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退位後,如果劉備迎接劉協入川並且讓他復位稱帝,那麼他能輔佐漢獻帝一統天下嗎?

溫良恭不檢


曹丕廢漢獻帝,劉備有沒有可能迎回漢帝而統一天下?能問這個問題說明題主要麼是個純真的人,要麼就是有意而問之。要問能不能,首先得問會不會?要問會不會關鍵看願不願?

第一問,劉備願不願?一個細節可以看出。當年漢獻帝出衣帶詔,要親近自己的大臣清君側,殺掉漢賊曹操。可惜老古董董承一定要湊足人數才肯動手。誰料這邊人數沒有湊足,那邊名單上已經有的人卻跑了一個。這個人就是劉備。話說當時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劉備猜測曹操疑心自己,隨意找了個理由逃離朝廷。如果劉備真心為漢獻帝好,那麼這次衣帶詔就是擒殺曹操最好的機會,即使面臨風險,那也是效忠皇帝的最好形式。怎麼就一溜煙跑了?所以,劉備的志向是匡扶漢室不假,但一定是以自己為核心的漢室,而非以漢獻帝為核心的漢室。當時實力弱小時尚且要不顧皇帝安危而逃離,羽翼豐滿後的劉備又怎麼可能主動迎回漢獻帝呢?

第二問,漢獻帝願不願?漢獻帝不是笨蛋,局勢怎樣他拎得清。史書記載,漢獻帝劉協自幼聰明過人因而被立為帝。曹丕廢帝后,他被封山陽公,在封地享有高度自治權,迎來人生第二春,據傳活了很久,且其封地也維持了很久直到五胡亂華時才被滅。可見漢獻帝這個人是有大智慧的。漢室傾危,先後在董卓,曹操陰影下當了很多年傀儡皇帝的漢獻帝自然知道劉備對自己的態度。且不論能否安全到達蜀地,即使可以,去了也無非再次複製傀儡皇帝的經歷,恐怕這個傀儡還不如在曹魏那來得快活。畢竟蜀地那是劉備一手一腳親自打下來的地盤,而許都好歹還是朝廷傳統勢力範圍。去劉備那裡,漢獻帝決不會願意。

第三問,劉備的手下願不願?劉玄德白手起家,除了靠祖上的血統外,基本是靠一幫不離不棄的兄弟幫持,沒有這些兄弟,縱然是玉皇大帝之後也無濟於事。這幫兄弟都是亂世豪傑,既要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也要求聞達於諸侯。一路跟隨劉備做大做強,好容易有了一番基業,封侯拜相就在眼前,如果突然漢獻帝橫空降臨,你說他們會怎麼想?主公之上再來個皇帝,劉備降一級,大家都要跟著降一級,這幫兄弟會願意?縱然大家都有很高覺悟,不計較個人得失,那麼皇帝來了大家聽劉備的還是劉協的?一山不容二虎,一人不事二主。劉協一個連自己根據地都守不住的落魄之主,怎麼可能得到劉備手下一眾豪傑的擁護?

綜上述,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君無情妾無意,劉備迎漢獻帝入蜀,完全沒有可能,所以更別提統一天下了。





週週說古今


漢獻帝退位後,被魏國皇帝曹丕封為山陽公,建立了山陽公國,領地在山陽郡濁鹿城。山陽公國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東漢皇室遺民全部遷到山陽公國居住。漢獻帝當了一輩子的傀儡皇帝,最後終於當了一個自由的諸侯,體驗了一把親政的快樂與艱辛。山陽公國從220年立國,309年被五胡亂華時為胡人所滅。如果漢獻帝到蜀國去當皇帝,他必然繼續當傀儡,時間久了還會被劉備逼迫禪位,至於統一天下則不可能現實。

