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活在“感覺”中,只會自尋煩惱,用這3個方法,學會去看事實

和友通話,她懊悔:天天在家吃、睡、看手機,白白虛度了倆月光陰。

掛了電話,我回憶了下我這兩個月都做了啥,

發現也是啥都沒幹,瞬間心裡空落落的,說不上來的滋味。

可,“啥都沒幹”是事實嗎?

我拿出紙和筆,決心梳理下這倆月我都幹了啥:

  • 看了6本書,抄錄了2本筆記,聽了幾十堂網課,寫了幾十篇文章;
  • 電影看了8部,綜藝看了5集,還和兒子一起重刷了若干相聲視頻;
  • 大掃除,斷舍離,扔了幾乎一半的物品;
  • 傢俱乾坤大挪移,客廳變書房,書房變運動室;
  • 熱愛園藝,新種了十來盆花;
  • 研究烹飪,每天至少用心燒一頓飯,三菜一湯,葷素搭配;
  • 強身健體的八段錦、站樁、打坐、艾灸也沒拉下,每天至少各一次。

以上所有內容都有跡可循,並非純憑回憶。

寫完後,眉目舒展,心裡踏實多了。

雖說沒幹什麼大事,但也沒想象中那麼無所事事。

兒子在旁看著我寫,補充道:還有寫毛筆字、電話諮詢、採購物品、管教孩子……

他這一加持,踏實之外,又多了份理直氣壯,看來這倆月我還挺努力的呢。

人若活在“感覺”中,只會自尋煩惱,用這3個方法,學會去看事實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感覺”這玩意兒非常不靠譜,

雖說它也有正向作用,比如:提醒、警示等,

但一般來說,更多的時候,它只會擾動情緒。

要破這個局,我們能做什麼呢?答案是:尋找事實。

1,分析法:白紙黑字,落筆梳理

增強理性,破除只憑感覺所帶來的困擾:

與人交談,將困擾自己的感覺說出來,詞要達意;

自言自語,定個主題,講給自己聽,邏輯要合理

落筆寫下來,注意邏輯、結構、條理、用詞,寫完自己讀一遍

任何一種都可以有效開啟理性腦,讓自己逐漸看到事實,擺脫“我覺得……”對自己的困擾。

2,核對法:有根有據,隨時核查

既不要負能量爆棚,悲悲切切,

也不應虛假繁榮,自設障眼法。

因此,內容要有據可查。

3,調查法:走親訪友,聽取評價

人對自己的認識是有限的,

特別是帶著“感覺”,更容易忽視一些事實。

所以,聽取周圍人的反饋尤為重要。

說一個在心理諮詢中經常遇到的情況:

來訪者說自己失眠嚴重,整夜睡不著,完全是睜著眼睛等天亮的狀態。

但陪他來諮詢的愛人,卻表示,自己經常晚上起床上廁所,但睡在身邊的來訪卻渾然不覺。

這就是感覺自己失眠,和真實的睡眠狀況之間的偏差。

當然這和撒謊無關,但這個偏差,會誤導人們的自我判斷

所以,當自己有某種較強烈的,干擾自己的“感覺”時,

聽聽身邊人怎麼說的,很有必要。

人若活在“感覺”中,只會自尋煩惱,用這3個方法,學會去看事實

一般來說,經過以上三步,人的認知偏差會得到修正,感覺和事實較為對版,情緒也會得到調整。

但,也有人在瞭解了事實後,情緒仍很低落,怎麼辦呢?

三個進階方法

  • 不要比較

當一個人在一天裡做了三件事,可他認為自己什麼都沒幹時,情緒會低落。

這樣的“低落”請用前三種方法解決。

但,當一個人做了三件事,也知道自己做了三件事,可情緒仍低落。

這樣的“低落”,大概率是他關注到別人做了五件事。

“比較”讓人產生落差,而“落差”影響了人的情緒。

其實,和人“比較”是件好事,能讓人不斷進步,

但若很容易受到干擾,那還不如不去看別人。

  • 定時定量

對自己要求太高的人,很容易在明知自己已經努力的情況下,還不斷求全責備自己。

羅振宇曾說,自己一天讀1本書,但仍覺得自己太不努力了,應該一天讀3本書。

人總是得到滿足後,開心,

所以,永不滿足的人不容易開心。

這樣的人需要每天制定計劃,挑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3-5件事,每天一早睜開眼睛就優先處理這幾件事。

做完了計劃,人就有滿足感。

在完成計劃的基礎上,若額外完成了一些工作,那就有了成就感。

總之,給自己定個量,將自己的情緒分個級,特別有助於這類人。

  • 學會放鬆

有成就的人,一般都比較鬆弛。

如果總是焦慮自己會不會一無所成,反而會因此消耗掉很多額外的精力,耽誤真正要做的事。

生活中,絕大多數場景,都屬於完成即可,不需要完美,所以,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

經常告訴自己“盡人事聽天命,我已經認真做了就行了”,給自己一些“放輕鬆”的心理暗示

人若活在“感覺”中,只會自尋煩惱,用這3個方法,學會去看事實

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量,

只要將能量釋放在正確的道路上,

別自己絆住自己,

別沉浸於“感覺”中,

努力去探尋“事實”,

你的情緒和生活質量,都終將由你做主。


—end—

  •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