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二十三章撼山治水育人-刘志轩著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

刘志轩著

第四卷 以政裕民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二十三章撼山治水育人-刘志轩著

第二十三章 撼山治水育人


李斯站在山下继续向百姓大声的号召:“诸位!荀县公为我们兰陵县找到了水源,测好了开渠打堤的线路,这是千秋万代造福兰陵百姓的大好事情。你们不要再犹豫了,赶快动手吧!都动手吧!快动手呀!”

任李斯喊破喉咙,没有人理睬。

荀子乘车来到。

众百姓:“荀县公来了!”

荀子走下车来,百姓主动为荀子让开一条路。

荀子站在山坡上,向百姓大声讲话:“诸位父老!修建水渠,打造堤防,是为兰陵百姓解除旱涝灾害的大事情。诸位来了,足见修渠也是你们的共同心愿。为什么不动手呢?”

季伯:“荀老爷!这座山是神山,不能动!”

荀子:“是什么神呢?”

季伯:“山神,灵验得很!”

荀子:“如何灵验呢?”

季伯:“家中有灾,求告它,山神能给免灾;有了病人,吃上山神一点儿药,就能好病。假如哪个得罪了它,就会有灭门大祸。”

荀子:“是吗?”

季伯:“我说不清楚。我们老族长讲说得更清楚。让他给您说说。”

季伯回过头来,向老族长:“老族长!你去给荀县公说说。”

季仲:“老族长!你去给荀县公说说山神爷怎么个灵验。”

老族长:“好,我来说。”

老族长走到荀子的面前:“荀县公!您是个为民的好县公,我们兰陵人几辈子也没有见过的好县公。你让打堤修渠,也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多少辈子都盼望旱天涝天都能有收成。只是,这座山不能动。你若要问为什么?我今年七十岁,我爷爷的爷爷说,这座山就是祖辈供奉的神山,灵验得很。山上的每一块土,每一棵草,都有神,都不能动。所以,多少年多少代,在这座山上,没有人敢来动土,也没有人敢来砍柴,割草,更不敢来种庄稼。逢年过节都要给它送来供品,共同祭拜。大家敬奉着它,供养着它,希望它给我们远近数百里的百姓降福免灾。”

荀子:“啊!老族长,真有这样的灵验吗?”

老族长:“有!”

荀子:“是整个山都灵验呢,还是某一块地方灵验呢?”

老族长:“整个山都灵验。”

荀子:“有最灵验的地方吗?”

老族长:“有!”

荀子:“在什么地方?”

老族长:“山穴。”

荀子:“山穴在哪里?”

老族长:“在山顶上。”

荀子:“能带我去看一看吗?”

老族长:“荀县公还是不看的好。”

荀子:“让荀况见识见识也不行吗?”

老族长勉强地:“好吧!”

季伯去折树枝。老族长问:“你要干什么?”

季伯:“老族长!你年纪大了,我折根树枝让你拄着。”

老族长立即变色:“不行!这座山的一草一木都不许动!”

季伯不好意思地:“是……”他转而把自己的铁锨给了老族长:“您把这个拄上。”

老族长接过季伯的铁锨:“好!”

季伯送给荀子一把铁锨:“荀老爷!请您也拿上。”

荀子:“我不用。”

老族长手拄铁锨带荀子上山。

村民没有一个跟去。李斯向季伯:“走,上去看看。”

季伯急忙退缩:“啊,我不敢去!”

李斯:“害怕什么?”

季伯:“我怕撞着山神。”

李斯:“哈哈!陈嚣,走,我们去!”

李斯与陈嚣一同跟随荀子上山去。


山顶有一块巨石,巨石周围荒芜的长满各种青草和灌木。

老族长带荀子登上山来。荀子问:“山穴在哪里?”

老族长带荀子来到巨石的旁边:“就是它!”

荀子瞩目观看这块巨石,他和李斯、陈嚣围绕巨石转了一周。老族长向巨石跪下连连叩拜。一种神秘感使得大家谁也不说话。

荀子打破了沉默:“老族长!这就是你讲得最灵验的山穴吗?”

“对!”老族长再次跪拜:“山神爷!荀县公来看望您啦!”

荀子:“它灵验在哪里呢?”

老族长:“你看!整个这座山,从山上到山下,全是黄土。唯有它,是一块石头。你说,有谁能把这样大的一块巨石摆放在山顶上?你再看,这巨石表面,水平如镜,朝向正南,中间有一处洼陷。是不是像肚脐?人的肚脐是母亲留下的。它的肚脐是哪个留下的?天神。这就是说,这座山,是天神的儿子。这个山穴就是天神留在儿子身上的肚脐。谁如果动了山穴,山神即可就会发怒。就会在七日之内,七窍出血,脑浆崩裂,全家生病,断子绝孙。”

荀子:“是吗?”

老族长:“是!”

荀子:“有人触动过它吗?”

老族长:“没有。”

荀子:“没有人触动过,怎么就知道它的灵验?”

老族长:“如今没有,过去有。”

荀子:“后果如何?”

老族长:“当然是七天之内,七窍出血,脑浆崩裂,全家生病,断子绝孙了。”

荀子:“你看见了吗?”

老族长:“那是多少辈以前的事情,我怎么能够看得见?”

荀子:“如今,你老想见一见吗?”

老族长急忙摇头:“啊呀!我不想见。那么可怕的事情,谁也不想见。”

荀子:“我想见一见。”

老族长惧怕地:“荀老爷!不能见呀!那是要死人的呀!”

荀子:“如果因为触动了山穴,真的死了人,证明山神果真的灵验,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老族长:“荀县公!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说糊涂话呢?”

