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農民,當年沒交社保,要求每月發400元養老金,合理嗎?

用戶697859876589


按國家規定沒交社保任何人都不得享受退休待遇,當初社區,街道,村幹部苦口婆心讓交社保,少數人就是不交,這時要享受退休待遇肯定不行。


w大老蘭


我沒文化,路過就隨便說兩句吧,工人上班不是義務的,每年每月可拿到該有的報酬,自己繳納部分社保費用,由用人單位負責一部分,所以退休後領取退休金是當然的,對於一個農民來說,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農民,我個人認為應該給他們養老金,1.農民種了幾十年的地,交了幾十年的公糧給國家(必須完成且無償的),另外每年完成每畝地六.七百斤的訂購糧(稻穀,比市場價低之又低的價格,必須完成的),請問交了幾十年的公糧和訂購糧的農民不可以領取養老金嗎?如果工薪階層每月只拿到國家規定的最低保底工資去工作,你們會願意工作嗎?我相信不會,就如上了年紀的那一代農民根本無法選擇,換位思考之後再發表言論吧,上面只是個人觀點而已。


不與瘋狗計較


一些農民朋友以當年繳公糧為緣由,提出現在每月發放400元的合理性,我覺得這一說法值得商榷,主要理由是:

第一、我國農村人均耕地少,單從過去農民種地來說,除滿足基本生活之外,所繳公糧人均也沒多少,當時國家統收統銷,我們過來人基本清楚;

第二、土地承包後也繳了幾年公糧,也是國家統一收購,後來情況變化,種地享受地補,多種多補;

第三、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是公有,種地繳公糧其實和企業職工繳納個人所得稅有異曲同工之處。單一的種地收入也非常有限,農民富裕也少不了進城打功或多種經營!

所以單一種地繳公糧的最初積累可能不足於支撐發起者所提要求,要發多少,應公平公正科學測算,很多細節需要再推敲!

個人理解還是雙軌制

一是養老保險多繳退休多得;

另外就是政策兜底,為未參保的發放生活補助,並隨退休金的上調也適當上調,這需要合理地找到資金出口,但出口肯定不在早期公糧的積累!


常山雲


我認為農民六十以後,領四百元生活費,完全合理,因為現在六十歲以上的農民過去都為國家繳過公糧,為國家做過貢獻,生產隊時糧食產量較低,按標準交完公糧,所剩無幾才能分口糧,多數人家糧食不夠吃,吃地瓜丶吃瓜幹、玉米、高糧很多粗糧,一年到頭吃上白麵時間很少的。交公糧是為國家做貢獻,應視同交費年限。應當領取八百元以上養老金才合理。電視劇《老農民》就是當年的真實寫照,看了很多遍。由於地少,產量又較低,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生活拮据。


尼科夫3


雖然沒交社保,而他們的貢獻卻高過社保費,交公糧,交稅收,義務挖河捕路,可以說他們為了國家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國家的一切都有他們的血汗,不求回報,也不要扁低他們。


三不敢


夠了六十歲以上的農民要求每月發400元養老金,在老夫看來一點不多!也是最低的宿求,一點也不過份。因他們在四十年前為國人吃飯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好的優質的糧食上了交國庫。交了公糧其功績不亞於城市裡的職工。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得考慮農民養老問題。只要國家重視這都不是事!


快樂老人210707407


真的是白眼狼啊。。沒交社保,你特麼的九十年代公糧怎麼算。四百塊,一千四都不多,沒有我們農民省吃儉用九十年代繳納公糧,城裡人早特麼餓死了。

那個時間我才十多歲,吃個饅頭都是奢侈,全部都繳納公糧了。。還特麼的拿這個問題出來討論。。要臉不。。只不過看農民好欺負而已


青島孫明明律師


我覺得不僅合理,而且發800也不多!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這種奇蹟的發生,與農民的貢獻息息相關,農民的養老金亟待提高:

1、農民種地應該也計算工齡

有些人認為農民沒有交過社保,怎麼還能要求這麼高的養老金?說這話的人可能已經意識不到現在農民的現狀,雖然說以前要求交公糧,現在不用交了,但是農民種地目前有如下現狀:

(1)梯田逐漸荒廢,退耕還林。

本人的老家就是在一個山東的農村,這片山地以梯田為主,都是靠人工勞作,每年的收成多少除了靠人力之外,還需要看天氣,如果遇上大旱或大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全年的收成。