劉備跟曹操其實是一類人,都是當時的雄才豪傑,他們都有統一天下的理想與志願。漢獻帝不過是他們手中的一枚棋子,漢獻帝可以當傀儡皇帝,但是永遠不能親政,他一親政則豪傑無用武之地。劉備手下的文臣武將都忠於劉備,漢獻帝不可能直接調動五虎大將,如果漢獻帝想要親政,就不得不除掉劉備。而劉備也不會束手待斃,他會和曹丕一樣再主導一場禪位好戲。

權力是一種美好的東西,一旦掌握了就不想再失去,失去權力猶如剜肉剔骨。漢獻帝從來沒有真正掌握過權力,能力遠遠不能跟秦皇漢武相比,他一旦親政必然會削弱劉備的權力。劉備不會讓自己的權力流失,故漢獻帝只能乖乖當傀儡,在合適的時機禪位給劉備,讓劉備取得皇帝的合法地位。不過傳國玉璽在魏國,而漢獻帝已經退位了,他再復位當皇帝,再禪位給劉備,合法性也值得懷疑。

魏、蜀、吳三國中,蜀國的綜合實力最弱,魏國的實力最強。因此就算漢獻帝在蜀國當了皇帝,劉備像諸葛亮輔助阿斗一樣輔助漢獻帝,蜀國統一天下的希望仍然渺茫!天下大勢,和久必分,兩漢統治國家四百餘年,三國時代正好印證了和久必分的趨勢,因此三國統一不符合當時的大環境。最終統一三國的晉朝,其統一局勢也僅僅維持了三十多年,就爆發了八王之亂,接著是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對峙;分裂三百餘年後,隋唐才再次完成統一大業。


大秦鐵鷹劍士


只要有漢獻帝在,劉備自然是可以奪得天下的。如果劉備真的能夠讓漢獻帝繼續當皇帝,他自己只願做一個臣下的話,以漢獻帝的能力,自然是能夠做到一個良好的君王,而劉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臣子,他們兩個一起興復漢室,絕對比劉備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更好。很多時候劉備非常衝動,不肯聽從諸葛亮的計策,而這個時候只要有漢獻帝壓得住劉備,他們君臣上下一心,把握住機會,自然是能夠統一天下的。



劉備這一生中沒有統一天下,最主要的就是在夷陵這一戰中。而最關鍵一點就是關羽被殺,荊州又被孫權搶去,吳國和魏國已經結成了聯盟。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漢獻帝能夠讓劉備做成三件事,必定是能夠統一天下的。

首先繼續力量,暫時不要為關羽報仇,就已經處於不敗之地了。

對於劉備來講,當初的夷陵之戰,只不過是劉備的一氣之怒而已。當時要是有人能夠真正阻止劉備就可以了,可惜的就是手底下所有的人都沒有用。就連諸葛亮勸說了劉備,可是劉備也不聽諸葛亮的話,趙雲也不例外。關羽的死已經讓劉備非常的衝動了,張飛的死已經是讓劉備的憤怒已經停止不下來,必須要找一個發現的地方,而這個時候東吳做為他的仇人自然是不能放過。




要是這個時候漢獻帝在劉備的蜀國,劉備就不敢稱皇帝,必須以漢獻帝的名號,劉備可是忠心耿耿的。所以對於漢獻帝的話,就必須要遵守,不能夠違抗。何況漢獻帝去勸說劉備,劉備一定會聽的。當初劉備去打東吳,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自己的兄弟都被殺了,以後怎麼還能夠服眾呢,而現在是漢獻帝命令劉備不準去攻打,劉備自然是沒有辦法。


反正天底下也有很多理由,就像當初曹操說不準去踩麥田,可是自己的馬已經踩踏了麥田,就割一下頭髮就可以了,劉備也可以去向曹操學習,把自己的憤怒暫時的忍耐了下來,割下自己頭髮,表明自己的仇恨有多麼深。

