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踐:企業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每一位打算創業併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必須思考這兩個問題:

1、為什麼要去創業?

2、選擇什麼項目創業?

這兩個問題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看起來簡單,回答起來卻很難。

為什麼要創業的問題,是創始人從創業初始的個體戶轉變成真正企業家的人生終極追求的問題,是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後面的問題很難解決,或者說,這個問題決定了企業家這一生的高度。

你有一個高遠的、偉大的、堅定的使命、願景、價值觀,那麼你就可能成事。否則,即便你偶然成事了,你也會必然失敗,又或者你不幸失敗了,你就可能一蹶不振。


李踐:企業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選擇什麼項目創業是選擇方向的問題,是“明道”。明道的問題,回答的是企業的生存之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所在。

大量商業實例證明,任何一家缺乏特色的企業都難逃同質化競爭的宿命,而能殺出重圍的,往往都是那些走差異化發展路線的企業。企業之間的競爭如同賽跑,如果在同一條線上跑的人多了,必然難以勝出。此時,明智的選擇就是換一條跑道,走差異化發展路線。

可是,現實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擠在同一條跑道上,要麼通過降價,寄希望於打價格戰來增加銷量,要麼就通過降低成本,用投機取巧的低劣手段來提升自身的微薄利潤,最終,大家都在同一跑道上大打價格戰,自相殘殺、血流成河。而很多企業家不知道的是:成本,它本身就是戰略,降價,是對戰略的最大破壞,降價戰,就是在殺死戰略。


李踐:企業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那麼,企業要如何避免讓自己掉進降價戰的深坑裡呢?

我們知道,企業的經營公式是:收入-成本=利潤。按照這個公式,通過總結成功企業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企業要想實現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走價值創新道路

第二,走成本領先道路

首先,走價值創新道路,它指的是企業基於用戶價值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再通過找到對手的軟肋,站在對手的反面,來區隔對手,從而實現企業的差異化發展。

走價值創新道路的企業是不會打價格戰,因為一旦打價格戰,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就會隨之打折,甚至下降,用戶體驗、口碑也會變差。最終,用戶就會用腳投票,直接離你而去,你把生意硬生生做成了一生一次的生意。

所以,選擇價值創新戰略的企業,一定是基於用戶價值創新。而這個創新,首先就是要從利己思維轉到利他思維,只有為用戶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讓用戶感動、觸動、震撼,超越用戶的期望,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而這種深度差異化,是通過不斷為用戶創造更高價值,以心換心,贏得用戶的心,最終佔領用戶的心智。這種價值創新戰略是一生一世的可持續戰略。


李踐:企業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其次,實現差異化發展的第二條路是成本領先戰略。而企業採用成本領先戰略時,基於用戶價值思維,為用戶降本增效,同時保證產品和服務品質的必備前提下,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讓用戶省錢、省心,從而與競爭對手拉開絕對的差距,最終獲得競爭優勢。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採用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首先要學會“一致性法則”。一旦企業確定了走成本領先的道路,那麼就要在戰略、產品、團隊、用戶、供應鏈、研發設計、營銷鏈、管理流程、組織框架等方方面面進行“一致性”的全系統規劃。萬箭齊發,而靶心一定是用戶成本領先的價值,如此,力出一孔,通過資源整合、成本把控、建立聯盟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將企業的總成本降到最低。

注意,走成本領先的企業它不是打降價戰,而是定價的先發優勢。所以我們才說:“天下沒有降價戰,只有成本領先戰略”。

李踐:企業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怎樣具體解決這兩個問題,是所有想做一番事業的創業者,都必須思考清楚的。

明道的問題,從來都是企業家的問題,因為企業是企業家的人格物化,就好比馬雲等於阿里巴巴,任正非等於華為,喬布斯等於蘋果,特斯拉等於馬斯克。

明道,明晰企業家的基本職責,自知者明。對於自身,企業家一定要認真地思考兩個問題:我是誰?我的工作是什麼?企業家“明道”就是探索並發現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所在。企業家要把這個事情想清楚、想透徹。最終驅動我們去做這份事業的動力,到底是什麼?

“凡善為賈者,其識必廣,善取利者,其智必高。商以智為本,而智以商為樞。”明道者,明競爭之道,明差異之道,此為生存之道。

明道者的智慧其實就是知道自己企業的未來發展之道,要清晰,更不能左右搖擺。

最後,結合上一節,戰略設計之取勢篇,這是我想跟大家講的取勢、明道背後的東西。順勢才能明道,明道方能取勢,道既明,術乃行,這兩點通了以後,“優術”的東西就不難了。


李踐:企業差異化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


彼得•德魯克曾說:“CEO最大的錯誤是把內部管理當成最主要的工作。CEO真正的戰場是客戶,而不是管理。”所以,取勢、明道,其本質是迴歸用戶價值。

基於用戶價值定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這些核心是奠定了一個企業戰略的本色,而這個戰略的本色又帶動了企業家願意去付出,不斷地往前跑,跟著這個“勢”往前跑,然後才有明道的機會,才能得風口之先,不僅僅是取勢,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形成造勢的能力。

商業競爭變化之快很容易迷失,佛家叫貪、嗔、痴,企業家會遇到很多短暫的利益,很多看不清的迷惑。真正要取勢、明道,得風口之先又要走得長久,就是企業家的胸懷、企業家的發心是怎樣的,這個是關鍵,很重要。

取勢務虛,明道務實,虛實結合,方可成事。

道者,規律也;明道者,格物致知,以道統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