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債養債、花式套現,小心變“卡奴”!

那些“以債養債”、“花式”套現的“卡奴”們,最終能逃脫透支的“怪圈”麼?問題還在於,“卡奴”畫像昭示出怎樣的經濟現實?


以債養債、花式套現,小心變“卡奴”!


“手頭緊就想著能不能空手套白狼,太高估自己投資水平了。”方偉告訴記者,他的信用卡透支人生是從2015年末發現P2P是塊高收益的理財新陸地開始的。


“禍福相依”,方偉僅是利用信用卡套現搞投資,最終導致資金流斷裂而逾期故事中的一例。


隱匿背後更多的是一群還舊借新,飽受信用卡過度透支之苦而形成的隱形賬單式貧困人群。通過“盲目式”投資、消費,在套現循環中滋生了另一個龐大群體,俗稱“卡奴”。這,可能是信用卡用戶逾期的大多數畫像。


以債養債

何為“卡奴”?是指在不理智情況下,大量使用現金卡、信用卡,但入不敷出以卡養卡、以債養債的人群。


彼時,方偉在一座消費水平尚可的二三線城市剛買房,每月將面臨佔工資一半以上的房貸和裝修款。這位學IT的高學歷新手投資人“借道”P2P理財嚐到了甜頭,但無奈本金不多,逐漸找到一條用信用卡套現獲得投資本錢的方式。


“當時,P2P收益率在10%-15%不等,扣除刷卡套現手續費後我還能淨賺,慢慢生活條件改善後,經濟上消費也開始放開,信用卡套現更是剎不住車。”一向自詡數學能力強的方偉每月都在算計多張信用卡的還款日、金額,“我從不逾期也不還最低額度,該套哪張還另一張,這期間的操作一直以來很穩定。”


一段時間的積累,加上徵信記錄優良,部分信用卡額度也開始慢慢上漲。巔峰之時,方偉憑藉左右手互倒的手法,收益率能到20%。


好景不長,各大P2P陸續爆雷,方偉投在5個平臺上的理財幾近覆滅,重倉的那家投資前後不到2個月。在無法完成兌付的現實下方偉資金鍊斷裂,更為可怕的是,這筆資金並非他的儲蓄金,實則來源為套現信用卡、急需待還的錢。看似如此“精巧”的手法,最後也是讓方偉倒在10張信用卡、欠款30餘萬窟窿當中的“罪魁禍首”。


“花式”套現

以套現為生,陷入信用卡償還債務的人遠不止於此。記者在幾個“卡奴”、“卡奴上岸”、“信用卡卡交流”QQ群中發現不少“惡性”信用卡使用人士。譬如,一對小夫妻用戶合計30張信用卡套現百萬去買房交首付,一頓運作後生活緊張,但目前仍未逾期。


另一小部分獲得原始資金參與賭博,待到“千金散盡”後,關機拒接催收電話,甚至拒接法院傳票,隱瞞家人是一類,另一類是家人幫忙還款仍存在漏洞。更為誇張的是,在一個“卡奴還卡”的QQ群中,隨處可見賭博、遊戲、代償等各式花色鏈接,企圖“賭一把”償還債務的人依舊不在少數。


套現的歷史與信用卡發展一脈相承。時間回溯,1985年中國市場發行第一張信用卡,從當初的2家銀行髮卡到2018年三季度覆蓋多數銀行的6.59億張數。34年間,從一家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中獨大到百花齊放,鏖戰正酣間,信用卡等零售業務收入早已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最佳貢獻者。


信用卡審批額度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是借款人年收入高低。收入層級與未償本息呈現金字塔結構,以每五萬元為分層單位,在年收入0-5萬元內的借款人未償本息餘額9.58億元,佔比39.43%;5萬元-10萬元之間,未償本息餘額為9.89億元,佔比40.69%。記者發現,年薪越高其逾期金額和筆數越少,但平均每筆逾期餘額越高。


一位從事POS機線下刷卡的陳默透露:“幫人刷信用時,最低端的是選擇額度留一半,刷出來還賬單;最高端的是額度留二十五分之一,循環滾,手續費大部分千分之六。如果金額大,手續費都好談。”


對於是否存在銀行突如其來降額導致資金斷鏈連鎖反應,陳默戲謔道:“那麼多卡,怎麼可能同時降”。


“信用卡套現的活就像有三個壺,但只有兩個蓋。為了這個把戲能玩下去,只能來回蓋。”一位資深信用卡研究人士坦言,“大量的違規用卡的比較多,套現去投資房市、P2P理財、創業等逾期潮爆發或失敗時就需要警惕信用卡不良。一般套現去消費的理由並不是很充分,這類群體完全可以刷卡消費。不良逾期就是純粹套現跑路的一部分。”


以債養債、花式套現,小心變“卡奴”!


逃脫透支“怪圈”

“你要人家利息,人家想要你本金。信用卡是用來消費而非投資。”方偉對他的套現行為悔恨不已。“徵信已經一塌糊塗,只能通過後面正常的還款計劃和及早還清逾期欠款來彌補。”方偉承認自己當時陷入一種“透支怪圈”,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去掩蓋,疲於奔命間早無法應付越擴越大的資金漏洞。


只要不逾期,銀行對於客戶套現行為無法感知嗎?其實不盡然,“對於大多數的套現行為都可以進行智能識別,但對於新型的通過APP還刷的套現,智能識別效果不夠理想。另外套現取證目前也比較困難。逾期客戶原因很多,大多數是消費超過原來自己預估的還款能力。”一家股份行信用卡中心風控人士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信用卡業務本身就是與風險事件相伴而生,小額、分散化、無抵押的授信模式遵循大數法則和規模效應的同時,帶來的必定是盜刷、欠款逾期、壞賬。在倚靠傳統存貸業務收益不斷壓縮的銀行盈利前,信用卡等零售業務收入早已成為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按照信用卡規律,從髮卡到產生不良當中有時間差距。比如18年發的信用卡,會在19年或者19年下半年才會在不良中體現。”一家華東地區上市銀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信用卡盈利模式收罰息、滯納金等就意味著對不良是有容忍度,測算下來在3%以內,算是全行不良2-3倍。除此之外,信用卡的不良催收中並非大量都是壞賬客群,據我們經歷,一半以上的客戶資金是能清收。從盈利的模式來說,客戶逾期對銀行信用卡應是有收益的,只是如何把握一個度。”


除此之外,信用卡業務不良資產還可以“打包”,用證券化形式進行售賣。“不過解決壞賬,將其賣掉不是最佳方式。信用卡風控不等於把客戶堵在門外,而是如何經營。更像是賭申請人的工作、收入、社會地位等資質有沒有風險。”上述資深信用卡研究人士坦言。


最終“渡人先渡己”,方偉開始按月定量的制定還款計劃,他準備兼職用四年還完30餘萬元卡債,並暫停使用信用卡。直至達摩克里斯之劍落下,此刻又有多少人在信用卡套現、逾期、欠債中往復循環、進進出出……

以債養債、花式套現,小心變“卡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