想當初諸葛亮所說的,現在蜀國還並不是適合攻打東吳,必須要和東吳結合起來,要真正等到有實力的那一天。現在劉備聽從漢獻帝的命令,慢慢的積蓄自己的力量,等待著時機成熟的那一天。

然後假裝要為關羽報仇,把荊州奪回來,順便以漢獻帝的命令去討伐魏國

雖然當時已經三國鼎立了,但是還存留著其他勢力,漢獻帝雖然是退位的,但曾經是皇帝,他可以說這是被迫無奈,而現在漢室沒有徹底的滅亡。只要是高舉義旗,而且自己有有強大的力量,自然是有很多人能夠聽命於他的。


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聯合東吳,假裝自己要攻打東吳,他當時孫權已經是想要把荊州還回來了,那麼劉備就做一個好姿態接受了。只要東吳能夠放棄和魏國的聯盟,重新和蜀國站在一起,等事成之後,必定是和魏國一起瓜分地盤。且以漢獻帝的名義去命令東吳,這個時候東吳還沒有成皇帝的。

同時還聯合其他勢力,東吳見到這樣的情況,必須要接受劉備的,哪怕是假的,東吳也必須這樣。再加上當時曹丕剛剛是當上了皇帝,很多人是不服氣的,這個時候他們的內部也不是非常團結。這個時候是最好的機會,漢獻帝和劉備必須要把握住,休整了一兩年,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雖然現在蜀國五虎將只剩下了三個,但是也已經是非常厲害的,這個時候還要把諸葛亮帶在身邊,有這麼一個軍師在,不過已經是處於三國中第1位了。

時機已經成熟,先滅掉魏國,然後再滅掉吳國。

現在魏國的氣數盡了,正好是攻打的好時機。曹丕已經處於眾矢之的,此時不打,更待何時。面對這麼多人去攻打,曹丕就像當初的董卓一樣。曹操的結局已經是註定的,他一定會失敗,更何況他身邊還有司馬懿這樣的人物,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司馬懿見到這樣的情況,自然是會反叛的。


曹丕面對著眾叛親離,以及大軍壓境,最後也就是慘死的下場。雖然這個時候,東吳想要佔一些地盤,並且還有其他勢力進行發展,但是蜀國的強大已經是註定的了。蜀國現在要做的就是讓其他勢力臣服,做到的就是真正的興復漢室,然後再慢慢的收拾這些勢力,這個東吳一定是要放在最後面的。

想要滅掉東吳的話,必須要讓自己無後顧之憂,而且東吳憑藉著長江的天險,實在是難以攻打,可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但是就只有東吳這一個勢力,他遲早也是滅亡的,就算他非常的強大,可是也敵不過這麼強大的漢朝帝國。


至於最後劉備究竟有沒有搶奪漢獻帝的位置,這個可能就是以後的事情了,但是劉備真正的幫助了漢獻帝奪得了天下,也完成了他自己的終極夢想興復漢室。

在你們認為漢獻帝應該怎樣對待劉備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


那樣的話,蜀國不但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恐怕劉備集團會失敗得更快。

為什麼呢?

一統天下要求有過硬的實力:硬實力加軟實力。硬實力要夠強,軟實力要能籠絡人心。而實際上,劉備迎接劉協入川,只有害,沒有利。

一、漢獻帝的到來,不但不能加強益州的實力,反而會加重益州力量的損耗,對軟硬實力都是損害。

劉備在西蜀的勢力集團本來就複雜。

  • 有元老派,包括關羽、張飛;

  • 有徐州派,包括糜竺兄弟、孫乾等;

  • 有荊州派,包括龐統、諸葛亮、馬氏兄弟,黃忠,魏延,楊儀,蔣琬,費禕等;

  • 有東川派,包括法正、李嚴、黃權、吳懿和孟達等;

