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

暴风城花园


方圆论坛观点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的实际掌控者希特勒和斯大林。他们两人就属于“俩馒头踩一脚,没一个好饼”。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个人的野心一个比一个大。说实话二战时期德国发起二战我个人事很理解的。毕竟一战后英法两国剥削德国太甚了。可以说一战之后就已经预示了二战的爆发。所以说德国为了反抗而发起战争也可以说的通。但苏联发起战争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斯拉夫人对于土地有一种病态般的执着。所以斯大林发动战争完全是出于野心使然。


在二战之前苏联确实担心过自身遭到德国的侵略。所以苏联当时积极主动的联系英国和法国。希望可以和英法两国一起制裁德国把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而今英国之所以扶持德国崛起就是想用德国去抑制苏联的扩张。毕竟苏联的颜色革命在欧洲国家看来看去比德国更加的可怕。所以英法两国并没有同意和苏联一起制裁德国。但也没有拒绝。就那么一直拖着苏联。后来斯大林算是看出了英法两国不怀好意。所以苏联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苏联打算在苏联的西部也就是东欧地区建立防线以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争。



不久之后苏联就发动对东欧地区国家的侵略战争。名义上还打着建立统一防御战线的名义。而这场战争就是所谓的“东方战线”。而这个被苏联标榜为建立防御战线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苏联在侵略东欧国家。而在历史上这段时期被定义为二战初期。所以说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也没什么毛病。


而苏联的东方战线计划实际上就是和德国同步进行的侵略战争。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寇松线以东和以南的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在波兰方面又和德国同流合污瓜分了波兰。如此一来单纯说德国是二战的发动者恐怕有点太过于牵强了。之所以苏联摆脱了战争发起者的名声就是因为后来苏联没有争夺德国,所以摇身一变成从一个侵略者变成了正义的人守卫者。这正是应了那句话“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原本斯大林和希特勒瓜分了波兰之后就开始各自发展扩张了。斯大林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回到西欧地区和法国英国死磕。原本斯大林打算在德国和英法的交战陷入胶着状态的时候苏联再趁机出兵占领整个东欧地区。然后等德国和英法打的两败俱伤的时候在吞并西欧。但斯大林的计划是挺好的。但是他低估了德国也高估了法国和英国。法国的快速战败彻底打乱了斯大林的计划。而希特勒的快速发动对苏作战又打的斯大林一脸问号。这个时候苏联才意识到的德国是如此强大。所以苏联也从一个侵略者开始转变成抵抗侵略者的角色了。所以说苏联是战争的发起者也没有任何毛病。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众所周知,意大利在二战的时候,先是加入轴心国,后是加入了同盟国,苏联实际上是另一个意大利,如果没有苏联的帮助,德国根本发动不了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苏俄新政府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后,退出了战争。苏俄新政府的做法引发了协约国成员的不满,于是他们遭到了各国干扰军的袭扰。虽然苏俄新政府成功打退了所有的干扰军,苏联正式成立,但是他们依然被各国排挤,这对于苏联的发展非常不利。

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缓慢,直到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候,苏联才得以从西方国家那里买到好的设备。这个时间段内,德国同样处于受困期,《凡尔赛条约》不允许他们发展重型武器。虽然被限制了,但是德国没有放弃发展军事工业,他们看准了苏联急切求发展的心理,与苏联直接私下展开了合作。

德国在二战初期之所以能够展示出强大的战斗力,除了他们的坦克机械部队外,空军的空中火力压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德国在航空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苏联的帮助。德国专家设计的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由苏联来制造并进行试飞实验,这不仅让德国的航空领域得以继续发展,还使德国专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与苏联之间的私下合作被停止了,但是两国之间的关系依然不差,这也促使两国在二战爆发前夕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明面上只是苏德两国之间互相不攻击对方,实际上苏联此后对德国提供了许多战争上的援助。

