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正確“姿勢”

閱讀的正確“姿勢”

各位看官有沒有以下幾種經歷:

1. 別人推薦什麼,讀什麼,沒有目的的讀書。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好多書壓根沒讀過,恨時間太少;

2. 讀書沒有重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讀完,讀完後無法提煉要點,讀書效率低下;

3. 偶爾會重複買書,整理書架時才發現這本書我有呀,竟然還讀過!

4. 不喜歡的書經常被遺落在角落,浪費了時間、空間、金錢。

想要知道閱讀的正確“姿勢”嗎?其實也沒什麼姿勢,只是“將讀書過程結構化”,在選書、購書、讀書 、筆記、輸出的每一個環節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一、有目的選書

生活彷彿按下了循環鍵,但每一天依舊會迎來新的苦澀。但是,五味雜陳的存在,才能讓我們活出專屬的精彩。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及好奇心。

1. 找到自己的某一興趣點,建立“主動聲吶”,構建興趣點——檢索——圖書的閉環結構;

2. 找到自己喜歡的一本書,續補“被動聲吶”,建立圖書——感悟——圖書的閉環結構。

通過以上兩種途徑,完成自己想讀書,但還沒決定好讀什麼的需求,並且建立購書清單,包含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三項信息,現在我們就可以有目的的買書了。建議購書清單手寫,因花費時間,會認真帥選,加深對書名及作家的印象;APP購書清單操作簡單,易造成書單過長,去書店完成確認會很有難度。

二、書店去購書

1.地點

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書店購書,少在網上買書,書店購書也是一種經歷,值得記錄,更值得細細品味,給書增加切身的故事,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對書的印象,也就加深了對書中內容的記憶。其實和名家的名畫一個道理,既然是名家,那麼繪畫水平都達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但為什麼名畫就那麼幾幅,其實只是因為故事而變得價值連城。

2.數量

每次只買三本書,一來書買太多,根本讀不過來;二來因為數量限制,我們因此需要作比較,再決定,這樣就可以在購書清單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圖書,增加讀書動力。

三、讀書分詳略

打開書,我們腦子裡就要有一個概念“讀完之後我要記筆記”,因為我們是在以通過讀書筆記記錄信息和創造價值為前提來買書和讀書的。這並不是一件走形式的事情。而是我們很清楚的目標,以及對自己實現目標採取行動的體現。為了後續能更有效率地寫讀書筆記,在讀書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重視理解,一方面要為後續做筆記打下基礎。所以,在讀書時,我們就要學會做記號,將我們覺得有價值的部分標記出來。一本書如果很有價值,我們至少需要讀兩遍,然後在通讀和重讀階段我們有不同的標註方式。

1.通讀:將覺得有價值的一頁上方折角,用鉛筆在書上將有價值的內容劃直線記號。

2.重讀:將折角的幾頁重讀,仍然覺得很好就把下方的角也折起來,將依舊覺得不錯可以做筆記的地方改劃波浪線。

3.標記:重新讀一下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還是覺得很好,將務必要記錄下來的部分用熒光筆做記號。

如果讀上下兩角的幾頁,沒有發現值得做筆記的部分,可以擴大範圍再去重讀只折一角的那幾頁。

四、堅持做筆記

鹿島茂曾經說過:“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境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堅持的力量是偉大的,最初難度太大或者耗時太久,必然就無法持久。這和跑馬拉松是一個道理。前5-10公里,你已經用完了全部的力氣,還怎麼跑完這整個42KM啊?

新手朋友們一定要將重點放在“只摘抄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文章”和“寫主觀評論”上,一次一部分。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哪怕感受只有一句話,也要持續做下去,你自然會越做越頻繁。而你希望記錄下的東西,通過持續的小步行動,最終一定都可以完成。

讀書筆記還可以減少藏書量。只留下真正的好書。丟棄其他書籍時,你會有一絲不捨,因為這可能是你與這本書的最後訣別。所以,要做好讀書筆記,在想起那本書的時候才能有所慰藉。

五、積極地輸出

做完讀書筆記重讀書評,建議去豆瓣閱讀,就可以參考第三方的觀點,換個角度審視自己的這次讀書體驗。通過主、客關的感受,可以提升自我,進而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在這一產物中再生產出原創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鋒利。

不要嫌棄自己的水平、層次,積極輸出練習才能不斷提高。人並不是因為無所不知而去發表演講或出書,而是通過演講和出書讓自己達到了新的高度,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請各位一定要堅持下去。

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找到那本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失落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那本書都會成為自己的心靈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