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的说法?

寰宇温情


先上图,让读者对林毅夫这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有个直接的认知。然后,俺再告诉您:为什么这是个不值得信任的家伙。



众所周知,国家拉动经济的方式可分三大类:投资、出口、消费。俗称“三驾马车”。为什么三驾马车就能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呢?一一根源在于消费!

以投资为例,当国家将公民税收投资于基础建设,比如高速公路,人的出行效率与货物的交换效率自然大幅提高了。这种投资就是拉动了经济发展,社会因此加速前进。

但是,投资存在一个边际递减性。还是以高速公路为例。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一一广深高速,自开通以来,车行如织,赚到盆满砵满。广东第?条高速公路一一西部沿海高速,空空荡荡,亏的掉了底裤。为何如此?消费没了。当你使用了高速公路,这就是一种消费。反之,一条无人使用的高速公路,就是无效投资。生产无人消费的产品,当然就会亏钱。

再说出口。生产出口商品,是因为进口国人民的消费需求。出口国生产者自然也就赚钱了。自身的消费力相应增强,出口国经济也就被拉动了。这个道理更加浅显直观。

无论投资还是出口,最终的目标都是提高本国人民的消费能力,即拉动内需。当一国老百姓都很富裕,消费能力强劲,该国经济自然发展良好。这就是发达经济体特别强调藏富于民的根本原因。只有国民富裕了,消费能力上去了,内需强劲,国家才能实现良性发展。民富,才能国强啊!


林毅夫先生,作为一名不靠谱经济学家,在当前特定的国际贸易大纠纷的局势前,不惜完全否定基本经济原理,抛出他的“阴谋论”,这种人的人品也就可想而知了。

顺便再提一句,近十年来,东北三省的采取的各项经济举措,就是执行这厮的理论。结果,大家早已一目了然了。


猴思猴想的生活态度


消费不仅仅事关经济增长,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实现途径

先不必过度解读林毅夫的“阴谋论”,我们来捋清楚问题的本质。其实,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的阴谋,本质上是说消费不能拉动经济增长,只有投资才能够拉动。

何谓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曾就此下了一个广为接受的经典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可见,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增长的能力”,

这与林毅夫强调投资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库兹涅茨的定义隐含了投资与消费必须相匹配的内在逻辑,亦即投资要能够“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

因此,与其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不如说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发展思想领会不深,笔者认为,消费不仅仅事关经济增长,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实现途径。投资毋庸置疑立竿见影地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片面强调投资的唯一作用,恐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将产生严重误导,因为低效率的投资、不能匹配消费升级的投资、为“赶英超美”而进行的投资、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投资等等,将不过是“饮鸩止渴”。

因此,认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论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投资与消费更加匹配,将更加有利于现代化经济增长,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义。


盘和林看经济


我们先来看看经典的消费驱动理念是如何拉动经济的:人们购买商品,企业就能够获得利润,同时可以继续生产来满足消费者,这样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生产----销售----获利----生产。

一个不断盈利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档次等,而员工有了钱,又会在市场里进行消费。如果这个局面在全国扩大了,那么就对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和美国相比我国内需程度低,潜力大,所以当外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扩大内需就会不同程度的被提出来,看似是一条包治百病的良药。

这个药方好开,但药却比较难抓,内需不是说扩大就扩大的。一个人是吃馒头包子咸菜还是海参鲍鱼燕窝不是说一句“你就不敢吃点好的吗?”就能解决的。

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买不起,但是很多人都想拥有一部,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这个需求没有经过刺激,而是自发的。有的人用一个肾换了一个苹果,这就是消费过度,消费过度的结果是,苹果已经不再代表时尚,伤口及后遗症的调理还在继续。所以最好的经济拉动消费是自发的,即使刺激都不能超过人们可承受范围之内。


