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退位后,如果刘备迎接刘协入川并且让他复位称帝,那么他能辅佐汉献帝一统天下吗?

温良恭不检


曹丕废汉献帝,刘备有没有可能迎回汉帝而统一天下?能问这个问题说明题主要么是个纯真的人,要么就是有意而问之。要问能不能,首先得问会不会?要问会不会关键看愿不愿?

第一问,刘备愿不愿?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当年汉献帝出衣带诏,要亲近自己的大臣清君侧,杀掉汉贼曹操。可惜老古董董承一定要凑足人数才肯动手。谁料这边人数没有凑足,那边名单上已经有的人却跑了一个。这个人就是刘备。话说当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猜测曹操疑心自己,随意找了个理由逃离朝廷。如果刘备真心为汉献帝好,那么这次衣带诏就是擒杀曹操最好的机会,即使面临风险,那也是效忠皇帝的最好形式。怎么就一溜烟跑了?所以,刘备的志向是匡扶汉室不假,但一定是以自己为核心的汉室,而非以汉献帝为核心的汉室。当时实力弱小时尚且要不顾皇帝安危而逃离,羽翼丰满后的刘备又怎么可能主动迎回汉献帝呢?

第二问,汉献帝愿不愿?汉献帝不是笨蛋,局势怎样他拎得清。史书记载,汉献帝刘协自幼聪明过人因而被立为帝。曹丕废帝后,他被封山阳公,在封地享有高度自治权,迎来人生第二春,据传活了很久,且其封地也维持了很久直到五胡乱华时才被灭。可见汉献帝这个人是有大智慧的。汉室倾危,先后在董卓,曹操阴影下当了很多年傀儡皇帝的汉献帝自然知道刘备对自己的态度。且不论能否安全到达蜀地,即使可以,去了也无非再次复制傀儡皇帝的经历,恐怕这个傀儡还不如在曹魏那来得快活。毕竟蜀地那是刘备一手一脚亲自打下来的地盘,而许都好歹还是朝廷传统势力范围。去刘备那里,汉献帝决不会愿意。

第三问,刘备的手下愿不愿?刘玄德白手起家,除了靠祖上的血统外,基本是靠一帮不离不弃的兄弟帮持,没有这些兄弟,纵然是玉皇大帝之后也无济于事。这帮兄弟都是乱世豪杰,既要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也要求闻达于诸侯。一路跟随刘备做大做强,好容易有了一番基业,封侯拜相就在眼前,如果突然汉献帝横空降临,你说他们会怎么想?主公之上再来个皇帝,刘备降一级,大家都要跟着降一级,这帮兄弟会愿意?纵然大家都有很高觉悟,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皇帝来了大家听刘备的还是刘协的?一山不容二虎,一人不事二主。刘协一个连自己根据地都守不住的落魄之主,怎么可能得到刘备手下一众豪杰的拥护?

综上述,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君无情妾无意,刘备迎汉献帝入蜀,完全没有可能,所以更别提统一天下了。





周周说古今


汉献帝退位后,被魏国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建立了山阳公国,领地在山阳郡浊鹿城。山阳公国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东汉皇室遗民全部迁到山阳公国居住。汉献帝当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最后终于当了一个自由的诸侯,体验了一把亲政的快乐与艰辛。山阳公国从220年立国,309年被五胡乱华时为胡人所灭。如果汉献帝到蜀国去当皇帝,他必然继续当傀儡,时间久了还会被刘备逼迫禅位,至于统一天下则不可能现实。

刘备跟曹操其实是一类人,都是当时的雄才豪杰,他们都有统一天下的理想与志愿。汉献帝不过是他们手中的一枚棋子,汉献帝可以当傀儡皇帝,但是永远不能亲政,他一亲政则豪杰无用武之地。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都忠于刘备,汉献帝不可能直接调动五虎大将,如果汉献帝想要亲政,就不得不除掉刘备。而刘备也不会束手待毙,他会和曹丕一样再主导一场禅位好戏。

