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Nguyen_You

因為幾十年歷史教育缺失的關係,不少人看歷史基本都是軍迷史觀,好激動、容易將自己帶入角色、替獨夫民賊洗地張目還認為自己理客中、一腦子“命比紙薄心比天高”的世界觀。

尤其是涉及到“秦王掃六合”、“漢武帝”這類問題上便是如此。而吹捧白起為“戰神”、“殺神”則是這種傾向的極端表現。

先不說這種中二氣質濃郁的粗糙形容在以“言辭雅馴”為原則的古典文獻中不可能出現,即使是在近現代也沒有人說過白起是“戰神”。 真實的白起出身根本就不是什麼狼孩、基層大院子弟這種勵志的故事,他從一開始就是個宮廷貴族。 白氏羋姓,楚公族也,所以在《戰國策》中白起又被稱為公孫起,楚平王無道,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又為秦將。



秦昭王、白起君臣二人的關係其實在後世不斷的重演。權慾薰心的君王、居功自傲的軍頭……

到了白起這一代秦國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楚人出身的秦宣太后上臺,將自己家的親戚大量重賞重用,而同樣是楚人出身,甚至跟宣太后還有可能是草鞋親的白起也隨之攀龍附鳳。

周赧王二十一年,王舅穰侯成為秦國丞相,白起被提拔封為左庶長(同時被提拔的還有大力士任鄙,此人因在秦武王暴死的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時被提拔為做漢中郡守)。次年,白起任左更之職,進攻韓、魏兩國聯軍,在伊闕交戰,斬敵二十四萬人,又虜敵將,下五城。回來之後被升為國尉,之後白起一直是秦國“鷹派”的代表,在為秦國開疆闢土的同時他也大發戰爭財,成了宣太后和穰侯的心腹,並榮升大良造。周赧王三十六年,白起攻楚國,佔領了鄢、鄧等五座城邑,旋即佔領了郢都,燒燬楚國宮室宗廟,楚人被迫遷都於陳,而秦則將郢都故地設為南郡。此後白起被封為武安君。

此後白起不斷征戰四方,但每一次勝利之後都會毫無理由的屠殺戰俘,據說加起來將近百萬。其殘忍程度即使是在亂世之中都是十分極端的特例,由此可知白起為人之殘忍。

但是,僅僅是殘忍還不足以概括白起的性格。白起性格的另一面是狂妄,或者說不知死活。 就在白起大發戰爭財的同時,他的後方出了問題,年逾花甲的秦昭王從母親宣太后那強班奪權,驅逐了舅舅穰侯等權臣,並啟用客卿應侯范雎。 此時白起已經是無根之草,喪家之犬,本應低調做人,以求自保。但是白起卻依舊顧盼自雄,不可一世。長平之戰後,白起與應侯范雎開始爭權奪利。

周赧王五十五年,九月,秦復發兵攻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於是改派五大夫王陵率軍圍攻邯鄲,白起怕王陵搶了自己的風頭,故而有生以來第一次公開反戰。

因趙國軍民英勇抗擊,邯鄲久攻不下。秦昭王欲再次啟用已經病癒的白起,但白起卻跟秦昭王講起困難來,也就是以消極怠工的方式來懟秦昭王,表達自己的積怨,君臣兩人從此鬧翻。



京劇中信陵君的扮相。其實同時代的魏公子信陵君對後世的影響比白起不知道高到那裡去了。但信陵君也想象不到,數十年後,自己的小迷弟徹底的滅亡了暴秦,建立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新時代。

差不多同時,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援趙,秦軍一敗塗地。白起幸災樂禍:“當初不聽我的話,現在後悔吧你!” 秦昭王 聞之大怒,派范雎復強令白起出兵,但白起又裝病不買賬,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命白起即刻動身。白起只得勉強上路,並且“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忍無可忍的秦昭王終於派人在杜郵將其勒死(一說自刎)。

此後白起一直在歷史上被當做反面人物並引以為戒,從來沒有什麼正經人說過這個人的好話,因為一個驕橫狂傲的殺人狂無論如何也不符合中國人以“勤勞善良勇敢”為基礎的三觀。唐玄宗時的武成王廟還有白起的神位,但後來到了宋朝直接就被請出去了 ,因為此時的中國人文明程度已經提升到了普遍的認為搞大屠殺不是什麼好事。只不過到了現在,才被的一些人開始吹捧。


散騎舍人

白起是戰神一樣的存在,不僅單兵素質強悍,整體領軍作戰也是狠角色。白起是司馬錯重點培養的秦軍大將,也是宣太后刻意提撥的秦軍統帥!白起在戰國時代是無敵的存在,他披堅執銳統領大秦銳勢斬殺六國百萬將士,累累白骨造就了白起的英名,也奠定了秦國一統華夏的基礎!

白起從行伍起步,最後升為秦國大良造上將軍,少時是秦軍中著名的鐵鷹劍士,可單兵搏殺數十名魏國武卒!秦武王嬴蕩,大力士烏獲,大力士孟賁都是白起的部下,在秦國征服巴蜀二國時,立下汗馬功勞!