荀子:“我哪里糊涂?”

老族长:“你说,谁肯用自己的性命让山神惩罚?谁肯用全家人的性命来验证山神的灵验?”

荀子:“我!”

老族长吃惊地:“你?”

荀子:“我想来试试。”

老族长大为不解:“你?……”

荀子:“行吗?”

老族长:“荀老爷!你今天酒喝多了?”

荀子:“没有。”

老族长:“你是发热生病了吧?”

荀子:“我很好!”

老族长:“那你怎么说话这样没头没脑,糊里糊涂呢?”

荀子:“老族长!我不糊涂,我很清楚。我是想让兰陵的百姓长点见识。”

老族长坚决地:“不,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荀子:“老族长!你不要生气。刚才你说到,哪个动了山穴,七日之内,七窍出血死去。我今天试它一试。你来做个见证。假如我触动了山穴,七日之内死了,可见山神果然灵验;假如七日之内我依然活着,那我就要用这座山的土为兰陵的百姓筑堤,修渠,造福。”

老族长:“荀县公!你不能!不能!”

荀子:“我意已决。”

老族长:“荀县公!……”

荀子:“李斯,陈嚣!”

李斯与陈嚣:“老师!”

荀子:“你们随老族长下山去吧,我要在这山穴上点一把火,燃烧它七天七夜。让百姓们看看山神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李斯:“老师!我不下山。”

陈嚣:“我和老师一同在山穴上点火!”

荀子:“你们不害怕触动山神吗?”

李斯、陈嚣:“不怕!”

荀子:“那好,我们一齐来。”

老族长:“李县丞!陈先生!你们是荀县公的弟子,应该劝阻荀县公,怎么能跟他一起触动山神呢?”

李斯:“老族长!我们知道你的心意,你也要明白荀县公的心意。”

老族长:“我明白,我什么都明白。可我不愿意让你们做这冒犯山神,伤害自己的事情!”

荀子向陈嚣:“来!准备动手。”

荀子带陈嚣去拔巨石边的草。

老族长动怒了。他手指荀子大声呵斥:“荀县公!你住手!”

荀子:“老族长!……”

老族长:“你这是找死呀!”

荀子:“老族长!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了吗?”

老族长:“我正告你,如果你一意孤行,必然一死!”

荀子:“假如我不死呢?”

老族长:“你必然一死!”

荀子:“老族长!你我打上一个赌好吗?”

老族长:“我不给你打赌。你冒犯山神,必然一死!”

荀子:“我却不信!”

老族长:“你不听良人相劝,绝不会有好结果!”

荀子:“那我们就约定!假如七日之后我果然死了,你就告诉村民们,荀况之死,罪有应得。七日之后,假如我不死,你就告诉村民们,这座山不是神山,叫他们赶快动手开山。”

老族长:“好!”

荀子:“一言为定!”

老族长:“一言为定!”

老族长拄着铁锨愤愤然走下山去。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二十三章撼山治水育人-刘志轩著

看见老族长从山上下来,季伯关心地迎过去:“老族长!荀县公呢?”

老族长:“他要找死!”

季伯:“李县丞和陈先生他们都不下来了?”

老族长:“他门都要找死!”

季仲心急地:“老族长!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老族长:“他们要在山穴放火,激怒山神,这还不是找死吗?”

季伯与季仲等村民吃惊地:“哎呀!荀县公怎么敢这样做呢?这要招来生死大祸的呀!”

季伯:“老族长!你怎么不挡住他们?”

老族长:“让我阻挡?”

季伯:“他是我们的好县公,你不能眼看着让他受山神的惩罚!”

老族长用手指着山顶,喊叫:“他敢和山神较量,我要看看他荀县公的能耐究竟有多大!”


山上。

荀子与李斯、陈嚣动手拔草、折断树枝,往巨石上摆放。


衙役慌忙跑进荀子官邸来:“老夫人!”

荀夫人与幽兰闻声急忙出来:“什么事?”

衙役:“老爷让禀报夫人,他在山上不回来了!”

荀夫人:“他在山上做什么?”

衙役:“听人说,老爷要在山穴上放火。”

荀夫人:“无缘无故的,他在山穴上放火做什么?”

衙役:“老族长说,他这是要和山神……”不再往下说了。

幽兰着急地:“你往下说呀?”

衙役:“老族长说,老爷这样会惹恼了山神,不出七日就死!”

荀夫人害怕地:“哎呀!这可怎么得了呀!兰儿!这可怎么办呀?”

幽兰:“娘!不要听这些。你想,我爹会无缘无故在山穴上放火,与山神作对吗?”

荀夫人:“那他要做什么?”

幽兰:“我去看看。”

荀夫人迟疑地:“你去?”

幽兰:“我去!”

荀夫人:“天不早了,路远着呢,你到了山上,天就要黑了。”

幽兰:“不怕。我去看我爹究竟在做什么?”

荀夫人:“路上要小心!”

“哎!”幽兰回头向衙役:“走!”


幽兰乘车上路急行。

夜幕降临。山头上燃起了熊熊烈火。

季伯、季仲等百姓向山上瞩目观望。季仲:“看!山上起火了!”

季伯问怒气不息的老族长:“老族长!荀县公果真在山穴上放火了,山神要是怪罪下来,荀县公岂不就没有性命了吗?”

老族长:“那是他自己找死!”

幽兰乘车来到山下,默默地下车,走向众人。

季伯:“老族长!有解救的办法吗?”

