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愧樹移民真相


山西洪洞大愧樹移民真相

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是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臨汾市洪洞縣城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大槐樹是移民史實的見證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餘萬人前往景區尋根祭祖。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仍,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然而在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元朝滅亡後,明朝為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餘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早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

山西洪洞大愧樹移民真相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民族團結、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812個姓氏,由這裡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

山西洪洞大愧樹移民真相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