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甚至比現代人都聰明?

雲中飛呀飛


諸葛亮和司馬懿和我們一樣,有鼻子有眼的,不要多想,時勢造英雄罷了,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這麼“牛”。

諸葛亮的聰明,主要表現在他的政治才能上。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演義生搬硬套整出來的。諸葛亮年紀輕輕(二十幾歲)就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對天下局勢的分析清晰明朗,科學認知,知道這個天下必將三分,北魏曹操,江南孫權,還有就是荊州益州,因此他建議劉備勢必拿下荊州,再取益州,天下有變,聯合孫權攻取北魏。

這種詳細的政治規劃,不得不讓人歎服,劉備也是採取了諸葛亮的這種政治規劃,才有終結了東北西跑的劉備,最後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稱霸一方。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備把荊州給弄丟了,只得偏隅益州,荊州的經濟實力不可小覷,而且人口眾多,這一丟,諸葛亮的政治規劃勢必重新規劃。

諸葛亮是個法家人物,但是骨子裡是個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人物,他的政治目標一直是匡扶漢室,所以不斷地想透過軍事的去平定北魏,當時北魏的人口驟減,因為三國時期北方遭遇大瘟疫(不比這次新冠肺炎弱),所以後期哪怕千難萬險也要北伐,說不定是能出奇跡的,只求勝利於萬一。

司馬懿呢,其實也沒那麼玄乎,在北魏司馬家族的勢力是最為顯赫的,所謂的兵馬,糧草,招的是誰的人,吃的是誰的糧?很大一部分是司馬懿的,他雖然沒什麼權力,但是實力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自曹丕以後,這些家族的爵位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可以世代繼承,所以即便司馬懿再怎麼低調,這樣有實力的人遲早會冒出來的,事實也證明司馬家族的實力,最後一統三國。

所以諸葛亮的能力是源於他的政治才能,非軍事才能;

司馬懿的本事不是他有多會裝忍讓,而是他的家族實力實在太大。


濤某說古文


覺得諸葛亮、司馬懿等人比現代人聰明,一是把文學形象當成現實人物有失客觀,二是有厚古薄今的嫌疑。

諸葛亮、司馬懿等人雖然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更是名垂千古,可題主這裡說的是《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司馬懿。要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並非立足於史實的史書,與真實的歷史是有出入的。

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為了情節的精彩,或者刻畫人物形象,少不了用誇張的手法甚至用虛構情節,來放大人物身上的優點或缺點。魯迅在評價《三國演義》時,就說過這樣的話:“孔明之智近乎妖”。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嗆得東吳重臣無話可說,上通天文、呼風喚雨可用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讓周瑜歸了西天老家等。這樣看來,諸葛亮果然聰明非凡,似乎誰也比不上,現在的人很難到達這種程度。但實際上這些情節都屬於虛構,或者移花接木等,與史實相去甚遠。

當然,這並非否定諸葛亮的智慧。實際上,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沒有這些事蹟,可是《隆中對》的確是他的手筆;劉備在世時,他在後方提供了足夠的後勤保障;劉備駕崩後他又穩住了蜀漢的大局,並有一次南征、五次北伐的戰果。這樣的諸葛亮才像一個真正的人,而非小說中“近乎妖”的形象。

另一方面,古人並沒有比現代人聰明,也沒有相關研究表明現代人的智商有下降趨勢。

諸葛亮、司馬懿等人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在政治和軍事上都顯示出非凡的才華與能力,而且都被史書記載下來,讓人們感受到他們的聰明智慧。但他們只是那個時代最頂尖的人物,數量並沒有多少,絕大多數都只是普通人,這些人沒有諸葛亮這樣的聰明才智,也不會翻出多大浪花來,也不會有人去記載他們的事蹟,然而這才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真實狀態。除了生活的時代不一樣,思想不一樣,生活條件不同,他們與今天我們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並無兩樣。要把普通人與諸葛亮相互比較,顯然普通人是會被碾壓的。

清代的趙翼有句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也就是說,每個人時代都有出色的人物,在自己的時代裡乃至與自己相近的時代裡引領時代。

如今與三國時期一樣,依然有屬於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比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

在上次抗擊非典過程中,鍾南山院士是總指揮。在他的帶領下,全國抗擊非典取得了成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已經84歲高齡的他於1月18日傍晚,擠在高鐵上的餐車上,從廣州逆行到武漢,到現在已經兩個月多了。

翻開鍾南山的履歷發現,他不僅在醫學方面建樹很高,而且在別的方面非常厲害。1956年他代表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院)參加北京市高效運動化,一舉奪得400米的冠軍,而且到現在還有幾項他創下的記錄無人打破。1958年他又在第一屆全運會的比賽測驗中,以54秒2的成績打破當時54秒6的400米欄全國紀錄。