权力是一种美好的东西,一旦掌握了就不想再失去,失去权力犹如剜肉剔骨。汉献帝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能力远远不能跟秦皇汉武相比,他一旦亲政必然会削弱刘备的权力。刘备不会让自己的权力流失,故汉献帝只能乖乖当傀儡,在合适的时机禅位给刘备,让刘备取得皇帝的合法地位。不过传国玉玺在魏国,而汉献帝已经退位了,他再复位当皇帝,再禅位给刘备,合法性也值得怀疑。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的综合实力最弱,魏国的实力最强。因此就算汉献帝在蜀国当了皇帝,刘备像诸葛亮辅助阿斗一样辅助汉献帝,蜀国统一天下的希望仍然渺茫!天下大势,和久必分,两汉统治国家四百余年,三国时代正好印证了和久必分的趋势,因此三国统一不符合当时的大环境。最终统一三国的晋朝,其统一局势也仅仅维持了三十多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接着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对峙;分裂三百余年后,隋唐才再次完成统一大业。


大秦铁鹰剑士


只要有汉献帝在,刘备自然是可以夺得天下的。如果刘备真的能够让汉献帝继续当皇帝,他自己只愿做一个臣下的话,以汉献帝的能力,自然是能够做到一个良好的君王,而刘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臣子,他们两个一起兴复汉室,绝对比刘备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更好。很多时候刘备非常冲动,不肯听从诸葛亮的计策,而这个时候只要有汉献帝压得住刘备,他们君臣上下一心,把握住机会,自然是能够统一天下的。



刘备这一生中没有统一天下,最主要的就是在夷陵这一战中。而最关键一点就是关羽被杀,荆州又被孙权抢去,吴国和魏国已经结成了联盟。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汉献帝能够让刘备做成三件事,必定是能够统一天下的。

首先继续力量,暂时不要为关羽报仇,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

对于刘备来讲,当初的夷陵之战,只不过是刘备的一气之怒而已。当时要是有人能够真正阻止刘备就可以了,可惜的就是手底下所有的人都没有用。就连诸葛亮劝说了刘备,可是刘备也不听诸葛亮的话,赵云也不例外。关羽的死已经让刘备非常的冲动了,张飞的死已经是让刘备的愤怒已经停止不下来,必须要找一个发现的地方,而这个时候东吴做为他的仇人自然是不能放过。




要是这个时候汉献帝在刘备的蜀国,刘备就不敢称皇帝,必须以汉献帝的名号,刘备可是忠心耿耿的。所以对于汉献帝的话,就必须要遵守,不能够违抗。何况汉献帝去劝说刘备,刘备一定会听的。当初刘备去打东吴,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自己的兄弟都被杀了,以后怎么还能够服众呢,而现在是汉献帝命令刘备不准去攻打,刘备自然是没有办法。


反正天底下也有很多理由,就像当初曹操说不准去踩麦田,可是自己的马已经踩踏了麦田,就割一下头发就可以了,刘备也可以去向曹操学习,把自己的愤怒暂时的忍耐了下来,割下自己头发,表明自己的仇恨有多么深。

想当初诸葛亮所说的,现在蜀国还并不是适合攻打东吴,必须要和东吴结合起来,要真正等到有实力的那一天。现在刘备听从汉献帝的命令,慢慢的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着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然后假装要为关羽报仇,把荆州夺回来,顺便以汉献帝的命令去讨伐魏国

虽然当时已经三国鼎立了,但是还存留着其他势力,汉献帝虽然是退位的,但曾经是皇帝,他可以说这是被迫无奈,而现在汉室没有彻底的灭亡。只要是高举义旗,而且自己有有强大的力量,自然是有很多人能够听命于他的。


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联合东吴,假装自己要攻打东吴,他当时孙权已经是想要把荆州还回来了,那么刘备就做一个好姿态接受了。只要东吴能够放弃和魏国的联盟,重新和蜀国站在一起,等事成之后,必定是和魏国一起瓜分地盘。且以汉献帝的名义去命令东吴,这个时候东吴还没有成皇帝的。

同时还联合其他势力,东吴见到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接受刘备的,哪怕是假的,东吴也必须这样。再加上当时曹丕刚刚是当上了皇帝,很多人是不服气的,这个时候他们的内部也不是非常团结。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机会,汉献帝和刘备必须要把握住,休整了一两年,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虽然现在蜀国五虎将只剩下了三个,但是也已经是非常厉害的,这个时候还要把诸葛亮带在身边,有这么一个军师在,不过已经是处于三国中第1位了。

