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馬上就是農曆三月三了,到了南方吃烏飯的時候了。

第一次看到南燭樹的時候,當人們告訴我這種樹葉可以用來做烏飯吃,我感到非常驚訝,還有這種做法!

今天看到馮老師家用楓香樹葉做烏飯,再一次打開我的眼界。

世界很大,我們對外部世界存在的無知也越多。要想不做井底之蛙,就得多讀書、多出門看看、多學一門語言、多接觸陌生事物、多和異端邪說打交道。

所謂見識,所謂視野,都是從中而來。】


東西看到的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對外面的世界也越充滿飢渴感,希望瞭解得越多,這就是見識的意思吧!


禮失則求諸野。要尋找到漢族古老的風俗習慣,就要去百越諸系的少數民族中去找。


早上看馮老師家正在做烏飯。江浙閩粵地區的畲族也做烏飯,用的是南燭葉;雲貴廣西地區壯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卻用楓香樹,馮老師是雲南瑤族,如果不是他發朋友圈,我都不知道世上還有另一種烏飯的做法。


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吃烏飯是古代長江流域南方人的習俗。烏飯又叫青精飯。南北朝《荊楚歲時記》說烏米飯是“寒食取楊桐葉染飯,其色青而有光”。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寫的《贈李白》一詩中有:“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羶腥,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可見,在唐朝之前,吃烏飯其實是古代漢人的習俗。


烏飯做法是摘取南燭樹葉或者楓香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烏色之飯。不過看廣西有的少數民族也用三角楓樹葉做黑糯米飯,估計是他們覺得跟楓香長得像,湊合湊合吃吧!


江浙的朋友說,他們做烏飯,會在南燭葉里加一些楓香葉,這樣做出來的烏飯會更加清香。跟不知烏飯是何物的湖廣地區的人相比,他們的生活過得太精緻了。


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楓香就是楓樹,後來臺灣人亂叫,把那些秋天紅葉、帶有芳香的槭樹也喊成某楓,比如日本紅楓、三角楓,搞得我們槭樹、楓樹傻傻分不清。


楓香和槭樹裡面的三角楓有點像。但楓香是金縷梅科,它的葉片的裂紋是鈍角,像鴨蹼;三角楓樹葉的裂紋是銳角,像雞爪。果子也不一樣,楓香樹的果子像毛球,三角楓的果子像豆莢。兩種樹不是一個家族,就像鱷魚和鯉魚的關係一樣,名字裡都有個魚,但根本沒關係。


荊楚清明美食:除了薺菜煮雞蛋,還有一碗烏米飯


吃烏飯不是因為窮和饑荒,反而是生活儀式感的一部分。吃烏飯的節令是三月三上巳節,這是個道教節日,吃烏飯用以修禊;佛教傳入後,四月初八是佛祖誕生日,人們也就把仙家食物用來供佛了,所以四月初八也吃。我們湖廣地區現在就剩下薺菜煮雞蛋了。


人這輩子要不斷增長見識,才不會像井中之蛙一樣固執己見。這些天在各種群裡看大家爭爭吵吵水火不容,其實那些狹隘偏執的衛道士的看法從何而來呢?


有的人大學畢業後,他的知識從此凝固焊死在這個時候,不去多學點其它的語言,不去讀外國書,不去多接觸一些異端邪說,人的腦子固化了,什麼道理都聽不進去了!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看什麼,不是遊山玩水放鬆心情,而是以路為書增長見識。願我們大家共勉,勤修閉口禪,少說瘋話,不要用那單薄可憐的知識體系去解釋這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了!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