(2)年輕勞動力流出,耕地減少。

如今的梯田,已經留不住年輕人了,只剩下留守的老人與兒童,看到大批的勞動力湧入縣城,湧入大城市,這些耕地面臨減少的趨勢,影響著未來的發展,因此,切實需要提高養老待遇。

(3)農民是一種職業,請計算工齡。

按照現時代的發展來看,農民也是一種職業,哪怕回到原來的制度,比如說每年繳納多少公糧,按照一年的工齡來計算,在養老的時候,按照工齡核算養老金。

通過這種方式,激勵農民去種地,民以食為天,這不僅是對農民職業的尊重,更是行業不同的體現。

2、農民養老現狀堪憂

農村一輩子的農民,天天與土地打交道,除了糧食,哪有錢?有些人說,賣糧食啊,可是糧食價格控制的穩定,靠著賣糧食,幾乎沒法有收入。

沒有收入,兒女教育堪憂,沒有養老金,僅靠兒女養老也是問題。都說農民有土地,可以一輩子種地,說這話的人可以說沒種過地,種地有多辛苦,需要的體力很多,隨著年齡的增大,年老體衰,就算是給你十畝地,也種不完。

很多人說,可以租出去種地,對於很多地方年輕人都走了,租給誰去種呢?這些都是很多農村面臨的現狀,因此,需要考慮農民的養老現狀,提高養老金待遇。

3、新農合的待遇亟待提高

現在有了新農合的待遇,其實是一種養老保障,但是按照目前的標準,實在是太低了。因為多數農民無力繳納最高檔次的養老保險,只能繳納低檔次的,而低檔次的養老金待遇也就是每個月200多元。

這些養老金實在是無力養老,隨著社會的經濟與發展,物價水平逐漸提高,再加上生病買藥,這200多元實在是無法滿足基本的養老生活。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農民的重視越來越高,農民的養老金提高到400-800元都是民心所向,雖然說暫時沒有什麼政策,但是未來會有好政策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HR雜談


這不是合不合理的事!而是要看國家的國民經濟收狀況,國家財政是否有能力支付,國家再會出臺相關政策;至於要說合不合理,那我就會說,完全不合理,不農民要求不合理,而是農民要求發400元的生活費太少了,從建國到分田到戶,農民是按時出工,沒有休假日,集體出工勞動,所生產的糧食及農產品,幷包養豬雞鴨蛋。等,農民都無權支配,全都是先完成國家定購任務和公餘糧,剩下的才會按人口分配。分田到戶後至2004年才取消農業稅和徵購糧。可以這麼說現在50歲以上的農民,當時哪一個不是沒日沒夜的生產,為了完了國家定購任務和農業稅收,哪個不是紮緊褲腰帶過日子。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完全是農民苦苦的撐起來的。2000年以前的農民如果要象現在這樣種田,生活的話國家公務人員,企事業人員,城鎮居民起碼要餓死一半多。你們說農民要求合不合理?


劉運華20


以下是轉述題主的另一個問題的本人回答,大同小異,莫說400,一千都不多。

大家好,我是蔚然之風,一名正在成長的新農人。很高興能跟大家分享下個人的看法,給農村老人提高養老金,是社會保障日益完善的表現,可以說合情合理合發展,從兩點來看。

一、從社會價值的創造來看

農村老人沒有交過社保,這是時代發展的侷限性。社保是民生保障,哪怕早期的很多工人都很難交社保,為什麼呢,只是國家還不夠富強,慢慢的所有的工人全部納入社保,退休生活有了保障,這從制定到少數開始施行再到全民普及,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有工作崗位創造了社會價值,農民也是一種職業,也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我們很肯定這一點,那就社保來侷限養老金的增長是社會保障的狹隘。因為,至今沒有針對如何更好的讓農民參與社保的措施與途徑。

也許有朝一日,會通過耕種土地的年限來折算等價的社保數額,從而提高農民的養老金,這是對農民職業的尊重,因為民以食為天。

二、從養老條件來看

農民沒有退休兩字,我國也進入老齡化,交過社保的到退休後,可以享受政策的保障。我覺得很多人都有過體會,退休的比在職的年輕人工資要高很多,有行業的區別,更有同行業的無奈。

我們倡導同工同酬,你也許會說這是比例與制度的問題,不錯,關於民生保障不就是在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中完善起來的。

也許,不無可能將來退休年齡乾脆一刀切,比如65為界,不管你什麼職業,只看年齡,全民一個標準一個養老制度。不曾奢求你不解,只求你對農民的理解。

所以說,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一直都有關於農村養老制度的研究探索,給農民提高養老待遇,是合理的,是民心所向,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