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國裡,司馬懿、荀彧、郭嘉三者誰比較厲害?

奔跑吧熊


讓我用史實來回答你三者之才。


“驚世鬼才”郭奉孝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省禹州市),初為東漢末年群雄袁紹麾下,後成為曹操麾下重要謀士,任司空府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諡號貞侯。


郭奉孝是一個戰略眼光很足的謀士,早年是袁紹麾下,要知道當時的袁紹是中原最大的諸侯,有多少謀士擠破頭都想效忠,但是郭嘉以一句“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就果斷離開了袁紹

直到後來遇到了曹操。兩者都發出了感慨。曹操與郭嘉討論天下大事後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能令我成就大業的,一定是這個人。)”而郭嘉出門後,亦高興的說:“真吾主也。(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為司空府軍師祭酒。


唐玄宗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郭嘉,知成吾事。”


現在很多讀者會通過官職的比較了比較荀彧和郭嘉的上下。的確荀彧是尚書令。官職遠勝於郭嘉。但是要清楚一點,荀彧的尚書令是漢朝的官,收天子表。而郭奉孝的軍事祭酒,是司空府下的職位。換句話而言,郭嘉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漢室的人。像這樣的例子,比如東吳的大都督周瑜,漢朝沒有在東吳冊封大都督,是孫權冊封的,換句話而言。就是周瑜是孫家的人,而不是漢室的臣。

曹魏的“吉祥物”


"計控劉備”劉備早期被呂布擊敗,丟失徐州,程昱主張殺之而後快,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198年,曹操東征呂布,呂布固守城池,曹軍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與荀攸都認為必敗呂布,建議用水計強攻,果然攻克呂布。不久,劉備藉口攻打袁術而離開曹操的勢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果然奪了下邳,對抗曹操,曹操大嘆不應放走劉備,便決定與袁紹開戰前,先東征劉備,眾將領都擔心袁紹會南下,但曹操不認同,郭嘉亦認為先東征較為務實。最後曹軍遂大破劉備,解決了東邊的問題。


接下來計算孫策的死期,十勝十敗論,就不一一細說了。

負責曹操早期軍事生涯的一共有3人,郭嘉,荀攸,程昱。荀彧是主管內政,很少去到前線,荀攸為曹操“謀主”,而郭嘉為何那麼得到曹操的信任?主要有三、


一:“奇謀百出,算無遺策”郭嘉善用奇謀,行事不拘小節。總是在曹操猶豫進退兩難的時候,幫曹操作出決策,而郭嘉抉擇從未出過錯。這在三國裡面很少見。


二:郭嘉匯眼識主,郭嘉早期是侍奉過袁紹,面對袁紹的位高權重絲毫無感,反而是對當時並不強大的曹操敬重有加。曹操同樣認可郭嘉的能力,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三:戰略遠見可怕,對他人的心理與性格都能推測清楚,如劉表、劉備、孫策、袁紹、袁譚、袁尚等都被其推測過,極其準確,又能精確地表達事情,曹操也大讚“只有郭奉孝能明白我的心思。”

郭嘉在生時,曹操可謂徵呂布,破袁術,滅袁紹。統一北方,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


郭嘉死後:曹操赤壁慘敗,漢中之戰慘敗,樊城戰役差點被打到遷都。


郭嘉的能力,後世人或許會不認可,但是他活著的那幾年給他主子帶來的功業,是整個三國時期無謀士可以媲美、



“佐王之才”荀文若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孫卿之後。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其叔父荀爽領袖士人,97日做到三公高位。荀彧“少有才名”,南陽名士何顒曾經贊其為“王佐之才”。189年,舉為孝廉,守宮令,再遷亢父令(音“剛甫”),棄官不就。董卓亂政,荀彧認為潁川為四戰之地若兵禍興起首當其衝,勸鄉人轉走它地以避禍亂,眾人留戀故土,不願搬走。荀彧獨自將宗族大小遷往冀州投靠韓馥,後來潁川果然受到兵禍之苦。

東漢末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但貌合神離,互相侵奪。荀彧到達冀州時,渤海太守袁紹已襲取韓馥之位。袁紹奉荀彧為上賓。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191年投奔東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過望盛讚其為:“吾之子房(張良)也。”遂任為奮武司馬,時年廿九。一年後再為鎮東司馬。

荀彧和郭嘉不一樣,郭嘉是死心塌地的忠於曹操,而荀彧則是與曹操的早期有個共同志向,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匡扶漢室。荀彧後期都因為志向不同而與曹操決裂。荀彧是除了是曹魏的家臣外,更是漢臣。荀彧於曹操更像一個合作伙伴。


荀彧的作用最重要是替曹操穩定後方,曹操挾天子的時候,各方勢力或多或少都和獻帝有暗地裡的聯繫。曹操為啥可以名正言順地征討四方?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漢獻帝在曹操手上。某種程度上,曹操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是得到正統的支持。