波兰军队实力排名世界前六,德国突袭波兰前,希特勒非常担心德军的“闪击战”未必能够成功,这个时候苏联出兵为德军提供了帮助。在苏德两军的夹击下,波兰仅一个月就沦陷了,虽然这样做对苏联也有好处,但是苏联不出手的话,德军将在波兰战场上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至少他们的石油储备会“亮红灯”。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败于石油燃料不足,这个到二战前夕还没有得到解决。德军的参谋部预计单是1939年就需要消耗掉900万吨的燃料,而德军占领的奥地利和摩拉维亚只能提供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加上德国煤转油的技术,勉强达到了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这个时候,德国与北美国家的石油贸易已经被英法两国联手切断,希特勒逼迫罗马尼亚签订石油贸易协议后,每个月从罗马尼亚购买至少13万吨的石油,可是依然达不到需求量,苏联又出手帮忙了。

1939年这一年中,苏联为德军提供了90万吨的石油,希特勒一直在努力让苏德的石油贸易量达到每年200万吨。除了石油外,当英法联手限制德国购买物资的时候,苏联为德国代购了许多物资。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向德国提供了316万麦子、79.3万吨燕麦、10.1万吨棉花、94.2万吨木材、86.5万吨汽油以及大量矿物质。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苏联不提供帮助的话,希特勒根本无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苏联不提供粮食和石油的话,希特勒即便发动了战争,德军也无法持续太长时间,他们的攻势会被英法联军以多种方式快速遏制住,完全不会演变成世界性大战。苏联虽然只对波兰和芬兰出过手,但是他们确实可以被看为德国的盟友,说他们是二战的发起国之一,真的不过分!


世界近代史观察员


苏联本来就是二战元凶,这毫无疑问!

从北到南咱看看苏联二战前期干的好事:以大欺小悍然进攻芬兰,吞并了芬兰十分之一最富庶最重要的领土,包括把芬兰的北冰洋海岸线全部割走;在德国进攻波兰吸引了西方国家注意力时用卑鄙的手段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同时在波兰即将亡国时趁火打劫,毫不客气的拿走了整个东波兰,在欧洲历史上第四次瓜分了波兰;欲壑难填的现代沙皇斯大林对这些并不满足,利用德国进攻西欧双方自顾不暇的有利时机,再次仗势欺人利用下三滥的手段攫取了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那和比萨拉比亚!




这一下让希特勒彻底看清了苏俄帝国的贪婪本性,明白了自己那点有限的胡萝卜根本满足不了新沙皇的海量胃口,坚定了希特勒与苏联决裂的决心,直接导致了后面的双魔对决。苏联在二战前的所做所为仅次于纳粹德国,而且贪心更大,所以毫不客气的说苏联就是打赢了的纳粹,是名符其实的二战发起国!


天佑我中华龙河乡韵


关于这个问题,斯大林表示:“我没有,我不是,别乱说啊!”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将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争,造成了9000万人伤亡,5万亿美元的巨大损失,还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彻底摧毁了英国主导的殖民体系,开启了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

作为二战的主要参战国,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死亡2700万人,伤亡4600万人的巨大代价,而战后的苏联也成为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虽然伤亡最为惨重,但苏联显然也是获利最多的。因此有人认为,苏联也和德国一样,是二战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只不过苏联所属的反法西斯阵营最终获胜,掩盖了苏联的罪行。

真的是这样吗?看起来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在二战爆发前的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就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而在德国横扫西欧的过程中,苏联也大举侵略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罗马尼亚等国,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相比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径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苏联也应该算作二战的策源地。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虽然苏联在二战中两头下注,左右逢源,但二战的性质以及苏联的定位注定了它不会是二战的发起者。静夜史认为:

1、二战本质上资本主义世界资源的再分配

根据教科书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战争反抗法西斯阵营的正义战争,充满着替天行道的光辉。

但法西斯模式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质上即使反人类,也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没什么不同。这种模式的最终确立,在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强烈冲击,正是在市场基本失灵,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才异军突起,成功主宰德国。而从希特勒的救市方案来看,德国确实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当时的纳粹得到了德国几乎所有民众的支持,尤其是容克大资本家,否则希特勒也不可能稳坐钓鱼台。