时机已经成熟,先灭掉魏国,然后再灭掉吴国。

现在魏国的气数尽了,正好是攻打的好时机。曹丕已经处于众矢之的,此时不打,更待何时。面对这么多人去攻打,曹丕就像当初的董卓一样。曹操的结局已经是注定的,他一定会失败,更何况他身边还有司马懿这样的人物,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司马懿见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会反叛的。


曹丕面对着众叛亲离,以及大军压境,最后也就是惨死的下场。虽然这个时候,东吴想要占一些地盘,并且还有其他势力进行发展,但是蜀国的强大已经是注定的了。蜀国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其他势力臣服,做到的就是真正的兴复汉室,然后再慢慢的收拾这些势力,这个东吴一定是要放在最后面的。

想要灭掉东吴的话,必须要让自己无后顾之忧,而且东吴凭借着长江的天险,实在是难以攻打,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就只有东吴这一个势力,他迟早也是灭亡的,就算他非常的强大,可是也敌不过这么强大的汉朝帝国。


至于最后刘备究竟有没有抢夺汉献帝的位置,这个可能就是以后的事情了,但是刘备真正的帮助了汉献帝夺得了天下,也完成了他自己的终极梦想兴复汉室。

在你们认为汉献帝应该怎样对待刘备呢?欢迎在下面评论。


史研


那样的话,蜀国不但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恐怕刘备集团会失败得更快。

为什么呢?

一统天下要求有过硬的实力:硬实力加软实力。硬实力要够强,软实力要能笼络人心。而实际上,刘备迎接刘协入川,只有害,没有利。

一、汉献帝的到来,不但不能加强益州的实力,反而会加重益州力量的损耗,对软硬实力都是损害。

刘备在西蜀的势力集团本来就复杂。

  • 有元老派,包括关羽、张飞;

  • 有徐州派,包括糜竺兄弟、孙乾等;

  • 有荆州派,包括庞统、诸葛亮、马氏兄弟,黄忠,魏延,杨仪,蒋琬,费祎等;

  • 有东川派,包括法正、李严、黄权、吴懿和孟达等;

  • 还有西川本土派。

经过融合后,以刘备为中心的圈层,元老派无疑是最里面的一层;徐州派加荆州派是次一层;东川派再次,西川本土派则排在最外层。

这是政治权力上的结构。益州本土人士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于权力,但是,刘备图谋天下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却来自于益州本土。这种错位在蜀汉内部导致了一定的问题。

但是在刘备的核心作用下,这些问题隐藏于水面以下,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这时,如果汉献帝来到蜀国成为一号人物(即使是表面上的),那么,那些对刘备外来集团隐藏的不满,就将有可能借汉献帝这个新的力量爆发出来。而一旦爆发,刘备势必要进行清理,这将导致蜀国内部力量无端的消耗。

请问,这种情况下,汉献帝入川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必要?

益州本来就疲弱,汉献帝入川带来的混乱内耗,将只会加速蜀国的衰亡。

在影响力方面,汉朝衰落太久了,汉献帝已经失去了招牌作用。

请汉献帝入川无非是要利用他汉家正统的身份作用,以号召天下人。但是,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到220年,已经过去了近40年,超过了一代人(古代人均寿命30多岁)。这时,汉家的正统、招牌等旗号作用,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在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大臣为汉家说话,带头劝刘协退位的华歆等人,都是原来汉朝的官员。

连这些享受过汉朝俸禄和恩惠的士人都不把汉家放在眼里了,那么,汉献帝到了山高皇帝远的蜀地,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时间太久了,人们已经忘了汉朝了。

(汉朝兵马俑)

二、汉魏已经完成禅代,刘备即使想挟天子以令诸侯都已经做不到了。

刘协已经把汉朝江山禅让给了魏朝的曹丕,此事已经天下共知。禅让过程符合古礼,汉献帝下诏禅让天下,曹丕三次推辞,第四次才接受。这是符合法统继承的。

刘备此时如果把刘协迎来益州,该对外怎么说呢?说他还是汉家天子?不是了。说他是汉室正统?不是了,汉室江山已经禅让给魏国了。

此时,刘备即使想学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都做不到了。

那他还要迎汉献帝入川做什么?

