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卡奴」正逐漸變爲「卡主」究竟什麼原因

許多卡友都存在以卡養卡狀態 如何把卡奴轉變成卡主?

近期,工商銀行推出了首張以人氣偶像為卡面的信用卡,希望用流量明星來為信用卡“引流”。在競爭激烈的消費金融市場,信用卡機構開始下沉客戶群體,深挖客戶需求,“卡奴”正逐漸變為“卡主”。

近年來,消費金融市場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信用卡行業發展也遇到了重要窗口期。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44張;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5.8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信用卡機構紛紛各顯神通,明星代言、定製卡面、線上申請等營銷方式層出不窮。“銀行賣力營銷的背後,是目標客戶的年輕化。談起最近信用卡推出諸多“時尚”的營銷活動,工行牡丹卡中心總裁王都富表示, “什麼人更需要消費信貸?當然是年輕人,他們是消費的主力軍,更是銀行的重要客戶。”

過去,信用卡機構更多出於風險考慮,將目標客戶定位於中高端客戶。但隨著誠信體系不斷健全、人們消費觀念發生改變,18歲至30歲的年輕客群正逐漸成為信用卡主要的髮卡和服務對象。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互聯網新生代”,年輕客群消費慾望更強,小額低價的常用品分期佔比高於其他客群。這類人群享受消費、樂於分享,體驗好的產品與服務往往會通過互聯網傳播,轉化為消費力。

為了應對“互聯網新生代”客群的消費行為變化,傳統金融機構正在積極轉型,從營銷到定價緊盯年輕客群需求,甚至在宣傳推廣方面也盡力貼近他們的社交圈與話語習慣。

“現在年輕人到網點越來越少,購物消費都通過網絡完成,守株待兔的營銷方式已經不適用了,信用卡需要全方位擁抱互聯網。”王都富說,2017年年初工行信用卡新增用戶來自線上的不到6%,目前這一數據已躍升至75%。

當下,各行信用卡緊盯年輕客群需求,不僅卡面追求“高顏值”“時尚感”,而且積極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擴大移動支付應用場景,並加大與平臺電商、影音文娛、社區便利店、餐飲商圈等商戶跨界合作。

在互聯網的助力下,消費者的消費信貸獲得率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市場出現了多頭借貸、過度授信等問題,信用卡行業面臨風險增大的壓力。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11.48億元,同比增長近17%。

“這幾年信用卡領域的風險演變很快,以前主要面對信用風險,現在輸入性風險、欺詐風險不斷攀升。”王都富說。隨著線上渠道迅速成為獲客的主渠道、客戶年齡逐漸年輕化,消費信貸呈現出申請簡單、審批快速等特點,信息不對稱給信用卡機構風險管理帶來挑戰。

在信用卡轉型發展過程中,傳統的風控模式顯然不夠用了,大數據風控或成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當下,多家銀行都成立了大數據決策中心,通過大數據風控加強信用卡受理環節的信息校驗,提高欺詐申請偵測水平,結合額度使用、逾期情況等差異化動態授信。

從“卡奴”到“卡主”的轉變不光是信用卡機構一方努力,還需要刷卡人正確經營信用。專家表示,在信用卡機構調整風控措施的同時,年輕的消費一族也應學會為自己的賬單負責,形成正確並適合自己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避免過度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