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容易沉迷遊戲,為什麼一些成年人也對遊戲無法自拔?

青丘如畫


遊戲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文化,他只不過是娛樂方式的一種不同樣的體現手法。

不過是父母年代沒有遊戲,父母們用抽菸喝酒、看小說聽磁帶代替了遊戲這項娛樂活動

這些娛樂活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令人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得到放鬆,一個未成年人乃至成年人如果沉迷遊戲,那他的現實生活可能很不順意,他的生活不能使他感到愜意和放鬆,我說出這種話時,有的年長一些的人可能在心裡暗想,“他一個半大孩子能有什麼煩心事巴拉巴拉”如果您也有這樣的心裡,那麼我希望您能多多挖掘一下你的生活,在謀圖改變,不要把生活、教育的失敗歸結於一項娛樂活動。

結尾我在插一句,如果您也是一個從事遊戲相關行業的工作者,那麼您就會知道,玩遊戲有的時候也是一件痛苦。


強迫症玩家阿滾


你好,我是張滴滴,一名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一起用心理學美好生活。

沉迷遊戲並不是青少年的專利,成年人沉迷遊戲,男女朋友為遊戲吵架,太太因為報怨老公打遊戲不分擔家務鬧離婚,甚至沉迷遊戲變成宅男宅女,遠離社交甚至無法工作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

我有一位臺灣朋友,十年前我去臺灣的時候,他帶我們去了淡水碼頭,說“這是那一代人(70後),騎著機車帶著美眉約會的聖地,而現在,年輕人約會都是在家裡打網遊和電動了。“ 那個十二月的晚上,我們站在岸邊,只剩一家買臺式炸雞的小攤和我們這一桌客人。這是十年前的臺灣,互聯網,互聯網遊戲已經改變了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約會方式。

也許我們應該嘗試把遊戲這件事的概念更新。二十年前,在廁所裡放雜誌和現在進廁所拿起手機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下班之後打打遊戲,其實與到睡覺才關上電視,一整天播放著應季的肥皂劇也是相同的需求。

當然,因為互聯網的發達,遊戲的盈利需求,中間設置了很多成癮性的關卡和流程,讓人更容易沉溺其中,但除去掉客觀原因,也有很多主觀上的成癮因素。

1、遊戲成癮,與環境因素相關,因為互聯網的發達,我們會發現世界的多元化讓自我變得更加渺小,價值感降低,遊戲的虛擬平臺就提供了讓人一瞬間獲得價值感的條件。

2、周圍的矛盾,虛擬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避,當現實壓力過大,人都希望能有地方轉移注意力。打一個簡單的比方,一個男人跟老婆吵架,所以打遊戲解悶,因為打遊戲,老婆又不斷阻止和數落,就會讓他更加逆反,最終遊戲成癮。這個遊戲可能不是重點,而是用遊戲來對抗關係,逃離痛苦,才是欲罷不能的原因。

3、發洩,平時很冷靜、禮貌的人,打起遊戲來像變了一個樣子,可能會罵髒話,很容易發怒、攻擊力很強。這是在利用遊戲進行發洩,遊戲中提供了更安全的外殼,讓心中的惡魔展現,而現實,有道德的標準,把我們拉回原位。

所以,適當的遊戲可以減壓,增加趣味性,但如果把遊戲當成自己的逃避方式,那麼,這個殼你只要遇到痛苦就會縮進去,然後得到滿足,最終會被困到殼裡,永遠不想再被現實所傷,最終喪失對現實自我的掌控力。


諮詢師張滴滴


我是一名從小玩到大的遊戲玩家,電競愛好者,也是一名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小夥子。玩了很多年的遊戲,也對沉迷遊戲這個問題有一些看法分享。

青少年為什麼沉迷遊戲

為什麼青少年容易沉迷遊戲,而且無法自拔,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家長的責任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3. 父母的陪伴缺少與玩伴的缺少

不管是普通的遊戲還是像藏貓貓這種與小夥伴們一起玩的遊戲,孩子或青少年都對這種有規則有場景的感興趣,他們看到了會感到新奇,想要去體驗嘗試,想要去玩。這是為什麼一些孩子或者青少年對遊戲感興趣。