现实中很多人是不愿消费、不敢消费。房价之所以涨,不是因为有钱人买好几套,而是因为工薪阶层的刚性需求,消费的主力还是工薪阶层。目前工薪阶层是不敢消费的,没有买房的要攒钱买房,要不连媳妇都不好找,买了房的要专心致志还房贷,10000月薪8000月供,再怎么刺激都没用。

当然了房子只是一方面,其实缚住我们的东西很多,父母老了怎么办,自己生病了怎么办,行业萧条失业了怎么办,有了小孩怎么养,怎么教育?我身边就有一些人,为了首付攒了一些钱,可是偏偏不巧赶上了一场病,虽然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是短期内已经没有首付的能力了,如果房价再涨,估计这一错过就是一辈子。


还有些不想国内消费,即使是必需品,原因是国内产品不属于信得过产品。有一个很火的词叫“海淘”,澳洲买奶粉,欧洲买包包,韩国买胭脂,日本买马桶等。有时候千辛万苦海淘到国产货,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外销和内销品质是不一样的。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国内企业盈利后大部分不会用来提高产品品质,也不会提高员工待遇。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得出我们的结论了,林毅夫说的对不对我不知道,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想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效果差还不具有可持续性。


徐徐成翔


林毅夫说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这种推测没什么证据,有点像阴谋论,这应该只是不严谨的表达。但是,林毅夫对“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说法持批评态度,这种批评是对的。

“消费刺激经济发展”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要义,这是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信条。从正确的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来看,它确实是错误的,不独中国人苦其害,西方人也受到这种错误经济学的祸害,应该早早抛弃。

消费不能刺激经济发展,储蓄和投资才能。生产需要资本品,资本品就是储蓄的节余,用于投资再生产的财货。资本越丰富,用于再生产的东西越多。这些财富被企业家所用,用于投资再生产,从而创造更多财富。

在此期间,消费是起到消耗的作用,它本身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无可避免,却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强制过度的消费,意味着资本品消耗,会对生产造成损害。消费经济学的提倡者是凯恩斯,他本人甚至建议,政府应该组织一批人到沙漠建没有价值的金字塔,或者挖坑填坑——有没有效益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有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奥地利学派看来,这显然是荒谬透顶之举——不以创造财富为目标的瞎折腾,消耗了最宝贵的财货资源,人的时间和劳动。纯粹的消费之举,怎么会带来财富的增加呢?因此,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总在各种场合批评战争、浪费和征税,这些政策会造成资本的消耗,损害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还谴责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比如政府规定低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对资本征收利得收,还用通货膨胀鼓励消费。这些政策都是对资本积累的损害。

说完这么多,也许你就理解。凯恩斯刺激消费,鼓励消费的做法有多么荒谬。消费是无须鼓励的,应该鼓励的是生产。只有储蓄和投资得到保护,生产得以发展,消费就是自然而会会有的事情。这就是萨伊经济学的核心,可惜已经被凯恩斯经济学的流毒掩盖住。林毅夫老师谴责消费经济学,是一次很好的正本清源。确实,真正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只有投资。

不过,林毅夫老师也有不足,他是比较相信:政府投资会有高效率。至少在其些情形下,政府应该主导投资。而我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效率太低,难以核算利润,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造成大量浪费。这种政府投资,往往最终没有变成投资,而是变成消费——为官员的豪赌买单。真正应该鼓励的是投资,是民间私营企业的投资。

张维迎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埋葬凯恩斯经济学》。他在文章中愤怒抨击凯恩斯经济学的祸害,同时也批评政府投资的逻辑。张维迎是目前国内对自由市场坚持较为彻底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和他有过多次交锋辩论,很值得一看。不过,他们对西方经济学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满,那就是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学说的反思。


菁城子


消费在西方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因为他们的工农业生产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已经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了。欧美的工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扩张产业领域。比如近几十年的互联网产业。