老族长:“没有。触怒山神,必死无疑。”

季伯望着山头的烈火,想着荀子将要到来的灾难,虔诚地面向山跪下:“山神爷!请您不要发怒。荀县公冒犯您,完全是为了我们百姓。您要是生气,要惩罚就惩罚我吧!”

季仲等百姓也都跪下祈祷:“山神爷!不要惩罚荀县公,惩罚我吧!惩罚我吧!”

听到众人的叨念,幽兰明白了。她没有去惊扰众人,一人不声不响地向上山走去。

季伯抬头看见正往山上走的幽兰:“那不是荀县公的女儿吗?”

季仲:“是!”

季伯急切地:“她怎么一个人上山去?快叫她回来!”

季仲急忙跑过去:“荀小姐!荀小姐!”

幽兰停住脚步。季仲追赶上来:“荀小姐!你不能上山!”

幽兰:“为什么?”

季仲:“上山有性命危险!”

幽兰:“我爹在山上。”

季仲:“你爹已经触犯了山神,他随时都会遭到山神惩罚!”

幽兰:“我爹他知道吗?”

季仲:“他知道。”

幽兰:“那他为什么还不下山?”

季仲:“他……,他为我们老百姓,不害怕触犯山神。”

幽兰:“我爹不怕,我也不怕!”她要继续向山上走。

季仲喊:“荀小姐!”

幽兰边走边回答:“我爹不怕,我也不怕!”径自向上攀登。

季仲连声喊叫:“荀小姐!荀小姐——”

幽兰不回头,踏着荆棘,一步一步向山头攀去。


荀子在火堆旁添加干柴。

幽兰走上山来,望见荀子,激动地喊:“爹!”

荀子吃惊地:“啊,兰儿?”

幽兰扑到荀子的身上:“爹!……”

荀子紧紧地抱着女儿:“兰儿!……”

幽兰:“我娘担心你!”

荀子:“兰儿!……”

幽兰:“爹!下山走吧!”

荀子摇头:“不!”

幽兰:“你不害怕山神吗?他们都说山神会惩罚你。”

荀子:“爹不怕。你回家去告诉你娘,就说爹在这里很好,让她不要担心。”

幽兰:“你不走,我也不走。我要跟爹在一起。”

荀子:“兰儿!你回吧!……”

幽兰:“不!……”

荀子:“兰儿,你娘在家里会操心的,你回家吧!”

幽兰:“我不回家。我娘要我跟爹在一起。”

李斯、陈嚣抱着干柴走过来:“幽兰?”

幽兰忙去接李斯手中的干柴:“我来!”

李斯:“你来做什么?”

幽兰:“我来帮你们。”

李斯:“山神怪罪要死的!”

幽兰:“你们不怕死,我也不怕。要死,我和爹,和你们一块儿死!”

陈嚣看着幽兰默默地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幽兰把干柴放在火堆上:“走!再去捡。”

李斯、陈嚣:“好,走!”

三人一起去寻找干柴。

荀子望着女儿,眼含热泪,(心声):“多好的女儿……”

幽兰三人抱回柴来,放在火堆上。火光照得幽兰那单纯而又执著的面孔更加光彩美丽。

荀子与幽兰、李斯、陈嚣一起望着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他激动地将幽兰搂在怀中:“我的好女儿!”流下了滚滚热泪。


老族长坐在一个小山包上,严肃地瞩目着山头的火光。

山上的火光在夜空中熊熊燃烧。

季伯等百姓仍然面对荒山跪地祈祷:“上天保佑荀县公!……”


山上的火光把夜空照得明亮,荀子和弟子的面容在火光中光灿闪烁。


老族长怒气不息地手指山头:“三天!三天了!”


季伯等百姓继续面对荒山祈祷。


荀子、幽兰等人往火中添柴,大火越烧越旺,倍加通明高涨。


老族长手指山头,高声叫喊:“五天,五天!山神就要显灵了!山神就要显灵了!”

季伯等百姓口中念道:“山神爷!荀县公为的是我们百姓!不要惩罚荀县公,惩罚我,惩罚我!不要惩罚荀县公!”


楚国都城里,侍者向春申君禀报:“禀令尹爷!”

春申君:“何事?”

侍者:“兰陵传来消息,说荀县公不听长者忠告,独自登上山去,触犯了山神,很快就会受到山神的惩罚。”

春申君吃惊:“啊?……他登山为何?”

侍者:“听说是为了修渠筑堤用土。”

春申君:“就没有人劝阻吗?”

侍者:“许多人劝阻,他不听从。”

春申君思虑着:“哎呀!……荀老夫子!当年你不祭天求雨,触犯了天神。如今你竟然又触犯山神。你,……你年过六旬,还是这样的执拗倔强,这是何苦呢?”

侍者:“令尹爷,兰陵的百姓如今都跪在山下,为荀县公祈祷求情。”

春申君:“也是呀!百姓有这样一个为民谋利、舍生忘死的父母官,实在是世代难求呀!”

侍者:“令尹爷!小人说一句不该我说的话,楚国有这样一个好县公,也是世代难求!”

春申君:“你说得对。给我备车!”

侍者:“令尹爷,你要到什么地方?”

春申君:“去兰陵!”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二十三章撼山治水育人-刘志轩著

兰陵山头上的熊熊火光照耀着荀子的坚毅身影。


春申君乘车在大路上急奔。


屈润在府中兴奋地大声喊叫:“拿酒来!”

侍女应声端上酒肴。

屈润夫人走过来问:“你整天愁眉苦脸,今日有什么喜事吗?”

屈润:“荀况就要死了!”

屈润夫人:“是么?”

屈润幸灾乐祸地:“他触犯了山神,山神一定会惩罚他。我拿他没有办法,山神有办法!”

