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面對工作總是不自覺地拖延怎麼辦?

陪幼兒成長


題主所描述的在職場中面對工作總是不自覺拖延的現象用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職場倦怠。它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 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也是許多職場員工在某一個職位上工作時間較長以後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

它通常表現為以下三種情形:

1. 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2. 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不柔和,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等。

3. 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評價下降,常常遲到早退,甚至開始打算跳槽甚至轉行。

面對職場倦怠,不自覺地工作拖延,我覺得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有效的嘗試:

首先,改變產生倦怠的應激源。在最近的商報和南北人才網公佈首份寧波企業管理者痛苦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上級總是不信任我,授權不充分”和“公司預定的工作目標過高”是最痛苦的應激源。因此作為上司和管理部門的管理者應儘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真正體現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一味地施壓;儘可能營造寬鬆和諧的工作氛圍,為員工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使他們的鬱悶和疑惑得到及時的排解;同時建立新的評價體系、調整競爭機制滿足大多數員工的成就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衝員工的心理壓力,減少職業倦怠的產生。這需要全社會的關懷。但這是不以員工的意志為轉移的。

其次,提高自身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能力和運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寄希望於應激源的改變。這是告別倦怠的根本。這非常有效。

改變職場倦怠所產生的拖延,具體的行動舉措有:

A計劃———(Action)採取行動:當感覺碰到工作要開始拖延時,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自己有什麼選擇,可以主動和老闆溝通發生了什麼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A計劃永遠是優先的策略,也是改變拖延症狀的治本方法,其它都是輔助型的做法。

B計劃———(Belief)調整觀念:如果A計劃無法解決,應該考慮調整自己的主觀思想。比如把當下對於工作牴觸而產生的拖延當做這項工作是對自己的修煉和學習。

C計劃———(Catharsis)抒發情緒:當工作煩躁而產生拖延的時候可以找同事、朋友把情緒抒發出來,情緒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樣,最好能夠疏導。

D計劃———(Distraction)散心調劑:如果明顯感覺近期工作效率低,產生工作拖延症狀了,生活上有一些興趣、嗜好,能夠讓你暫時轉移注意力,這是避開壓力很好的輔助策略。

E計劃———(Existential-ism)發現意義:很多人職場拖延產生倦怠感是因為工作失去了意義。Ex-istentialism是存在主義的意思,就是你做這個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必須好好地問自己,到底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這個工作對你還有沒有意義?如果你連一點意義都找不到,也許就真的該考慮換工作了。

F計劃———(Fitness)增強體能:就是強調要充電,飲食、營養、運動以及適當的醫藥,保持健康的身體。所有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要以身體健康為基礎,一個人假如能夠生活作息正常、適當運動,活力充沛,就會跟倦怠狀態有很大不同。

以上,供參考。


職場HR老王


七招教您怎樣戰勝拖延症

第一招:工作時遠離手機,隔絕微博抖音朋友圈!

很多時候我們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手機上了,有句話說得好——富人拿手機當工具,窮人拿手機當玩具。人都有惰性,一會說刷十分鐘微博不要緊、一會說看看抖音小視頻放鬆一下,一會兒又說刷個朋友圈就去工作,可見手機確實是拖延症主要的來源之一啊;

第二招:按時間拆分任務,嘗試使用番茄工作法!

學會拆解任務、合理安排時間很重要,不然一直在糾結在迷茫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做起工作來肯定難免拖拖拉拉了。這裡建議您瞭解一下番茄工作法,找到自己專注工作的勝生理週期,養成習慣就能很好地戰勝拖延。網上教程特別多,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第三招:體會自律幸福感,按時養成任務會上癮!

做事情不能只是被動地去完成任務,也要主動地去享受過程。熊小妹贊同工作中要有儀式感,比如做完一個項目的文字部分,就告訴自己300元到手了!沒取得一點小成績,就給以及一點小鼓勵!相信我,你會上癮的;

第四招:遠離負能垃圾人,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鐘!