但是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效率低,工业化程度还不高,范围也不普及,还有大量农业人口。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就要工业化。工业化就是城市化,让农业人口脱离土地,进入城市。只有城市化和工业扩张,才能扩大市场容量。比如在农村,由于居住分散,就不会有商业区,不会有公共交通,大众文化娱乐设施等服务业。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低,产品以低端为主,主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现在欧美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目前与欧美贸易争端加剧就是因为国内对欧美高端产品需求少。需求少是因为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为低端产能开拓新市场,转移低端产能,发展高端工业,推进城市化。新市场只能在亚非拉扩展和培养。一带一路就是建设中欧之间的空白地带。中国的低端产能不仅是指工业材料,钢铁水泥,建筑业和房地产也是低端产能。房地产作为低端产能的主要问题是占用国有银行资产。政府可以关停基础工业材料的钢铁水泥生产,但是不能让房企倒闭。房企的资产是两头伸手。一边从银行贷款,一边从民众收房款。

由于911后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了大量货币,美国次贷危机后也增发货币。这些货币大量集中于房地产,造成房价上涨和大量库存。由于科技工业规模有限,还大量集中于国企,房企的盈利无处投资,只能继续投资于房地产,房地产规模越来越大,国家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回笼货币。解决办法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把人民币转移到国外。

国有企业占据高科技企业领域,民企占据低端产能领域。这就是现在中国的产业格局。

在经济发展,货币沉淀在房地产的同时,社会贫富分化,收入差距拉大,大部分人们是没有多余消费能力的。城市房价上涨直接造成第三产业的成本上涨,城市居民收入相对减少。有产阶级由于国内产业水平不足,科技创新不足,缺乏私人投资的工业领域,把资金投资于房地产。

目前国内日用消费品基本普及。各种家电价格早已白菜化。商业服务业由于城市化没有跟上,增长缓慢。唯一可以增加的消费品就是房地产。

如果不是户口等制度政策的约束,很多制造产业应该转移到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但是中小城市的制度化成本很高。企业经营外成本高,通常所说的润滑费用。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有两个限制,一个是制度性的户口制度,一个就是房地产价格太高。

因此房地产价格下降才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如果房地产价格不下降,即使政府推出居民收入增长计划,投入的资金还会大量转移到房地产上去,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下降可以减少库存量,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减少货币总量。

所以解决房地产问题就需要有人来买单,承担损失。问题是由谁来承担?

降低房地产泡沫,除了降低房价外,也要降低银行房产贷款利率。减少新成交的房屋价格,同时降低已购房屋的还贷金额。对于接近还款期的房屋,要免除还贷余额,或者减少还贷期限。就是减免银行债务。


天明遥遥山海关


林毅夫有没有说过“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阴谋”?事实上没有。他只是反对一些建议改变国家一直以来注重投资拉动的政策导向,转而寻求主动刺激消费的方式拉动经济。

林毅夫在去年(2017年)年中接受采访时,针对当时不少经济学家主张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向消费拉动转型,提出反对意见。他说:“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林毅夫认为,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依靠产业不断创新、不断升级,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则需要依靠投资。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后,家庭收入增加,消费者增加,投资跟消费共同变成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理论上说不通,而经验上,也有美国、欧洲家庭过度负债造成危机的前车之鉴。 他认为消费拉动是一个政治化的议题。林毅夫重点强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吃出来的,不是消费出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投资出来的。”

总结下来,我认为林毅夫的观点实际是这样的:

从国家政策层面,不要试图通过人为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国家财政的主导方向还是应继续推动基础设施、科技等方面的投资。通过投资促进生产力,从而拉动消费,而由投资与消费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意见是完全正确的。

2018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内消费的贡献超过了75%,但这不是依靠人为刺激出来的,而是水到渠成的。即便如此,前沿性的、前瞻性的投资依然必不可少,否则生产力不能提高,就业不够充分的话,消费扩张就只能是一时现象。

