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攻打東吳?難道是為了東吳喬家的“二喬”嗎?

會奔跑的金絲魚


曹操攻打東吳,為的是一統天下。當時曹操已基本平定北方,此時乘勝揮師南下,如能一舉滅掉東吳,則天下可定矣!


大平觀察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曹操在初步統一北方以後,便一直謀劃南下荊襄,進而攻佔東吳,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後來劉表一去世,他便立馬南下,隨著荊州牧劉琮的投降,兵不血刃就擁有了整個荊州。眼見荊襄一帶,已經在自己手中了,曹操便率軍東向,直指東吳。不過令曹操沒有意料到的是,劉備與孫權已經達成了聯盟,共同對抗他的進攻。可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曹操都決意攻打東吳。

話說回來,曹操為什麼堅決攻打東吳,是因為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還是為了東吳的兩大美女。從中原地區的群雄爭霸開始,曹操就樹立了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不過從曹操的過往來看,每佔據一個地盤,總會把當地的美女收為己有,比如:秦宜祿的老婆杜氏。如果把美人與江山進行對比,曹操多半會選擇江山。因此曹操攻打東吳,更大的原因是為了統一天下。

對於曹操攻打東吳的具體原因,下面稍微分析一下。

其一:欲統一天下,就必須拿下東吳。

在曹操擁有北方大地以後,只要消滅了南方的割據勢力,就能實現天下一統。在南方的這些勢力中,只有荊州劉表與東吳孫權,實力最為強大。也就是說,只要曹操平定了荊襄和東吳,剩下的各路諸侯,基本上可以傳檄而定。當曹操佔據了荊州以後,順其自然地就是攻打東吳,除掉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塊障礙。即使劉備已經與孫權結盟了,曹操也要進攻,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沒有其它的選擇。因此曹操為了統一天下,必須進攻東吳。

其二:若不進攻東吳,一旦時機成熟,東吳會有謀取荊襄的想法。

早在曹操南下之前,東吳的孫權就已經有了奪取荊州的想法。只是劉表在世時,荊州的內部力量非常團結,不利於東吳的攻取。當劉表去世時,倘若不是曹操立馬南下,迅速佔據了荊州,說不定孫權就會出兵,來攻打荊州。現在曹操擁有荊州後,如果不繼續攻打東吳,只要以後時機成熟,東吳就會主動討伐曹操,以攻佔荊州。因為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地區,是東吳的門戶,為了確保自身安全,東吳必須想盡辦法來奪取。既然曹操與孫權終有一戰,那麼曹操在佔據荊州後,進攻東吳就順理成章了。

總之,只要曹操想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進攻東吳就不可避免。至於是不是為了二喬,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不過在曹操打敗東吳以後,按照他的一貫風格,說不定會把這兩大美女收入後宮。當然美人與江山相比,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肯定選擇江山。


子正尋道


曹操為什麼要打東吳?幾百年後的宋朝趙匡胤說得好:“臥榻之側,安容他人酣睡!”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國家。不管有多少人想分裂她,從語言、到文化、到心理、到經濟政治各個方面,中國都是一家。

所以,曹操面臨的局面是,你不去打他,他就會發展壯大,反過頭來打你。

“能吃人的時候,就去吃人;不能吃人的時候,就小心別被人吃掉”,這話糙理不糙。就像諸葛亮六出祁山一樣,攻打、最終滅亡別國,統一天下,是魏蜀吳每一位領導人的共同心願。

不去攻打別人,只能因為實力不足。


棲鴻看紅樓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曹操為什麼要攻打東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為了統一天下,成就一番霸業。這一點向來都是曹操征戰四方最明確的目標。他曾在自己的短篇名作《短歌行》中不無感慨的抒發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早在他還是一個青年的時候,面對烽火亂世,他就有這樣的志向:

