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說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的說法?

寰宇溫情


先上圖,讓讀者對林毅夫這位國內著名經濟學家有個直接的認知。然後,俺再告訴您:為什麼這是個不值得信任的傢伙。



眾所周知,國家拉動經濟的方式可分三大類:投資、出口、消費。俗稱“三駕馬車”。為什麼三駕馬車就能拉動國民經濟發展呢?一一根源在於消費!

以投資為例,當國家將公民稅收投資於基礎建設,比如高速公路,人的出行效率與貨物的交換效率自然大幅提高了。這種投資就是拉動了經濟發展,社會因此加速前進。

但是,投資存在一個邊際遞減性。還是以高速公路為例。廣東省第一條高速公路一一廣深高速,自開通以來,車行如織,賺到盆滿砵滿。廣東第?條高速公路一一西部沿海高速,空空蕩蕩,虧的掉了底褲。為何如此?消費沒了。當你使用了高速公路,這就是一種消費。反之,一條無人使用的高速公路,就是無效投資。生產無人消費的產品,當然就會虧錢。

再說出口。生產出口商品,是因為進口國人民的消費需求。出口國生產者自然也就賺錢了。自身的消費力相應增強,出口國經濟也就被拉動了。這個道理更加淺顯直觀。

無論投資還是出口,最終的目標都是提高本國人民的消費能力,即拉動內需。當一國老百姓都很富裕,消費能力強勁,該國經濟自然發展良好。這就是發達經濟體特別強調藏富於民的根本原因。只有國民富裕了,消費能力上去了,內需強勁,國家才能實現良性發展。民富,才能國強啊!


林毅夫先生,作為一名不靠譜經濟學家,在當前特定的國際貿易大糾紛的局勢前,不惜完全否定基本經濟原理,拋出他的“陰謀論”,這種人的人品也就可想而知了。

順便再提一句,近十年來,東北三省的採取的各項經濟舉措,就是執行這廝的理論。結果,大家早已一目瞭然了。


猴思猴想的生活態度


消費不僅僅事關經濟增長,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重要實現途徑

先不必過度解讀林毅夫的“陰謀論”,我們來捋清楚問題的本質。其實,林毅夫說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的陰謀,本質上是說消費不能拉動經濟增長,只有投資才能夠拉動。

何謂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學家S·庫茲涅茨曾就此下了一個廣為接受的經典定義:“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以定義為給居民提供種類日益繁多的經濟產品的能力長期上升,這種不斷增長的能力是建立在先進技術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識之相應的調整的基礎上的。”可見,經濟增長的核心在於“增長的能力”,

這與林毅夫強調投資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庫茲涅茨的定義隱含了投資與消費必須相匹配的內在邏輯,亦即投資要能夠“為給居民提供種類日益繁多的經濟產品”。

因此,與其說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不如說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發展思想領會不深,筆者認為,消費不僅僅事關經濟增長,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重要實現途徑。投資毋庸置疑立竿見影地拉動經濟增長,但是片面強調投資的唯一作用,恐怕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將產生嚴重誤導,因為低效率的投資、不能匹配消費升級的投資、為“趕英超美”而進行的投資、不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投資等等,將不過是“飲鴆止渴”。

因此,認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論是直接作用還是間接作用),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投資與消費更加匹配,將更加有利於現代化經濟增長,也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要義。


盤和林看經濟


我們先來看看經典的消費驅動理念是如何拉動經濟的:人們購買商品,企業就能夠獲得利潤,同時可以繼續生產來滿足消費者,這樣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生產----銷售----獲利----生產。

一個不斷盈利的企業,可以擴大生產增加就業,提高員工待遇和福利,加強研發提高產品檔次等,而員工有了錢,又會在市場裡進行消費。如果這個局面在全國擴大了,那麼就對經濟起到了推動作用。


和美國相比我國內需程度低,潛力大,所以當外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擴大內需就會不同程度的被提出來,看似是一條包治百病的良藥。