白起當將軍後,千里偷襲楚國國都,一戰而楚國王族逃走,再戰則攻佔了楚國國都,更是一把火燒了楚國王陵!伊闕之戰斬殺三晉24萬聯軍,無一生者!長平之戰斬殺趙國50萬精銳,僅460名少年士兵得以生還!


白起之名,六國聞之色變;白起出戰,六國無一敢相抗者!終白起之世,秦國兵威最熾,南征北戰,鮮有敗績!


大秦鐵鷹劍士

此人是戰國名將,臨死遺言暗藏一個秘密,細思令人感動!

原創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134期)

今天我們來談談白起,縱覽中國古代上下數千年曆史,湧現出的傑出人物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實在是太多了,簡直就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而數千年的歷史,又以冷兵器作戰為主,因此湧現出的傑出將帥燦若星辰也就再正常不過了,而白起同學則是這一支壯闊的將帥隊伍之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說可以輕鬆排進前十的統帥。那麼白起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又有什麼傑出的戰績?他功勞卓著為何會被賜死?賜死之時他到底說了什麼?他的臨終遺言中到底暗藏了什麼秘密?為什麼會讓我們在明白實情後會為他感到惋惜而落淚呢?接下來我們逐個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看看白起的基本情況,即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白起出生於陝西省眉縣,但是他的具體出生日期沒有準確史載,這一點很遺憾。不過我們能夠根據史載資料知道他的出生時代背景,即秦昭襄王執政時期。秦昭王是秦惠文王的兒子、秦孝公的孫子。那麼我們上學的時候,在歷史書上都知道了秦孝公的事蹟。秦孝公對於秦國而言,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正是他的勵精圖治和文治武功,扭轉了窮秦弱秦的歷史性問題,他重用商鞅,實行變法,帶領秦國開始踏上了富強之路。

到秦孝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秦惠文王也是一位明君,他繼續父親的大業,積極開疆拓土,把秦國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只可惜這位君王壽命比較短,只活了46歲。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已經經歷了兩代雄主的發展,早已不再是窮陋不堪被東方諸國嘲笑為蠻夷的弱秦。可以說,它不僅已經強大起來,而且還具有了蠶食其它諸國的胃口和能力了。這就是白起出生和成長的背景,這也註定了白起要建功立業。

那麼我們接著看看白起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和他的成績。秦昭襄王時期,他推行和貫徹的政策還是商鞅時期的軍功爵制,這一項制度可以說是秦國大軍強大和制勝法寶。那麼什麼是軍功爵制呢?

在春秋之前,各國選拔將領或軍事才人都是從貴族中選取,打仗是一種榮耀,平民或奴隸是根本沒有資格來參選的。所以說,平民或奴隸跟著貴族將領出戰,就算立下再多的戰功,斬殺再多的敵人,也不過是盡義務。但是到了戰國時期,諸國都對此進行了改革,但是隻有秦國的改革最為徹底最為令人驚心動魄。秦國的軍功爵制對於平民或奴隸來說極其有吸引力,因為這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道路,就像後來讀書人只能靠考取功名來改變命運是一樣的。所以秦國的軍功爵制以殺敵越多封賞越高為激勵手段,一下就讓秦軍的戰鬥力出現了難以形容的飆升。比如殺一個人敵人就能分得相應的土地,還能得到一級爵位。但是史載中的軍功爵制並非如此簡單。

根據《商君書·境內》對軍功爵制的一些標準制定,可以說秦軍殺敵不是在殺敵,是在救自己。因為“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即獲罪;如有二、三人戰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這樣性質就立即變了,如此怎麼辦呢?商鞅這一條制度把人先逼到極限,然後又給出了破解辦法,那就是自己隊伍中有一個隊友戰死,那麼就必須殺死一個敵人來抵命,如果兩人戰死,就得殺掉兩個敵人。這樣的結果是不但通過殺敵為隊友復仇、還把自己的罪過給抵消,同時還能獲得軍功。這也使得秦軍的戰鬥力只會暴漲,不會降低。

而我們所說的戰神白起則是在這樣的軍事制度下成長起來,或者說是脫穎而出的。因為關於白起的確切出身,比如是貴族,並沒有準確史載。所以說白起應該是靠自己的戰功不斷殺出來的一員將帥。白起不僅能戰,而且在長期的作戰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同時我們也得承認白起的軍事才能是有天賦因素的。

白起的成名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計劃攻打韓國新城,韓國和魏國就聯合起來屯兵崤函,抵禦秦軍。丞相魏冉就向秦昭王推薦白起做領兵主帥,當時白起的爵位是左庶長。根據當時秦國爵位20等級表來看,左庶長剛好是中間的那個爵位,排在第十位。白起領兵到前線後,仔細分析地形和敵我軍情後,採取了一個戰術,即避虛就實。他令部分弱軍在正面戰場和韓魏聯軍對峙,而自己則統帥秦軍主力悄悄繞到韓魏聯軍的後方,將其後方據點逐個擊破。最終將韓魏聯軍24萬之眾徹底擊潰,同時渡河佔領了韓國大片土地。白起因此戰而名聲大振,從此開始了他的名將之路,之後的戰功更是一次比一次輝煌,但白起之後最著名的戰役還是長平之戰。