屈润夫人:“他杀了我的儿子,死了活该!你是大巫师,快给山神说,叫荀况快点死!”

屈润举起酒杯对天祈祷:“山神爷!荀况不相信神灵,狂妄无比,他竟敢触犯您的神威,快让荀况死了吧!”


老族长在山下手指山头:“七天!七天!”

季伯惊恐地:“啊!七天,七天了!山神爷今天就要显灵了!”

季仲痛苦地望着山上呼喊:“荀县公——”

众人一同泪流满面地向山头高喊:“荀县公——”


越江在大路上望着山上的大火飞马急奔。不住高声喊叫:“荀县公——”


春申君乘车急匆匆来到山下(两天?),走下车来。侍者高呼:“令尹到——”

季伯等百姓看见春申君,急忙转身跪地迎接:“令尹!”

春申君问:“荀老夫子呢?”

季伯:“在山上。”

春申君看看山头,山上的大火仍然在燃烧:“他怎么样?”

季伯:“不知道。”

春申君:“没有人上去看看?”

老族长走过来:“不用看,必死无疑!”

春申君:“为何不阻挡他?”

老族长:“阻挡?我把嘴都说破了,他全不听。他山神都不怕,谁能阻挡得了他?”

春申君:“哎呀!这……,也不能眼看着荀县公命丧于山顶,无人知晓呀?”

季伯:“是呀!”

春申君:“哪个愿意到山上去?本令尹悬赏黄金千两!”

众人面面相觑。

老族长:“这是关乎全家人性命的大事,谁个敢冒此风险呢?”

越江骑马赶来,下马急问:“荀县公呢?”

季伯:“还在山上。”

越江:“性命如何?”

季伯:“无有消息。”

越江:“我去看看!”

季伯:“你不能去!”

越江:“为什么不能去?我在魏国贩马,一听说荀县公触犯了山神,就日夜兼程一路赶来。荀县公所做的,哪一件不是为了百姓?我们就不能为他做一点事情吗?就是死了也是应该。我上山去!”

越江说完,就要上山。

老族长愤怒地阻止:“不能去!”

越江:“你是什么人?”

季伯:“他是我们的老族长。”

越江:“老人家,你是这里的老族长,大家都敬畏你。越江我不是这里的人。论年纪,我也应当尊敬你。不过,人都得讲良心。荀县公触犯山神,生死不顾,他为的什么?为自己享乐吗?为他的儿女求取富贵吗?不是呀!他为的是兰陵老百姓。

荀县公能为百姓不惧怕性命之危,难道我们就不应当为他做一点牺牲吗?这座山,有山神,这是你们信奉的。我是齐国人,你们楚国的山神管不了我。你们谁也不要动。我到山上去,看看荀县公究竟是生还是死。活,我要见人;死,我也要把他的尸体背下山来!”

越江大步匆匆走向山去。

老族长:“你……”

众人在山下,一齐瞩目观看着越江向山上攀登。

越江沿山间小路,穿过荆棘,越上越高。他抬头看山顶,远远地似乎望见几个人影,试探地喊:“荀县公?……”

正是荀子、李斯、幽兰、陈嚣健步走下山来。

荀子走近了。越江看清楚了,高兴地大声喊叫:“荀县公!——”他激动得立即转回身来,向山下跑,边跑边喊:“荀县公没有死,荀县公没有死!他下山来了!荀县公下山来了!”

老族长闻声惊异地站起:“啊?……”

季伯等百姓高兴地跳跃,欢腾:“荀县公下山啦!荀县公下山啦!”

春申君快步向荀子迎去:“荀老夫子!”

荀子看见春申君:“啊!令尹,你怎么来了?”

春申君:“我听说你触犯山神,在都城坐不住呀!”

荀子:“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

春申君仔细打量荀子:“嗯!好,好!老夫子!你像一匹永不驯服的骏马,穿山跳涧,奔腾不息,谁也阻挡不住。今天,你又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韪。虽然黄歇我不敢苟同,可也让我不能不敬佩呀!”

老族长激动地跑过来,向荀子叩头:“荀县公!……”

荀子:“啊!老族长请起!请起!”荀子把老族长搀扶起来。

老族长激动得泪流满面:“荀县公,你是神人!你是一位比山神的威力还要大的神!你在山穴放火,触动山神命脉,山神竟然不敢动你一根毫毛。”

荀子:“老族长!我是人,怎么会是神呢?”

老族长:“不!你是神,比山神的威力还大的神!”

荀子:“哈哈……!令尹!你说我是神吗?”

春申君:“你不是神。不过,老族长的话也对,你比山神的威力还要大。”

荀子:“那好!荀况今天就借令尹的吉言,不过,我要说,不是我荀况比山神的威力大。是你们!(荀子手指山下的百姓)是你们!”

众人不解荀子所言。

荀子继续说:“我讲过,我们不要被天命所吓倒,应该制天命儿用之。利用天的规律,改天换地。大家一起动起手来吧!为了兰陵不怕旱涝灾害,为了兰陵百姓生活富足,为了兰陵的后代子孙,开山动土,修渠筑堤!”

荀子拿过来季伯手中的铁镐,双手挥动,向山上猛筑一镐,一块山土落下,掀起滚滚烟尘。

众百姓一起兴奋地欢呼:“啊!……”

季伯、季仲等百姓一同呐喊着挥动铁镐,劈山撅土,似山崩地裂,展开了一场修渠筑堤的大战。

荀子、春申君、幽兰与李斯、陈嚣观看着这令人鼓舞的场面,欣慰地微笑。

(是否让春申君说句退场的话)


齐国的君王后在内宫与梦杞下棋,后胜在一旁观看。君王后忽然想起地问:“听说荀老夫子在楚国的兰陵触动了山神?是吗?”

