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創世神馬爾杜克創作萬物側重於為"神" 安排秩序,為 "神界"、"人界" 和 "冥界" 的神安排職責。

《聖經· 創世紀》則側重於對"物" 的創造。《埃奴瑪·埃裡什》中馬爾杜克神將天空分為三重天: 上天層、中天層和下天層, 分別住著安努、恩利爾和日月星辰各種神靈,後來馬爾杜克又委派了300安努那諸神瑏瑤 和300 伊基基諸神瑏也居住於此。天空中神的秩序建立之後,馬爾杜克則開始建立大地表層的秩序。史詩中描述到諸神為了感謝馬爾杜克,為其在大地表層修造了巴比倫城,並使之成為諸神舉行聚會、獻祭或者其他活動的場所,之後馬爾杜克神又將 人類安置於該區域。在大地表層下面的世界阿普蘇,馬爾杜克將水神埃阿安排為主神,又分配其他600伊基基諸神跟隨埃阿, 維護阿普蘇的秩序。最後,剩餘300安努那諸神被安排到阿普蘇之下的世界,各司其職。至此神界的秩序被建立完畢。

在《聖經·創世紀》中則著重描寫上帝造出的世界萬物,上帝造出了光、天地、大地、各 種樹木和菜蔬、分出了白晝、星辰、魚、飛鳥、野獸、昆蟲、人等等。為何兩個民族的創世史詩 中的側重點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這和兩個民族的 宗教信仰有關。古巴比倫人是典型的多神崇拜, 他們崇拜的神成千上萬。天空中、人世間、冥 府,有著數不清的神靈,人們想安居樂業,先得 解決好神靈的秩序,使之各守其責,人間方才太 平。因此《埃奴瑪· 埃裡什》的重點是要安排好這些神靈的秩序。猶太人他們崇拜的神只有上帝耶和華, 耶和華之外沒有真神。因此,猶太人的創世史詩中,唯一真神耶和華控制著所有一切,他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神靈創造宇宙萬物的手段不同。

《埃奴瑪·埃裡什》中馬爾杜克神是用一種相關的物質去創造另一種物質,而 《聖經·創世紀》中的所有物質則是在上帝耶和華的言語中創造的。如《埃奴瑪· 埃裡什》中, 馬爾杜克神用提爾馬特的屍體創造了天和地;用她的唾液去製造雲彩和波浪;用她的眼睛去製造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用她的乳房去製造高山;用她的尾巴製造天地之間巨大的紐帶;用她的胯部做成天空的支柱等等,這些都是在用一種物質創造另一種物質。

而《創世紀》中,所有的東西都在上帝耶和華的言語之中產生。比如: "神說, 要有光, 就有了光;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 將水分為上下;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所有物質的產生都是用 "神說" 而形成的,而且在耶和華創造萬物之前,都要進 行一段宣言, 說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埃奴瑪· 埃裡什》中這種創造萬物的方法可以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來解釋,包含了古巴比倫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那麼《聖經· 創世紀》 中上帝耶和華創造萬物為什麼都要通過 "說" 的方式呢? 從宗教學上看, 猶太人信仰的是一神教,猶太人的神是指上帝耶和華,他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他是無所不能和不可替代的神靈,所以人們把現行所有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說成是上帝耶和華的安排,並且以一種最簡單容易 "說" 的方式將萬物造出,更加突出上帝耶和華的至高無上。並且在 每一事物被創造出來之前都附上一段耶和華的宣言以證明其做法的合理性,從而使他的話語更具有說服力,更具有真理性。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當時猶太人處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與埃及文明夾擊之中,經常面臨危險,為了在絕境中求得生存,為了將各分散的血緣部落統一聯合成共同聯盟,於是利用神教逐漸打破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傳統宗教形式,使不同部落、不同氏族和不同血緣的人們在神的感召下重新聯合。並且領導者把本民族的意志附加在上帝耶和華的意志之上,讓領導者的命令富有神靈的色彩,從而達到一種政教合一的效果。

