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在《非暴力溝通》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這句話反映了大多數人在面對別人批評或者反駁自己的時候,往往會採取申辯或者反擊的行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行為,因為我們往往會把別人的批評或者反駁,當作是否定自己的表現。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人最可怕的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肯傾聽外界的聲音。如果一個人永遠把別人的批評和反駁當作否認自己的表現,他永遠不能夠聽到一些對於自己成長有益的建議,因為有的時候,外界的聲音是對自己的一種檢驗,所謂當局者迷,有的時候,我們需要聽下別人的正確的建議。

所以,在別人批評或者反駁自己的時候,該怎麼做才正確的呢?我在《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這本書裡找到了一些方法。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

《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是狩野未希寫的關於如何建立自我意見的一本書,裡面也談到了當面對別人批判或者反駁的時候的正確做法,可以分為面對批判或者反駁的時的做法,和回應反駁的做法,在這裡分別介紹幾個我覺得比較實用的:

一、面對批判或者反駁

1、認識到“反對不等於否定”這個事實

很多人在聽到別人批評或者反駁自己的時候,下意識地是認為對方是在否定自己這個人,會覺得受到了冒犯,所以第一反應都是會採取保護自己的行為,如申辯或者反駁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會反應很激烈,整個人看起來易燃易爆炸。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但其實,“我的觀點不等於我的人格“,如果潛意識裡接受了這個事實,心中那種被冒犯的感覺,就不會那麼強烈了,在《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裡,狩野未希還介紹了一種學會冷靜的方法提供給讀者練習,讓讀者在面對批評或反駁的時候,情緒不那麼激烈。

當面對批評和反駁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去思考:

第一步,對與自己有不同想法的人,不要產生他是“怪人”,或是覺得“自己不對”這種主觀判斷。

第二步,想象那個人的立場,思考“這個人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2、把否定當成對方的提問

其實在有的時候,別人會否定、反駁,大多數都是因為他聽到的事情,覺得有些不妥,或者他有更好的想法,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換個思維,把否定當成對方的提問,去解決對方的疑問,如果說對方說自己提出來的事情是辦不到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當成“要怎樣做才能辦到呢”的疑問,然後去解決就好了。

3、不打斷對方說話

在面對批評、反駁的時候,由於人的保護自我的心理在作祟,可能早早地就想為自己申辯,於是會出現打斷對方說話的一種情況,這是很不可取的,第一,這種行為沒有尊重對方,第二,沒有聽完對方的話就匆匆判斷,會造成信息接收不全面的情況。

所以,如果實在想插話,狩野未希在書中的建議是可以舉手示意。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二、如何去回應反駁

1、不要不懂裝懂

當別人反駁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對方為什麼而反駁,不要裝作知道,一定要問清楚

2、全盤接受對方的意見,並不是“尊重”

在面對一些比較權威、或者某些方面受自己尊重的人提出的意見時,人往往會為了尊重而接受意見,但其實這並不是尊重,如果對方提出來的意見是正確的,這沒有問題,如果他的意見有漏洞,但你不指出來,這是在附和、獻媚,這是另一種形式的不尊重。

3、問根據,說出來

對於對方反對的意見,一定要深入去了解,他反對的根據是什麼,這樣我們才能判斷他的反對是不是正確的。

4、向反對者索要替代方案

如果別人反對你的方案,你可以讓反對者提出他的替代方案,如果只是提出反對意見,沒有提出實質性的行動建議,這跟空口開支票是一個性質的事情。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狩野未希在《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裡說到:“在推敲個人意見時,他人的意見至為重要。”,生活中,他人的意見,一般是會有反對和同意兩種,人往往都是不太習慣被人批評和反駁的,所以為了更好地推敲個人意見,如何去應對反駁,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而在《哈佛的6節獨立思考課》這本書裡,作者狩野未希提出的如何去應對批評和反駁的一些方法,正好能夠幫助讀者在批評和反駁面前保持冷靜。

當別人批評、反駁你的時候,懂得這些規則才不會讓你失去理智

所以,如果你在被別人批評、反駁時,經常採取的是與對方進行口舌之爭,因為意見不同鬧得不可開交,那麼我建議你可以學習下《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這本書裡介紹的一些方法,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