這個藥方好開,但藥卻比較難抓,內需不是說擴大就擴大的。一個人是吃饅頭包子鹹菜還是海參鮑魚燕窩不是說一句“你就不敢吃點好的嗎?”就能解決的。

蘋果手機剛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買不起,但是很多人都想擁有一部,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這個需求沒有經過刺激,而是自發的。有的人用一個腎換了一個蘋果,這就是消費過度,消費過度的結果是,蘋果已經不再代表時尚,傷口及後遺症的調理還在繼續。所以最好的經濟拉動消費是自發的,即使刺激都不能超過人們可承受範圍之內。


現實中很多人是不願消費、不敢消費。房價之所以漲,不是因為有錢人買好幾套,而是因為工薪階層的剛性需求,消費的主力還是工薪階層。目前工薪階層是不敢消費的,沒有買房的要攢錢買房,要不連媳婦都不好找,買了房的要專心致志還房貸,10000月薪8000月供,再怎麼刺激都沒用。

當然了房子只是一方面,其實縛住我們的東西很多,父母老了怎麼辦,自己生病了怎麼辦,行業蕭條失業了怎麼辦,有了小孩怎麼養,怎麼教育?我身邊就有一些人,為了首付攢了一些錢,可是偏偏不巧趕上了一場病,雖然可以報銷一部分,但是短期內已經沒有首付的能力了,如果房價再漲,估計這一錯過就是一輩子。


還有些不想國內消費,即使是必需品,原因是國內產品不屬於信得過產品。有一個很火的詞叫“海淘”,澳洲買奶粉,歐洲買包包,韓國買胭脂,日本買馬桶等。有時候千辛萬苦海淘到國產貨,那也沒有關係,因為外銷和內銷品質是不一樣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在國內企業盈利後大部分不會用來提高產品品質,也不會提高員工待遇。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得出我們的結論了,林毅夫說的對不對我不知道,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想通過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效果差還不具有可持續性。


徐徐成翔


林毅夫說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這種推測沒什麼證據,有點像陰謀論,這應該只是不嚴謹的表達。但是,林毅夫對“消費拉動經濟發展”的說法持批評態度,這種批評是對的。

“消費刺激經濟發展”是凱恩斯經濟學的核心要義,這是西方現代主流經濟學的信條。從正確的經濟學(奧地利學派經濟學)來看,它確實是錯誤的,不獨中國人苦其害,西方人也受到這種錯誤經濟學的禍害,應該早早拋棄。

消費不能刺激經濟發展,儲蓄和投資才能。生產需要資本品,資本品就是儲蓄的節餘,用於投資再生產的財貨。資本越豐富,用於再生產的東西越多。這些財富被企業家所用,用於投資再生產,從而創造更多財富。

在此期間,消費是起到消耗的作用,它本身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和目的,無可避免,卻不能促進經濟發展。而強制過度的消費,意味著資本品消耗,會對生產造成損害。消費經濟學的提倡者是凱恩斯,他本人甚至建議,政府應該組織一批人到沙漠建沒有價值的金字塔,或者挖坑填坑——有沒有效益不要緊,最主要的是有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而在奧地利學派看來,這顯然是荒謬透頂之舉——不以創造財富為目標的瞎折騰,消耗了最寶貴的財貨資源,人的時間和勞動。純粹的消費之舉,怎麼會帶來財富的增加呢?因此,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在各種場合批評戰爭、浪費和徵稅,這些政策會造成資本的消耗,損害經濟的發展。不僅如此,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還譴責一些鼓勵消費的政策。比如政府規定低於市場水平的利息,對資本徵收利得收,還用通貨膨脹鼓勵消費。這些政策都是對資本積累的損害。