如果按照当时希特勒的统治方式,委员长的南京国民政府绝对也算得上是法西斯政权,因为统治方式是一样的集权和恐怖,而且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还和纳粹德国关系很好。

所以,单纯地将法西斯作为二战的原罪是极其偏颇的。如果反法西斯阵营从一开始就迅速站队,同仇敌忾,德日意三国轴心也不会为患全球。只有在美国于1941年12月7日被日本袭击了珍珠港,美国才迅速站队,并于1942年发起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结成。

所以静夜史认为,二战和一战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资源再分配,势力再洗牌的过程。

一战后被英法压制的德国,在东山再起后继续挑战英国主导的殖民体系,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非法西斯国家也纷纷卷入战争。而美国作为旁观者,在最有利的时刻加入战争,成为资本主义直接最终的胜利者。

既然是资本主义内部“狗咬狗”的战争,那么走上共产主义路线的苏联从本质上就不可能成为二战的发起者。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迅速完成工业化,而完成工业化的目的,是为下一步向外输出共产主义革命做准备。尽管苏联的做法毫无疑问也会得罪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但这和二战的本质截然不同。

2、苏联确实还没有准备好

作为苏联的执牛耳者,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的遗志后,虽然没有按照列宁的既定路线走下去,但这位务实的无产主义者早已将苏联的未来规划地井井头条。

用十年时间实现工业化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虽然1937年苏联综合国力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这对于斯大林而言远远不够,因为他的目标是将共产主义革命推向全世界。

列宁在世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经过多次完善,从理想化逐渐走向务实路线的列宁确信共产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成功,甚至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俄国。而后俄国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然后和苏俄一起组成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联盟,也就是苏联。

但务实的斯大林一直认为,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必然过程,但首先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基础,比如强大的工业国苏联。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得不到强力支持的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失败,典型例子如1920年的苏波战争。

所以,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反其道而行之,率先发展苏联,并强化“大俄罗斯”主义,将“各苏维埃政权平等加入苏联”的宗旨演变成“各加盟国成为俄罗斯的附庸”,苏联这个事实上的大号俄罗斯综合国力迅速膨胀。

为了实现工业化,斯大林创立了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推行农业集体化,强化对民众的控制。为了更好地贯彻领袖意志,斯大林发起腥风血雨的“大清洗”运动,数十万优秀的党政军干部被处决,虽然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苏联强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意义重大。

但是时间不等人,虽然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让苏联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人才,使苏联因祸得福。但法西斯也随即崛起,苏联的战争风险骤然增加。

在德国迅速膨胀的情况下,忧心忡忡的斯大林首先想到的联合英法扼杀纳粹德国,但英法醉心于绥靖政策,幻想“祸水东引”,无奈的苏联最终与德国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暂时保证了边境安全。

而后,在德国闪击波兰,苏联于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夺回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而后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苏芬战争,付出巨大代价夺走芬兰的萨拉、贝柴摩和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强占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940年6月抢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

通过构筑所谓的“东方战线”,斯大林将苏联国界线平均向西推进了200公里,并修建了“巴普洛夫”防线这样的国防工事。殊不知这让苏联刚好落入了希特勒精心构筑的全套,因为大量苏军被置于德军的闪击范围之内。

1941年6月22日,550万轴心国军队闪击苏联,苏军一溃千里,濒临亡国。

所以,作为共产主义国家,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本质上和轴心国发动的二战是两码事,所以苏联不是二战发起国。

而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战争,之所以没有早于或同时在二战发起,是因为斯大林确实还没有准备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对此,我只能说我们学的历史不是这样定义的,苏联是正儿八经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一,而且是主要的作战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杰出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而真正的二战发起国是三个轴心国家——纳粹德国、日本军国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



以上介绍的材料是不是很像历史教科书啊?对!历史就是胜利者写的,如果不深究的话,苏联就是正义的反法西斯国家;美国也是正义的拯救全世界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这样恶贯满盈的世界殖民帝国都是正义的象征。