梦杞:“不知道。”

后胜:“是。我听说了。他这个人到了哪里也不安分,总想闹出点事儿来。”

君王后:“他惊动山神做什么呢?”

后胜:“胡闹呗!”

君王后:“不!他不是一个随意胡闹的人。”

后胜:“姑母!你还看不透他?他就是一个喜爱标新立异的人。你让梦杞先生说,是也不是?”

梦杞只摇头,不说话。

君王后:“不!他是一卷深奥的书,虽然写得明明白白,可是我们都读不懂啊!”


荀子乘车,李斯、陈嚣骑马,衙役随后在山道上行进。

远处传来用兰陵的民歌《成相》曲调新编的夯歌声。

季伯季仲等农夫在河堤上赤臂光脚、汗流浃背高高举起夯石打堤。

荀子看着打夯的人群,满意地说:“我主张以政裕民。不富不能养护百姓,不教不能调理民心。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王者的政务就完备了。身为县公,能让百姓有吃有穿、有教有学,才算得上是尽职。”

李斯:“如果楚国到处都像兰陵一样,将来一统天下就大有希望。”

陈嚣:“老师!如果不是您上山去触动山穴,和山神较量,绝不会有今天!”

荀子:“记得来兰陵之前,我向你们说过。任何学问,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行者明也。行可以兼知,行可以验知,所以,行高于知。在兰陵干旱求雨的祭坛上,我讲不要信天,天下没有鬼神,百姓仍然不相信。如今他们敢挥动铁锹把多少年敬仰的神山开得体无完肤!”

陈嚣:“是老师的行为感动了他们!”

李斯:“是老师的行为证明,知之不如行之,行可以验知,行高于知。”


夜晚,沿堤燃起团团篝火。

打堤的百姓,男男女女,围坐在草地上,手拍皮鼓(外面是皮革,内装谷糠的小鼓)击节欢唱他们自己的新编的民歌《成相》。


(歌词)拍起鼓,

同声唱,

举起夯石打堤梁。

旱涝不怕,

五谷丰登,

粮满仓。


官行正,

民安康,

县公做事为民想。

执法严明,

除暴安良,

无祸殃。


美酒醇,

兰花香,

兰陵是个好地方。

丰衣足食,

政通人和,

心欢畅。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二十三章撼山治水育人-刘志轩著

荀子与幽兰在月光下寻歌声走来。

幽兰:“爹,你听这歌声多美!”

荀子:“这是兰陵的民歌。这曲调不知相传有多少代了。”

幽兰:“很好听的。”

荀子:“乐者,乐也。是人情所必不可少的。乐声中正平和,百姓就和顺而不淫邪;乐声严肃庄重,百姓就团结一心而不混乱。如果乐声妖艳邪僻,百姓就放纵散漫,卑鄙下贱了。放纵则乱,鄙贱则争,争乱则国家不能安定,百姓不能安其居,乐其业。”

幽兰:“音乐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荀子说:“有呀!音乐,感人很深,教化人很快,很容易移风易俗。所以,明智的君王总是要设置官吏,审定音乐,推崇雅乐,而鄙视邪僻的音乐。许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墨子就反对音乐。”

幽兰:“爹就喜欢音乐。”

荀子:“孔子爱听韶乐,听见韶乐三日不知道肉的味道。我喜欢音乐,听见歌声吃什么饭都香。”

幽兰:“啊,爹喜欢音乐,听见歌声吃什么饭都香!”笑得前仰后合。

百姓们边唱边舞走过来。

荀子:“兰儿!你听,打夯的人唱着这样的歌多么有力量,能不齐心吗?如果是唱那邪僻的妖艳之声,能有这种力量吗?”

幽兰:“嗯!”

荀子:“走,我们去和他们一起唱,一起跳!”

荀子与幽兰加入了百姓歌舞的队伍,手拍节奏,随着歌声起舞。幽兰也拍着节奏唱着舞起来。

李斯、陈嚣也夹在其中。李斯望见幽兰,主动向幽兰靠拢。李斯温情地:“兰妹!”

幽兰:“斯哥!……”

二人对舞,李斯欢欣地望着幽兰。

舞队转动,幽兰与陈嚣相遇。幽兰微笑:“陈嚣!”

陈嚣憨厚地:“兰姐!”

荀子与季伯相遇,二人对舞。

季伯:“荀老爷!你真了不起!”

荀子:“啊,不不!我和你一样,很平常。”

季伯:“多亏您胆大火烧山穴,第一个触动了山神。要不,这河堤根本就修不起来!”

荀子:“哈哈!只凭我火烧山穴可修不起一道河堤呀!”

季伯:“是您把山神吓跑了,我们才敢动土。”

荀子:“哪里有山神?谁见过?既然山神那么厉害能怕我吗?”

季伯:“山神也害怕清官!”

荀子:“哈哈……”


次日一早,李斯到幽兰门外喊:“幽兰!”

幽兰急忙出门:“斯哥!”

李斯:“老师让我到文峰杏坛去给学子们讲《诗经》,你去吗?”

幽兰高兴地:“我去!”回头跑到荀夫人的房中:“娘!我跟斯哥去文峰山了!”

荀夫人:“去吧,路上要小心!”

幽兰:“知道!”

幽兰跑到李斯面前:“斯哥,咱们怎么去?”

李斯:“你说。”

幽兰:“我说,咱们不坐车,骑马!”