196年8月,荀彧時34,提出迎漢獻帝到許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多次出謀畫策,也舉薦了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謀士,建立起一個陣容強大的智囊團,成為曹操集團中首席謀士。205年,河東叛亂,曹操讓荀彧舉薦賢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曹操遂讓杜畿為河東太守。杜畿到任後,平定叛亂,廣施仁政,在位16年,政績獲譽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2千戶,還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212年,董昭等人推舉曹操進爵“魏公”,但荀彧認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表示反對。曹操雖然口頭答應不作魏公,但心頭不忿,亦因此曹操對荀彧不悅。不久之後,曹操軍至濡須,正好曹操南征孫權,派荀彧到譙犒軍,任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憂鬱而死(一說服毒自殺),終年49歲。

曹操送空食盒的情節純粹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絲毫根據都沒。哪怕兩人再不和,曹操都不會殺害他,畢竟荀彧是追隨了曹操近30載的謀士。



“忍世奇才”司馬懿

司馬懿家族數代為官,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當時正是東漢末年亂世,司馬懿“常慨然有憂天下心”。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南陽太守楊俊曾見過少年司馬懿,他說司馬懿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而得以無事。


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南安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

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軍事屯田制,而曹操採納後不久便病逝了(曹操死前已經有屯田制)。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曹丕稱帝后的黃初年間(220—226年)設置的。所以,事實上軍屯的推廣在曹丕時期。曹魏軍屯其主要基地設置在和孫吳、蜀漢對立的地帶(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長安、槐裡、陳倉等地),而這裡基地的開創都經過司馬懿的督工:


曹操時魏國就曾“開募屯田於淮南”(《三國志·魏書·倉慈傳》),但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馬懿主持對吳作戰時,始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正始四年(243),司馬懿又‘在於積穀,乃大興屯田,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於潁之南北,萬餘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於京師,農官屯兵連屬焉。’‘因欲廣田積穀,為兼併之計,乃使鄧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地’(《晉書·食貨志》),使得‘遂北臨淮水,自鍾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沘水四百餘里,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很多人對於司馬懿的理解,還是停留在,面對蜀國堅守不出,龜縮。在朝堂內勾心鬥角,卑鄙小人的形象。


歷史上的司馬懿被《三國演義》黑得可怕,羅貫中老爺子是歷史第一諸葛吹和各種黑。他把同期的所有歷史人物黑了一遍,來吹諸葛亮



在司馬懿的屯田制內政管理下,魏國糧食得儲備飛漲。國力恢復得極為迅速。在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鄧艾、王基、州泰等人,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征戰四方: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只配備諸葛亮打得龜縮??怕是個傻子吧?


鋒芒初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任丞相軍司馬,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派任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七月,關羽攻荊襄,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劉。


樊城戰役,關羽一戰震華夏,蜀國大將關雲長,以荊州為本部,引5萬大軍討伐曹操,攻佔樊城,敗魏大將於禁,斬先鋒龐德,圍堵大將曹仁。


一時之間,魏國朝堂為之震盪,曹操萌生遷都洛陽的想法。蔣濟、司馬懿等人當時勸阻:“于禁是被洪水所淹,不是戰敗失守,所以國家大計並沒受損,現在遷都既示弱於敵,又使人心不安;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得意,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坐山觀虎鬥,則樊城之圍自解;


此乃驅虎吞了之計


率兵驅吳國:

青龍七年(226年),曹丕逝世。孫權得知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撤兵而走。司馬懿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新城戰役,斬孟達:


司馬懿的軍事才略還表現在孟達叛魏事件上。孟達原為蜀漢降將,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縣)。曹丕死後,孟達欲叛魏歸蜀。司馬懿偵知消息後,一方面寫信麻痺孟達,一方面遣軍進討,八日內行軍一千二百里。孟達給諸葛亮信中認為司馬氏率軍來討,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當司馬懿提前二十餘日趕來時,完全打亂了他的叛亂計劃。司馬懿前後總共只用了十六日,即破上庸,斬殺孟達。


統兵抵蜀: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就在於這幾次正面交鋒。當然歷史也不會像軍事聯盟那樣子,司馬懿是諸葛亮的小迷弟。畢竟在面對諸葛亮之前,司馬懿已經經歷了數場大戰的洗禮,而諸葛亮也經歷了數場大敗的磨礪;對於諸葛亮這個在北伐之前絲毫沒有統兵經驗的初哥,是很好的經驗教訓。


兩者對戰的目的不同。


諸葛亮:打出祁山,進攻魏國內部,獲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資源。


司馬懿:抵禦蜀國進攻。



由此可知:司馬懿要做的只是抵禦蜀國的進攻,而不是滅掉蜀國。由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率4萬大軍攻打陳倉郝昭的2000兵馬,可知。諸葛亮是個不善於攻城戰的軍師。


司馬懿抵達西部戰線就明確一點:防守,讓蜀國進攻。反正他們4萬兵都打不下陳倉。何必折騰,出去打肉搏戰?沒腦子吧?