說完這麼多,也許你就理解。凱恩斯刺激消費,鼓勵消費的做法有多麼荒謬。消費是無須鼓勵的,應該鼓勵的是生產。只有儲蓄和投資得到保護,生產得以發展,消費就是自然而會會有的事情。這就是薩伊經濟學的核心,可惜已經被凱恩斯經濟學的流毒掩蓋住。林毅夫老師譴責消費經濟學,是一次很好的正本清源。確實,真正能夠拉動經濟增長的,只有投資。

不過,林毅夫老師也有不足,他是比較相信:政府投資會有高效率。至少在其些情形下,政府應該主導投資。而我認為,政府主導的投資,效率太低,難以核算利潤,很容易造成決策失誤,造成大量浪費。這種政府投資,往往最終沒有變成投資,而是變成消費——為官員的豪賭買單。真正應該鼓勵的是投資,是民間私營企業的投資。

張維迎老師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埋葬凱恩斯經濟學》。他在文章中憤怒抨擊凱恩斯經濟學的禍害,同時也批評政府投資的邏輯。張維迎是目前國內對自由市場堅持較為徹底的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和他有過多次交鋒辯論,很值得一看。不過,他們對西方經濟學都有一個共同的不滿,那就是對“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這種學說的反思。


菁城子


消費在西方是經濟活動的主要方式,因為他們的工農業生產水平高,生產效率高,已經沒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了。歐美的工業發展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擴張產業領域。比如近幾十年的互聯網產業。

但是中國的工農業生產效率低,工業化程度還不高,範圍也不普及,還有大量農業人口。中國要想發展經濟,就要工業化。工業化就是城市化,讓農業人口脫離土地,進入城市。只有城市化和工業擴張,才能擴大市場容量。比如在農村,由於居住分散,就不會有商業區,不會有公共交通,大眾文化娛樂設施等服務業。

目前中國的工業化水平低,產品以低端為主,主要出口歐美髮達國家。現在歐美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目前與歐美貿易爭端加劇就是因為國內對歐美高端產品需求少。需求少是因為收入分配嚴重兩極分化。

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為低端產能開拓新市場,轉移低端產能,發展高端工業,推進城市化。新市場只能在亞非拉擴展和培養。一帶一路就是建設中歐之間的空白地帶。中國的低端產能不僅是指工業材料,鋼鐵水泥,建築業和房地產也是低端產能。房地產作為低端產能的主要問題是佔用國有銀行資產。政府可以關停基礎工業材料的鋼鐵水泥生產,但是不能讓房企倒閉。房企的資產是兩頭伸手。一邊從銀行貸款,一邊從民眾收房款。

由於911後中國為了刺激經濟,增發了大量貨幣,美國次貸危機後也增發貨幣。這些貨幣大量集中於房地產,造成房價上漲和大量庫存。由於科技工業規模有限,還大量集中於國企,房企的盈利無處投資,只能繼續投資於房地產,房地產規模越來越大,國家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回籠貨幣。解決辦法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把人民幣轉移到國外。

國有企業佔據高科技企業領域,民企佔據低端產能領域。這就是現在中國的產業格局。

在經濟發展,貨幣沉澱在房地產的同時,社會貧富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大部分人們是沒有多餘消費能力的。城市房價上漲直接造成第三產業的成本上漲,城市居民收入相對減少。有產階級由於國內產業水平不足,科技創新不足,缺乏私人投資的工業領域,把資金投資於房地產。

目前國內日用消費品基本普及。各種家電價格早已白菜化。商業服務業由於城市化沒有跟上,增長緩慢。唯一可以增加的消費品就是房地產。

如果不是戶口等制度政策的約束,很多製造產業應該轉移到二線城市和中小城市。但是中小城市的制度化成本很高。企業經營外成本高,通常所說的潤滑費用。推動中小城市發展有兩個限制,一個是制度性的戶口制度,一個就是房地產價格太高。

因此房地產價格下降才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如果房地產價格不下降,即使政府推出居民收入增長計劃,投入的資金還會大量轉移到房地產上去,進一步推高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下降可以減少庫存量,銀行降低信貸風險。減少貨幣總量。

所以解決房地產問題就需要有人來買單,承擔損失。問題是由誰來承擔?