三、刘备本人:我为什么要当活雷锋?

刘备起于草莽,辛苦几十年,可以说九死一生,就是为了要自己闯出一片天下。这时就快成功了,他干嘛要把刘协拉过来坐享其成呢。

(刘备:我不想当活雷锋啊!)

结语:刘协只能扰动益州,而无法助力益州

刘协在禅位给曹丕之后,不但失去了汉家品牌号召力,而且无益于益州的实力增强;同时还会给益州带来内部的麻烦。刘备也不可能退位让贤甘居二线。

因此,刘备迎接刘协入川并且让他复位称帝,他最终依然无法一统天下。

(完)

以上是凌烟阁边看历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评论、关注、转发,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肯定不会,即使他愿意,他手下大将也不会愿意!其实那个年代所谓复兴汉室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打的一个幌子,曹操之前还可以吧,得了皇帝就挟天子以令诸侯。谁也不能保证刘备不会这么做。还有他们手下之将,作为后人我们在看前人觉得他们在为复兴汉室作出努力,但是凡事都有双面性,他们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这就不得而知了…粗鄙之见,万勿见怪!



小刚看大片


每个人都有个皇帝梦,刘备也不例外。

刘备觊觎天下的野心,在东汉末年早就不是一个秘密。当年刘备还未崛起时,曹操身边的数位谋士都曾劝他,刘备这个有野心,不是屈居人下之主,日后必成大患,应尽早除之。如程昱就与曹操说过:“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而郭嘉亦也与曹操说过:“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试想,就是这么一位“终不为人下”的刘备,他会拱手将辛苦打下的天下让于汉献帝吗?刘备想要中兴大汉,这并不假,但问题的是,他想要的是大汉在他的统治下走向中兴,而不是他辅佐汉献帝将大汉再次带向辉煌。



其实,要想知道刘备到底有没有让位汉献帝的心思,只要看看他在献帝禅位后做的一些事情,就可以知道刘备到底有没有让位之心。

220年11月25日,汉献帝禅位于曹丕,魏代汉,成为中原正朔。退位的献帝并未受到迫害,曹丕对其是厚待有加,“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献帝受封山阳公,食邑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可不称臣,接受诏谕可不跪拜,同时在山阳可仍然奉汉宗庙,可以天子的礼制祭祀天地。

之后刘备在接到献帝禅位的消息后,按理说如果刘备是真正忠于大汉的,他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发布讨贼剿文,说不承认曹丕的帝位,依旧承认献帝是大汉天子,然后讨伐曹丕,当然这讨伐可以是嘴上说说的。可此时的刘备却并没有这么做,他在得知献帝禅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对外宣称献帝已被曹丕逼死,然后煞有其事的为献帝发丧,然后给予献帝“孝愍皇帝”的谥号。



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明确的看出刘备已有称帝之心。首先赐皇帝谥号这种事情,在汉时期只有新帝才有资格,而此时刘备却做了这件事,显然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皇帝。再者,要知道,曹丕册封献帝的诏书是与献帝禅位的诏书同时发布的,刘备既然知道献帝禅位的事情,也必然知道献帝被册封的事情,因此刘备肯定是知道献帝并没有死。

况且,哪怕是刘备不知道,但如果他真的只是当个忠臣,他首先要做的也应该是派人去查证献帝到底是生是死,而不是单靠一个谗言,就擅自宣称献帝已死,这绝不是一个忠臣会做的事情。相反只有那些迫不及待想要做皇帝的人,才会如此草率的向治下臣民说上任皇帝已死的消息,而显然刘备就是这种人。



此后,刘备在宣称献帝已死不到数月,他就以“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的理由,在成都称帝,宣布自己是继承汉献帝的大汉新一代君主。而在上告天地的祭文中,刘备说:“率土式望,在备一人”,意思是天下臣民都希望我能登基继承大汉天下,去带领他们中兴大汉。

但是实际上,先不说魏吴两国的百姓,就单单是刘邦麾下的文武百官,有名有姓的就有数人劝阻他应该要缓称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费诗、雍茂、刘巴三人。