  • 還有西川本土派。

經過融合後,以劉備為中心的圈層,元老派無疑是最裡面的一層;徐州派加荊州派是次一層;東川派再次,西川本土派則排在最外層。

這是政治權力上的結構。益州本土人士沒有什麼政治地位於權力,但是,劉備圖謀天下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卻來自於益州本土。這種錯位在蜀漢內部導致了一定的問題。

但是在劉備的核心作用下,這些問題隱藏於水面以下,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這時,如果漢獻帝來到蜀國成為一號人物(即使是表面上的),那麼,那些對劉備外來集團隱藏的不滿,就將有可能借漢獻帝這個新的力量爆發出來。而一旦爆發,劉備勢必要進行清理,這將導致蜀國內部力量無端的消耗。

請問,這種情況下,漢獻帝入川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必要?

益州本來就疲弱,漢獻帝入川帶來的混亂內耗,將只會加速蜀國的衰亡。

在影響力方面,漢朝衰落太久了,漢獻帝已經失去了招牌作用。

請漢獻帝入川無非是要利用他漢家正統的身份作用,以號召天下人。但是,從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220年,已經過去了近40年,超過了一代人(古代人均壽命30多歲)。這時,漢家的正統、招牌等旗號作用,已經沒有什麼影響力了。

在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大臣為漢家說話,帶頭勸劉協退位的華歆等人,都是原來漢朝的官員。

連這些享受過漢朝俸祿和恩惠的士人都不把漢家放在眼裡了,那麼,漢獻帝到了山高皇帝遠的蜀地,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時間太久了,人們已經忘了漢朝了。

(漢朝兵馬俑)

二、漢魏已經完成禪代,劉備即使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都已經做不到了。

劉協已經把漢朝江山禪讓給了魏朝的曹丕,此事已經天下共知。禪讓過程符合古禮,漢獻帝下詔禪讓天下,曹丕三次推辭,第四次才接受。這是符合法統繼承的。

劉備此時如果把劉協迎來益州,該對外怎麼說呢?說他還是漢家天子?不是了。說他是漢室正統?不是了,漢室江山已經禪讓給魏國了。

此時,劉備即使想學曹操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都做不到了。

那他還要迎漢獻帝入川做什麼?

三、劉備本人:我為什麼要當活雷鋒?

劉備起於草莽,辛苦幾十年,可以說九死一生,就是為了要自己闖出一片天下。這時就快成功了,他幹嘛要把劉協拉過來坐享其成呢。

(劉備:我不想當活雷鋒啊!)

結語:劉協只能擾動益州,而無法助力益州

劉協在禪位給曹丕之後,不但失去了漢家品牌號召力,而且無益於益州的實力增強;同時還會給益州帶來內部的麻煩。劉備也不可能退位讓賢甘居二線。

因此,劉備迎接劉協入川並且讓他復位稱帝,他最終依然無法一統天下。

(完)

以上是凌煙閣邊看歷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評論、關注、轉發,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肯定不會,即使他願意,他手下大將也不會願意!其實那個年代所謂復興漢室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他們打的一個幌子,曹操之前還可以吧,得了皇帝就挾天子以令諸侯。誰也不能保證劉備不會這麼做。還有他們手下之將,作為後人我們在看前人覺得他們在為復興漢室作出努力,但是凡事都有雙面性,他們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劉備?這就不得而知了…粗鄙之見,萬勿見怪!



小剛看大片


每個人都有個皇帝夢,劉備也不例外。

劉備覬覦天下的野心,在東漢末年早就不是一個秘密。當年劉備還未崛起時,曹操身邊的數位謀士都曾勸他,劉備這個有野心,不是屈居人下之主,日後必成大患,應儘早除之。如程昱就與曹操說過:“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而郭嘉亦也與曹操說過:“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

試想,就是這麼一位“終不為人下”的劉備,他會拱手將辛苦打下的天下讓於漢獻帝嗎?劉備想要中興大漢,這並不假,但問題的是,他想要的是大漢在他的統治下走向中興,而不是他輔佐漢獻帝將大漢再次帶向輝煌。