李斯:“你能行吗?”

幽兰:“能行!”

李斯:“好!”

李斯到马厩去牵出来两匹马,备好马鞍。

幽兰走来。李斯:“幽兰,这匹马行马?”

幽兰看了看,又试试马鞍:“行!”

李斯:“上马吧?”

幽兰:“好!”

李斯与幽兰上马,奔出县衙,在大路上奔驰。

李斯问:“行吗?”

幽兰:“真痛快!”

二人穿过丛林,越过小溪,在山峦中兴高采烈地狂奔。

李斯与幽兰在小溪边下马,让马儿饮水。李斯跑到上游去取来一罐清水,送幽兰喝。

幽兰喝了一口,又送给李斯:“你喝!”

李斯接过来,喝了一口:“啊,好甜呀!”

幽兰微微一笑:“斯哥!我今天方才发现,兰陵的山川真美!”

李斯:“是的,这里美极啦!”他回过头来,望着幽兰话外有音地:“山美人更美!”

幽兰莞尔一笑:“你胡说什么?……”

李斯:“楚国是我的家乡,我喜欢别人说我的家乡美丽、漂亮。哎!兰妹,假如老师能把兰陵治理富足,春申君能够按照老师的办法让楚国各地效仿,楚国也会很快富足起来,无须几年,楚国就可以兵强马壮,一统天下!”

幽兰:“我爹想的正是这样。”

李斯走近幽兰:“兰妹!到那时,你我都是楚国的大功臣……”

幽兰:“可惜韩非不在这里,他如果在这里,将来也会是一个大功臣。”

“他心里只有一个韩国,自讨苦吃。咳,没有办法,人各有志呀!”李斯拉幽兰到一块生长茂盛的草地,“兰妹,来,坐下。咱们好好地欣赏欣赏这兰陵美景。”

幽兰微微一笑,在李斯的身边坐下。

李斯躺在草地上:“啊!好蓝的天空呀!”

幽兰想起她和韩非在稷下学宫一起玩耍的情景。幽兰随蝴蝶奔跑、跳跃,蝴蝶飞入灌木丛。幽兰生气地跺脚:“哼,真倒霉!”韩非抓到了那只大蝴蝶,喊道:“幽兰,我抓到了!”幽兰高兴地跑到韩非面前:“给我,给我!”韩非故意把蝴蝶举得高高的,幽兰跳着去抓,抓不到,生气地把嘴一撅:“不要了!”韩非忙放下手,将蝴蝶送到幽兰眼前:“生气啦?那我放飞了!”

幽兰急忙跑过去:“我要,我要!”接过蝴蝶,向韩非莞尔一笑。

李斯哼起《成相》夯歌。

幽兰想着韩非的面容。

李斯问:“我唱得好听吗?”

幽兰心不在焉地:“……好。”

李斯:“你没有听?”

幽兰:“我听着呢!”

李斯:“兰妹,跟着老师,让我学到了许多在书简上学不到的东西。哎,兰妹!你想过我们的未来吗?”

幽兰:“没有。”

李斯:“如今,老师带领我们在兰陵创造奇迹。兰陵的老百姓心中敬佩,春申君和楚国大王也一定心中佩服。我们的未来那将是前途远大,无限光明!”

李斯含情默默地拉住幽兰的手:“兰妹!……”

幽兰猛然抽出手来。

李斯感情地:“兰妹!……”

幽兰站起身。李斯也急忙起身:“兰妹!……”

幽兰:“斯哥,咱们走吧!”

李斯意犹未尽地:“兰妹!……”

幽兰跑到她的马儿身边,回头喊:“斯哥!你追不上我!”上马奔去。

李斯急忙上马追赶:“兰妹!……”


李斯与幽兰来到文峰山。李斯伸出手来拉幽兰上山,幽兰满意地微笑。

李斯在文峰山的讲坛讲《诗经》,幽兰与学子们一同端坐倾听。

李斯:“今日我来讲《诗经》。《诗经》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部诗集,还是一部史书。它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先人的历史,了解我们先人的生活、礼义、道德和情操。”

众学子专心听讲。

李斯:“《诗经》原来有三千余篇,经过孔子删去内容重复的,选取对礼义有用的,剩下了三百零五篇。这三百零五篇,每一篇,孔子都能够在乐器的配合下吟唱。”

学子们感兴趣地相互交流。

李斯:“孔子说,郑声淫,还说它扰乱雅乐。荀老师也说,郑声淫邪。要我们不要唱,也不要听那些靡靡之音。”

学子吃惊地:“啊!……”

晚上,明月当空,李斯与幽兰在山顶的丛林中散步。

李斯:“幽兰!这文峰山幽静得很,老师选择在这里办乡学,选得实在是好!”

幽兰:“是呀!这里既幽静又清新,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李斯:“这里的夜色也美得迷人。”

幽兰:“假如再有美妙的歌声传来,就更美了!”


月光下,毛亨与几个学子围在山顶的一快平地上谈天。

毛亨:“李县丞给我们讲《诗经》讲得不错!”

众人:“是。”

“李县丞说,《诗经》里面的每一首诗孔夫子都能唱。”毛亨向一个学子说:“哎!胖墩儿,你是从郑国(前375年灭)来的吧?”

胖墩:“是。”

毛亨:“李县丞说郑声淫邪。郑声究竟是什么样的?你听过吗?“

胖墩:“听过。”

几个学子惊奇地:“真的?”

胖墩:“真的。在我们家乡许多人都会唱。”

毛亨:“怎么唱的?”

胖墩:“嗯……反正郑国的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毛亨:“好听吗?”