降低房地產泡沫,除了降低房價外,也要降低銀行房產貸款利率。減少新成交的房屋價格,同時降低已購房屋的還貸金額。對於接近還款期的房屋,要免除還貸餘額,或者減少還貸期限。就是減免銀行債務。


天明遙遙山海關


林毅夫有沒有說過“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陰謀”?事實上沒有。他只是反對一些建議改變國家一直以來注重投資拉動的政策導向,轉而尋求主動刺激消費的方式拉動經濟。

林毅夫在去年(2017年)年中接受採訪時,針對當時不少經濟學家主張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應該向消費拉動轉型,提出反對意見。他說:“我覺得提出這個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經濟,就是故意誤導中國。”

林毅夫認為,勞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依靠產業不斷創新、不斷升級,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則需要依靠投資。在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以後,家庭收入增加,消費者增加,投資跟消費共同變成經濟增長的組成部分

他認為,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在理論上說不通,而經驗上,也有美國、歐洲家庭過度負債造成危機的前車之鑑。 他認為消費拉動是一個政治化的議題。林毅夫重點強調,“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吃出來的,不是消費出來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投資出來的。”

總結下來,我認為林毅夫的觀點實際是這樣的:

從國家政策層面,不要試圖通過人為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國家財政的主導方向還是應繼續推動基礎設施、科技等方面的投資。通過投資促進生產力,從而拉動消費,而由投資與消費共同推動經濟增長

這種意見是完全正確的。

2018年上半年,我國的經濟增長,國內消費的貢獻超過了75%,但這不是依靠人為刺激出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即便如此,前沿性的、前瞻性的投資依然必不可少,否則生產力不能提高,就業不夠充分的話,消費擴張就只能是一時現象。

投資與消費,是必須形成良性循環的兩個輪子。投資必須能逐步帶動良性消費,消費必須反過來促進投資,由此而促成經濟增長。

最早國內消費市場起不來的時候,只能依賴出口。而當初能形成勞動密集型的依賴出口的企業,也是必須要有投資的。隨著國家發展,慢慢地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市場環境,國內消費市場也一步一步跟著起來了,而規模與重要性現在已經大幅度超過了出口市場。這可不是一年半載之功。

也就是說,我們的歷史經驗表明,我國國內消費市場的形成與擴大,是通過水到渠成,一路篳路藍縷地投資建設促動的,並不是依賴人為地、一時的經濟政策所能刺激出來的。想通過一時國家政策來刺激消費拉動經濟,這等於是無視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是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且會干擾國家正確的投資方向與產業方向,反而是不可取的。

我們必須堅持我們一直以來的成功經驗,消費應當基本徹底交給市場,而國家政策有為的方向還是應當立足於找準關鍵性的、戰略性的投資方向

應當繼續堅持通過投資來帶動消費擴張與升級,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試想,如果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迄今為止建設一般,而不是如今較為完善的局面,那麼中國人的出行成本就會比如今高得多;僅這一項就會嚴重壓制消費,那麼所謂的消費刺激與消費升級也就只能是空話而已。可見,要害就在於投資!當然,投資也得做到精準!


建章看世界




林毅夫是一個我比較佩服的務實經濟學家,是既懂實戰又精通理論的那種真正的教授,而不是將知識用於表演、炒作、騙人、賺錢的姓郎那種無良叫獸。

他說的話是很有道理的,經濟的發展、增長本質還是一個建設的過程,如果停止建設,而是一味的消耗,不斷的開源,始終是無根之水,當下洶湧澎湃,終會一去不返而斷流。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從邏輯上就是用需求去反推產出。但是需求本身需要經濟來源,人的需求慾望是隨著願望實現而無止境遞增的。但是經濟來源(也就是每一個人能夠產生的價值)卻不是隨心所欲的,這之中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缺口,這就是人類的煩惱根源,欲求關係的不平衡。