"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明,宰相肱骨皆忠明……"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在亂世之中,沒有任何一個英雄是純粹的救世主。他們都有著自己不可掩飾的私慾,比如或追逐名利,或追逐權勢,或追求美色。而曹操既追逐名利,又追逐權勢,又追求美色。這一點是在《三國志》這樣的正史中有明確記載的。至於他攻打江東是不是為了喬家的二喬,只能說有這個可能,但是可能性很小!雖然在中國歷史上,“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是有幾個英雄是真真正正的,為了紅顏才衝冠一怒的?就拿吳三桂而言,他當真是為了一個陳圓圓?恐怕沒有幾個人會相信他對一個風塵女子會愛得如此純粹,不過是為了追求權勢,追逐富貴,貪戀陳圓圓的美色罷了。



一個吳三桂衝冠一怒尚且如此複雜,那麼身為一代英雄一代奸雄的曹操,更不會只為了一雙美人而就揮動大軍。在《三國演義》裡貪戀美麗少婦的曹操原話是這樣說的:

“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憾!”


這句話說的很清楚,曹操的第一個願望是掃平四海,以成帝業,第二個願望才是得到,江東二橋樂享晚年。在曹操看來,統一天下,少平四海,成就一番大業才是最重要最值得追求的。而得到二橋,只不過是他成功之後得到的應有的回報罷了,他只是將二橋看作取樂之物,供自己安享成功之後的晚年罷了。


舊事舊人歷史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當然不是。曹操和二喬的故事主要來著唐宋以來那些才子的詩詞。什麼 銅雀臺鎖二喬。遙想當年小喬初嫁了。這些 。 這樣才有二喬和赤壁 曹操掛上了關係。


一夫壹歷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曹操打東吳肯定不是因為二喬,而是為了壓制孫權,東吳的迅速崛起讓曹操不得不正視東吳集團。

攻打東吳不是為了“二喬”

曹操作為當時實力強大的割據勢力,一定不是僥倖,如果為了幾個女子而去攻打其他的割據勢力,是不得民心的,手下的將領也不會甘心侍奉這樣的君主。

曹操發動的每一次戰爭,都是因為曹魏發展的需要,如果順便有其他收穫,曹操也會笑納之,比如說張繡的嬸嬸。

雖然曹操受用了張繡的嬸嬸,但是他的出發點並不是衝著張繡有個漂亮的嬸嬸,而是戰略發展的需要,需要他務必拿下張繡,以免張繡跟劉表聯手,那就不好對付了。

所以不管是同時代還是後人評價曹操都是,“亂世之梟雄”。沒誰會評價曹操為“亂世之色鬼。”

當然曹操好色也是真實存在的事實,可是又有幾個男人不好色呢?

劉備不也有四個老婆,誰又能說誰色呢?

所以曹操好色並不能說明他是為了二喬才去打的東吳。

那曹操為什麼攻打東吳呢?

曹操攻打東吳的原因

曹操平定了鄴城之後,當時所剩下比較強大的割據勢力就只有:西北的馬騰和韓遂、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荊州的劉表和東吳的孫權。

馬騰、張魯、劉璋都不足為慮。

馬騰被曹操騙到朝中,西北只剩下馬騰之子馬超和韓遂,馬騰在曹操手裡,曹操就不怕馬超搞事情。

張魯和劉璋都是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的割據勢力,雖然地盤很大。而且二人長期互掐,互相消耗,二人的實力和能力在伯仲之間,對於曹操來說也不足以為慮。

劉表跟孫權的關係,就像張魯和劉璋的關係。可是孫權集團不管是在能力和實力上都比荊州劉表要強,而且孫權年輕,胸懷大志。

而且在曹操在北方打仗的時候,孫權和劉表之間也發生了一場戰鬥——江夏之戰,以孫權殲滅黃祖收場。

這就讓曹操有一些想法了,不遏制一下孫權是不行了,如果任由孫權野蠻生長將來會成為曹操道路上的重要阻礙。

所以曹操攻打東吳,是由於東吳的發展速度讓曹操有些忌憚,如果在達到目的的同時,能順便收穫“江東二喬”當然就更好咯。所以就算江東沒有二喬,曹操還是要發兵攻打東吳的。


賽半仙


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因為當時曹操吞併了荊州。勢頭正旺,有一舉統領天下之意。他也是個聰明人,不可能像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可能是為自己的野心找一個藉口罷了。