諸葛亮:逼他們出來打,不能攻城,我4萬軍都拿不下陳倉,不能戰攻城了。逼他們野戰,罵他們羞辱他們,在名譽上詆譭他們。


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在謀略上來說,司馬懿已經搶佔先機了。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諸葛迷噴我,說什麼“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武廟十哲”等等。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是因為司馬懿害怕自己中計了,是諸葛亮用死訊來騙司馬出來野戰。所以謹慎退步。


“武廟十哲”,我不多與評價,畢竟唐肅宗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我只記得史官陳壽曾經這樣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肯定了諸葛亮的內政,而否定他的軍事能力。


再說,你建個廟就能洗白白。袁崇煥還替魏忠賢建過生詞。明末年間還有很多人替魏忠賢立廟呢


平定遼東


這一戰,應該是司馬懿一生中難度最大的一戰。


青龍五年(237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對抗朝廷


東遼公孫家,世代經驗,擁有極高的自主權,地處偏遠,有藩國之勢,若不討伐,便成一國。


魏明帝曹叡遣59歲的司馬懿率軍4萬,前往征討,六月進至遼水。

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20餘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圍塹,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直取公孫淵根據地襄平,迫使敵軍放棄圍塹回軍救援襄平。司馬懿督軍回首山,迎戰敵援軍,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


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首,軍心始安。公孫淵軍乘雨出城,魏將領請求出擊,司馬懿不予採納。一月有餘,雨停,水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起土山、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強攻。守軍糧食將盡,軍心動搖,楊祚等先降。



正史上三者能力各有所廠;郭奉孝雖然奇謀百出,但是沒當過統帥,進限於軍事。


荀彧在政治上的建樹遠超于軍事上的建樹,但是在軍事上荀彧的戰略眼光也異常獨到,可惜終為漢臣。後期與曹公貌合神離


司馬懿:無論在內政上面或者軍事上面都有不凡的建樹,能力越大野心就越大,無論他有心還是無意。當他滅掉曹爽時,已經註定了曹氏式微。唯一厚道是司馬懿位極人臣,卻終不稱帝




飛天琴羅


對於郭嘉,荀彧,司馬懿誰比較厲害,這個問題,個人觀點表達如下:

要比較三人誰厲害,人們說的厲害往往是軍事方面,如果說是比政治,郭嘉毫無疑問墊底,因為他不是政治家,所以這裡以軍事才能為主,進行討論,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三位人物的歷史定位:郭嘉謀士;荀彧謀士、政治家;司馬懿軍事家、政治家。

從上面可以看出,郭嘉是單純的謀士,荀彧是謀士和政治家,司馬懿是軍事家和政治家,如果按照綜合排序的話。應該是司馬懿其次才是荀彧最後才是郭嘉。

如果從個人軍事方面來排序的話,郭嘉很會分析敵人心裡活動,這也是曹操作戰能百戰百勝的原因,但是郭嘉卻缺乏作戰計劃,郭嘉每次幫曹操做的就是讓曹操打,然後分析打的原因,而對於具體的作戰計劃也沒有,然而曹操身邊又不差這種人,作戰計劃一般都是曹操身邊荀攸出謀劃策,所以荀攸是戰略家。郭嘉只是單純的謀士,談不上戰略家。荀彧就是給曹操管理後勤工作,很少參與作戰計劃之中,所以荀彧是政治家。至於司馬懿是軍事家,軍事家包含謀士,名將,戰略家,統帥,軍師等等,所以司馬懿遠遠超出謀士這一層次。

所以無論如何排序司馬懿都是第一,其次是荀彧,最後是郭嘉,當然郭嘉和荀彧可以換,一個管政治,一個管猜測對方心裡,不同愛好排序不同。不知道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汐水柔情


此三人都屬於曹操的人才梯隊,荀彧年齡最大,郭嘉次之,司馬懿年齡最小。三人都很厲害,那麼誰最厲害呢?不好比較,我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了。荀彧相當於曾國藩,郭嘉相當於李鴻章,而司馬懿相當於袁世凱。雖然司馬懿看起來最弱,但是卻能量巨大!

荀彧初期為漢獻帝的尚書令,注意是漢獻帝的,不是曹操的。因此,荀彧和曹操的關係屬於同僚關係,荀彧是漢吏,而郭嘉和司馬懿屬於曹操的幕僚。

荀彧主政期間推薦了一大批人,其中就有郭嘉和司馬懿,郭嘉和司馬懿應該稱荀彧為老師,在這一點上,沒有什麼爭議,換句話說,荀彧的資格要遠遠老於郭嘉和司馬懿。那麼荀彧到底厲害在哪裡呢?

荀彧有很大的格局,格局大到連曹操都不如。荀彧年少揚名,南陽名士何顒稱其為“王佐之才”,後來的經歷證明了荀彧非浪得虛名。

荀彧投奔曹操後官居別部司馬,在曹操初期舉兵時立了大功。怎麼回事呢?當時曹操佔據兗州之地,適逢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所殺,於是曹操撿了一個大便宜,被眾人推舉為兗州牧,從此以後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盤。

曹操佔據兗州後還沒有來得及鞏固就發生了其父被殺事件,於是曹操攻擊徐州陶謙,為父報仇。這時兗州內部發生叛亂,張邈、陳宮暗地裡逢迎呂布為兗州牧,趁機偷襲整個兗州。而最先發現有人叛變的人就是荀彧。

荀彧立刻聯繫了程昱和夏侯惇,讓兩位通知範、東阿守將,固守待援,而自己則堅守鄄城,最後在荀彧的通盤指揮下,保全了鄄城、範、東阿,等到了曹操的回援。如果沒有荀彧,曹操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勢力!