一些人會務實的因為經濟來源不足而調低需求,這就是導致市場的巨大波動而出現通貨緊縮。而一些人就會千方百計的通過借貸或者其他手段來滿足需求慾望,也就是即便經濟來源不足也不放棄消費。這就會出現一時的表面繁榮,虛假的貨幣高速循環,而導致通貨膨脹,經濟過熱,最後在來源枯竭後出現經濟更大的斷裂。

所以萬事萬物都需要一個合理的平衡,既不能人為的通過拉動消費來刺激經濟發展,也不能人為的絕對計劃去控制經濟發展的活力。而是應該更多的激活生產力和生產積極性,創造更多的生產資料,不斷的提高消費水平和質量來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理想狀態,繁榮社會經濟、文明發展水平。


之所以說拉動消費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是西方的陰謀,那是因為西方國家的近現代的發展史本身就是殖民擴張、強勢通商的掠奪史 ,現在不能明目張膽的掠奪了,就慫恿各國刺激消費,實際上就是減少出口、擴大進口,擴大市場,讓自己的產業空心化不斷購買西方的產品,使西方逆轉貿易逆差,實現順差,讓西方工業、科技重新、永遠引領世界。


謝金澎


一直以來,在拉動中國GDP增長的投資、出口和消費這“三駕馬車”中,消費所佔比重遠低於投資。因此不少經濟學家主張,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應該向消費拉動轉型,這種觀點也是本人支持和贊同的。

經濟學家林毅夫則認為,勞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依靠產業不斷創新、不斷升級,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則需要依靠投資。在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以後,家庭收入增加,消費者增加,投資跟消費共同變成經濟增長的組成部分。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在理論上說不通,而經驗上,也有美國、歐洲家庭過度負債造成危機的前車之鑑。“我覺得提出這個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經濟,就是故意誤導中國。”

在我看來,林毅夫一方面過於看重了投資的作用,沒有區分國家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差別,沒有意識到投資型經濟帶來的巨大風險,以及對於經濟體的傷害。另一方面則極端的認為消費就是像美國歐洲一樣進行透支消費。這樣片面的看待投資和消費,是錯誤的。

在分析林毅夫的錯誤之前,我們先簡單分析最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騰飛的三大重要原因:

一、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水閘放開,擁抱世界則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生產力釋放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和回報。

二、低工資低福利,也就是人口紅利。最初的工人工資是非常低的,也是沒有四險一金的,這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競爭力的關鍵,龐大的勞動力群體可以支撐中國在一定時期內走物美價廉路線贏得市場,賺取外匯。

三、低價出口原材料、粗加工產品和資源,以及在較長的時間內沒有計算汙染成本。

那麼,為什麼經濟增速開始下降呢?依然只說三個原因:

一、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人口減少,工資福利增加,人力成本增加。

二、貨幣總量增長迅速,商品成本在國際上競爭力降低,部分中低端產業向東南亞轉移。

三、中小企業各方面成本上升,無論是用地成本,工資成本,原料成本還是環保成本。

不可否認,投資拉動經濟在中國發展過程中作用非凡。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快速建設,到現在摩天大樓林立,堵城處處的繁華盛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多數農村也都通了公路,12.4萬公里的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穿越繁華都市,縱橫田野阡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投資的巨大作用。

但是,投資主導的經濟體,一定會遭遇如下問題:

一是投資拉動經濟的方式下,投資回報遞減規律的作用會日益明顯。投資的效果會越來越差,直至沒有效果。

一個交通不便但是物產豐富的地區,修通一條高品質的公路,自然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得經濟騰飛。如果過一段時間再修一條公路,那麼第二條路的實際效益就大大降低,而第一條路的效益也被拉低了。實際兩條路帶來的經濟增長,也不過是比一條路高一點點。而如果再修第三條高速公路,帶來的增長就更為有限了,甚至第二條路或者第一條路會車流稀少,形成巨大浪費,這就是產能過剩。