但是真正深究起来,苏联虽然不是真正的二战发起国,但已经相差不大了。因为历史书定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全过程都和苏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具体解析:

1、1939年,纳粹德国和苏联共同瓜分波兰。



二战爆发的真正标志是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发动对波兰的突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波兰就彻底被打败,全境都被占领。实际上,打波兰的国家不仅有纳粹德国,还有苏联。

苏联看到波兰被纳粹德国迅速打的丢盔卸甲,认为报仇以及背后捅刀子的机会来了,所以在9月17日,也出兵攻打波兰。最终波兰在苏联和纳粹德国的夹击之下迅速灭亡,10月6日,波兰就被纳粹德国和苏联瓜分。

可以说,二战的爆发的标志战争,是纳粹德国和苏联共同发起的。苏联是无论如何都逃不了干系的。

2、1940年,苏联发动入侵芬兰的战争(冬季战争),并占领波罗的海三国。

纳粹德国在突袭波兰成功后,英国法国已经对德国宣战,第2年(1940年)纳粹德国开启了对欧洲国家的横扫,6个星期之后打败法国,才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样的战争奇观。



然而在纳粹德国发动战争肆虐欧洲的时候,苏联也没有闲着。在共同瓜分波兰之后,苏联在11月30日就发动了对芬兰的入侵,这场战争就被称为冬季战争。虽然在战争过程中,苏联打的很笨拙,苏联的军队被一群滑雪橇的芬兰人打的很惨,损失惨重。

但终究芬兰是一个小国,扛不住与苏联这么大的国家的消耗,最终在1940年3月13日,还是和苏联达成了妥协,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把早先苏联要求苏联与芬兰接壤的边境争议地区割让给苏联。

在6月27日,苏联又出兵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本来波罗的海三国是作为苏联与纳粹德国的缓冲区,开始逼波罗的海三国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来苏联还是认为直接占领控制最划算,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可被苏联祸害惨了,直到现在都是最恨俄罗斯的国家。



从上述材料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后来德国入侵苏联,或者出现德国联合苏联攻打欧洲,最后历史轨迹不变,还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获胜的话。

苏联在二战爆发后的的战争行为也会被纳为二战轴心国的入侵战争,苏联自然成为二战爆发的发起国之一。可惜历史就是那么反转,苏联却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战胜国,正义的国家,有时候,历史就那么讽刺。


大正看世界


说到二战的爆发,就必须说到一战,在一战结束以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而当时的法军总司令福煦看到这个合约以后,脱口而出了一个十分精确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休战。

同样类似的警告,在协约国停战的时候,美军的潘兴将军也提出过,我认为,完全的胜利只能靠继续战争直到我们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才能得到。潘兴将军的意见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执行,但是一战时,这个意见被忽视了。


希特勒要干什么,在我的奋斗里边说的非常清楚,而且后来也是这么干的。里边充满了对于其他民族的蔑视。而且对于一战失败的复仇情绪非常明显。

德意日发动战争的原因都是要借战争来摆脱自身的危机。在一战结束后,德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割地赔款,海外的殖民地被瓜分一空,虽然在美国资本的介入下,国内生产有所恢复,但是经济依旧是十分脆弱,而伴随着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德国的经济更是一落千丈。一般来说,经济不好的时候,激进的思想就容易成为主流思想,穷则思变嘛。况且一战德国战败,本身德国的普鲁士军官团并不认为是自身的问题,而是认为是背后挨了一刀,而这一刀是谁捅的,普鲁士军官团大部分人的意见认为是共产党和犹太人。




张伯伦说我从慕尼黑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这是绥靖政策登峰造极的时候。那张纸据说是希特勒亲手写的保证不再有领土要求的保证。

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一般是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扩大内需,就像当时的美国,罗斯福的新政,上马了一大堆政府工程,还有就是德国这样的,扩军备战,准备去外边抢钱或者就是直接去外边抢钱,比如当时的日本通过918事变吞并了东北,从而使自己渡过了难关。