其實,要想知道劉備到底有沒有讓位漢獻帝的心思,只要看看他在獻帝禪位後做的一些事情,就可以知道劉備到底有沒有讓位之心。

220年11月25日,漢獻帝禪位於曹丕,魏代漢,成為中原正朔。退位的獻帝並未受到迫害,曹丕對其是厚待有加,“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獻帝受封山陽公,食邑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可不稱臣,接受詔諭可不跪拜,同時在山陽可仍然奉漢宗廟,可以天子的禮制祭祀天地。

之後劉備在接到獻帝禪位的消息後,按理說如果劉備是真正忠於大漢的,他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發佈討賊剿文,說不承認曹丕的帝位,依舊承認獻帝是大漢天子,然後討伐曹丕,當然這討伐可以是嘴上說說的。可此時的劉備卻並沒有這麼做,他在得知獻帝禪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對外宣稱獻帝已被曹丕逼死,然後煞有其事的為獻帝發喪,然後給予獻帝“孝愍皇帝”的諡號。



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明確的看出劉備已有稱帝之心。首先賜皇帝諡號這種事情,在漢時期只有新帝才有資格,而此時劉備卻做了這件事,顯然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皇帝。再者,要知道,曹丕冊封獻帝的詔書是與獻帝禪位的詔書同時發佈的,劉備既然知道獻帝禪位的事情,也必然知道獻帝被冊封的事情,因此劉備肯定是知道獻帝並沒有死。

況且,哪怕是劉備不知道,但如果他真的只是當個忠臣,他首先要做的也應該是派人去查證獻帝到底是生是死,而不是單靠一個讒言,就擅自宣稱獻帝已死,這絕不是一個忠臣會做的事情。相反只有那些迫不及待想要做皇帝的人,才會如此草率的向治下臣民說上任皇帝已死的消息,而顯然劉備就是這種人。



此後,劉備在宣稱獻帝已死不到數月,他就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的理由,在成都稱帝,宣佈自己是繼承漢獻帝的大漢新一代君主。而在上告天地的祭文中,劉備說:“率土式望,在備一人”,意思是天下臣民都希望我能登基繼承大漢天下,去帶領他們中興大漢。

但是實際上,先不說魏吳兩國的百姓,就單單是劉邦麾下的文武百官,有名有姓的就有數人勸阻他應該要緩稱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費詩、雍茂、劉巴三人。

當時,費詩就勸阻劉備道:“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費詩認為此時劉備首要做的就是消滅漢賊曹丕,而不是登基稱帝。這時自立,只會讓天下人懷疑劉備是另有所圖,不利於他接下來的征伐天下。而雍茂、劉巴二人也認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就是天下暫未一統,實不該稱帝。



而一向被認為寬厚仁愛的劉備,他在此時一聽這三人反對自己稱帝,並一改往日的仁愛,變得殘暴了起來。先是費詩被貶官為永昌郡從事,後“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雍茂被藉口殺害,劉巴被棄用。

從劉備急匆匆的登基,再到劉備對待那些膽敢反對自己的忠心之臣的態度來看,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劉備對於帝位的渴望。

由上可知,劉備是絕對不可能將帝位拱手讓給漢獻帝的。漢獻帝入蜀,劉備不殺他就算好了,更別說把帝位讓給他了。



當然,就算劉備想讓漢獻帝登基,劉備麾下大多數的文武百官,如關羽、張飛、諸葛亮、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他們皆是不會同意漢獻帝掌權的。

比如諸葛亮,早在投靠劉備之初,他在《隆中對》中就說道:“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句話明擺著就是支持劉備稱帝的。



再如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人,在獻帝被逼退位後,他們就以讖緯之說勸說劉備為帝,《三國志.先主傳》載:“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孔子所甄,驗應自遠。謹案《洛書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洛書寶號命》曰;’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洛書錄運期》曰:“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孝經鉤命決錄》曰:”帝三建九會備”。