白起的長平之戰:公元前261年,秦國開始攻趙之戰,主帥是王齕。趙國的前線軍事統帥是廉頗,廉頗也很厲害,跟白起一樣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為了阻止秦軍對趙的進攻,廉頗在長平佈下堅固的防禦,史載他佈置的防線有三道。從第一道空倉嶺防線、第二道丹河防線到第三道百里石長城防線,環環相扣,層層連接,延續數十里。雖然前期廉頗的第一道防線很快就被突破,但是接著廉頗就意識到了敵我的關鍵所在:即秦軍雖猛,但缺陷是糧草運輸線困難,趙軍唯一的優勢就是集中兵力死守第二防線丹河,以此消耗秦軍,然後擇機出擊。後來的結果也證明廉頗是正確的,秦軍和趙軍在丹河形成對峙,長達三年之久,互相不能攻克。

但總體來看這個局面仍然對趙國不利,所以趙國首先感到了壓力,更換主帥廉頗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史載中,秦國方面倒並沒有因為糧草運輸產生太大的壓力,倒是趙國方面因為要供養前線數十萬戰士開始出現糧食吃力的問題。趙國非常渴望速戰,但廉頗的策略是防守,於是趙王就更換了趙括。

在趙王更換主帥的同時,秦昭王也悄悄更換了主帥,就是白起。白起是秘密來到秦軍前線的,趙軍幾乎還不知道的時候,白起已經開始部署作戰計劃了。白起不愧為中國古代史上第一軍事戰術家,他的戰術不是跟趙軍對峙,而是後撤誘敵,然後分割圍殲。此戰術在歷史上被應用十分廣泛,可見這個戰術的成功。

白起的戰術是多層面的,他把部隊基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負責正面戰場的誘敵任務,第二部分負責埋伏和伏擊,第三部分很特別,這是一支特種部隊,人數為輕騎兵2萬5千人,他們的任務也很重達,就是繞到趙軍的後方,襲擊趙軍的第三道防線百里石長城。

後來的戰況進展很有意思,白起步步誘惑趙軍超前推移,然後進入了白起的埋伏圈,此時白起又分出一支兵繞到趙軍大部隊的後方,徹底完成了對趙軍主力的合圍之勢,就像把一個口袋扎死。趙軍被秦軍分成三個部分圍困起來,他們多次突圍失敗後,只能在原地建立戰壕等待救兵,可是此時的趙軍哪裡還能等來救兵呢?因為趙國後方和前線的通信和糧道早已被秦軍控制。而秦國方面,秦昭王聽說趙軍已經成甕中之鱉,很興奮,全國動員,募兵和糧草親自帶到前線以作為支援。

這一年的九月,趙軍在糧絕一個月後,出現了大規模的騷亂,趙括率領精銳突圍被殺死,於是,趙軍四十萬全部在絕望中投降。面對四十萬趙國降兵,白起和部將認為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之前的上黨之亂就是教訓,恐怕不能收復,還會引發更大的禍亂,於是,就決定把40萬降卒全部坑殺。之後,白起基本沒有再帶兵出戰。

後來秦昭王派遣大軍攻打邯鄲,但是久攻不下,於是秦昭王就令白起到前線帶兵,但白起託病不去。最後被秦昭王賜死。白起拔劍自刎之前,說了一句遺言,他說:“我有何罪,竟至於此!唉,或許我本該死吧,長平之戰坑殺趙軍數十萬生命,此罪足使我死矣!”白起說罷自刎而死。

白起遺言不能單純理解為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其中還暗藏一個秘密就是:即客觀來看,坑殺趙軍實在是軍事策略,國家之事,豈能讓他一人替罪?所以說,白起之死,歷來都知道他是冤死。但在明知自己是冤死的情況下,想到的卻是敵國的亡靈,白起能做到這一步,他的壯烈人生和慷慨情懷已經足以使人感慨落淚了。這也大概是白起死後被民間老百姓主動建立廟宇進行紀念的原因之一吧。


說歷史的女人

的確白起神話一般的統帥,一生統兵作戰沒有失敗過。他指揮的戰役前後殺死六國的士兵超過百萬,特別是長平之戰坑殺趙卒40餘萬。所以白起綽號叫人屠。白起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使秦國的兵強馬壯奠定了基礎,最終擊敗六國。雖然如此,最終白起還是受到奸臣範睢的陷害。白起死後有一個神話的的傳說,白起死後託生了黃牛 ,白起在人世間殺人百萬,即使託生黃牛,老天爺也沒放過他,一次大雨此牛被雷擊死,肚子底下呈現白起倆字,當然了這是一種迷信,可能是肚底下的毛趕巧像白起二字所以被記載下來,由此可見白起人屠之名非虛。


用戶中國布衣

白起在戰國後期應該定義為戰神一般的存在!為了秦國統一,在軍事方面貢獻巨大!從戰績來看,白起擅長打殲滅戰,消滅敵國有生力量,而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由於殺人過多,人送外號"人屠"。但政治智商略低,落得個被賜死自殺而亡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