苏德瓜分波兰,苏联为了建立自己的东方战线,不惜与虎谋皮,为自己争取来一年的时间,但是到头来还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兵溃千里。

而德国的情况是随着希特勒的上台,扩军备战的趋势十分明显,而当时欧洲的主要大国都是采取了一种姑息养奸的政策,英法就是绥靖政策,而苏联在自己提出的集体安全体制受到冷落以后,于是采取了类似的祸水西引政策,试图使希特勒首先和英法拼一个你死我活,然后自己做收渔人之利,英法也是一样,但是英法苏谁也没有做收在渔人之利,而是被德国各个击破,损失惨重。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斯大林明白,苏德必有一战,而苏军在1939年远远不是德军的对手。

认为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主要原因是只看到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而后苏联出兵瓜分波兰以及入侵芬兰等情况。但是,如果把时间再向前1年,就是在1938年英德签订慕尼黑协议的时候来看,英法的纵容使德国的军事冒险屡次获得成功,这样就使德国的胆子越来越大,而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英法对于苏联提出的联合遏制战争的提议并不积极,而当慕尼黑协定签署以后,苏联明白,自己的集体安全构想已经是无法实现,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有协作条约,法国都可以出卖,那么法国英国根本就是靠不住,于是转而和德国与虎谋皮,力图拖延自己参战的时间。

为了这大约一年的备战时间,苏联付出了巨大的道义代价,在西方的宣传口径下,苏联也成为了二战的发起国,而英国法国在慕尼黑干的那些龌龊事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同样的事情在1941年左右差一点重演,这一回被出卖的是中国,英国为了保证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封锁滇缅路,几乎掐断了中国最后一条外援通道。


红色手电筒


当德军击溃波兰大军之后,剩下的就是围攻波兰的首都华沙了,为了减少德军的伤亡,于9月16日,德军向固守华沙的波军投放了投降文件(但波兰人拒绝了)。

而苏联早在8月23日就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已经将波兰纳入了两国的分赃范围,希特勒也暂时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所以,斯大林必须要赶在波兰投降前出兵,否则等德国控制波兰之后,苏联到时连喝汤的机会都没了,要不只能哈下腰来跟希特勒要田要地,这不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铁腕政治人物斯大林的风格。

因此,就在德军投放投降文件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凌晨,苏联集结了20多个步兵师、15个骑兵师和9个坦克旅,共60万大军开始进入波兰东部,波兰也从此雪上加霜。

就在苏联和德国的两面夹击下,拥有4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波兰,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灭亡了,其中苏军俘虏了21万波军。

如果将苏联说成二战的发起国之一,那苏联表示这个“锅”我可不背。一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波兰为了“波兰走廊”东面的边境曾和苏联大打出手,由于当时苏俄国内正在爆发革命,根本无暇顾及波兰战事,因此仓促向波兰达成和解,潦草地结束了战争,并签订了《里加和约》。

而这个里加和约达成的前提条件是,在有争议的领土上,苏联必须做出了大让步,并向波兰支付了高达三千万的卢布作为经济补偿。因此,斯大林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废除这个不利于苏联的和约,刚好希特勒“有眼”,对波兰垂涎很久了,也给了斯大林这个机会,苏联可以冠冕堂皇地说为只不过是在维护国家的“利益”。

如果说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之一,那英、法两国也难辞其咎。德国闪击波兰前夕,法国曾和波兰签订了协议,法国承诺在波兰被入侵的15日后加入战争,援助波兰,而英国就在德国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第三天,和波兰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可悲的是,波兰过于相信英、法两国的嘴脸而疏忽了防御,波兰成为了二战大国争霸的牺牲品。

就在战争打响的当天,十万火急的波兰拼命地向英法求救,而两国干脆装聋作哑,直到9月3日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法迫不得已才正式向德国宣战。但是,英法百万大军千呼万唤,就是始出不来,法国100多个师躲在工事背后喝着红酒消磨时光,英国只派了四个师来“观战”,而此时的德军在西线不过20多个师,英法两国丧失了最有利的战机,眼睁睁地看着波兰人民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英法两国难辞其咎。