後來,天子派人與曹操聯繫,讓曹操以兗州之田糧供應朝廷所需。荀彧趁機建議曹操迎天子回許都,從而掌控天下。當時眾人都認為天子是累贅,只有荀彧力勸曹操要儘快下手,否則就錯失良機。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道義上站上了制高點。

官渡之戰,袁紹兵強馬壯,謀士如雲。曹操用兵捉襟見肘,糧草不繼。雙方相持於官渡半年不分勝負,在最關鍵時刻,連曹操都想要撤退。這時荀彧以劉邦和項羽相持於鴻溝,最後劉邦取得天下的故事勉勵曹操堅守,終於等來了機會。曹操偷襲烏巢後,破袁紹大軍,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荀彧是曹操的戰略規劃大師,總是在關鍵時刻為曹操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因此曹操非常倚重荀彧。可惜的是,荀彧一直以漢臣自居,徘徊於忠於漢室還是忠於曹操兩者之間,最後因為曹操位列魏王,距天子只有一步之遙,兩人翻臉。荀彧死於曹操營中,原因未名,有暴病之說,有被曹操毒死之說。

如果說荀彧是個戰略大師,那麼郭嘉就是一個戰術大師,這就是兩人的本質區別。郭嘉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曹操與他談話之後有相見恨晚之感,稱之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於是郭嘉成為曹操的軍師祭酒,專門隨軍為曹操出謀劃策。因此,荀彧相當於劉備的諸葛亮,而郭嘉相當於劉備的龐統。

郭嘉看人極準,他看出劉備是個雄主,因此建議曹操軟禁劉備,不讓其逃出許昌。無奈的是曹操想用自己的恩德感動劉備,收於帳下。誰知道劉備趁著截擊劉表的機會溜走,這讓曹操懊悔不已。

郭嘉看出袁紹是個無能之輩,於是建議曹操先消滅劉備,解除後顧之憂後再與袁紹決戰。在曹操平叛劉備時,袁紹果然沒有出兵。

官渡之戰後,袁譚、袁熙還很有勢力,曹操久攻不下。於是郭嘉建議暫緩攻擊,說形勢嚴峻則兩人抱團,形式寬鬆則兩人猜忌。後來,曹操回撤,袁譚、袁熙果然內訌。曹操趁機各個擊破,收復了冀州、幽州。

袁尚、袁熙逃入烏桓,眾人都認為窮寇莫追,況且兩人已經喪失了實力,沒有必要與烏桓勢力結仇。這時郭嘉力排眾議,說袁家在烏桓部落很有影響力,如不趁機剿滅,恐怕會捲土重來,到時候幽州、冀州、幷州恐怕又會失去。於是曹操千里行軍奇襲烏桓,終於徹底解決了袁家勢力。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也是最忠心的謀士,曹操本來想以後託孤於郭嘉,沒想到郭嘉英年早逝。如果郭嘉不死,恐怕司馬懿也就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司馬懿出道較晚,在早期基本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曹操交給司馬懿的重任是輔佐曹丕進行地區治理,司馬懿早期忙於屯田事宜,偶爾也參與曹丕的家務事。

在曹植與曹丕世子之爭上,司馬懿出了大力。司馬懿教會了曹丕三個字,別犯錯。核心就是一個忍字。結果曹丕忍到了曹植夜闖司馬門被曹操大罵,於是曹丕獲勝,成為世子。

曹丕一直都猜忌司馬懿,因此曹丕在位時期,司馬懿一直不掌兵。曹丕死後,曹叡即位,曹真和曹休能力有限,於是司馬懿開始逐漸掌兵。例如司馬懿曾經鎮守荊州,多次擊敗吳軍的進攻。也曾經奇襲新城,俘獲叛將孟達。

後來,鎮守雍涼的曹真病死,司馬懿開始掌兵鎮守雍涼與諸葛亮對陣。司馬懿熬死了曹丕、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叡,終於在曹芳即位時成為二位託孤重臣中的一個,而另一個是毛頭小子曹爽。

曹爽弄權,架空司馬懿,最後得罪了全體先帝舊臣。司馬懿裝病,然後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處死了曹爽。但是此時已經是騎虎難下,最終歷經司馬師,司馬昭兩代人的能力,曹家勢力被徹底清除,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取代了魏國,建立西晉。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舉個職場的例子,如果魏國是個公司,那麼荀彧和郭嘉就是早期重要的創始人,荀彧制定戰略,郭嘉制定戰術,司馬懿搞後勤。最後搞後勤的司馬懿熬死了所有原始股東,篡權上位,把公司改名成為自己的公司,你說誰厲害?我覺得還是笑到最後的後勤部長司馬懿吧。