從文學創作方式上看,《聖經》被寫成文本之前, 已被世代口口相傳。敘述者是真實作者的替身, 是上帝耶和華的傳聲筒,一般不對傳說內容進行解釋和評說, 言辭不加任何藻飾, 敘事十分簡潔,因此都採用 "神說" 的形式。猶太人這種上帝意志創造世界的神話,還可能受到了古埃及文明的影響,孟斐斯的普塔神是古埃及的三大創世神之一,"普塔用他的心(智慧)構想出宇宙的部分,並且用他的舌 (命令) 使它實現。正是該種 "以意創造"、"以口命令" 神話方式的典型代表。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人類誕生之異同

人類的創造是創世神話中最核心的內容,解決了人從哪裡來的問題。在自然科學研究水平十分低下的古代社會,人們只能將這一行為歸結為超自然的神力。在 《埃奴瑪·埃裡什》和 《聖經·創世紀》中都描述了人類創造的過程。兩者在創造人類的主體、原型、目的和人類地位上非常相似。

首先,在兩個民族心目中,人類的創造者都是至高無上的神靈。史詩 《埃奴瑪·埃裡什》中人類創造者是馬爾杜克神, 《聖經· 創世紀》中則為上帝耶和華。這兩位神靈在兩個民族的神話體系中都是至高無上的的神, 享受著崇高的地位。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馬爾杜克神

其次,兩個民族都選擇了神來作為人類模樣的原型。在 《埃奴瑪·埃裡什》中,人類的模樣來自於馬爾杜克的父親水神埃阿。 《聖經· 創世紀》中,上帝耶和華則是按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第一個人———亞當。神都是以自己為模型去創造人類,這一方面反映了神認為自己的形體是完美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則是反映了人類希望自己能像神靈一樣擁有完美的體魄以及無窮的力量。再次,神靈創造人類的目的一致。在 《埃奴瑪·埃裡什》中這樣描述到:"我將要製造人類,他們要承受起諸神的負擔, 讓諸神得以休息。"瑏瑨可見馬爾杜克神創造人類是為了讓其承受諸神的負擔,從而使諸神得到解放和休息, 目的明確。

《聖經·創世紀》中 上帝創造人類的目的是讓人類管理各種食物,為神服務。這些相似的想法也許是人類對於自己必須要勞動這一現實所做出的意識形態上的反映,他們認為自己現在所承受的一切都是神靈的安排,必須無條件承受。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最後,對於人類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兩個民族都毫無意外地選擇將人類地位置於神靈之下。在自然面前,人類是極其渺小的,人類只有依靠神的庇護才能得以生存。這種觀念和兩個民族所處的較為兇險的自然環境有關。對巴比倫人而言,兩河的不定期氾濫和外族的入侵始終是他們所面對的極大隱患。大洪水隨時會淹沒農田、沖毀家園,巴比倫尼亞地區的土地鹽鹼化問題也日益嚴重,不斷地蠶食著人類可生存的家園。再加上 "美索不達米亞始終面臨著極大的危險,文明而繁榮,但缺乏自然屏障,這吸引了山民和平原居民,他們可以輕易地進行掠奪。 這一切導致了兩河流域人們的焦慮與恐懼心理。於是他們把這一切都歸結為神靈的操縱,宇宙中的一切無不由神來主宰,神是公平正義的,人類所遭受的一切苦難都是由於人類對神靈的疏忽和褻瀆造成的。

"與神相比, 人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下賤的生靈而已。而對於猶太人來說, 他們一直流離失所,多災多難,但他們的內心卻始終堅信有一位擁有無窮力量的救世主將把他們解救出水火之中。因此 《聖經》必須要把耶和華的地位置於人類之上,這樣才能使猶太人民始終堅持對上帝耶和華的信仰。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雖然,巴比倫人和猶太人在人類創造方面具有較多的相似性,但在創造人類的細節方面也存在很多差異。首先,創造人類時兩位造物主使用了不同的介質。在 《埃奴瑪· 埃裡什》中, "他們懲罰了他 (金古), 並使他的血流出, 用他的血液做成了人類"。瑐瑢 在巴比倫人的觀念中, 人類是由罪神金古的血液製成的。而在 《聖經·創世紀》中這樣描述到: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 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

