照

指揮楚漢戰爭,影響整個戰爭走勢

劉邦與項羽之間必有一戰,劉邦深知這個道理,便早早開始準備,聯合其他諸侯,集結了多達50萬的兵力,從而攻佔了項羽的都城拉開了楚漢之戰的序幕。而但項羽聽到自己的都城被攻佔以後,連夜帶著自己的精兵殺了回去,要知道僅僅只用了三萬人,便把號稱50萬人的劉邦殺得丟盔棄甲而逃,並且還抓住了他的家人。

張良當時為劉邦分析,並建議劉邦聯合對項羽不滿的諸侯,同時讓韓信獨佔兵權,放開指揮大權。最終劉邦聽了張良的計策,成功了策反了幾位諸侯,而韓信也相繼攻佔了不少領地,使得劉邦由劣勢慢慢轉而為相庭對抗的局面。張良的計策,也勾畫出了楚漢戰爭的大致輪廓,並最終讓劉邦在這場大戰中取得了勝利,贏得了天下。

結論:“急流勇退”的張良擁有大智慧

劉邦統一天下以後,自然肯定是要獎賞那些跟著自己打江山的功臣們了。但是因為劉邦這個人草根出生,所以在獎賞這件事情上做的不是很公平,把最早當初跟隨自己的人都獎賞的很多,有點任人唯親的感覺。真是因為這種行為,使得很多將領們不滿,張良及時發現了問題,並告知了劉邦,才安撫了當時的眾人。要知道天下剛定,一切都沒有那麼穩定,如果穩定人心是非常關鍵。

後來,劉邦為了繼續鞏固自己的權利與地位,不但的開始打擊功臣,就連韓信這樣的大功臣都被劉邦除掉了。張良深知自己是時候退出權利的中心了。便開始故意借病不上朝參與政事,自己沒事培養點愛好,練練氣功什麼的。劉邦看著這樣的張良以後,便放鬆了戒心。正是因為如此,才沒有被劉邦所清算。要知道當初張良的功勞是很大的。

最終,張良活到了公元前186年,病逝於長安,算是功臣裡為數不多的得到善終的人了。可以說懂得“急流勇退”的張良是擁有大智慧的,同時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