每日趣評


有句話叫做“荀後嘉妃詡美人’,意思是說智慧過人的郭嘉賈詡僅僅為“妃子”和“美人”,而“皇后”卻是荀彧?從中可以看出荀彧是三者之中最為厲害的。

1.獨具慧眼、舉薦賢能

曹操帳下人才濟濟,謀士如雲,人才儲備遠遠超過劉備和孫權,這其中大多數負有盛名的人都是荀彧舉薦給曹操的。鍾繇、荀攸、陳群、杜襲、郭嘉、戲志才、司馬懿等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在各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荀攸和郭嘉勸阻曹操撤軍獻計水淹下邳使曹操徹底消滅呂布勢力平定徐州;還有陳群制定法度、建制九品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和政治制度建設做出突出貢獻;再比如鍾繇安撫關中聯合馬騰韓遂擊敗郭援穩定關右,挫敗了袁尚經略關西的野心……荀彧舉薦過的人才在各自的崗位在各自的領域發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發展增磚添瓦,正是荀令君成就了這一大批人才。

2.臨危救難、撥亂反正

荀彧對與曹操的貢獻不僅是舉薦人才,更是在關鍵時刻挽狂瀾於既倒。興平元年(194年)趁曹操東征陶謙之際,陳宮張邈聯合呂布在兗州叛亂,兗州諸城響應叛亂,是荀彧在關鍵時刻穩住局勢,識破張邈陳宮的計策,一方面加強防守,一方面聯合夏侯惇程昱保全了範、東阿、鄄城三城,為曹操回師擊敗呂布保留了最後的希望。在陶謙死後,曹操又興起東征徐州的念頭,荀彧以漢高祖保守關中光武帝佔據河內的例子,向曹操說明東征徐州的危害,使曹操改變主意攻打呂布,最後擊敗呂布徹底收復兗州。試想如果不是荀彧,兗州淪陷,曹操又打不下徐州,那麼失去根基的曹操只能接受失敗的命運,能否東山再起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其實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荀彧更多的時候是坐鎮後方,荀彧擔任尚書令,居中持重數十年,因此被敬稱為“荀令君”。荀彧對曹操在戰略的制定方面有著很大的幫助,荀彧先後向曹操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等戰略,因此我認為坐鎮後方居中調度的荀令君才是最為厲害的。


清風明月話歷史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歷史資訊

“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司馬懿

終於到了可以說一說荀令君荀彧的時候了。俗話說,文無第一,話雖是如此,但我還是忍不住想排一排。

—————————軍事————————

一來就上炸藥,讓我們先來看看同為曹操前期五大謀士的荀彧與郭嘉。

荀彧

空城計

荀彧的謀略方面其實是被低估的,第一次展現謀略是曹操為父討伐陶謙時,郭貢趁機率數萬大軍來襲空虛的鄴城,荀彧智守鄴城,大開城門,單人赴會,來了一個空城計,智退郭貢大軍,立下首功。

荀彧最著名的謀略就是預判袁紹諸將的心理與結果了。

心理預判

圍繞抗袁問題,曹操內部發生了一場辯論,其中孔融(對沒錯就是那個孔子的後代,從小讓梨的孔融)反對抗袁,說道:“袁紹地廣兵強,有田豐、許攸等謀臣替他出謀劃策,審配、逢紀等忠臣為他做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為他統領軍隊,恐怕很難戰勝啊!”。

荀彧反道:“袁紹兵雖眾而法令不整肅,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兩人料理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一定不會放過,不寬縱,許攸必然叛變。至於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

重要的是後面真如荀彧所料,顏良文丑真的是一戰就被ko了,許攸家人還真犯法了,審配逢紀還真的要依此懲罰許攸,許攸還真的是叛降了!

我滴個乖乖,恐怖如斯,恐怖如斯!都說郭嘉拿捏心理極準,我看這荀彧不見得比郭嘉差,這點很重要,俗話說得好,“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郭嘉

郭嘉作為一名謀士,俗稱“鬼才”,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鬼才”郭嘉的“鬼謀”好了。

水淹下邳

公元198年九月,曹操圍呂布於下邳,久攻不下,便想撤軍,此時郭嘉獻計,建議一邊圍攻,一邊決堤水淹下邳,助曹操攻克下邳,擒得呂布。

聲東擊西,坐收漁人之利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逝,此時郭嘉建議曹操假意攻打荊州劉表,因為袁紹倆個兒子向來不合,內部爭奪嚴重,進軍逼他們,倆子會聯合,不如退軍,讓倆子致力於內鬥,而曹操則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郭嘉是曹操官渡之戰後收復河北的最大功臣。

郭嘉判斷孫策之死,劉表的偏安一隅,與荀彧的心理預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司馬懿

司馬懿我不太瞭解,司馬懿主要表現在三國後期。

斬獲孟達

公元227年,孟達私通諸葛亮,意欲反判,司馬懿先以書信撫慰孟達,拖延時間,再暗中調兵前去抓拿孟達,當時司馬懿身在宛城離孟達有一千二百里,然而司馬懿出兵神速,八日就到孟達所在之地新城,斬獲孟達。兵貴神速,司馬懿做到了!