因此,從中可以看出,劉備麾下的文武百官早就對獻帝失去了敬畏之心,他們想做的就是開國功臣,而不是什麼中興之臣。



如此,如果讓獻帝掌權,這些跟隨劉備的文武百官,他們能得到的回報遠比讓劉備直接登基低得多,他們跟隨劉備開疆擴土,為的不就是日後的名垂青史,高官厚祿嗎?如果讓獻帝掌權,這些他們多數是得不到的,而這也是他們絕對不想看到的。如此,即使劉備肯讓獻帝登基,但他底下的文武百官也是會拼命阻止的,他們會想盡辦法讓劉備登基。


澳古說歷史


從客觀事實上講,其實劉協根本就不可能入川,一者,曹丕不可能放他走,二者,劉備也不可能去迎他。

別看劉備有個“劉皇叔”的稱號,他對漢獻帝是真的談不上有多深的情感,親兄弟為了利益尚且你死我活,更不提他們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了。

這裡就假設一下吧,假設劉備成功迎漢獻帝入川,並奉他為主。


我們知道,任何時候,團隊精神很重要,蜀漢那幫子人多是跟隨劉備打天下,在他們的心目中,漢獻帝的威望其實並不如劉備高,一下子易主,恐怕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接受不了,別人不說,最起碼五虎上將(除了關羽)和諸葛亮會是這樣。

這會出現一個什麼情況呢?

首先,君臣矛盾會越積越深;劉備手下的文武會不間斷給他進言,讓他取劉協而代之。而劉協身邊的人也會想辦法去鉗制劉備,畢竟他的威脅太大了,不啻於董、曹之輩。

而在這中間,部分搖擺不定的人會選邊站,這會進一步瓦解蜀漢的團結。

雙方漸漸劍拔弩張,最終勢如水火,最終的結果只可能是漢獻帝粉身碎骨,縱使劉備活不下來,劉備的孩子們也會繼承他的力量,就像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班底一樣。

劉備後人重新走到臺前,這麼一來,漢獻帝丟了性命不說,蜀漢政權也折騰的夠嗆。

其次,劉備會是攝政王一般的存在;曾經的蜀漢君臣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存在,而他們的施政和用兵卻會多多少少受到漢獻帝的掣肘。

這會降低蜀漢的辦事效率,大大打擊文武大臣的積極性。

所以總的來看,漢獻帝入川是弊大於利的,就算漢獻帝甘心當一個傀儡吧,劉備的作為也一樣很有限。

漢王朝的民心其實已經敗得差不多了,別以為漢獻帝會成為一面強有力的旗幟,在那個時候,誰有德、誰有量,誰就會順利成為天下霸主。

這樣一來,歷史的走向還是不會有多大改變,劉備的結局已然明瞭,依靠孱弱的蜀漢根基,他根本不可能光復漢室江山。


再做一次假設,假設劉協擁有了實權。

劉協帶著蜀漢,蜀漢就能夠奪取天下嗎?答案大家心裡應該也都有了,不能。

劉協非雄主,他要是真有能力,在長安的時候就完全可以掌控局勢,而不是讓王允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

這樣一位君主,又是偏安蜀地,他的對手又是孫權、曹丕之輩,統一天下還是不要指望了。


浮沉於史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先後參加了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由於自身的實力比較弱,在與各路諸侯混戰的過程中,絕戰屢敗。先後依附多個諸侯。三顧茅廬之後,形勢開始好轉了起來。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改國號魏。在篡漢時,可把漢獻帝給害苦了。在逼迫漢獻帝退位時,漢獻帝三次請曹丕繼位。可見漢獻帝當時的內心有多麼的難受。曹丕繼位以後,封漢獻帝為山陽公。