当时,费诗就劝阻刘备道:“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羇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费诗认为此时刘备首要做的就是消灭汉贼曹丕,而不是登基称帝。这时自立,只会让天下人怀疑刘备是另有所图,不利于他接下来的征伐天下。而雍茂、刘巴二人也认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就是天下暂未一统,实不该称帝。



而一向被认为宽厚仁爱的刘备,他在此时一听这三人反对自己称帝,并一改往日的仁爱,变得残暴了起来。先是费诗被贬官为永昌郡从事,后“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雍茂被借口杀害,刘巴被弃用。

从刘备急匆匆的登基,再到刘备对待那些胆敢反对自己的忠心之臣的态度来看,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对于帝位的渴望。

由上可知,刘备是绝对不可能将帝位拱手让给汉献帝的。汉献帝入蜀,刘备不杀他就算好了,更别说把帝位让给他了。



当然,就算刘备想让汉献帝登基,刘备麾下大多数的文武百官,如关羽、张飞、诸葛亮、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他们皆是不会同意汉献帝掌权的。

比如诸葛亮,早在投靠刘备之初,他在《隆中对》中就说道:“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句话明摆着就是支持刘备称帝的。



再如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人,在献帝被逼退位后,他们就以谶纬之说劝说刘备为帝,《三国志.先主传》载:“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所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三建九会备”。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刘备麾下的文武百官早就对献帝失去了敬畏之心,他们想做的就是开国功臣,而不是什么中兴之臣。



如此,如果让献帝掌权,这些跟随刘备的文武百官,他们能得到的回报远比让刘备直接登基低得多,他们跟随刘备开疆扩土,为的不就是日后的名垂青史,高官厚禄吗?如果让献帝掌权,这些他们多数是得不到的,而这也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如此,即使刘备肯让献帝登基,但他底下的文武百官也是会拼命阻止的,他们会想尽办法让刘备登基。


澳古说历史


从客观事实上讲,其实刘协根本就不可能入川,一者,曹丕不可能放他走,二者,刘备也不可能去迎他。

别看刘备有个“刘皇叔”的称号,他对汉献帝是真的谈不上有多深的情感,亲兄弟为了利益尚且你死我活,更不提他们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了。

这里就假设一下吧,假设刘备成功迎汉献帝入川,并奉他为主。


我们知道,任何时候,团队精神很重要,蜀汉那帮子人多是跟随刘备打天下,在他们的心目中,汉献帝的威望其实并不如刘备高,一下子易主,恐怕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接受不了,别人不说,最起码五虎上将(除了关羽)和诸葛亮会是这样。

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

首先,君臣矛盾会越积越深;刘备手下的文武会不间断给他进言,让他取刘协而代之。而刘协身边的人也会想办法去钳制刘备,毕竟他的威胁太大了,不啻于董、曹之辈。

而在这中间,部分摇摆不定的人会选边站,这会进一步瓦解蜀汉的团结。

双方渐渐剑拔弩张,最终势如水火,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汉献帝粉身碎骨,纵使刘备活不下来,刘备的孩子们也会继承他的力量,就像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班底一样。

刘备后人重新走到台前,这么一来,汉献帝丢了性命不说,蜀汉政权也折腾的够呛。

其次,刘备会是摄政王一般的存在;曾经的蜀汉君臣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存在,而他们的施政和用兵却会多多少少受到汉献帝的掣肘。

这会降低蜀汉的办事效率,大大打击文武大臣的积极性。

所以总的来看,汉献帝入川是弊大于利的,就算汉献帝甘心当一个傀儡吧,刘备的作为也一样很有限。

汉王朝的民心其实已经败得差不多了,别以为汉献帝会成为一面强有力的旗帜,在那个时候,谁有德、谁有量,谁就会顺利成为天下霸主。

这样一来,历史的走向还是不会有多大改变,刘备的结局已然明了,依靠孱弱的蜀汉根基,他根本不可能光复汉室江山。


再做一次假设,假设刘协拥有了实权。

刘协带着蜀汉,蜀汉就能够夺取天下吗?答案大家心里应该也都有了,不能。

刘协非雄主,他要是真有能力,在长安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掌控局势,而不是让王允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