堅壁拒守,以逸待勞

這是與諸葛亮的對陣,但我實在不太好意思說出來,不然大家就說我在黑司馬懿了,我就說倆點吧——司馬懿耗死諸葛亮,司馬懿以守為攻退諸葛。


聲東擊西

公元238年,司馬懿討伐公孫淵,倆軍交戰於遼水,司馬懿在遼水南線佯攻公孫淵的圍塹(圍繞營壘的壕溝),吸引敵軍主力,司馬懿的主力則在暗中偷偷渡過遼水。




以此來看,謀略上郭嘉>荀彧>司馬懿。

郭嘉荀彧比司馬懿更善攻心,不過郭嘉比荀彧更會應用於實戰中。司馬懿實戰應用比荀彧厲害,但對敵人的心理拿捏比郭嘉荀彧差點,特別是害死張郃一事,減了分,所以謀略郭嘉第一。

統帥能力:司馬懿>荀彧>>郭嘉。

司馬懿多次領兵打仗,統御能力很強,荀彧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統御能力出眾,而郭嘉的身份是謀士,在這裡吃了個大虧,不過這也沒辦法。

戰略眼光:荀彧>司馬懿>郭嘉

戰略眼光上,兗州叛亂,荀彧勸曹操退兵保住根基,與袁紹開戰前,勸曹操安定兗州南方,保證後方安全,堅持抗袁。司馬懿勸曹操在劉備剛得蜀時,人心不穩,趁機進攻蜀地,可是曹操不用,畢竟曹操更加擔心後方,郭嘉則是抗袁。

綜上,軍事方面:荀彧>司馬懿>郭嘉

—————————政治————————

荀彧


奉迎天子

荀彧是王佐之才,東漢末的政治家,其奉迎天子,保證了曹操的政治“正義”。

舉薦人才

荀彧向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司馬懿等大量人才。




郭嘉

郭嘉政治上沒什麼建樹,還多次違法亂紀,影響社會治理,給他個負分都不為過

司馬懿

輔政

身為託孤大臣的司馬懿,在輔政方面是十分出色的,也舉薦了不好人才,曹丕稱帝后,許多政治措施應該是司馬懿的點子。史料記載:

曹丕與司馬懿“每有大謀,輒有奇策”

但有什麼奇策呢?我不知道!

據此,政治方面荀彧=司馬懿>>郭嘉

—————————綜合————————

謀略:郭嘉>荀彧>司馬懿

統帥:司馬懿>荀彧>>郭嘉

戰略:荀彧>司馬懿>郭嘉

政治:荀彧=司馬懿>>郭嘉


綜合:荀彧>司馬懿>>郭嘉

擔這只是能力排名,到底是誰厲害,我排不出來。


李哥小粉絲


三國與魏晉時代是一個英雄、謀士輩出的時代。比如,有諸葛亮、龐統、姜維、司馬懿合稱“臥龍鳳雛幼麒冢虎”。除了“臥龍鳳雛幼麒冢虎”之外,還有郭嘉、荀彧、賈詡、楊修、鍾會、田豐、沮授、張昭、魯肅等,劉表、韓嵩、法正等謀士……

特別是曹操陣營裡謀士眾多,如果拿司馬懿、荀彧、郭嘉對比,到底誰厲害?

我們先說說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屬河南溫縣)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關於司馬懿的作用,史書只留下了一句“每與大謀,輒有奇策”,至於都有哪些奇策,都已經出我之口、入君之耳,爛在了司馬懿和曹丕的肚子裡。

通過這一句記載,我們有理由相信,曹丕在即位前後的策略奇謀,大多出自於司馬懿,至少司馬懿也是重要的知情者和贊成者。曹丕奪嫡上位的不少重大事件,雖無史料直接證實,但可以看作是司馬懿在這一時期的傑作。

同時,史書只留下了一句“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憑此也可以看出司馬懿為人之低調。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司馬懿處世的基本準則。細細觀察司馬懿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他從稚嫩而鋒芒畢露到老辣而重劍無鋒的整個轉變。活了七十多年,他終於完全適應了黑暗的社會,如魚得水,樂在其中。

司馬懿有謀略,有心機,故能成大事。司馬懿令人可敬尤恐,雖為智者,也懷陰謀,但確實是司馬懿加快了“分久必合”的過程,他歷經曹魏四代政權,最終成了曹魏時代的第一謀臣,獨攬大權。他的後代,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再接再厲,最終一統三國,建立了晉朝。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司馬懿的一生就像一個完美的成功學案例,他在逆境中不拋棄、不放棄,並且最終等來了成功。難怪孔明先生嘆息:“彼深知我也。”

英年早逝的郭嘉。

能夠緊隨諸葛亮,可稱得上是一流謀士的要首推郭嘉。郭嘉三十八歲病死後,曹操“大哭曰:奉孝死,乃天喪吾也!……吾欲託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38回)赤壁慘敗後,在酒席上,“操忽仰天大慟”,說:“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50回)

為死去的一介謀士兩次大哭,這在曹操是絕無僅有的。郭嘉之所以在曹操的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為其“從徵十有一年,多立奇勳”(33回)。