可見,上帝耶和華造人所用的介質是 "泥土",並且將自己的生氣吹在泥人的鼻孔裡, 泥人便成了活人。這種造人的方法和中國創世神話中女媧造人細節很是相似。那麼為什麼 《埃奴瑪·埃裡什》選擇用罪神的血液造人,而 《聖經· 創世紀》選擇用泥土和神的 "生氣" 造人呢?其實 《埃奴瑪·埃裡什》中提到: "人是由叛亂的天神的骨血創造出來的 (因此人生來即帶有 '原罪'),必須服務於天神, 沒有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目的是讓人們時刻謹記自己生來就是有罪的,自己身上流淌著的是罪神的血液,定要安於現狀,不可做任何違背神和神在人間代表的事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情,這樣才能洗刷自身所帶罪孽。 "這明顯地暴露了統治者要求創作該史詩的目的———神化世俗王權,懾服所有城邦民眾對巴比倫王權的絕對服從。 《聖經·創世紀》中上帝耶和華用泥土造人,這與土地在猶太民族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分不開的。對猶太民族而言,無論是發展定居 農業還是進行遊牧農業,土地對他們而言都具有 重要作用,沒有土地他們就無法進行生活。

我們知道猶太人自古就處於一種遷徙狀態,沒有固定 的居所,他們非常希望能夠擁有一塊固定的土地進行生產與生活, 這就是猶太人對土地的情節。上帝在用泥土造人後,對著泥人的鼻孔吹了一口 生氣,這樣泥人才變成了活人,之所以要這麼描 述也許是猶太人認為上帝吹的這口 "生氣" 代表著人類的意識和智慧,人類的意識和智慧就是上 帝賜予的,以後人類無論多麼有智慧也不會超過上帝,上帝的智慧是無窮的。再者人類身上擁有上帝的 "生氣", 只要虔誠的信奉上帝, 便可達到和上帝心意相通,這也許是另一層用意。

此外,兩個民族對於人類的生命價值具有不同的理解。《埃奴瑪· 埃裡什》所描述的主要是神界的故事,關於人類活動的涉及得較少,全文1000多行只有寥寥數行提到人類的信息。內容也只涉及到人類是被神創造出來的,是為神服務的,並且是使用重罪神的血液創造的,之後再沒 有任何關於人類的說明了。因此這篇史詩只解決 了人類的起源問題,對於日後人類的進化與發展並未涉及。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而 《聖經· 創世紀》總共50 節, 後面的47節都在描寫猶太人先祖們的活動。前3節不僅講述了上帝造人過程,而且還講述了上帝 為了人類日後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所做的一切賞賜,這便體現了上帝對人類的關懷。在 《創世紀》中,神已經不再是故事的主人公,而換成了 猶太人的先祖們,雖然通篇神一直存在,但他只 是起到指引人類的作用。上帝耶和華仍然是至高 無上的,但人類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 能夠分辨出善惡美醜,有了道德觀念。這些都是《埃奴 瑪· 埃裡什》中沒有涉及到的, 也正是《聖經·創世紀》中對生命價值的體現。

創世神的異同

馬爾杜克和上帝耶和華分別是兩個民族心目中的創世主,是至高無上的真神。這兩位創世神在形態上和性格上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他們所呈現出的人物形象也是對當時社會背景的一種反映。

首先在形體上,兩位創世神具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埃奴瑪· 埃裡什》這樣描述創世神馬爾杜克的形象: "他長得比較高, 在各方面都遠超諸神,他的胳膊和腿精緻的令人難以理解,不可能去想象,也很難去想象,他有四隻眼睛和四隻耳朵,當他動一動他的嘴唇,火就會從它的嘴裡噴出,令人生畏的是他那四倍強的察覺力,眼睛同時能看到每一個方向, 在諸神中他是最高的, 他的外形超群,他的手腳是巨大的,在出生之時就已超越眾神。馬爾杜克在巴比倫人眼中完全是一個高大威猛、武力超群、天生異賦的英雄形象。而在 《聖經·創世紀》中上帝耶和華則被描述為一個不具形體的精神存在, 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過人的唯一神。同樣是至高無上的神靈,為何形象差距如此之大呢?我們可以從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中去尋找答案。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馬爾杜克神