赛门之略


这个锅苏联不能背。二战中,斯大林最开始的想法是作壁上观,投机心理是有的,但说苏联是二战的发起国,的确言过其实了。


希特勒在欧洲亮出獠牙之时,斯大林已经敏锐地发现了纳粹德国的企图,并且为了能够保持欧洲的战略力量的平衡,提出和英、法两国谈判,并签订三国之间为期5年或者10年的反侵略互助条约。希望以此来保障中东欧国家的安全,制衡德国的侵略态势。

然而这次在1939年初举行的谈判,并没有取得任何结果。英、法出于对苏联的敌视,非常希望能够牺牲其它小国的利益,满足希特勒的胃口,从而将纳粹德国这股祸水东引,让德国去进攻苏联,自然不可能同意苏联的建议。


英、法拒绝了苏联,心里高兴的是希特勒。在三国之间的谈判失败后,希特勒马上就派出外交部长去苏联,表明德国绝不会进攻苏联,并希望改善两国的关系甚至签订条约。于是双方最后达成一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个《条约》在后来往往被人所诟病,认为苏联不应该签订条约,这等于纵容希特勒的侵略行径。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认定苏联发起了二战,毕竟苏联为了平衡局势曾做过相关的努力,最后为了国家的战略安全而做出选择,也无可厚非。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苏联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在争取了自身的战争准备时间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让希特勒能够放开手脚的发动侵略战争,波兰等国家收到攻击后损失惨重,这和条约的签订有很大关系。


我们不赞成苏联独善其身的做法,但更应该鄙视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意图祸水东引的无耻行径。如果给二战的欧洲战场发起国排名,我认为首推德、意,然后就是英、法。

当然,他们最后损失惨重,也算是自食恶果了,只是苦了平民百姓。


李飞叨


1941年初苏联的人口统计显示,包括它从波兰手中夺过的版图,苏联人口约有1.96亿。但当1946年二战尾声之后,苏联再次统计人口之时,仅仅只剩约1.67亿。

1.96亿减去1.67亿等于2900万,可见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的人口损失高达3000万上下,占到了二战全世界约7000万人口损失的近乎一半。

毫无争议的成为二战“受伤”最深的国家,与此同时因为德国累计投入了快到千万级的军队在苏德战争,并付出了约430万德军死亡数。

苏联成为了整个二战期间,全世界抗击德国扩张的主力。然而当我们日常生活中聊到二战,总有人会大声苏联不但是二战受害国,还是二战发起国。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论调,均来自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4月在苏联的邀约下,英国、法国的代表来到莫斯科,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会谈。

斯大林

出于遏制德国日益“嚣张”的气焰,苏联在会谈中提议英、法、苏缔结“反侵略互助条约”,一旦三国中的任意一国遭受侵略,其他两国有义务提供不限于军事援助的任何手段。

但是英法出于意识不同的思考,冷处理了苏联的提议,并默认了德国可以在东欧进行自由活动,希望借此牵制住苏联的继续变强。

为了国家安全,苏联不得不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观念下,跟德国相互勾搭上了,1939年8月23日饱受争议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订。

根据条约的要求“条约缔结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施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同时在条约的秘密条款中,德国和苏联还互相承诺,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

苏德秘密商量的波兰版图分界线

赤裸裸的将瓜分波兰的“暗语”,用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当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之后,苏联立马马不停蹄的履行“暗语”从东边直扑波兰。

由于近代历史研究,总是把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端口,所以部分历史爱好者,就高呼苏联作为瓜分波兰的参与者,应该背负一个“二战发起国”的标识。

但是对于这个说法小袁不是特别的认同,德国闪击波兰完全是为了吞并当地的版图,且绝大多数版图从未曾经加入过德国,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行为。