这样一位君主,又是偏安蜀地,他的对手又是孙权、曹丕之辈,统一天下还是不要指望了。


浮沉于史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先后参加了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由于自身的实力比较弱,在与各路诸侯混战的过程中,绝战屡败。先后依附多个诸侯。三顾茅庐之后,形势开始好转了起来。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改国号魏。在篡汉时,可把汉献帝给害苦了。在逼迫汉献帝退位时,汉献帝三次请曹丕继位。可见汉献帝当时的内心有多么的难受。曹丕继位以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

曹丕篡汉一年后,刘备在四川称帝。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迎回汉献帝?或者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找刘备?可能是刘备这个时候已经是雄霸一方的诸侯了。加上当时的通讯落后,同时又盛传汉献帝已经死了。所以刘备就在群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

假如刘备知道汉献帝没死,个人觉得他还是会迎回汉献帝。但是同样还是会以天子名义号令诸侯。那么汉献帝还是会成为刘备的傀儡。而对于汉献帝来说,虽然是亡国之君,可是他在位期间受尽了诸侯的控制。所以他对天下的诸侯也看的非常明白。即使他去刘备哪里,也会是同样的命运,他再也不想成为诸侯们争夺天下的傀儡。

所以,退位以后的他,也不愿意逃到刘备哪里。在自己的山阳封地里,反而活的自由自在,过的也很舒心。如果刘备迎接汉献帝刘协入川复位称帝。他不会真心辅佐汉献帝,而是利用汉献帝一统天下。


龙火果果


这个问题极其复杂,倒不是说问题本身有多复杂,而是三国时期的诸多史料异常繁复,属于那种各家记各家的,各种史料满天飞的状态。而我们本着最客观最理想最公平的态度来看,刘备绝对不会把汉献帝刘协接入川蜀。

事件回顾

因为三国时期的各种史记资料特别复杂,我们暂且用三国志来进行一个简要概述。当然这样的论述方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但也是万般无奈当中的唯一措施或者唯一的分析方法,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汉献帝其实并没有死于曹操的手中,或者说曹魏的家族中。当曹魏称帝之后直接把汉献帝放了,也就是说汉献帝是死是活曹魏已经不需要了,当时的曹魏已经掌握了绝对意义的主动权,并不再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而曹魏对于这样一个拖累或者一个累赘而言,处理的态势是极其简单的,那就是把你赶跑,至于你是生是死与曹魏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们发现一个极其暧昧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当曹魏驱逐了汉献帝刘协之后,远在川蜀的刘备直接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典礼。

按照刘备的说法,曹魏已经把汉献帝刘协给处死了,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难道说刘备不知道曹魏单纯的让汉献帝刘协离开了曹魏的统治范围之内,还是说刘备是有意为之的呢?

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刘备有意为之,因为汉献帝刘协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没错,这就是事实

我们不妨想一想,假如刘备真的要把汉献帝带入川蜀,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别的不用说,最起码的一点刘备这一辈子都无法称帝。

而且刘备为了顾及自己的形象,为了顾及所谓的那句匡武汉室,刘备必须要像一个臣子一样去对待汉献帝刘协,也就是说汉献帝刘协在接入川蜀之后,刘备就已经不是主子了而变成了臣子。

把汉献帝刘协引入蜀汉对于刘备而言没有任何好处,相反直接触及到了刘备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执政者所无法忍受的事情。

没有必要过分的美化刘备,也没有过必要过分的诋毁曹操,三国之间的混战无非就是权力的战争,在这种战争当中,曹魏最终赢得了胜利,只不过最终却让司马懿摘了桃子,仅此而已。


趣谈唐宋元明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刘备在得知汉献帝被废后,他都做了什么,汉献帝被废刘备既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证明他对具体情况是有所了解得,明知汉献帝只是被废为山阳公,却大张旗鼓的为汉献帝发丧,大肆炒作汉献帝已经被杀的消息,无非两种原因,第一:关闭汉献帝入川的大门,第二:自己就是大汉的唯一合法继承人,让自己帝位合法化!称帝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也不是北伐为皇帝报仇!所以说,刘备只是打的匡扶汉室的旗号,骨子里是想自己做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