簡單直觀的事例清晰說明,投資如果達到一個臨界點,再增加投資,也只會形成更多產能浪費,對經濟的增長作用越來越微乎其微,將資源白白的消耗掉了。

二是大量投資會產生負面效應,最突出的一個宏觀效應就是國家資產負債表,特別是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各級地方的資產負債表上負債率快速提高,會有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

如果地方主導的投資,缺乏科學的規劃以及大局的統籌,舉債投資,盲目投資,產生的負面效應是極大的,不僅僅會在經濟層面體現。

三是投資的過快增長缺乏社會需求的支持,將會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進而導致大批企業破產,工人失業,銀行壞賬。投資過快增長勢必要加快各類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時加劇了環境保護的壓力。投資所需的原材料和資源量龐大,將會刺激這些基礎商品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其他物資價格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此外,投資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會遭遇到“公平”的問題。

實際由權力去分配這些資源、項目和資金的人,會利用手中的權利讓一些人因關係而得利,同時國企要比民企拿到的福利更多,剩下的大多數人是難以分得一杯羹的。投資,也是一種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貧富差距拉大。

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如果經過科學的測算,大數據作為參考,宏觀層面進行統籌。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數學模型結合當地的實際經濟狀況和市場需求去預測每一項投資的效益和成本,這樣的投資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顯然短時間內還難以實現。

單純的拋開投資,而一味的提倡消費肯定也是不正確的。

最近幾年中國遊客熱衷出國遊,並且大量採購奢侈品的新聞屢見不鮮。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5年中國老百姓出境旅遊高達1.2億人次,在海外消費金額達到了1045億美元。這還僅僅是直接到海外的消費,如果再算上龐大的海外代購群體,網購平臺上無數的海外代購商家,實際的海外消費市場規模異常龐大。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已從2014年的4.2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5.4萬億元。


這一數字,甚至已經趕上了每年中國人買房的花費,完全可以成為國民經濟發支柱來發展了,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中國目前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富裕起來的人群,她們的消費已經不再侷限於國內商品,已經開始追求國際品牌和奢侈品。如果能將這筆龐大的資金留在國內,可想而知能夠對中國經濟產生多麼巨大的推動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要麼移民海外,要麼去海外大肆消費,這是對經濟體的最大傷害,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原因。

國家主導的投資,如果能向教育、社會保障、科技等領域傾斜,完善知識產權保障,鼓勵打造國內知名品牌,消除假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將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劣質企業清理出局,最終從多個方面解決國民消費的後顧之憂。這樣的投資豈不能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讓民間資本有興趣,有收穫的去參與更多基礎建設投資,豈不會有更高的效率,更能降低成本?

消費型經濟,前提是國民手中有錢,並且這些國民樂於在國內消費,而不是蜂擁出國去支援國際人民經濟建設,或者在國內熱衷於購買進口商品。只要社會保障完善,收入穩定,物價穩定,人民沒有後顧之憂。自然都會樂於消費,也就沒那麼多人熱衷於為了規避風險而去努力存錢了。

而消費可以刺激國內企業生產,不斷升級越來越高要求的消費,自然能夠帶動企業不斷提升生產標準,提升產品質量,相應增加這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出口,出口自然能有更多的收入,對於國民經濟的好處不言而喻。

只有企業家因為國內消費的提升而賺到錢了,才能不斷增加投資,將資金更高效的利用起來。讓企業家能夠放心的投資,有回報的投資,樂於投資,這樣的經濟體一定是有活力的經濟體。

以消費帶動投資,比投資帶動消費的可行性高出百倍,消費推動經濟,不是一味的透支消費,而是形成有源之水,在體系內健康循環。

林毅夫的錯,在於過於強調投資,而忽略了投資回報遞減規律。重視投資,但是沒有看清投資帶來的分配問題,更沒有意識到投資對於消費的提升有限。同時錯在於將消費過度誇大,直接將普通的消費視為透支消費。