馬爾杜克神的地位最初並不像史詩中描述的至高無上,最初馬爾杜克神和巴比倫城都名不見經傳,馬爾杜克神的地位隨著巴比倫城的興起而逐步提高。巴比倫王朝第六王漢穆拉比時期,巴比倫城由一個阿摩利國家的都城逐漸變成了一個統一兩河流域地區的龐大帝國的都城,因此馬爾杜克神的地位也一躍而上。從 《漢穆拉比法典》開篇首句 "當至高的安努, 眾神之王, 和恩利勒, 天地之主,國土命運的主宰,把全人類的統治權授與恩基的長子馬爾都克" 中我們可以發現, 在巴比倫第一王朝時期馬爾杜克已經開始獲得整個人類的統治權利;

"到伊辛第二王朝的時候, 巴比倫城成為名副其實的兩河流域的中心,馬爾杜克成為諸神之王。"

此時馬爾杜克真正成為諸神之主。縱觀兩河流域歷史的發展,可以發現這種地位的變化是建立在武力戰爭基礎之上,馬爾杜克神作為巴比倫城的主神必然要被塑造成一個武力超群的武士形象,從而彰顯巴比倫城在其他城邦中的實力與地位。而且自古兩河流域的國家就具有尚武這一習性,故馬爾杜克神的形象刻畫完全是對當時政治形勢和文化內涵的一種反映。而 《創世紀》之所以要把上帝耶和華塑造成為不具形體的唯一真神形象也是由於猶太人的歷史發展需求所致。弱小的猶太人處於多民族文化的邊緣地帶,時刻面臨著被侵吞的危險,所以他們希望創造出一位具有民族特色的超自然神靈,以維護族群的團結和統一。

"摩西 '十誡' 因此早早地提出上帝的 '無形' 和 '唯一神' 這兩個極具排他性的特點。上帝的 '無形' 使猶太民族能夠降貶其他民族偶像神靈的神力,而 '唯一神' 的特性則可以從根本上否定了其他神靈的在。"這兩個形象特徵完全是為了迎合猶太人的實際需要而刻畫的。 "正是這種排他性, 使希伯來人確立起一神觀。"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其次,馬爾杜克和耶和華在性格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埃奴瑪· 埃裡什》只是單純地描述故事的發展過程,不涉道德觀念。史詩主要描 寫馬爾杜克的行為, 而對其內心情感刻畫較少。馬爾杜克與提爾馬特的戰爭場面,馬爾杜克在打敗提爾馬特建立神界秩序後,諸神為 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為他修建巴比倫城和城內的神廟,還用了50 個榮譽稱號讚美他。這些描述體現出了馬爾杜克神的驕奢與享樂,與人類統 治者安邦定國後的表現如出一轍。這種形象刻畫也同時體現猶太民族的尚武精神—征服與勝利。

而 《創世紀》則體現了上帝耶和華多方面的性格。上帝在創造出來人以後,又賜給人類生存 所必須的物品,體現上帝的仁慈與慷慨。當上帝耶和華知道是蛇引誘夏娃吃了禁果以後,大發雷 霆,便對蛇、夏娃和亞當下了詛咒;當他知道該 隱殺了他的兄弟亞伯之後也對該隱設下了詛咒; 後面還有很多人犯了錯誤,耶和華都會對其進行 詛咒,這些又體現了耶和華的賞罰分明與嫉惡如仇。

西方神話中的創世神:馬爾杜克和耶和華

其實作為至高無上的神, 他可以隨心所欲, 但是耶和華並無這般行為,而是與人類之間建立 了一種契約關係,人類如果遵守契約,耶和華便 會保護他們,否則將會降罪於人類,這又體現了 耶和華性格中的公正與平等。其實耶和華的性格 中也有自私的成分,比如當亞當、夏娃偷吃了智 慧樹上的果子之後,耶和華就決定將他們趕出伊 甸園,原因是害怕他們再去吃生命樹上的果子會變得和他一樣長生不老;還有當耶和華看到人們 在修建頂端入天的塔時,開始心生畏懼,害怕日 後沒有人類做不成的事, 於是便變亂他們的語言,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因此這個塔便得名為 巴別通天塔,這裡的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雖然

《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上帝耶和華是一個既仁慈、慷慨、公正無私,又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更比不上 《新約全書》中的上帝耶穌那麼無慾無求、仁慈友善、寬宏大量、普度眾生,但這也正是耶和華真實的一面,更貼近於人類性格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