胖墩:“好听。”

毛亨:“你会唱吗?”

胖墩儿迟疑地:“……”

毛亨:“给我们唱一支吧!”

一学子:“对,你给唱一支吧!”

胖墩儿:“孔老夫子,荀老师,还有李老师,都说我们那里的歌不好。”

毛亨:“他们都说不好。怎么个不好法,我们不知道呀?”

胖墩儿:“李老师不是讲啦,说那些歌淫亵,是靡靡之音……”

一学子好奇地:“什么是靡靡之音?怎么个淫亵法?你叫我们开开眼界!”

另一学子附和:“对!叫我们开开眼界!”

毛亨:“唱一支吧!荀老师和李老师都不在,这里就我们,没有别人。”

胖墩儿看看周围,都是学子:“叫我唱一支?”

众人鼓励地:“唱一支!”

胖墩咳咳嗓子:“我唱不好,众位不要见笑!“

毛亨:“好不好不要紧,让我们开开眼。”

胖墩:“我唱一支《遵大路》。”他拿出样子,夸张地学着女子的声音边唱边表演起来。

(歌词——《诗经·郑风·遵大路》白话译文)

沿着大路走啊,

用手儿拉着你的袖口啊,

莫把我厌恶啊,

旧情儿怎能丢?


沿着大路走啊,

紧紧的拉着你的手啊,

莫要嫌我丑啊,

你再去交好友!

电视小说《荀子》连载第二十三章撼山治水育人-刘志轩著

幽兰忽然听到歌声:“斯哥!听!哪里来的歌声?”

李斯与幽兰细听歌声,漫步寻歌声走来。

胖墩儿幽默、风趣、夸张,近乎低级趣味的表演,使得众学子兴奋不已。众学子高兴地喊叫:“好!”

毛亨:“再来一个!”

众学子:“对,再来一个!”

李斯与幽兰看见许多学子围拢在一起喊叫,默默地站在一旁静听。

胖墩儿:“好,既然大家欢迎,我就再来一首。名字叫《狡童》。”

(歌词——《诗经·郑风·狡童》白话译文)

那个坏小子呀,

不和我一同交谈。

都是为了你呀,

害得我吃呀吃不下饭。

那个坏小子呀,

不再和我一起用餐。

都是为了你呀,

害得我睡呀睡不安!


众学子:“好!再来一个!”

幽兰看了看李斯,李斯微笑。

众学子一起鼓噪:“再来一个,来一个,来一个!”

胖墩儿:“好,众位的盛情难却,我再来一首!不过,总一个人唱没有意思。你们要是想听更有意思的,最好是两个人。”

众:“好!两个就两个。”

胖墩儿:“谁和我配着唱?”

没有人应声。

胖墩儿拉起身边的一个学子:“就你吧!”

学子:“我,我不会!”

胖墩儿:“你会!咱们是同乡,你怎么能不会?”

众:“好!两个一起来!”

胖墩儿:“来!”

学子低声问:“唱什么?”

胖墩儿与学子耳语,学子点头。胖墩儿向大家说:“我们俩唱一支《衾裳》。”

二人一边唱一边表演。

(歌词——《诗经·郑风·衾裳》白话译文)

倘若你想我,

就提起衣裳淌过河。

倘若你不想我,

难道就没有别人麽?

你这个傻小子啊,

傻子里头你数得着!


倘若你想我,

就提起衣裳淌过河。

倘若你不想我,

世上的男人多得多!

你这个傻小子啊,

傻子里头你数得着!


在唱的过程中,两个人表演得有情有意,引起了众学子一阵阵的笑声。结尾,胖墩儿抱住一同唱的学子亲了一口,众学子又是一阵欢笑。

幽兰也不由得咯咯发笑。

毛亨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女人笑声,抬头寻找,突然发现了李斯:“啊!李老师!……”

众学子吃惊:“……”

李斯:“你们玩得好呀!”

胖墩儿尴尬地:“老师……”

幽兰向胖墩儿:“你唱得真好听!”

胖墩儿受宠若惊地:“不,不好!……”

幽兰:“好!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世上还有这样好听的歌儿。”

毛亨:“胖墩儿!老师夸奖你,你应该给老师再来一个!”

胖墩儿:“我……”

毛亨催促:“给老师再唱一个嘛!”

胖墩儿:“这样,我来唱,你们与我一起和。咱们一同又唱又跳,怎么样?”

幽兰:“这个主意好!”

毛亨:“那咱们就一同唱起来,跳起来!”

胖墩儿重唱方才的歌曲,大家兴奋地和唱,跳跃。李斯与幽兰也与学子一起唱跳。他们有的把帽子反戴着,有的把衣服反穿,有的举着各种器物,跳得自由、狂放、热烈,无拘无束。


荀子与陈嚣(夜间?)来到文峰山下,他们走到山下听见山上传来的歌声,荀子奇怪地问:“这是谁在唱?……”

陈嚣:“好像是杏坛的学子。”

荀子不高兴地与陈嚣循声走上山来。看见这些又唱又跳的学子,又看见幽兰与李斯也在其中,严肃地走到他们中间。

正在兴高采烈的众人立即嘎然而止。一时寂静无声。

荀子严厉地望着众人,多时不语。

胖墩儿惧怕地低下头,偷看荀子近于愤怒的脸色。

毛亨像做错了事情的孩子,等待着处罚。

李斯与幽兰也不知所措。

荀子:“李斯!”

李斯:“老师!”

荀子:“这是你教的《诗经》吗?”

李斯怯懦地:“不……”

荀子:“幽兰!”