當一名家長自己在假期或者照顧孩子的時候,刷抖音玩遊戲,或者直接就是玩手機,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孩子也想去玩手機,他會感覺手機非常的新奇。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還存在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要學習,一些教育不當會激發孩子的叛逆,你越不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就越要幹什麼,你越不讓孩子玩遊戲,限制他玩遊戲,反而會激發他對遊戲的興趣。

最關鍵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陪伴的缺少,當一個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小夥伴的陪伴,可以一起出去玩,打打球旅遊等,進行一些其他的健康的運動遊戲,這樣孩子的時間非常的充足,而不是總想著去玩遊戲。

因為學習的枯燥,有些不願意學習的孩子還要被家長老師逼著學習,他們的反抗心理,會覺得玩遊戲真好,自由自在,雖然他們顯示年紀小,但是卻在遊戲裡能做出很大的成就,打敗很厲害的怪物Boss。

所以家長在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上,要鬆弛有度,對於一些愛玩遊戲的孩子,家長最好是要與孩子一起玩遊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有陪伴,其次就是要與孩子有規定的時間玩遊戲,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玩什麼時候不可以玩,這樣孩子自己就會知道什麼時間是屬於放鬆時間,可以去玩玩遊戲。

其次家長們與孩子一起玩遊戲或者陪伴孩子玩遊戲,可以通過引導讓孩子獲取一些新知識,如玩三國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去了解一些歷史,這樣孩子的好奇心起來了,孩子就會主動的就可以在非遊戲時間,去了解一些歷史或者一些知識。

懶人最早看過一篇文章,一位家長在教育小孩玩遊戲,規定了孩子玩遊戲的時間,陪伴他一起玩,而且孩子玩遊戲還認識了很多朋友,包括年齡比較大的朋友。最關鍵是的這個孩子他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玩遊戲,什麼時候不可以玩,就算家長不在,孩子在超過規定的時間,或者現在已經不能玩遊戲了,就可以自覺的不玩遊戲了。

所以最關鍵的就是,家長的教育和陪伴是青少年能否沉迷遊戲的主要原因。

成年人為什麼對遊戲無法自拔

懶人作為成年人,並且對遊戲無法自拔髮表一下自己內心的看法。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玩遊戲,但是小時候因為家裡的條件和要去學習,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玩遊戲,所以小時候只有寒暑假在寫完作業才能玩遊戲。

小時候的我最想要的就是長大了工作了,要好好的玩遊戲。但是當我長大了之後發現,成年人的世界並不是很好過,生活的壓力和家庭的壓力,有時壓的我很難受,我只能轉移注意力,去尋找我的興趣所在,就是玩遊戲。

玩遊戲已經是我娛樂的方式和釋放壓力的方式。對於遊戲無法自拔,但玩遊戲的時間還是非常的少,多數情況還是看遊戲的一些資訊。

但是和一些青少年相比,成年人玩遊戲,多數情況下還是非常清醒的,他自己知道自己對於遊戲,和遊戲對於他是什麼地位。

總結

我認為青少年容易沉迷遊戲,那是他們正處於接觸和了解新世界的好奇階段,以及家庭教育的失敗。成年人對遊戲無法自拔,可能那是成年人娛樂和釋放壓力的地方。


懶人電競


沉迷遊戲主要是因為遊戲為玩家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玩家可以自由地釋放原始的本能慾望,做很多在現實世界裡他們想幹卻沒法乾的事情,獲得很多釋放本能後而獲得的快感,同時也可以在對虛擬世界的掌控和戰勝其他玩家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那些在現實世界裡無法獲得的精神層面的快樂和價值感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從遊戲中獲得,越是在現實世界裡受挫,則越是希望從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回補。當一個人陷入到這個虛擬的世界裡,他只會越陷越深,一旦在現實世界遭遇挫折或者期望與現實的落差時,他就越會想要從虛擬世界中去找尋安慰。

與此同時,成癮機制也會發揮重要作用。當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行為(如遊戲)獲得快樂的時候,大腦就會通過分泌多巴胺對這種行為進行獎勵,從而刺激個體重複這個行為進而獲得更多的“快樂”,這一循環會不斷重複並被強化,直到這個人遊戲成癮。大腦會在固定的週期裡釋放需求,從而敦促個體重複遊戲的行為,隨著上癮程度的加深,這個慾望週期會不斷縮短,個體重複遊戲的頻率和時長會加大,最終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遊戲上癮和吸毒上癮的形成機制是幾乎完全一致的,其後果有時候也和吸毒成癮一樣嚴重。

因此,防止遊戲上癮是子女教育和成年人自我管理的重要課題。

想要了解戒除遊戲具體辦法的,請關注或者私信我!


