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老人——喻昌

最近三維湯中醫文化團隊推出古代名醫系列,分享一些著名蒼生大醫的故事,也藉此培養一下大家對中醫的認知和信心。今天分享明末清初著名醫家——喻昌。

喻昌,字嘉言,號西昌老人。公元1585年~1664年,終年80歲。喻昌少年讀書,以治舉子業。50歲時,他削髮為僧,遁入空門,潛心研究佛學和醫學。

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間),喻氏移居江蘇常熟,醫名卓著,冠絕一時,成為明末清初著名醫家,與張路玉、吳謙齊名,號稱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論篇》、《尚論後篇》、《醫門法律》等。喻昌倡導三綱學說,提出大氣論、秋燥論的觀點亦為後世所稱許。


西昌老人——喻昌

喻昌,江西南昌府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區石崗鎮朱坊喻家)人。因新建古稱西昌,故晚號西昌老人。祖父喻堯榮,生未詳,歿於明隆慶六年壬申歲十一月,葬虎頭埂,墓向坐西南朝東北,其暮至今仍在。其父喻玉,生歿葬未詳。

自小聰明,清史稿載,喻嘉言"幼能文不羈,與陳際泰遊"。天啟年間45歲考中貢生。喻嘉言雖才高志遠,但在仕途上卻並不得意。

崇禎年間,他以副榜貢生到京城就讀時,仍然躊躇滿志,希望因此而有所作為,曾以諸生名義上書朝廷,陳述輔國政見,要求"修整法治"。但因人微言輕,他的意見沒有引起已經風雨飄搖的明王朝的重視。喻嘉言在京城三年,鬱郁不得志,只得乘興而去掃興而歸。後值清兵入關,於是轉而隱於禪,後又出禪攻醫,往來於南昌、靖安等地。

喻昌十分注意診治規範,仔細而全面,並撰有專文講述醫案的書寫。喻氏建立的這一診治規範,充分體現了喻氏強調辨證論治的思想,注重科學、嚴謹的作風。

對於燥病的治療,喻氏創立了著名方劑清燥救肺湯,該方由桑葉、煨石膏、生甘草、人參、胡麻仁、阿膠、麥門冬、杏仁、枇杷葉等藥組成,以治療諸氣膹鬱,諸痿喘嘔,肺之燥者。其用藥的宗旨,強調治燥忌用辛香行氣之品,以防傷津助燥。

總之,喻氏於燥之論述,從其邪氣生成,病邪性質,致病特點,臨床表現,治療原則,臨床用藥一一加以論述,可謂對燥症深刻認識的一大家,其影響十分深遠,被後世醫家所推崇,至今仍有很大影響。

西昌老人——喻昌

喻昌喜歡外出雲遊,生性灑脫,喜好遊歷。足跡遍及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數省。出家期間,苦讀《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醫著,為日後成名,打下良好基礎。喻昌隨處行醫,有關傳說不少。

一次,在鄉間水上行船,無意中見一在沙岸搗衣的少女,他注視良久,發現少女異樣,預料她潛伏著一種叫悶痘疾病,即將暴發。這種病來勢兇險,幾乎無藥可救。出於惻隱之心,他命人悄悄接近少女,突然從背後將她攔腰抱住,用這種"離譜"的行為,以激其發怒,洩其肝火,削弱其病勢,繼之以藥力托里排毒,促使痘疹透出,幾經曲折,化險為夷,挽救了少女的性命。


他在行醫路上遇見一支送葬隊伍,八個人抬著一口漆黑的棺木哀哀慼戚地在路上走著,他仔細一看,發現棺木下有一滴一滴的鮮血滴落。死人的血液應該要凝固,那麼,怎麼會有流動的血液流出棺材呢?他憑著職業醫生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判斷棺材裡的"死人"未死。

突然,他猛地衝到送葬隊伍前面,攔下最前面的男子,問道:“棺內是何人?”

那男子淚流滿面說道:“是我因為難產而死的妻子。”

喻昌連忙說道:“你讓他們快停下,打開棺材,你妻子沒死,她還有救。”

那男子感覺不可思議:“人死還能復生?”