還有李蘭娟院士,在2003年非典的時候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當時她提出一個大膽超前而又極易引起非議的決定:立即將確診病人的親屬和所有接觸者全部實施隔離觀察。後來事實證明,這種防控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而這次新冠肺炎,她又大膽地向國家建議,對武漢進行封城。現在的事實也證明,如果當時武漢不封城,那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除了鍾南山和李蘭娟等醫學領域的人物,其他領域也有傑出的人物。比如通訊領域的任正非,電商領域的馬雲等,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表現出了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另外,我們覺得現代人沒有古人聰明,還有一點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三國時期已經離我們遠去,所以我們能夠站在高處全面地看那個時代,所以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物的聰明才智,才能看得清清楚楚。而對於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就難以有這個能力,因此也就很難看清這個時代人們的聰明智慧。但如果等到很多年後,當人們回望現在的歷史時,就會發現我們這個時代也是人傑輩出的。


蝴蝶滄海


其實也和我們一樣,有鼻子有眼的。只是生長的環境不一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我們現在人的生活環境更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天方夜譚!

諸葛亮的聰明那是不用說,治世之能臣!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是丰姿卓著。諸葛亮二十幾歲就已經表現出他卓越的政治才幹,對天下的時局全都名察洞悉,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北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江南有東吳奸臣孫權,面對著強大的曹操,只能聯吳抗曹,抱在一起相互取暖。

而且諸葛亮的《隆重對》更是對天下有了詳細的劃分,這種超乎尋常的政治策劃,不得不讓人歎服。最後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結束了自己東奔西跑、寄人籬下的生活,最後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稱霸一方。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備把荊州給弄丟了,只得偏隅益州,荊州的經濟實力不可小覷,而且人口眾多,這一丟,諸葛亮的政治規劃就勢必遭受重創。以至於到最後沒能實現天下一統。

諸葛亮生性穩妥,就註定這是他的短板。如若不是,蜀漢就可以穩坐中原最後對付東吳孫權。他一生的政治目標就是匡扶漢室。北魏遭受瘟疫,人口聚減,讓諸葛亮看到了出兵伐曹的好時機哪怕千難萬險也要北伐,說不定是能出奇跡的,只求勝利於萬一。

司馬懿沒有諸葛亮那麼有名氣,兩人來說既是知己,也是對手。司馬懿在北魏後期是軍隊的實際掌權人,雖然他雖然表面上沒什麼權利,但他的心腹早在自己帶兵打仗之時已經安排就位了,而且自曹丕以後,司馬家族的地位權勢穩定下來了,是可以世代繼承,這也就預示著司馬家族早晚會統治北魏,再加上北魏本就強大,所以統一三國也是早晚的事!

所以啊諸葛亮的最大的弱點就是太過於謹慎!

而司馬懿也是太能隱忍!











孤城裡的夢


題主的問題,我曾經疑問過。個人認為:並不是現代人就比古代人普遍更聰明智商高,也並不是古代人愚蠢。

我們感覺現代人比古代人聰明,其實是現代人信息量大、見識廣,所以和古代人思考方式不同。不管科技多麼發達,時代怎麼變遷,每個時代都有聰明人。司馬懿諸葛亮等人就是當時那個時代裡最聰明的人(包括智商、情商、謀略、信息量、讀書量在當時都是頂尖的)。雖然信息量沒有現代人大,但是他們的智商情商謀略遠超現代社會的普通人。

所以從智商方面來講(不考慮人的信息量),古代人比現代人聰明是正常。


從發明創作來說,古代人一點也不比現在人差,只是總體基礎差而已。

古代有傑出者,今天也有一般者,所以要說最基礎的“聰明”,即智商水平,古今應該基本無變化!


具體分析 一下:

1、從腦容量分析:現代人的腦容量大於古代人,從簡單的生理角度講現代人比古代人更加聰明!

2、從知識積累分析:現代人的知識積累大於古代人,所以從知識積累和認知的豐富度分析,現代人比古代人聰明!

3、從思考角度分析:現代人的思考更加趨向與用自身掌握的知識或經驗思考問題,所以思考的侷限性要大於古代人。所以說從思考的方面講現代人未必比古代人聰明。

4、從個體改造和適應自然的能力分析: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要比古代強大很多。但,現代人個體面對和改造適應自然的能力卻比古代人退化了很多!所以,現代人未必比古代人聰明。

5、從認識的角度分析:現代人在認識上更習慣於基於對知識、文化、各類經驗的理性認識;而古代人更習慣於對事物現象的感性總結。


總結:

所以,現代人和古代人哪個更加聰明,我覺得是相對的。現代人有他進化的一個方面,也自然又他退化的一個方面。況且聰明是一個很含糊,不能絕對化的概念。所以,我們眼裡:古代司馬懿等人做出來的事比現代人還聰明,也是情理之中的