反之,孫權和劉備的勢力反而處於很危險的地步,如果孫權一旦滅亡,那就唇亡齒寒,劉備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了。那如果他們兩人聯合打敗了曹操,那天下的形勢又將大變。





流浪不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想先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曹操乃一代梟雄,我想他看重江山比看重美人要多一些。並不是為了東吳的“二喬”這麼簡單。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曹操攻打東吳呢?我分析了以下兩點原因

首先:孫權的勢力當時是最強的

在曹操南下之前,西面只有馬騰,北面只有公孫度,都是小股勢力不足為懼,所以他只有向南進攻,其實當時曹操的戰爭路線是先攻打荊州的劉表,再考慮往東進攻東吳(當時劉備還沒有勢力),可惜劉表生了個不爭氣的兒子,直接投降了,那就使得曹操更加有信心攻打孫權了(因為當時劉表投降後整合了一部分劉表的軍隊,總計號稱80萬),要知道劉表的軍隊是有水軍的,當時打孫權必須得有水軍,所以曹操輕易的獲得了水軍,你說他是不是很高興呢?心裡肯定想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上天要滅孫權。

(曹操南下進攻路線)

其次:江東乃魚米之鄉,土地肥沃人才聚集,是一塊大肥肉

江東是人才聚集土地肥沃之地,如果曹操不拿下江東很可能使孫權做大做強,到時候再動手就麻煩了,還有一點,曹操需要征戰天下,需要的就是人才和錢糧,而江東具備這個條件,可以說只要江東拿下,基本天下已定。

(江東魚米之地)

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我認為這就是曹操要攻打東吳的主要原因,喜歡歷史歡迎關注@以圖觀史


以圖觀史


我是寬哥,我來回答

當然不是啦!

假如曹操為了兩個美人而去動用幾十萬大軍去千里征伐,這也太荒唐了不是,曹操只需修書一封,再派遣一員上將率領幾萬人馬相要挾便可。

那麼曹操攻打江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曹操的是一個志向非常遠大的人,我想大家一定聽過他說的下面這句話

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公元208年,遠征烏丸清除袁紹殘餘勢力平定北疆不久的曹操率軍大舉南征,以迅雷之勢攻取新野,迫降劉表幼子劉琮並擊敗劉備,相繼佔領襄陽江陵等地。

曹操咄咄逼人的態勢迫使原本關係微妙的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軍抵抗,當年冬,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孫權大將周瑜統帥下采用火攻戰術,利用長江南岸赤壁地區的地形和氣象條件大敗數十萬南征曹軍,曹操敗退撤軍北還。

孫權

曹操南征失利,孫權勢力深入荊州東部,並北進江淮、南定交州不斷鞏固壯大;劉備立足荊州,收降了劉表的部分文臣武將和當地才俊開始崛起,後西進消滅劉璋奪取巴蜀。

赤壁之戰孫劉聯手破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中國地理自西向東由高到低,歷史上秦漢、隋唐都是先定關中巴蜀,然後以高屋建瓴之勢東征對手實現統一。那麼曹操為何會在消滅袁紹集團平定北疆後先南進攻打荊襄(孫權等軍閥),而不先西進平定雍涼(馬超等勢力)?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殘破的中原和務實的曹操

公元184年,飽受壓迫無以為生的信徒百姓追隨太平道首領張角兄弟揭竿而起,席捲八州的黃巾起義爆發。東漢朝廷派遣皇甫嵩、朱雋等人率兵鎮壓,並允許各地刺史太守自行募兵“剿賊”,經過十個月撲滅了這場起義。然而黃巾餘部的反抗此起彼伏,各地軍政長官趁機坐大,東漢王朝逐步喪失了對天下的控制。

黃巾起義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後涼州軍閥董卓入京把持朝政,廢立天子專權濫殺引起了普遍不滿,為避關東討董聯軍兵鋒董卓強遷東漢朝廷於長安,後被司徒王允和部將呂布所殺;其部將李傕郭汜率兵攻入長安,王允被害呂布東逃。