曹丕篡漢一年後,劉備在四川稱帝。那麼他為什麼不去迎回漢獻帝?或者漢獻帝為什麼不去找劉備?可能是劉備這個時候已經是雄霸一方的諸侯了。加上當時的通訊落後,同時又盛傳漢獻帝已經死了。所以劉備就在群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

假如劉備知道漢獻帝沒死,個人覺得他還是會迎回漢獻帝。但是同樣還是會以天子名義號令諸侯。那麼漢獻帝還是會成為劉備的傀儡。而對於漢獻帝來說,雖然是亡國之君,可是他在位期間受盡了諸侯的控制。所以他對天下的諸侯也看的非常明白。即使他去劉備哪裡,也會是同樣的命運,他再也不想成為諸侯們爭奪天下的傀儡。

所以,退位以後的他,也不願意逃到劉備哪裡。在自己的山陽封地裡,反而活的自由自在,過的也很舒心。如果劉備迎接漢獻帝劉協入川復位稱帝。他不會真心輔佐漢獻帝,而是利用漢獻帝一統天下。


龍火果果


這個問題極其複雜,倒不是說問題本身有多複雜,而是三國時期的諸多史料異常繁複,屬於那種各家記各家的,各種史料滿天飛的狀態。而我們本著最客觀最理想最公平的態度來看,劉備絕對不會把漢獻帝劉協接入川蜀。

事件回顧

因為三國時期的各種史記資料特別複雜,我們暫且用三國志來進行一個簡要概述。當然這樣的論述方法很有可能是錯誤的,但也是萬般無奈當中的唯一措施或者唯一的分析方法,畢竟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漢獻帝其實並沒有死於曹操的手中,或者說曹魏的家族中。當曹魏稱帝之後直接把漢獻帝放了,也就是說漢獻帝是死是活曹魏已經不需要了,當時的曹魏已經掌握了絕對意義的主動權,並不再需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了。而曹魏對於這樣一個拖累或者一個累贅而言,處理的態勢是極其簡單的,那就是把你趕跑,至於你是生是死與曹魏沒有任何關係。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我們發現一個極其曖昧的事情發生,那就是當曹魏驅逐了漢獻帝劉協之後,遠在川蜀的劉備直接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祭祀典禮。

按照劉備的說法,曹魏已經把漢獻帝劉協給處死了,可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難道說劉備不知道曹魏單純的讓漢獻帝劉協離開了曹魏的統治範圍之內,還是說劉備是有意為之的呢?

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劉備有意為之,因為漢獻帝劉協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沒錯,這就是事實

我們不妨想一想,假如劉備真的要把漢獻帝帶入川蜀,會造成什麼樣的局面,別的不用說,最起碼的一點劉備這一輩子都無法稱帝。

而且劉備為了顧及自己的形象,為了顧及所謂的那句匡武漢室,劉備必須要像一個臣子一樣去對待漢獻帝劉協,也就是說漢獻帝劉協在接入川蜀之後,劉備就已經不是主子了而變成了臣子。

把漢獻帝劉協引入蜀漢對於劉備而言沒有任何好處,相反直接觸及到了劉備那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是執政者所無法忍受的事情。

沒有必要過分的美化劉備,也沒有過必要過分的詆譭曹操,三國之間的混戰無非就是權力的戰爭,在這種戰爭當中,曹魏最終贏得了勝利,只不過最終卻讓司馬懿摘了桃子,僅此而已。


趣談唐宋元明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劉備在得知漢獻帝被廢后,他都做了什麼,漢獻帝被廢劉備既然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證明他對具體情況是有所瞭解得,明知漢獻帝只是被廢為山陽公,卻大張旗鼓的為漢獻帝發喪,大肆炒作漢獻帝已經被殺的消息,無非兩種原因,第一:關閉漢獻帝入川的大門,第二:自己就是大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讓自己帝位合法化!稱帝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也不是北伐為皇帝報仇!所以說,劉備只是打的匡扶漢室的旗號,骨子裡是想自己做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