投资与消费,是必须形成良性循环的两个轮子。投资必须能逐步带动良性消费,消费必须反过来促进投资,由此而促成经济增长。

最早国内消费市场起不来的时候,只能依赖出口。而当初能形成劳动密集型的依赖出口的企业,也是必须要有投资的。随着国家发展,慢慢地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市场环境,国内消费市场也一步一步跟着起来了,而规模与重要性现在已经大幅度超过了出口市场。这可不是一年半载之功。

也就是说,我们的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是通过水到渠成,一路筚路蓝缕地投资建设促动的,并不是依赖人为地、一时的经济政策所能刺激出来的。想通过一时国家政策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这等于是无视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且会干扰国家正确的投资方向与产业方向,反而是不可取的。

我们必须坚持我们一直以来的成功经验,消费应当基本彻底交给市场,而国家政策有为的方向还是应当立足于找准关键性的、战略性的投资方向

应当继续坚持通过投资来带动消费扩张与升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试想,如果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迄今为止建设一般,而不是如今较为完善的局面,那么中国人的出行成本就会比如今高得多;仅这一项就会严重压制消费,那么所谓的消费刺激与消费升级也就只能是空话而已。可见,要害就在于投资!当然,投资也得做到精准!


建章看世界




林毅夫是一个我比较佩服的务实经济学家,是既懂实战又精通理论的那种真正的教授,而不是将知识用于表演、炒作、骗人、赚钱的姓郎那种无良叫兽。

他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经济的发展、增长本质还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如果停止建设,而是一味的消耗,不断的开源,始终是无根之水,当下汹涌澎湃,终会一去不返而断流。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逻辑上就是用需求去反推产出。但是需求本身需要经济来源,人的需求欲望是随着愿望实现而无止境递增的。但是经济来源(也就是每一个人能够产生的价值)却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之中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缺口,这就是人类的烦恼根源,欲求关系的不平衡。


一些人会务实的因为经济来源不足而调低需求,这就是导致市场的巨大波动而出现通货紧缩。而一些人就会千方百计的通过借贷或者其他手段来满足需求欲望,也就是即便经济来源不足也不放弃消费。这就会出现一时的表面繁荣,虚假的货币高速循环,而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最后在来源枯竭后出现经济更大的断裂。

所以万事万物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平衡,既不能人为的通过拉动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也不能人为的绝对计划去控制经济发展的活力。而是应该更多的激活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创造更多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理想状态,繁荣社会经济、文明发展水平。


之所以说拉动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是西方的阴谋,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近现代的发展史本身就是殖民扩张、强势通商的掠夺史 ,现在不能明目张胆的掠夺了,就怂恿各国刺激消费,实际上就是减少出口、扩大进口,扩大市场,让自己的产业空心化不断购买西方的产品,使西方逆转贸易逆差,实现顺差,让西方工业、科技重新、永远引领世界。


谢金澎


一直以来,在拉动中国GDP增长的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比重远低于投资。因此不少经济学家主张,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应该向消费拉动转型,这种观点也是本人支持和赞同的。

经济学家林毅夫则认为,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依靠产业不断创新、不断升级,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则需要依靠投资。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后,家庭收入增加,消费者增加,投资跟消费共同变成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理论上说不通,而经验上,也有美国、欧洲家庭过度负债造成危机的前车之鉴。“我觉得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经济,就是故意误导中国。”

在我看来,林毅夫一方面过于看重了投资的作用,没有区分国家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差别,没有意识到投资型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对于经济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则极端的认为消费就是像美国欧洲一样进行透支消费。这样片面的看待投资和消费,是错误的。

在分析林毅夫的错误之前,我们先简单分析最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三大重要原因:

一、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水闸放开,拥抱世界则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生产力释放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和回报。

二、低工资低福利,也就是人口红利。最初的工人工资是非常低的,也是没有四险一金的,这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关键,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可以支撑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走物美价廉路线赢得市场,赚取外汇。

三、低价出口原材料、粗加工产品和资源,以及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计算污染成本。

那么,为什么经济增速开始下降呢?依然只说三个原因:

一、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人口减少,工资福利增加,人力成本增加。

二、货币总量增长迅速,商品成本在国际上竞争力降低,部分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三、中小企业各方面成本上升,无论是用地成本,工资成本,原料成本还是环保成本。

不可否认,投资拉动经济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作用非凡。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快速建设,到现在摩天大楼林立,堵城处处的繁华盛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多数农村也都通了公路,12.4万公里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穿越繁华都市,纵横田野阡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投资的巨大作用。

但是,投资主导的经济体,一定会遭遇如下问题:

一是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下,投资回报递减规律的作用会日益明显。投资的效果会越来越差,直至没有效果。

一个交通不便但是物产丰富的地区,修通一条高品质的公路,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得经济腾飞。如果过一段时间再修一条公路,那么第二条路的实际效益就大大降低,而第一条路的效益也被拉低了。实际两条路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不过是比一条路高一点点。而如果再修第三条高速公路,带来的增长就更为有限了,甚至第二条路或者第一条路会车流稀少,形成巨大浪费,这就是产能过剩。

简单直观的事例清晰说明,投资如果达到一个临界点,再增加投资,也只会形成更多产能浪费,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微乎其微,将资源白白的消耗掉了。

二是大量投资会产生负面效应,最突出的一个宏观效应就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特别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各级地方的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率快速提高,会有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如果地方主导的投资,缺乏科学的规划以及大局的统筹,举债投资,盲目投资,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极大的,不仅仅会在经济层面体现。

三是投资的过快增长缺乏社会需求的支持,将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大批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银行坏账。投资过快增长势必要加快各类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投资所需的原材料和资源量庞大,将会刺激这些基础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其他物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投资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遭遇到“公平”的问题。

实际由权力去分配这些资源、项目和资金的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一些人因关系而得利,同时国企要比民企拿到的福利更多,剩下的大多数人是难以分得一杯羹的。投资,也是一种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贫富差距拉大。

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如果经过科学的测算,大数据作为参考,宏观层面进行统筹。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去预测每一项投资的效益和成本,这样的投资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显然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

单纯的抛开投资,而一味的提倡消费肯定也是不正确的。

最近几年中国游客热衷出国游,并且大量采购奢侈品的新闻屡见不鲜。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中国老百姓出境旅游高达1.2亿人次,在海外消费金额达到了1045亿美元。这还仅仅是直接到海外的消费,如果再算上庞大的海外代购群体,网购平台上无数的海外代购商家,实际的海外消费市场规模异常庞大。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4.2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5.4万亿元。


这一数字,甚至已经赶上了每年中国人买房的花费,完全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支柱来发展了,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中国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富裕起来的人群,她们的消费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商品,已经开始追求国际品牌和奢侈品。如果能将这笔庞大的资金留在国内,可想而知能够对中国经济产生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么移民海外,要么去海外大肆消费,这是对经济体的最大伤害,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原因。

国家主导的投资,如果能向教育、社会保障、科技等领域倾斜,完善知识产权保障,鼓励打造国内知名品牌,消除假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劣质企业清理出局,最终从多个方面解决国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这样的投资岂不能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让民间资本有兴趣,有收获的去参与更多基础建设投资,岂不会有更高的效率,更能降低成本?

消费型经济,前提是国民手中有钱,并且这些国民乐于在国内消费,而不是蜂拥出国去支援国际人民经济建设,或者在国内热衷于购买进口商品。只要社会保障完善,收入稳定,物价稳定,人民没有后顾之忧。自然都会乐于消费,也就没那么多人热衷于为了规避风险而去努力存钱了。

而消费可以刺激国内企业生产,不断升级越来越高要求的消费,自然能够带动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相应增加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出口,出口自然能有更多的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

只有企业家因为国内消费的提升而赚到钱了,才能不断增加投资,将资金更高效的利用起来。让企业家能够放心的投资,有回报的投资,乐于投资,这样的经济体一定是有活力的经济体。

