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小巧語文 - 生活 | 教育 | 文學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發展等級一項給出了文章在思想深度上的評判標準:個別語句有深意0~5分,略顯深刻6~10分,較深刻11~15分,深刻16~20分。小巧老師覺得,摒棄低幼化寫作,讓文章有深度應該是每一個初中生在寫作上就有的追求。

因為作文的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我們從初中就開始追求,才可能在高考的時候具備寫出思想大氣、站位高遠的文章的能力。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當然初中階段,我們受生活閱歷、閱讀積澱等的影響要寫出有深度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可以先由低處起步,先做到寫出“個別語句有深意”的文章,“略顯深刻”的文章,然後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求索。

這一點,相對來說不難,有時候,你的文章和較有深度只有一句話的距離。

下面我們就通過三個片段解析一下吧。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這個片段以三個細節事件展示了疫情期間的班級風貌,真實、質樸,有生活的溫度。但如果小作者只停留在事件的記錄和班級風貌的總結上,文章就會少了點理性的光芒。

“我想這才是我們在特殊情況下應有的態度:換個地方過著該過的生活!”這句話一加,一下就不一樣了。一下就把師生在重大疫情前不慌、不亂、換了地方沒換盡責、活潑的本色的從容給表現出來了。文章也就略顯深刻了。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這個小片段前文寫得很溫情,字裡行間流淌著祖孫間的感人情意。但結尾收得過於倉促,“爺爺,我好想你,您已經離開我五年了,此生有您的陪伴,我便滿足了”,只歸結到想起那些愛內心的滿足上,缺少對題目“因為有你,我便繁花似錦”的呼應,也缺少必要的昇華。

想一想爺爺生前最在意的是什麼?爺爺在天堂最想看到的是什麼?至親去世我們除了悲痛、懷念還應怎麼辦?

如果有對這些問題的思索,結尾就不會這樣草草收兵了。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修改後的結尾,只是改了一句,但卻不只傳達出小作者痛中的思念,還有痛中的思考和成長。

其實在追求提升作文的深度、高度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審視自己、審視生活,這一點比作文有深度更有意義。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很多同學在寫作中,喜歡寫這種堆砌辭藻的文章,但若沒有思想的光芒在,也會流於膚淺。

這篇文章把每段的點題之筆一勾畫,文意淺顯的毛病就出來了。

“燦爛的”“充實的”實則意思相近,表達上就有重複之嫌,“珍貴的回憶”那一段所寫讀書生活停留在“笑話”上,顯然文意要比第三段“帶來安慰”“灌輸人生哲理”要淺,位置不對。

這樣我們在思考文章該傳達的思想光芒時,也就通過幾句話的梳理,理出文章在邏輯上的混亂。

我們看修改文章: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書是我的最愛,它帶給我的是什麼?我是重複表達相似的內容,還是展現出我在讀書過程中的成長?

追求深度,就要對寫作進行反芻,對生活進行思考,思考的過程中其實只是改變了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一兩句話而已,但卻帶著文意向高處遠處提升。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中學生,這個稱呼,叫起來和小學生感覺截然不同,他意味著身體的長高和精神面貌的蛻變,到了這個階段,我們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方法是學著透過現象去看到本質,學著對生活、對情感、對自我多進行深入思考,儘量去靠近有溫度、有態度、有深度的寫作。

路漫漫其修遠兮,只要求索,就有進步!


小巧老師談寫作系列六:中學生,該學著讓自己的作文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