此後關中李傕郭汜爭權火併,關東聯軍解體軍閥混戰,加上天災瘟疫頻發,人丁稀少農田荒蕪,中國北方一片蕭條。

據《後漢書》記載,漢桓帝在位的公元157年全國在冊人口達到5600餘萬;而根據《晉書》記載,西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全國在冊人口僅有1600餘萬。百多年的戰亂天災導致人口大量死亡或南遷,原本全國人口的核心區中原人丁銳減民生凋敝。

面對人口不足生產荒廢軍糧緊張的局面,雄才大略的曹操採納部將建議利用繳獲的物資從許昌開始推廣屯田,滿足了部隊的軍糧供應和政權的後勤保障,從此屯田成為曹魏的一項基本國策。

曹操

相伴而行的是招撫流民回鄉墾殖,強制從佔領地向中原腹地遷移人口,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大力恢復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加強戶籍檢括和人口管理,恢復租調製度抑制豪強兼併。

正是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和“因此大田,豐足國用”的經濟優勢,曹操兵精糧足,以兗州為基地相繼平定黃巾餘部和張繡、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一統中原。

袁紹

然而此時中原地區疲敝的經濟條件和殘破的社會環境難以支撐長期的統一戰爭,曹操很自然地將征伐的目光投向了當時富庶的天下之腹——荊州。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物產豐饒英才薈萃的天下之腹荊州

東漢時荊州囊括了今天河南南陽至湖南南部的廣大區域,擁有江漢平原、洞庭平原兩大產糧區和漢水、長江、湘江水系,經濟基礎良好,土地物產豐饒,水路交通便利。經過兩漢持續400年的開發,東漢末年荊州下轄南陽、南郡、襄陽、章陵、江夏、長沙、桂陽、武陵、零陵九郡,人口逾600萬。

公元190年,士大夫黨人出身的劉表被董卓把持的東漢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到任後親赴宣城,團結了南下荊州避亂的世族,得到了當地世族領袖蒯越蔡瑁的歸附,剿撫並用平息了此起彼伏的民變兵變。

此後劉表對內勸課農桑安撫流民,大興文教延攬士子,對外面對北方的軍閥混戰作壁上觀,南下征服各部族和割據武裝。

經過劉表的苦心經營,荊州集團成為與河北袁紹、中原曹操、江東孫權並列的“沃野千里,帶甲十餘萬”的強大勢力,薈萃了上千名南下士人,其中不乏徐庶、韓嵩、劉先、諸葛亮、龐統等名士。

東漢末年名士們臧否人物品評時政,參與政權出謀劃策,成為了影響輿論和軍政的重要力量。

曹操一貫重視延攬人才,多次下詔求賢。荊州這樣人傑地靈之處既能為統一戰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更能提供智力資源,為防止這塊寶地落入他人之手阻礙統一大業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曹操對荊州志在必取;他不顧賈詡等人勸諫迅速南征,是因為荊州方向有兩個不尋常的對手——劉備與孫權。

如魚得水,觀時待變:最不能忽視的對手劉備

作為老對手,赤壁之戰前劉備與曹操已正面交鋒三次。

公元194年,劉備以區區數千兵馬迎難而上救援被曹操圍攻的徐州刺史陶謙,趁張邈陳宮呂布在兗州發動叛亂逼退曹操,陶謙死後劉備在徐州官員的擁戴下成為徐州刺史,後被呂布擊敗投奔曹操。

公元199年,劉備參與了車騎將軍董承等人誅殺曹操的“衣帶詔”謀劃,借征討袁術之際誅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聯結東海昌豨等部對抗曹操,轉年春曹操剷除了董承集團,親征劉備生擒關羽,劉備被迫北上投奔袁紹。

劉備

公元201年,劉備以連接劉表為由從袁紹處帶兵到汝南,擊殺曹操部將擁眾數千,後被官渡之戰大勝的曹操率軍南下擊敗,南逃依附劉表屯於新野。

劉備雖出身貧寒根基較弱,卻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屢敗屢戰不改其志,又禮賢下士善待百姓,與袁紹袁術等目光短淺好謀無斷抗挫折能力較差的世族軍閥形成鮮明對比。他以漢朝宗室身份和參與衣帶詔的“義士”自詡號召反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吸引了徐庶諸葛亮等足智多謀之士為其效命。

之前劉備在各路軍閥間顛沛流離,缺少穩固的根據地和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徐庶諸葛亮等人的加盟對劉備而言可謂如魚得水。

一方面這些寄居荊州多年的士人領袖在當地有著廣泛人脈,對荊州軍政瞭如指掌又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其加盟無疑有利於劉備爭取荊州世族的支持。

另一方面諸葛亮為劉備提供了相對可行的戰略規劃《隆中對》,改變了劉備長期以來缺乏戰略指導的盲動局面,為其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為什麼在天下諸侯中諸葛亮單單提出結好孫權呢?