郭嘉的過人才華在第18回初次展現。郭嘉為曹操獻上了精闢的“十勝十敗”之說,使曹操堅定了與袁紹決一雌雄的決心。建議先除去呂布,去掉心腹大患,被曹操採納。獻計決河水淹下邳,最終除掉了呂布。之後又是郭嘉的話,堅定了曹操先打劉備的決心(24回)。郭嘉的建言,為曹操與袁紹決戰掃清了外圍障礙,從而為最終戰勝袁紹創造了條件。

郭嘉在曹操肅清袁紹兒子等殘餘勢力上,建議緩急兼用,顯示出過人的才智:“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為曹操讚賞,後果如其言。

郭嘉最令人叫絕、擊節讚賞之處是在曹操西擊烏桓之役中,臨死前留給曹操的書信,寥寥數語,使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借公孫康的刀殺掉了袁熙、袁尚,從而圓滿完成此次出兵遼東的任務,最終統一了北方。

可以說,郭嘉在曹操除呂布、驅劉備、滅袁紹、定遼東的幾大戰役中,屢獻奇謀,功勳卓著,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第一功臣。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見郭嘉的厲害之處。

荀彧:曹操的第一大功臣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生於公元162年,卒於公元212年,終年50歲。東漢末期,荀氏是豪門大姓,名門望族,其祖輩也都是做官的。史書中說:“祖父淑,字季和,郎陵令。彧父緄,濟南相。叔父爽,司空。”

三國時代的智謀人物,除了諸葛亮,似乎對荀彧的歷史評價最高。在荀彧少年時代,荀彧就顯示出了其經天緯地之才,“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意思就是說荀彧具有可以輔佐英主成就帝王霸業的才能。永嘉元年,荀彧被舉薦為孝廉,出任守宮令。

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可以說好的像蜀漢的劉備和諸葛亮一樣,荀彧對曹操軍事集團也可說是鞠躬盡瘁,曹操將荀彧、荀攸稱為自己的左右手,更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也曾高度評價荀彧的功勞說:“天下之定,彧之功也。”直到東晉初,王導還說荀彧你是曹操的第一大功臣。

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想接受董昭等人的建議,為自己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而荀彧卻堅決反對,曹操因此而不快,荀彧知道曹操開始猜忌自己,在跟隨曹操征討孫權時,抑鬱而終。另一種說法是“太祖饋飲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那麼,司馬懿、荀彧、郭嘉到底誰厲害?筆者以為,郭嘉英年早逝,但是戰功赫赫;司馬懿長壽,為曹魏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荀彧出身名門,有王佐之才。可以說,三人旗鼓相當。

硬要分出個一二三,我只能這樣排名了:郭嘉、荀彧、司馬懿,一家之言!


書房記



第十六集中楊修自荀彧文書中搜到曹丕寫給荀令公的書信,信中曹丕發了好多牢騷,甚至還罵了曹操,引曹操無比憤怒,將曹丕放置大牢候審。然諸位不必為曹丕擔心難過,後邊劇情雖不知如何發展,但我判斷,這將又是一場人設,是荀令君生前佈下的局,意在造勢,其目的是為幫助曹丕司馬懿取得太子位,並履行承諾解救司馬朗。

看到這裡好佩服荀令君的深謀遠慮,即使自己死了之後,還能讓情況勢態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不愧曹營第一謀士之稱。

與之交相呼應的還有一個神人,這個人就是蜀國丞相諸葛孔明。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由於操勞過多,身體健康情況每況愈下,自知大限將至,然而此時正在北伐途中,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的身體情況不好,意圖在諸葛亮死後趁機攻破蜀軍,於是諸葛亮臨死前交代親近之人做一個木頭人,穿上平時諸葛亮穿的衣服,拿著羽扇,從遠處觀來,似是真人,司馬懿趕到時,見遠處諸葛亮坐在輪椅上,恐諸葛亮未死而埋下計策引人入套,遂驚而離去,讓蜀軍有時間撤回蜀國,後來司馬懿明白過來了,轉而追之,已晚矣!


天津朱雲


三國曹操有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這五人是曹操成就大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司馬懿都是後面跟上來的!!!對曹操的貢獻沒多大!!!

1。荀彧,字文若,濟世之才,被曹操譽為有王佐之才,如果沒有荀彧,曹操不會有這樣大的成就,荀彧跟隨曹操是最早的,功勞很大,在呂布偷襲兗州的時候,荀彧,程昱,夏侯惇為曹操守住了大本營,致使曹操還能反敗為勝,並且為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戲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彧引薦的,在官渡之戰時,曹操缺糧,準備退軍,是荀彧力排眾議,勸曹操進軍,並且為曹操運來了糧草,才讓曹操獲勝,荀彧一直為曹操處理政務,且曹操從不猜忌他,不過後來荀彧與曹操產生分歧,自盡而亡,荀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曹營心在漢的人!!!荀彧對曹操的貢獻好比漢之蕭何!!!