孰優孰劣,這麼一說豈不一目瞭然。

期待國強民富,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美好願望。

微信公眾號:jiabailidiancom 或輸入 加百利點靠木 ,財富之道,開源節流,敬請關注。


財智成功


林毅夫有沒有說過,消費拉動經濟是西方的陰謀這句話我不知道,但從他對新結構經濟學的論述看,並沒有否定消費。比如,林毅夫在新經濟學中強調政府在經濟中作用,政府應該增加提高生產力的方向上投資,通過提高生產力,社會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人民的收入才能提高。

就如3D打印技術一樣,以前蓋一棟樓房,要上百名工人幾個月的工夫,而現在只要十幾個工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個人創造的價值多了,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收入的增加就會刺激消費的增加,進而拉動經濟的增長。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先是解決了消費的基礎,消費有持續性,但這種消費屬於被動性的消費。這種模式下,要先創造財富,才去消費財富,換句話說,我安於現在的生活,保持原地不動,就沒有了去創造財富的動力,經濟就失去了活力。

投資拉動經濟的問題就在這裡,隨著投資不斷增加,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會不斷的遞減,經濟的活力會越來越低。

消費刺激經濟是凱恩斯經濟學的主體思想,就像美國現在一樣,通過超低的利率,完善的保險制度,解決了人民的後顧之憂。在這種環境下,把錢存銀行裡不但不會增值,還會貶值。而人民的生活中不會有太多需要錢的地方,生病有醫療保險、退休有養老保險、失業有最低保證金。存錢就變的有點雞肋了,存錢做什麼,只要你的信用良好,買車買房都能做到,不過在享受的同時,你要為現在的生活努力工作,也就是我們說的提前消費。

這種消費方式,相比起先創造再消費,更能激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人們都是有惰性的,就如以前沒有自行車時,人們出行大部分選擇步行,但有自行車後,就會優先選擇自行車,有了摩托車以後也一樣,但是當你習慣了騎車出行後,如果你不努力工作就可能回到步行的時代,這時,你就會為了現在優越的生活拼命的工作。

投資拉動經濟就有如國家在想辦法讓你多賺錢,而消費拉動經濟是自己想辦法怎麼多賺錢,這可能就是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吧。當然,國家投資是拉動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很多行業的技術研發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個人、企業能承擔的起的,這就需要國家的扶持。因此,投資和消費,在拉動經濟聽中的作用都很重要。如果,像美國一樣,能把人們的後顧之憂全解決了,那消費在經濟中的作用更重要一點。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林毅夫教授也是國內的知名經濟學家,知名的學者了吧!對於在經濟學領域內的觀點,命題,如果不認同,不是從學理上將之駁倒,從學理上去論證,而是歸結於陰謀論,這是一種流氓行徑!

消費與投資,這兩個過程不可分割,消費拉動投資,投資也可促進消費。這兩個過程(或兩個階段)如何協調?一一消費不足,會導致產能過剩;消費過度,會影響資本積累!這一協調過程,只有在價格與利率自發形成的自由市場中才能完成!

西方主張消費拉動經濟與中國主張投資推動經濟,這絕非是什麼陰謀。導致這種分歧的根源,是由於西方與中國對"價值"的理解不同!

西方對經濟學中"價值"的理解,是主觀效用論,認為價值來源於人的主觀認定,是人對財貨可以滿足自己慾望的主觀認識,所以在"消費一一投資"結構中,將消費擺在投資的前面,消費優先於投資。

中國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圭臬,認為"價值"是客觀的,是勞動創造出來的,就是所謂"勞動價值論",即然價值是勞動創造的,那麼在“消費一一投資"結構中,投資優先於消費!

價值究竟是勞動創造的,還是來源於人的主觀認定,這是經濟學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基本問題。對於此問題的回答,可以構建兩種完全不同的經濟學理論。本是經濟學中一個極常見的學理爭論,在林毅夫教授看來,這是一個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