諸葛亮

國險民富,賢能效用:強大的江東孫氏集團

赤壁戰前的孫氏集團經營江東十餘年,佔有吳郡、會稽、廬江、丹陽、廬陵、豫章、九江七郡,人口逾400萬,人才濟濟,兵精糧足。

公元190年長沙太守孫堅作為袁術先鋒,追擊劉表部將黃祖時被暗箭射殺。其長子孫策投奔袁術屢立戰功,後脫離出爾反爾的袁術南下江東,募集了五六千兵馬並得到廬江豪傑周瑜率部支持。

孫策身先士卒奮勇作戰,相繼消滅劉繇、王朗、周昕、嚴白虎、劉勳、許貢等勢力,全據江東七郡;並以張紘、張昭等淮泗賢才為謀士,以周瑜、程普等名將為臂膀,勢力日益壯大。

公元200年孫策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子侄門客刺殺,死前任命二弟孫權繼承自己的地位。

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時年僅19歲,在張昭、周瑜等人輔佐下安定內部征剿山越,整訓軍隊選賢任能

,既充分任用父兄留下的張昭、周瑜、呂範、董襲等人才,又積極延聘南下名士魯肅、諸葛瑾、步騭、嚴畯等人,還聘用了來自荊州的呂蒙、甘寧和來自吳縣的呂岱等英賢,很快實現了“國險民富、賢能競用”的局面。

周瑜

魯肅為孫權詳盡分析了天下局勢並勸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趁袁曹相爭之際“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孫權依計而行於公元203年、207年和208年春三徵黃祖,最終消滅了這一威脅江東的割據武裝,擄獲男女人口數萬,江東實力大增。然而面對虎視眈眈的曹操,孫權並未著急吞併江夏西取荊州與劉表交惡,而是班師江東,並於劉表死後派魯肅為使結好劉備,為聯軍抗曹進行外交準備。

兩害相權,防患未然:曹操的抉擇

相對於潛龍劉備和臥虎孫權,自建安初年起關西雍涼諸將懾於曹操威勢一直比較忠順於曹操治下的東漢朝廷:

為曹操鎮守關中的司隸校尉鍾繇官渡之戰前獻上涼州戰馬兩千餘匹,關西將帥馬騰、韓遂向許都派遣質子,以及馬騰派兒子馬超協助鍾繇擊殺袁尚部將高幹郭援,都反映了這一時期雙方相對融洽的合作關係。

馬超

東漢王朝建立以來,統治集團核心為關東士大夫,長期對關西涼州士人武將採取歧視性任用政策,關西人才逐漸被邊緣化,加之羌漢戰爭頻繁,地方將帥漸成尾大不掉之勢。

董卓等軍閥以私恩市之,加劇了關西涼州各地胡漢雜居軍閥林立的問題,各派勢力犬牙交錯互相攻伐導致關中民不聊生,據《後漢書》記載

漢獻帝遷都長安時三輔戶口還有數十萬,李傕郭汜之亂後獻帝東歸“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

董卓

面對雍涼地區這樣混亂複雜的局勢和破敗不堪的社會經濟環境,曹操對短期內平定關西雍涼進而以此為跳板南下攻取漢中巴蜀缺乏足夠的信心。

相比而言,經濟富庶人口眾多英才匯聚的荊州更能為曹操統一天下提供充足的資源。

劉備招攬英才厲兵秣馬,孫權擊破黃祖陳兵江東,一旦曹操舍荊州全力西進,則孫權將很有可能趁機攻取荊州,進而以荊州和江東為基地西取巴蜀與曹操南北對峙甚至北犯中原劫奪天子。