以消费带动投资,比投资带动消费的可行性高出百倍,消费推动经济,不是一味的透支消费,而是形成有源之水,在体系内健康循环。

林毅夫的错,在于过于强调投资,而忽略了投资回报递减规律。重视投资,但是没有看清投资带来的分配问题,更没有意识到投资对于消费的提升有限。同时错在于将消费过度夸大,直接将普通的消费视为透支消费。

孰优孰劣,这么一说岂不一目了然。

期待国强民富,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微信公众号:jiabailidiancom 或输入 加百利点靠木 ,财富之道,开源节流,敬请关注。


财智成功


林毅夫有没有说过,消费拉动经济是西方的阴谋这句话我不知道,但从他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论述看,并没有否定消费。比如,林毅夫在新经济学中强调政府在经济中作用,政府应该增加提高生产力的方向上投资,通过提高生产力,社会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人民的收入才能提高。

就如3D打印技术一样,以前盖一栋楼房,要上百名工人几个月的工夫,而现在只要十几个工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个人创造的价值多了,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收入的增加就会刺激消费的增加,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先是解决了消费的基础,消费有持续性,但这种消费属于被动性的消费。这种模式下,要先创造财富,才去消费财富,换句话说,我安于现在的生活,保持原地不动,就没有了去创造财富的动力,经济就失去了活力。

投资拉动经济的问题就在这里,随着投资不断增加,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会不断的递减,经济的活力会越来越低。

消费刺激经济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主体思想,就像美国现在一样,通过超低的利率,完善的保险制度,解决了人民的后顾之忧。在这种环境下,把钱存银行里不但不会增值,还会贬值。而人民的生活中不会有太多需要钱的地方,生病有医疗保险、退休有养老保险、失业有最低保证金。存钱就变的有点鸡肋了,存钱做什么,只要你的信用良好,买车买房都能做到,不过在享受的同时,你要为现在的生活努力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提前消费。

这种消费方式,相比起先创造再消费,更能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们都是有惰性的,就如以前没有自行车时,人们出行大部分选择步行,但有自行车后,就会优先选择自行车,有了摩托车以后也一样,但是当你习惯了骑车出行后,如果你不努力工作就可能回到步行的时代,这时,你就会为了现在优越的生活拼命的工作。

投资拉动经济就有如国家在想办法让你多赚钱,而消费拉动经济是自己想办法怎么多赚钱,这可能就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吧。当然,国家投资是拉动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很多行业的技术研发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个人、企业能承担的起的,这就需要国家的扶持。因此,投资和消费,在拉动经济听中的作用都很重要。如果,像美国一样,能把人们的后顾之忧全解决了,那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更重要一点。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淡淡禅风


林毅夫教授也是国内的知名经济学家,知名的学者了吧!对于在经济学领域内的观点,命题,如果不认同,不是从学理上将之驳倒,从学理上去论证,而是归结于阴谋论,这是一种流氓行径!

消费与投资,这两个过程不可分割,消费拉动投资,投资也可促进消费。这两个过程(或两个阶段)如何协调?一一消费不足,会导致产能过剩;消费过度,会影响资本积累!这一协调过程,只有在价格与利率自发形成的自由市场中才能完成!

西方主张消费拉动经济与中国主张投资推动经济,这绝非是什么阴谋。导致这种分歧的根源,是由于西方与中国对"价值"的理解不同!

西方对经济学中"价值"的理解,是主观效用论,认为价值来源于人的主观认定,是人对财货可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主观认识,所以在"消费一一投资"结构中,将消费摆在投资的前面,消费优先于投资。

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圭臬,认为"价值"是客观的,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就是所谓"劳动价值论",即然价值是劳动创造的,那么在“消费一一投资"结构中,投资优先于消费!

价值究竟是劳动创造的,还是来源于人的主观认定,这是经济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基本问题。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可以构建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极常见的学理争论,在林毅夫教授看来,这是一个阴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