喻昌來不及和他多言,不由分明把棺材打開,用手試探那女人的鼻息,又屏氣凝神為她切脈,不一會兒臉上露出喜色。他打開行醫的揹包,拿出盒子,取出銀針,對著女人的穴位依次扎針。不久,那女人居然呼出了一口氣,有了呼吸。

原來,那女人只是因為大失血引起的休克而導致的假死。這件“人死復生”的故事在鄰里之間逐漸傳開,他的“神醫”稱號也就由此而來。醫者父母心,喻昌在醫術上精益求精不容有半點差錯,他行醫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真真切切為了患者的性命和就健康。

西昌老人——喻昌

喻昌還有過一段與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錢謙益鮮為人知的交往。錢謙益是明代崇禎年間的翰林編修、大學士。

某日,錢赴朋友的家宴回家,當轎子路過迎恩橋時,因為轎伕跌跤,致使主人倒僕在地而受了驚嚇,由此得了奇疾——站立時雙眼上視,頭眩暈像要倒翻於地,躺下時卻無異於常人,多方醫治不效。當時,錢謙益立刻派人前往邀請,可是喻嘉言正好出診。

過了數日,喻得訊後立刻趕到錢府,得知致病的經過和原由,便讓管家把府中強壯有力善於行走的轎伕叫幾個來,命家人用酒飯款待,對他們說:"你們儘管吃飽喝足,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只不過是令你們快樂嬉戲一般。"轎伕吃飽後,他令轎伕分別站在庭院的四角,兩人夾持主人,合力奔走,先由東奔西,再從南奔北。然後互相更換。轎伕可以休息,而主人無一刻停息。主人奔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疲備不堪,但是病已霍然而愈。

當時,還有其他被聘請來的醫生在場。喻嘉言當眾道破玄機:"這是因為跌下轎子時主人倒僕在地,左邊受到搐摺(挫折)所致。現在扶掖他奔跑疾走,是為了抖擻經絡,使搐摺的肝葉重新舒展。肝葉既復其位,那麼木氣敷暢,頭目就安適了。此病不是藥餌所能奏效的。"

經過此番經歷,錢謙益更加信服喻的醫術,稱其為"聖醫"。

1644年,錢謙益先生挽留喻昌,於是喻昌便在常熟縣城北門外虞山下定居下來,並開了一棟草廬醫所,致力於為當地百姓治病。

西昌老人——喻昌

喻氏生平善奕。公元1664年(清康熙甲辰年),80歲高齡的喻氏與圍棋國手李兆遠對奕,時達3晝夜,局終收子時,溘然逝世。因無子女,由外甥赴常熟扶柩而歸,停柩于靖安蕭寺達五十餘年。

至雍正年間(1723-1735),始由醫家曹必聘倡議,與眾醫迎柩至南昌百福寺中。後人在寺中立塑像和畫像以祀。百福寺僧人又在寺旁建喻先生祠,並將其柩安葬在東漢徐稚墓側,蓋以喻徵士配徐高士,相得益彰。

喻昌一生學生頗多。他培養了一大批有成就的醫學家,如徐忠可、程雲等。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喻嘉言還大開講堂,向來自各地的求學者及同仁講解"瘟病"。

喻氏所到之處,皆以善醫聞名。其治病不分貧富,審證用藥反覆推論,德高而術精,深為同道所敬。順治年間,朝庭下詔徵聘,奈何其早已絕意於仕途,力辭不就。晚年不滿足於其赫赫的臨證醫名,曰:"吾執方以療人,功在一時;吾著書以教人,功在萬里。"

西昌老人——喻昌

因之著書立說,廣收門徒。先後撰寫和刊出了《寓意草》、《尚論篇》和《醫門法律》3種醫書,集中體現了其學術思想,並因之確立其醫學史上的地位。《寓意草》是喻嘉言的醫學處女作,也是中國醫學史中較早又較著名的一部個人自訂醫案。

他認為,治病時必"先議病,後用藥",這裡對辨證治論精神的很好發揮。怎樣才能做到弄清病情,有的放矢的予以治療,他認為"治病必先識病,識病然後議藥",識病是議藥的前提和依據,並提出了識病的具體要求。

喻昌在中醫學理論研究方面頗有貢獻,不僅於《傷寒論》的研究獨有體會,倡導三綱學說,而且對於中醫基礎理論問題頗有建樹。其大氣論、秋燥論的觀點亦為後世所稱許。

此外,其強調辨證施治,倡導診治規範,亦很有學術價值。至於其臨床經驗亦十分豐富,治痢用活人敗麥散以逆流挽舟,治關格用進退黃連湯升降陰陽等,都被後人所推崇。總之,喻昌於中醫學理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圖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