劉三缺


時勢造人,什麼樣的時代造就什麼樣的傑出人物

諸葛亮,司馬懿在那個時代就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任何時代都不缺這樣的“風流人物”!只不過是展現才華的不同,給他們的舞臺不同。

像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人在那個時代從小就研讀兵書戰策。

學校里老師教的依然是兵書戰策方面的東西。

進入社會,打仗了還是這些東西,就是他們理論知識後的畢業考試。

過關了就是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人物,可要是不過關就是馬謖。

而現代人努力的方向不同,主要是自然科學方面,所以顯得現代人不如他們。

但反過來想,如果讓諸葛亮,司馬懿去做科學方面的,或者是經商,不一定比現代人強!

術業有專攻!便是這個道理!

況且人家本就是人中之龍,多少萬人中才有這麼兩位,可想而知他們的厲害了!

現代社會,比爾.蓋茨和馬雲有幾個。

而當時的諸葛亮,司馬懿不就是這樣的人物麼,不過是不一樣的戰場罷了!

總之是時勢造人,時代有什麼樣的需求造就什麼樣的人!


寅飛揚


談談個人一點看法。首先每個時代都會有傑出人物,每個領域會有塔尖上的人物,其次能夠流傳的人物事都是不簡單的。根據這個問題個人有以下對比。

這個比較如果從橫向上看跟現在同樣傑出人物對比那就未必了,例如著名的諸葛亮借東風,他通過當人積累的信息和自己所學推演出了東風回來,那麼我們現在的氣象工作著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同樣也能求證出這個事情,如果那個時期也有智商測試並保留相應的數值那麼對比會更客觀一點。

那麼縱向跟普通大眾對比的話單輪他們的影響力那麼肯定他們贏了,如果普通大眾每個人都把自己熟悉的領域展現出來或許不會輸給傑出的歷史人物,當有一天後輩們在他們的現代找尋屬於我們現在的事蹟的時候也會有傑出的人物和故事。

每個時期都會有傑出人物把他們會把自己的智慧結合先輩們留下的智慧結合優化,隨著時間普通大眾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自身生存的法則學會更多的東西,而有些東西成了大多數人都會的技能了就變成自然現象。

把我們的先輩優秀人物跟後輩對比在不同的空間上很難判斷,但是先輩們留下的智慧真正值得現在人好好研究和傳承的。在我們感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長河之中有多少風流人物時,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文字文明給我們記錄下了這些智慧結晶,讓我們從中吸取精華。


LEIYONG35


什麼叫甚至比現代人都聰明?難道現代人比我們的祖先都聰明嗎?自以為是的現代人站在所謂的科學的樓頂上引以為豪的同時,卻忘記了高的一層都是以低的一層為基礎的,這種疊加是存在一種層次遞進關係的。一本《易經》,《孫子兵法》要有多少學術團體來研究?更不要說《奇門遁甲》了。就智慧而言,個人認為:祖輩先人的聰明智慧遠超我們這些現代人。


紫氣東來89398


1.諸葛亮和司馬懿都相信和踐行了“寧靜能致遠”的信條。心裡靜了,學和思考才有真效果。而現代人大都數心都不能靜,學什麼都很難學進去,臨事就發慌,像無頭蒼蠅,很可笑。2.兩人不怕挫折,善於在挫折中吸取智慧,然後繼續鎮定勇敢前行。如諸葛亮吸取了誤用馬謖的教訓。司馬懿吸取了盲目相信諸葛亮不會玩空城計的教訓。從而以後,他們用兵更加如神,勝利接踵而來。而一些現代人就怕挫折,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


時史照我前行


因為他們學習與研究的都是本土文化!並且精通本土經典文化與當下形式!他們有著強大的思想理論根基,在此基礎上他們又能夠根據當前的形勢能夠潛心研究。尤其像諸葛亮更是有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精神!在潛心鑽研的基礎上能夠根據形式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他們可以摒棄很多不必要的干擾!靜心研究與實踐!而我們現在的教育都是模式話的!大家不是根據興趣愛好或自我優勢來學習和研究的!大家都是在接受填塞試的學習與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單純的為了考試而學習而已。這樣除了你有過神的才能!才有可能能像諸葛亮那樣顯得格外聰明


正義大兵


小說畢竟是小說,小說裡的人物,他們的形象和言行以及事蹟,都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事實。很多事情都是虛構的,或者是別人的形象或事例,安排在某一個人身上,凸顯小說的人物形象與眾不同。這本身就是小說敘事手法的一種,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

當然,諸葛亮和司馬懿本身都是政治家軍事家,和一般人相比肯定有過人之處。但不可否認,現代人也有很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只是時代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