如果孫權未能抓住機會進取荊州,劉備極有可能抓緊踐行《隆中對》爭取荊州世族支持全據荊州,以此為基地奪取巴蜀做大做強。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圖(北方基本被曹操統一)

以上兩種局面都不是曹操樂見的,他在平定北疆後迅速旌旗南指,逼降劉琮攻取荊襄,意圖迫使劉備南逃或投降,並壓迫孫權的戰略空間使其無法實現“竟長江所極”的有利割據態勢,進而一鼓作氣奪取荊揚消滅孫權這個腹心之患。

如果曹操能實現這一規劃,則可效法漢光武帝劉秀,以整個關東的人力物力對付割據一隅的關西軍閥、漢中張魯和蜀中劉璋,即使對方依仗地利頑強抵抗,但曹操依靠關東地廣人多經濟發達的綜合優勢將在對峙中持續佔據上風笑到最後。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理解曹操為何對先取荊州情有獨鍾,然而造化弄人。

南征前期過快過順的進展掩蓋了曹軍水軍戰力較弱的現實,遠征劉備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餘里缺乏休整使士卒疲憊不堪,荊州文武歸降不久人心未附。

江漢地區冬季溼冷的天氣和與中原迥異的物候加劇了曹軍將士的水土不服,蔓延的瘟疫進一步削弱了曹軍的戰力

。面對孫劉聯軍的絕地反擊,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曹操遭遇了生平最慘重的失利,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的希望變得渺茫。

赤壁大戰

失敗後的曹操反而更加理智:公元211年他率軍西進關中,擊敗馬超韓遂統率的關西聯軍,迫使馬超西逃涼州並於三年後敗投張魯,雍涼地區結束羈縻狀態徹底歸屬曹操;公元215年曹操率兵攻取漢中張魯歸降。

雖然赤壁戰後孫權多次騷擾淮南,劉備西取巴蜀並北上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但

曹操以長安、襄陽、合肥為基地,從西到東構建了與孫劉長期對峙的堅固防線。

此後曹操雖未接受軍師司馬懿的建言——趁劉備剛剛消滅劉璋之際揮師入蜀,卻在公元219年採納其建議,遣使邀約孫權偷襲荊州斬殺關羽,解除了蜀軍對襄陽防線的威脅。

關羽

孫劉聯盟被暫時拆散,引發吳蜀3年後的夷陵大戰,劉備戰敗蜀漢元氣大傷,孫權專務荊州無力北顧,曹操之子曹丕代漢建魏後得以集中精力推進屯田、九品中正制等各項制度建設,不久曹魏恢復了對西域的管理,其農業恢復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逐步取得了對吳蜀兩國的長期戰略優勢。

公元263年、公元280年司馬懿之子曹魏權臣司馬昭及其子晉武帝司馬炎分別派名將鍾會鄧艾和王濬杜預率兵消滅了蜀漢和孫吳,結束了赤壁之戰後形成的三國鼎立局面,重新統一華夏。


寬哥侃歷史


難道一世梟雄的曹操真的是為了大喬和小喬去攻打的東吳嗎?

曹操世人對他的評價是一世梟雄,從名不見經傳到刺殺董卓變為一方諸侯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人不就是現在的屌絲逆襲。但他的每一步每一步路都非常有規劃,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的心裡都非常清楚。所以我覺得他不可能為了兩個女人去發動一場戰爭,他的目的還是統一。

眾所周知,曹操喜歡人妻喜歡少婦。但我覺得那還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我們不排除曹操有特殊癖好。第二,曹操打敗了某某將領便奪取他的老婆,還是為了安撫民心安撫兵心

曹操喜歡大喬,小喬是杜撰出來的,《史記》並無記載。《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為了聯合東吳,把曹操曾經的詩句篡改來激怒周瑜。杜牧的一首赤壁,更是讓後人對曹操浮想翩翩。其實杜牧也只是看到赤壁古戰場有感而發。他在感嘆,如果沒有那一場東風,結局是不是不一樣呢?就像好多事情,如果沒有一點變故,是不是結局就跟現在不一樣了?

最後送上一首詩,正是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