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中的“附加值”現象

技術創新中的“附加值”現象

我曾經問自己:工業互聯網最容易想到的用途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遠程的設備監控和管理。這麼容易想到的工作,為什麼做這事的企業不多呢?

其實,做這事的人也不少。油田、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設備管理是這樣,運輸工具的跟蹤管理也是這樣。只是多數企業沒有這麼做。事實上,創新發生的邏輯往往是:想到不難,技術要求不高、做到也不難,但有經濟價值就難了。

技术创新中的“附加值”现象

經濟價值與應用場景有關。這些場景的特點就是設備往往處於荒郊野地或移動中、管理困難,故而技術的經濟效益好。技術的價值隨場景變化。但經濟上划算不划算並非“非黑即白”,而是逐步過渡的。

在大型企業中,往往有些經濟性尚可的場景。但是,與前面提到的場景相比,“遠程監控”往往是可做可不做的。如果國家鼓勵或者有政治、戰略考量,企業就會做,反之就不會做。一般來說,勞動力成本高、勞動環境差、遠程化風險小的場景會更適合一些。如石化企業中監控管道、在鋼廠集中化高爐監控等。但是,這些做法在先進地區、在大廠做划算,在小廠、在落後的地區就不太划算。

當前要推進先進技術的應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這些技術增加“附加值”。也就是說,除了監控遠程化,還有其他的價值。比如,減少維護人員、提高維護質量和安全性、設備管理更加精準、資源配置全局優化等。GE的Predix想做飛機發動機維護,就是這樣的做法。

現在看來,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含量”往往在附加值這一部分。而這些附加值,往往以APP的形式去賣。

有了“附加值”,用戶得到了好處,技術推動就會比較簡單。而關於“附加值”的技術,技術含量往往也是比較高的。現在看來,大企業的IT部門,可能有機會做那些不需要附加值的項目。而市場化的公司卻必須有了附加值才能有競爭力。技術的市場競爭,往往不是技術本身的競爭,而是附加值的競爭,

有件事情很有趣: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經濟性差的項目,經濟性可能會逐漸好起來。很多技術的先行者,就是靠做經濟性差、技術含量低的項目發展起來的。事實上,技術成長的邏輯往往是“久久為功”:一個普通的技術做久了,技術上的BUG越來越少、穩定性越來越好。等到市場真正變大了,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高技術了。

這樣的邏輯,不僅適合工業互聯網。很多創新都是這樣。如此看來,在高科技發展的初期,爭取到做事的機會往往最重要。

技术创新中的“附加值”现象

Wechat:Sino40

技术创新中的“附加值”现象

德國製造創新成果100講

匯聚100+德國創新工業科技

持續更新中...

【德國製造創新成果100講】近期更新

第30講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第31講 | 全球第一個應用於機床的全碳纖維電機主軸;

第32講| 基於深度學習的質量控制;

第33講 | 機器人智能柔性電容傳感器;

第34講 | 基於自主無人機的數字化倉庫管理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