工作中總有那些消耗你的人或事,天天和他們待在一起會消耗你很多精力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該斷掉就斷掉。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不要花費自己的時間去聽別人的抱怨,這買賣太賠了;

第五招:集中精力攻難點,首先吃掉最醜的青蛙!

知名的時間管理大師博恩·崔西在他的著作《吃掉那隻青蛙》中提出:找出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們就是你必須吃掉的“三隻青蛙”。如果你必須連著吃掉三隻青蛙,記得要先吃掉最大、最醜的那隻。否則長時間盯著它看,或者先吃個小的青蛙,你會越來越覺得那隻大的難以下口。

第六招:遠離易得的快樂,工作中做到延遲享受!

很多時候,拖延的原因是你的低端慾望擊敗了高端追求。不管是刷一會朋友圈,還是吃一塊糖果,這些都是能夠迅速帶給我們滿足感的低端慾望。而諸如努力工作、存錢、健身、閱讀等事情,過程會比較痛苦,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難見成效,但正是這種延遲享受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

第七招:完美主義不可取,迅速拿到六十分再說!

“秀才起兵,三年不成!”資料查不全就不敢下筆寫報告,數據沒湊齊就不動手做報表,然而恰恰是完美主義是給了我們拖延的藉口!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萬事俱備,在工作中做個行動派!真正做起來之後你才能確定自己到底需要準備什麼!

這七招提高效率,戰勝拖延的方法,你學會了麼?


職場達人熊小妹


【職場癲瘋說】觀點:職場中,有拖延症的人不在少數,區別是拖延的程度各有不同。想要消除拖延症,就要了解導致拖延症的根源,再對症下藥。

一、導致拖延症的原因多種多樣,總的來說,可分成兩類:

1、個人原因

1)自信心不足

從心理層面分析,自信心不足的職場工作者容易出現逃避心理。這類人膽小怕事顧慮多,態度消極執行力差。

2)理想主義者

職場中,常常會聽到理想主義者“謀定而後動”的言論。殊不知很多事情等你想清楚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先機。

3)過於自負

過於自負的人容易錯估進度,總認為時間足夠,典型的“龜兔賽跑”模式,且總把自己當成那個“兔子”。導致進度比較容易出現拖延。

2、企業原因

1)制度缺乏約束和激勵

制度缺乏約束和激勵,後果就是團隊成員沒有危機感和動力。

2)職責分工和流程不夠明細

職責分工和流程不夠明細,容易導致團隊難以有序運轉,進而影響工作效率。

小結:對照以上原因,題主可分析出造成拖延症的根源,對症下藥即可消除。

二、想成為職場高效達人,擺脫拖延症,除對症下藥外,還需掌握三大秘訣:

1、凡事制定工作計劃,並按計劃推進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計劃的重要性。擁有良好的工作計劃,並按照計劃推進工作,可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2、合理設定目標,並把總目標拆分成一個個階段性目標。

目標太高,可能會難以達成,打擊積極性;目標太低,結果可能會不理想,所以目標是否合理非常重要。同時還要對目標進行拆分,按階段推進,不然總進度會難以把控。

3、互相監督,及時反饋,促使進度有效執行。

與同事之間相互監督,與上級之間及時彙報,一旦形成該機制,同事會適時提醒,彙報機制也會時時提醒你務必要按計劃推進工作,不然無法向上級交代。

小結:對症下藥後,加上拒絕拖延症小秘訣,想不高效都難。

結語:混跡職場,或多或少會有犯拖延症的時候,關鍵是一旦發現有拖延症,就要警醒自己及時糾正。


職場癲瘋說


工作中總是不自覺的喜歡拖延,要怎麼辦?我們要對症下藥,找到工作中拖延的原因。

首先,因為惰性。通常惰性就是“不自覺”拖延的根本所在。懶於去完成一件事情,這種內在的習性也是最難改變的,但是既然樓主提出了這個問題,說明也意識到了想要改掉的期望,那麼就加深這種期望,讓其變成迫切,增加動力。通過個人的職業發展願景,對薪資待遇提升,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晉升的渴望等,心理不斷暗示自己要改變,甚至在自己的辦桌前或者鬧鈴定時提醒自己下定決心改掉拖延的毛病。