幽兰:“爹……”

荀子:“你唱得很高兴是吧?”

幽兰:“爹……”

荀子:“我对你们讲过,乐者,乐也,是人情所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生不能没有音乐。(他突然提高了嗓音)可音乐影响人很深呀!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性情!!(他拟制自己冲动的感情,停顿有顷)音乐在宗庙里,君臣一起聆听,则忠贞相敬;在家庭里,父子兄弟一起聆听,则和睦亲爱;在乡里中一起聆听,则老少和顺。身穿丧服,一路哭泣,使人心伤;身穿铠甲,头戴铁盔,歌于行伍,使人激扬;身穿礼服,列队齐整,高奏雅乐,使人庄重;画着妖冶的容貌,身穿奇装异服,唱着靡靡之音,使人心淫,使人放纵散漫,卑鄙,下贱。音乐对人的影响就是如此的重大呀!中和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和顺,庄重的音乐可以使人团结一心,昂扬的音乐可以使人勇敢坚强,打退敢于来犯的敌人!”

荀子停顿下来,环视一周,李斯、幽兰和在场的学子,一个个肃然静听。

荀子继续说:“墨子反对音乐。而儒家则倡导音乐,这是德行的表现。作为君子,应当贵礼乐而贱邪音,耳不听淫邪之声,目不看妖艳女色,口不出伤人恶言。可是在如今的尘世上,人们重视的是利益,而轻视的是礼义。打扮妖冶,风俗淫乱,行为恶劣,音乐邪僻,贫穷时就偷盗,富有时就残害别人。我杏坛中的学子,不许可这样!你们应当是与尘世间的恶习反其道而行之的正人君子。哪个再有此淫邪之声,便请出文峰杏坛去!”

众学子愕然。


书房中,幽兰与李斯惭愧地跪在荀子面前。

荀子难过地:“在我的杏坛中出了这样的事,让我很伤心!尤其是其中一个是我多年的弟子,一个是我自己的女儿……”

李斯:“老师!请您不要生气,今天的事情怪我,是我没有听从老师的教导……”

荀子:“你们可知道,你们只图一时新奇,和那些年轻的学子一起唱那些轻狂的东西,会让年轻人的心中生出些什么来吗?责任,责任,为人师表的责任呀!……”

李斯惭愧地:“老师!……”

荀子:“咳!……罢了,不要再说了。知错,改了就好。兰儿,你呢?”

幽兰内疚地:“我……”

李斯:“兰妹也知道错了。”

幽兰低下了头流泪:“……”

荀子:“咳!也是我教子不严,太宠惯你了。以后你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你要知道,你是我荀况的女儿呀!荀况倡导改变人恶的本性,改变世俗之风,他的女儿就应当是行为的楷模。”

幽兰愧悔地泪如雨下:“爹!……”

陈嚣走进门来,兴奋地:“老师!水渠修好了,明日就要开闸放水!”

荀子:“啊!……”

陈嚣回头发现李斯与幽兰跪在地下,忙收回了进门时的冲动,规矩地:“老师,百姓们说,一定要请荀县公主持放水的仪式!”

荀子向李斯、幽兰:“你们起来吧!”转而高兴地:“明日我去,我们一同去!”


围绕水闸站满了人群。人们兴奋地等盼着开闸放水这难忘的一刻。

荀子乘车来了,他精神抖擞,兴奋不已。

“荀县公来了!”有人喊了一声,众人一片欢腾。

荀子谦逊地向众人招手,走到了水闸旁边,手扶水闸高兴地向百姓们说:“诸位!今天是个喜日子!我们的水渠修好了。那年祭天求雨的时候,我说过,人世间的贫穷与富贵,国家的安定与混乱不是天意,而是人为。如今,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水渠开挖好了。以后,我们兰陵的土地,旱可以浇水,涝可以排水。从此,兰陵就不怕旱涝天灾。诸位,你们是人与天较量的勇士,是人与天争斗的英雄!你们为兰陵百姓立下了大功劳,我替兰陵的百姓谢谢你们了!”

荀子激动地双膝跪地,向众人叩头:“谢谢你们了!”

季伯等百姓急忙跪地:“荀老爷!是您给兰陵带来了大福气,我们该谢谢您呀!”向荀子跪下,连连叩头。

荀子站起身来:“大家起来,快起来!”而后郑重地宣布:“开闸放水!”

闸门提起,水从闸门下滚滚流出,翻着浪花,顺渠道流向远方,众人一片欢腾。

季仲跑到水闸旁边,接了一碗清水,恭敬地送给荀子:“荀县公,请你饮下新渠的第一碗水!”

荀子满心欢喜地接过碗,向众人说:“诸位,这一碗水,应该大家同饮!”

季伯等百姓说:“应该荀县公先喝!”

荀子:“好!”荀子喝了一口,送给身边的一个百姓,这个人喝完,又往下传。远处的人急不可奈,跑到水闸边,用双手捧水品尝,高兴地说:“啊,好甜呀!”


春天,桃花盛开。

季伯、季仲在田里引水灌田。

荀子乘车路过田边,季伯看见了,高兴地:“荀县公来了!”

季伯、季仲和几个农夫都迎过去:“荀老爷!”

荀子下了车,向众人说:“你们引水灌田呀?”

季伯:“托荀老爷的福,兰陵再不用祭天求雨啦!”

荀子:“这就叫天为人所用!”

众人哈哈大笑。

季伯:“荀老爷,你一路辛苦,到我家里歇歇脚吧!”

荀子:“你家在何处?”

季仲:“就在前边。”

荀子向身后的李斯说:“走,我们到他的家中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