2。郭嘉,字奉孝,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算無遺策,用計必成,受荀彧推薦,跟隨曹操,隨曹操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一路隨戰,出謀劃策,在對戰呂布的時候,水淹下邳城,圍困呂布,在與袁紹官渡戰的時候,力排眾議,勸曹操與袁紹開戰,並且提出十勝十敗論,曹操大為讚賞,而且在自己臨死的時候,遺策安遼東,最後病死,才30多歲,在赤壁之戰的結束時,曹操曾說若郭奉孝再次,我安能有如此大敗,且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就好比漢之張良!!!

3。司馬懿,字仲達,司馬懿對曹操的貢獻確實相比前兩位差太多,司馬懿是主要活躍在曹丕和曹睿時期,為曹魏抵擋諸葛亮和平定遼東立下戰功,後來司馬懿叛亂,司馬氏掌權,晉朝的奠基人就是司馬懿!!!


小弟木村


荀彧和司馬懿屬於一個檔次,郭嘉和賈詡屬於一個檔次。依次為:荀彧 司馬懿 郭嘉 賈詡先說郭嘉。這個人有點特別。為什麼粉絲如雲的郭大神只能排在第三?原因很簡單,郭嘉既不是濟世救民的政治家,也不是戰功卓著的軍事家,戰略上依附於荀彧,戰術上依附於荀攸。荀攸獻策十二條,條條有良謀。畫策斬顏良,和曹操大唱雙簧斬文丑,官渡不疑張郃之歸從,徐淮掘泗汲於下邳等等,當為曹孟德先生之謀主。論獻計,如董昭者、劉曄者、滿寵者、蔣濟者、程昱者等等,都為曹魏的天空增添了無數筆絢麗的彩虹。董昭勸駕於許昌,劉曄引吳軍於荊州,滿寵數敗孫權于徐淮,蔣濟一句話破孫權數萬大軍等等。其上任何一人均可叫板郭大神,陳壽把郭嘉排在魏十四合情合理。有人要鬧彆扭。不服氣。郭嘉可是算死孫策。那就錯了。分明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有人又不服氣。唯有郭嘉同志支持魏武北伐,殊不知魏武在遼東九死一生,殺馬為食,穿越冰天雪地。司馬懿同志。司馬懿同志是三國時期優秀的軍事家之一,這一點沒有異議。日行百五十里,八日克平孟達,可謂兵貴神速;萬里長征,圍魏救趙直搗襄平,公孫淵授首,可謂敢於用謀;病逝的當年還平定了王凌的反叛,為自己的軍政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政治上,司馬懿早年還是克己奉公、嚴於律己的,到了後來,曹魏優秀的文臣很多,司馬懿主要還是抓軍事,在政治上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淮南大面積的屯田。賈詡同志。我一直都不把他當做自己人,自己人是多數人,自己人是曹魏人。在那個戰馬蕭蕭的年代,處於自保,小心謹慎本沒有大錯。但賈詡同志引李傕郭汜之流大鬧京師,三年間關中一帶一片凋零。官渡前夕,賈詡又以自己的利益為首選向曹老爺子投降。他就是一個遊走於官場的人精。荀彧者,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學者,漢末大族的傑出代表,品清高貴的一代名臣,三國志和後漢書先後為其立傳。荀彧在曹魏短短的二十多年間,輔佐魏武平定兗、豫,穩定河南;進而勸奉漢帝,招攬大姓名士,逐漸改變曹操政權的性質,並倡行儒術以淡化刑名之治。從當時情況看,其所進之“深根固本”、屯田拓荒、官渡用奇等計謀皆切合實際,不愧為一流的戰略家。曹操之由弱變強,統一北方,有賴於荀彧輔助之處甚多。荀彧為官期間向朝廷舉薦了大量的人才,有記載的包括這些人:荀攸 鍾繇 郭嘉 陳群 杜襲 司馬懿 戲志才 郗慮 華歆 王朗 荀悅 杜襲 辛毗 趙儼 杜畿等等。荀彧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為中國北方的統一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若論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貢獻,曹魏除了曹老爺子本人以外,無人出其右。後來官至司空,創立九品中正制並長期戰鬥在經濟建設第一線的傑出政治家陳群似乎有點荀彧的樣子。


娛楽現代人


誰比較厲害,未必是他助曹操立的多少功。而是他到哪都可以展露智慧。用三國志原話。郭嘉,程昱,董昭等,世之奇士,德疏於荀攸,謀略上相當。用羅貫中的話說,是運籌如范蠡,決策如陳平。英年早逝。可惜

那麼再來看看賈詡。陳壽的評價是,荀攸,賈詡幾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良,平都比不上。羅貫中沒有單獨評價。

顯然陳壽比後世的羅貫中更加客觀,評價更高。郭嘉的早死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也就是郭嘉善用奇謀,在官渡之戰中一戰成名。並且郭嘉早逝,讓曹操痛心不已。

拋開曹操的個人情感。賈詡才是三國最可怕的存在。從十常侍之亂,到張繡,再到曹操,曹丕。此人可以說是玩弄於股掌之間。深知人性。逐漸退隱。

要說這三人,如果賈詡有野心。把曹操玩死,充當第二個司馬懿不在話下,而且還是名正言順的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