第二、工作內容不飽和。有時恰是因為工作符合不大,空閒時間較多,所以更容易讓人產生拖延的習慣。因為總想著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來完成工作。如果是這個情況,那麼可以有意識的增加自己的工作內容,或者在工作時間增加工作相關能力提升的學習,來豐富工作時間,當你一旦忙碌起來,找到工作的狀態後,就會“不自覺”地去完成一個個工作任務。

第三、面對複雜,有難度的工作有抗拒心理。職場上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問題,零碎的重複性的工作,能夠及時很好的完成,但是一旦涉及到稍微複雜的,需要協調性高的工作,就會產生抗拒,會“不自覺”地將這些事務推遲,一直到不得不完成的時候應付的完成。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一方面挑戰自己,嘗試從最近一件難事入手,分析自己如果完成它需要什麼資源,欠缺哪些能力,將大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一個一個去完成,也可以向領導同事求助,挑戰自己的極限,超過以往標準的去完成它,並通過積累這種完成高難度工作的滿足感和價值感,不斷促進自己,直到不再抗拒。

第四、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中容易開小差。有些定力不夠或者習慣開小差的同事,在事務拖延方面會更嚴重。而且極易發生多件事情同時拖延,因為在開始一件事情後,很容易被分心。建議一個特殊操作,找個時間,把工作中容易讓你分心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然後貼在你抬頭能見的地方,當下一次這個吸引你的事情出來的時候,告訴自己不可以分心,閉上你要搭腔的嘴,收回你要邁開的腿,收回你要參與的心,只要堅持21天,你就會很容易集中注意力於工作了。

第五、缺少時間管理的方法。時間管理是職場人士必備的工作能力,不懂得管理時間,其實就是不懂得管理自己。分享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

1) 羅列工作列表,按照效能四象限歸類進行任務安排,設定完成期限,並檢視調整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羅列“待完成”事項清單,這個是學會時間管理的開始也是做好時間管理的基礎,利用筆記本或者公司日程管理系統,將月/周目標分解後今天要完成的任務,已經預約的安排,歷史積累的未完成事項,進行羅列;並隨時將臨時增加的任務,進行插單或者添加在相應日程表中以防遺漏;然後將已經排序的事項,進行時間分配(即設置Deadline),可以統籌安排的事項,儘可能統籌安排;每天晚上/每週結束時整理,劃掉已經完成的工作劃掉,並將新增工作加入待完成清單;並將可明確日期的事項,放入對應的日曆項。時間管理是一個簡單也複雜的技能,多參加培訓,多學習,多踐行。

2)裝一個提醒應用,針對一些重要事情設置Deadline提醒鬧鈴,當然是在最後時間前不斷的讓鬧鐘響起,就有可能在你哪次閒聊的時候,發呆的時候,鬧鐘會將你拉回工作狀態中。但這個方法只適合剛開始調整的時候,不能經常設置多個提醒鬧鐘,一來會讓人免疫,二來可能會打斷你正在進行的事情,三來,會讓人習慣等待鬧鈴,所以當你嘗試一段時間後慢慢的減少鬧鐘次數,最後變成讓它只是個backup。

3) 充分利用在工作狀態的時間,並學會當你在工作狀態時那就多幹點, 不在狀態時就好好休息

。習慣行程有一定的時間要求,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習慣。也許你拖延的毛病就是長期不在狀態時零零星星工作養成的,所以當你狀態真的很差無法調整的時候就休息,等放鬆好了,回來工作的時候全身心投入。

4)找一個小夥伴監督你,告訴他你的deadline ,那麼每當你工作開小差或者拖延超時時,就請他吃一個大餐,或者發個200元或者更多的紅包,看在錢的面子上你也會要改掉自己拖延的毛病。

