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周朝礼乐治天下(二)不屈服的蛮夷

周公去世后,周王朝经过成王和康王的治理,国家实力达到鼎盛时期。根据历史的经验,一个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也就意味着这个王朝接下来就要衰落。而王朝的衰落开始,似乎都可以找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夏王朝开始衰落的标志事件是太康失国,商王朝开始衰落的标志事件九世之乱。这些标志的事件看起来似乎都是偶然发生的。那西周衰落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呢?昭王南征。

周王朝将四周的少数民族称为四夷,南方的部落为蛮,东方的部落为夷,北方的部落为狄,西方的部落为戎。当时在西周的南边生活着当时被称为楚蛮,淮夷的少数民族。楚蛮生活在淮河中上游地区,淮夷生活在淮河的中下游地区。楚蛮是荆楚大地土著民族,一直生活在偏远山区,生存比较艰难。淮夷地区的少数民族要向周朝缴纳赋税和服劳役。

周王朝占据的地方大部分在现在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地方的气候宜人,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农业畜牧业发展也比较快,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富裕。而戎狄蛮夷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都生活在高原山区,或者北方寒冷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都比较恶劣,生存比较艰难。这些少数民族为了生存,也要向平原地区发展,这就给周王朝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周边各个民族与周王朝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最终导致西周的灭亡。

周王朝建国初期的防御重点在北方和东方,北方和东方是商王朝的旧地,成王时期又发生三监叛乱,武庚联合商朝旧部反周,严重威胁了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和召公经过三年的平叛才安定北方和东方。因此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晋、燕、齐、鲁等大的诸侯都分封在北方和东方。而西方和南方当时少数民族的势力还比较弱小,因此在建国初期没有进行重点防御,也没有建立大的诸侯国镇守。这就使西部戎族,南边楚人和淮夷发展起来。

昭王南征的对象是生活在淮河中上游的楚人。楚人长期生活在南方偏远山区,生活困难,自然不甘心,于是就向北方江汉平原发展。江汉地区周王朝经营多年,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产品,还是铜矿的主要产区,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昭王十六年,昭王亲率军伐楚。昭王为第一南征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稳定后方。当时东夷地区一些部落时长反叛,昭王命大将伯懋父率领周八师镇压东夷地区反叛活动。东夷起来叛变的都是一些小的部落,很快都被镇压。安定后方后,昭王开始全力准备南征。昭王在南方建立指挥中心,囤积军事物资,积极进行军事训练。一切准备就绪,昭王率领王师和诸侯军队,度过汉水浩浩荡荡向楚人杀来。这场战争是毫无悬念的,面对准备充分的昭王大军,楚人大败而逃,昭王凯旋而归。

楚人虽然大败,但是并没有被屈服,继续不断进犯周王朝。打不过还要打,这是什么道理呢。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楚人穷啊。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不断的入侵周朝。没有办法昭王进行第二次南征,同样是大军浩浩荡荡,楚人大败。如果没有发生意外,这场战争的结果应该说是辉煌的,这场战争中楚人的实力受到严重的打击,后来再也无力进攻周王朝。

战胜楚人,昭王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在归国的途中,意外却发生了,大军在度过汉水时候舟船沉没,大军全部覆灭,昭王也溺水而亡。我们不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舟船沉没。征伐大军覆灭对周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覆灭的军队包括周王朝的主力军周六师。这个损失影响了周的国家的实力,而分封南部各个诸侯国的防御能力也被削弱。而南边其他部落确在不断的崛起。

在穆王时期,南边徐夷强大起来,建立徐国,徐国的君主也自称为王,也就是徐偃王。徐偃王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淮夷各族纷纷归顺。淮夷一直被周王朝认为是异族,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被周王朝认可,却要经常向是周王朝缴纳赋税,这引起淮夷各族的不满,徐国强大起来,就徐偃王率领淮夷各个部落开始反抗周朝。

徐国叛乱后,穆王命毛公率领王师和南方诸侯吕国和吴国的军队进行讨伐。经过三年的战争,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叛乱被镇压下去,徐偃王被杀。这次战争淮夷各族虽然失败,当时他们联合起来的还是显示出强大的实力,给周王朝造成严重的威胁。而淮夷各族也显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此后不断的和周王朝进行斗争。

到了夷王时期,周王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衰落,淮夷各族联合起来频繁入侵到周王朝的腹地。军事实力不济,夷王改变了对淮夷策略,采用军事打击和外交相结合的方式。封淮夷中的颚为诸侯国,镇守南方,协助周王朝打击淮夷各族的叛乱。到了厉王时期,在南方淮夷各族压力下颚侯也反叛了。颚侯带领淮夷各族大规模入侵周王朝。周历王派两大主力军周六师和周八师讨伐颚侯,这次军事行动对反叛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老少全部杀光。这沉重打击了淮夷各族的实力,也激化了周王朝和淮夷之间的矛盾。

到了宣王时期,淮夷各族的反抗更加频繁,已影响到了周王朝的赋税征收。当时被穆王镇压的徐国又强大起来,徐国带领淮夷各族大规模反抗周王朝。为了能够顺利征收赋税,宣王一面帅军镇压叛乱,一面对淮夷各族采取怀柔政策。宣王率领王师浩浩荡荡南下征伐,在行军时同时宣布只惩罚首恶,不降罪人民。宣王大军南下,徐国本来就人心惶惶。怀荣政策更是瓦解徐国内部统治,于是宣王大军未到徐国就投降。征伐胜利后,宣王要求镇守南方的诸侯,尊重夷族的风俗和礼仪,和他们和平共处。从此逐渐消除了淮夷的反抗情绪,他们照常缴纳赋税,淮夷地区成为周王朝重要的财政来源。

淮夷经过两百多年的抗争,终于得到了周王朝的尊重。而此时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楚人也强大起来,建立楚国。他们占领汉水平原,控制了周王朝的铜矿地区。周王朝分封的南方的小诸侯国也被楚人吞并。镇守南方的申、吕等国也无力阻挡强大楚国的北上。而此时宣王正在征伐北方戎族,大胜戎族之后。宣王立即命大将方叔率领大军南下,趁胜利之师的锋芒伐楚。楚军大败,臣服于周朝,但楚人占领的江汉地区周王朝已无力统治,被楚人占据,为楚人在后来春秋时期争霸天下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