苏联则相反,他对波兰的行为虽然不道德,但是顶多是“趁你兵、要你命”。且吞并的本土,很多都是波兰通过《里加和约》从苏联人手中“抢”去的。

一战末期波兰在英国、法国的扶持之下复国,而此时苏联正值跟国内的原沙皇势力对抗,身子骨非常的虚弱。

于是波兰和苏联就在1919年2月开始打起“苏波战役”,战斗的结果是波兰险胜,苏联控制下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统统归了波兰。


小青年娱乐文化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实际上苏联和德国其实都是一丘之貉。我们现在所共知的就是二战时期英法苏联三国联盟战胜了德国。但实际上英法和美国与苏联只不过是因为利益走到了一起。实际上在二战初期英法都差点和苏联打起来。如果希特勒没有急于发动战争的话,那么发起战争的就一定是苏联。


苏联的野心并不逊色于德国。二战初期当时还没有什么联盟和阵营。大家互相之家都是各自为战。德国在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地并且和瓜分了波兰之后已经开始对苏联造成了威胁。因为苏联一直以来都梦想能够重新欧洲。而东欧一直被苏联视为囊中之物。现在东欧大半被德国占领了。肯定苏联是会有威胁感的。当时苏联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正急于组建“东方战线”。所以苏联接连吞并了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之后又侵占了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再加上和德国瓜分掉波兰领土。苏联想要的东方战线已经初步得到实现。从这一点看,苏联和德国没什么两样,都是侵略。


在德国巩固东欧势力的时候,苏联也并没有停止侵略的步伐。当时的芬兰的领土位置对于苏联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苏联开始对芬兰露出利爪尖牙要求割让芬兰领土给苏联。苏联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边境北移40公里,并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割让给苏联;其次芬兰把汉科半岛租借给给苏联30年。芬兰对于苏联的贪婪实在忍无可忍了。所以芬兰开始请求英法等介入,并且拒绝苏联的要求。谈判不成苏联就改为武力侵略。于是苏联制造了所谓的“曼尼拉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1月30日对芬兰宣战。战争初期,苏联调动了五个集团军,约50万的兵力,还动用了一万架飞机、九千多辆坦克。开始进攻芬兰。


苏联和芬兰的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国感受到了苏联的威胁。并且苏联对于英法的警告置之不理。这使得英法极为愤怒。所以英法国家内部开始出现了对苏联宣战的言论。英法初期只是给芬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至于出兵芬兰还在计划之中。等英法有了确定的作战计划后。芬兰已经挺不住了。开始和苏联和谈。最终芬兰战败被苏联吞并领土。英法和苏联夜没有发生实际的冲突。

实际上我们可以得知,苏联在二战时期也不过是一匹贪婪的狼罢了。他做的事情和德国别无二差。同样是侵略吞并。只不过后来因为实力和利益关系与英美走到了一起。转身一变成了“好人”。实际上在被苏联侵略的那些国家严重。苏联比德国更可恶。

实际上在二战初期英法还曾经策划“长矛行动”轰炸苏联油田的计划。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德两国都打破了英法想要的祸水东引政策。而根据协议苏联会向德国提供原材料。特别是石油。从而让德国在战争期间经济保持运转,并且打破盟军的海上封锁,因为在一战期间,英法对于德国的海上封锁导致德国原材料紧缺。而苏德签订条约之后,虽然苏德双方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罢了。但在英法眼中苏联和德国这已经是结盟了。为了打击德国的石油来源英法计划了“长矛行动”。


在“长矛行动”行动计划中。英法决定由100架轰炸机从伊朗,叙利亚以及土耳其起飞,在夜间发起对苏联油田的战略轰炸行动,并且持续攻击苏联在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而根据现代军事专家对分析。如果当初英法真的实施了对苏联的轰炸。那么结局之后两种可能性。第一,英法等贸然举动激怒苏联,导致苏联和德国真正的联手。第二,英法轰炸苏联油田会给苏联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苏联和德国对峙过程中,英法此举很可能会起到帮助德国的作用。因为当时德国的石油来源苏联只占了一小部分 德国大部分石油来源于罗马尼亚。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英法的潜意识里他们是把苏联看作是敌人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