最後,要知道時間是我們唯一對每個人都公平的資源做好時間管理,也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你在拖延的時候,也是別人成長向前跑的時候,而你與別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造成的。


若諾莫末


我的建議是:實施“計劃工作法”。列計劃,放在案頭,時時提醒,不給拖延留“後路”。

列計劃,動態管理

1、把要做的工作不重不漏地列入計劃單

計劃是動態的。每有新工作任務產生,立即排入計劃。每有更緊急的事項產生,可以調整相應工作時間。

計劃形式不必多麼正規,可以手寫調整,但是,計劃必須得到嚴格執行。

2、對工作區分輕重緩急

給工作排序。

按重要性排,在此基礎上按緊急性排。

3、每項工作後面附計劃完成時間

給自己下達命令,必須在此時間內完成,白天不完成的當天主動加班完成。

4、不給自己退路

有監督。可以請身邊的好同事或家人監督。

有不完成的懲罰措施。如果不能執行計劃,可以自我執行處罰措施,如打掃衛生,或給大家點外賣等。

“計劃工作法”的妙用

1、計劃提醒,工作不會忘記

有些拖延是因為忘記。

由於事情太多,有些事會忘記了,被不自覺地拖延,有時甚至就被耽誤了。

有了計劃,放在案頭,時時看到,時時提醒,就不會忘。

2、計劃堵住拖延的“後路”

有些拖延是對工作沒興趣,潛意識裡不想做,不自覺地就放慢速度,工作一項項地往後拖。

計劃逼著自己做,不給拖延有藉口。

拿工資,就得做工作,這是義務。不做不行!計劃,就是命令,提醒自己,按時完成任務,沒有退路。

3、用“計劃工作法”培養工作不拖延的習慣

習慣是培養出來的,也是“壓”出來的。有壓力,才有觸動,喚醒工作意識,增強責任感。

一次次按計劃執行,時間長了就成為習慣,不拖延就成為骨子裡的自覺。

我剛參加工作時,就是用的這個辦法,很有效,你可以試試。

但願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紅楓詩箋


查找問題的原因所在:從源頭上去解決問題:要麼制度不明確;要麼獎勵機制不完善;要麼工作流程出現窩工現象;要麼工作環境不好……對照問題逐一分析,重新制定相關規定…。

1,責成班長:把某一個工作項目做個實驗,寫個工藝流程,認真分析每個環節的時耗…,再來總結是人為還是工作按排有問題…,最後定奪解決方案,方法…。

2,制定相關的獎勵機制:能力大小要分開,待遇上不能一視同仁…,不然消極怠工會永遠解決不了。

3,製造危機感:優勝劣汰…。

4,開晨會,要經常提醒大家,這個要是不按時完成,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如要賠償違約金……等。

5,要有意思製造和諧的工作氛圍…,調節工作激情…,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工作是個合作的過程,不要一味壓榨員工,遇到問題更不能一推了之…首先檢查自己的工序是否有可行性…,再來檢查員工的協調性…,最後檢查工作的圓滿度…;什麼問題都有它的原因,從源頭治理,從自身做起,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驍詠


你是否喜歡凡事拖延,直到上級所交託的工作到了最後期限前,才開始挑燈夜戰去完成呢?在工作上你有否遇上一些做事拖延的同事,結果自己嚐盡等待的焦急滋味呢?做事拖拉的職場同事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在克服職場惰性心理之前,先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 得過且過:面對一些費神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歡的任務,就會容易產生拖延的心態,認為事情到了最後總會被解決,於是不到最後一刻絕對提不起精神來處理。

(二) 過分自信:有些人有自信在壓力下工作,認為自己如同彈簧一樣,壓得愈緊便愈會彈得愈高,到了最後關頭時限,效率反而會大大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能夠體會到克服挑戰的快感,享受最後關頭效率和刺激,不過對其他同事來談,就會產生工作上許多的不協調和誤解。

(三) 害怕開始:有些人卻欠缺自信,常常因為害怕自己會做得不好,結果便遲遲不敢動手,這種逃避的惰性心理,往往令自己更容易產生挫敗感,當別人開始催促,又或者受到同事的質疑,就更加不敢開始和繼續拖延。不過,這種短暫的逃避令自己的恐懼感在拖延等待中愈積愈多。


創夢剪輯X徐先森


問題:工作中總是不自覺的喜歡拖延,要怎麼辦?

不知道這個問題是發生在您自己身上,還是下屬員工身上?

首先,都要搞清楚總是不自覺拖延的原因。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靜下來好好想一下。發生在員工身上,就告訴他先想一下這個問題,再約他好好談一下。問題的答案,一般都在原因裡。

針對產生拖延症的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就好。結合我遇到的類似員工和管理經驗,拖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和解決辦法:

1、員工對這些工作不感興趣。可找他交流,如願意幹什麼,如何把興趣和工作結合,幫助他成長。

2、管理者對工作任務沒有提出明確的時間和結果。可用目標管理方法管理時間和結果。

3、員工幹私貨,工作任務成了副業。加強工作任務管理和績效考核。

4、員工對公司和這份工作不重視。直接溝通,說出公司和您的要求,也鼓勵他做好工作,否則建議走人。

希望有所參考。





鐵簫


不少朋友會向我抱怨:我的拖延症太嚴重了,我該怎麼辦?


我會給朋友以下解釋:

1、“拖延症”在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的時候,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時候,危害是最大的。

2、“拖延”幾乎是現代成年人的生活常態,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中,習慣性的拖延是很常見。

3、“拖延”是符合人性的,因為人性具有趨向舒適的天性。

4、克服拖延是反人性的,尤其是堅持與拖延對抗。

5、行為拖延是有機制可調節的。


那麼我們在自我的調節失效的情況下,如何避免行為拖延給我們帶來的不好結果呢?


常規方法:

1、制定具體的、可量化的、可實現的、可分解的以及有明確截止實現的任務(即符合SMART原則)

這些基於smart原則的小任務,能幫助我們儘可能的看見目標的預期,進而從心理層面按時自己可達成。

2、為每一個小任務的完成設定一些小獎賞,小激勵。

人們對一件事情的常態化排斥,往往是源於我們在這件事情身上所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簡單說就是我們判斷它的價值是極低的。那麼我們在這裡設置小獎賞,就是增強事情價值的做法。

3、有效利用能幫助我們對抗拖延的工具或者方法。

我上學的時候,特別討厭學習英語,因為我的英語成績是所有學科中最差的,成績越差越不想學習,越不花費功夫成績就越差,於是便陷入了一個不良的循環。

因為不想學習英文,所以經常習慣性的把英文的試題放在最後完成,於是結果就是每天的英文作業都完不成。

後來,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對抗這一習慣的方法:我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按討厭的程度由深至淺排序;然後每天強迫自己優先完成最討厭的學科,一段時間發現,每天越到後面,學習的興致越高。


教練的方法:

教練的課程有一個能量場的概念。每個人都是有能量場的,當個體周圍的能量場達到最優的時候,我們個體的潛力和發揮出來的能量是巨大的,這個時候我們也是最具有創造性的。

而當我們個體周圍的能量場最優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的體驗是很好的,很舒服的環境、很放鬆的心情,整個人處於很敏感的狀態中,思維很會很清晰。

所以我們不妨從只關注目標轉為,同時開始關注我們自己,關注我們的感受、關注我們的心情,關注我們身體的喜好、關注我們心情的喜好。通過改變外部的環境,調整我們身體的姿態,逐漸調整我們身體的能量。

我們開始嘗試把那些我們不願意做的、經常拖延的事情,慢慢的放進這個舒服的環境,嘗試感興趣的去對待,去接納,去包容。當我們的身體不再感覺不適、我們的心理不再排斥的時候,也就不存在拖延了。


書下野人


這樣的員工會引響公司效益,帶壞其他員工,肯定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