庖丁之術


首先,遊戲在當今的時代已經無所不在,五花八門。他已經通過電腦客戶端、手機客戶端佔據了幾乎現代人所有眼球,無孔不入。廣告植入、網頁自動跳轉、軟件綁定,讓你防不勝防。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遊戲呢?引用一句名言就是“存在即有價值”。既然他大量的充斥著每個角落,就說明它的需求量大。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在自己BCM裡,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英雄,讓萬眾位置矚目,讓他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這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性,不管你年齡多大。每個人都需要存在感,這與虛榮無關。這是溫飽時代後、物質時代之後,精神需求時代每個人的追求。所以這是大趨勢。

成年人玩遊戲,既可以放鬆精力,又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自己的夢想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你要是沉迷就是你的不對了。做人做事都要有個度,一味的沉迷遊戲只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樂趣。

要想脫離沉迷就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當你找到其他讓自己有存在感的東西或者工作的時候,你就會義無反顧的投入他的懷抱。

奔跑吧,騷年,去尋找更有意義的事情。


電氣小知識


回答;青少年沉迷於遊戲和成年人喜歡玩遊戲都是什麼樣的心理。

首先,青少年喜歡玩遊戲,而且沉迷於裡面,這種行為習慣是如何造成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青少年的剋制力比較差,沒有受到太大的外界壓力和約束,加上父母的管教和約束教育不夠,所以很多青少年除了學習之餘幾乎都會把其他的時間都放到遊戲裡面。

第二;朋友圈子的作用,對於青少年來說,朋友的作用對於玩遊戲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有朋友會陪自己玩自己能夠開心,緩解很多壓力,分享共同的心得。

第三;對於學習方面,學習壓力壓抑,緊張,學的煩躁,聽不進去,就把學習放下了,轉移一下自己的精神上的壓力。

對於成年人來說玩遊戲沉迷意味著什麼呢?

第一;成年人喜歡玩遊戲,並且會沉迷,如果這個玩遊戲的人的身份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職業玩家,以這個賺錢吃飯的那是很正常的。

但是,還有一種玩遊戲沉迷是屬於啃老一類的人,每天花有大量的時間玩遊戲,那麼花費在工作和賺錢的時間自然也就會很少。

這個可能屬於父母有錢,而自己不用為未來的生活而發愁的。

還有一種純粹就是沒有上進心,得過且過,對未來沒有規劃,心理不成熟,沒有主見,什麼都聽別人怎麼說的。

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喜歡玩遊戲,自己為了融入對方的群體當然也會選擇玩遊戲跟隨。

玩遊戲無論對於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是可以的,但是都需要適度,否則對身體健康都是有害無益的。


夜聽繁星話心理


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心態自我平衡,避免內心失衡的一種自我保護系統,可能現實中的難過太多,而在遊戲中又能得到相應的快樂和滿足,這樣就很容易沉溺於這一種簡單易得的舒適環境,並且產生強依賴,就算成年人也扛不住,精神鴉片的一種。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不能強制解除,一定要緩慢的心理疏導,避免一不小心就毀了他的全世界。因為他們的世界本就脆弱不堪。


在路尚


首先沉迷於遊戲和年齡沒有關係!表現在人類對於慾望的深淺!慾望可分為:應該欲和貪慾。應該欲歸屬於大腦的辨識(良知),貪慾歸屬於心臟的藏識。沉迷於遊戲,屬於貪慾和過度遊戲的範圍,非常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在玩遊戲的同時要把握好度。之所謂:張弛有度,方顯真性情!


觀正堂


對任何事物的“無法自拔”,從專業角度來說,可以認為這樣的行為——打遊戲,是被“強化”而來的。

強化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一個概念。

打遊戲,通過獲得一些需要的“東西”,被強化而來,最後“無法自拔”。比如,通過打遊戲,隨著難度的增加,克服困難的過程裡,就獲得了“成就感”。這就是被“正強化”,(正強化是指,行為的結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俗稱“投其好”)。

還有一種過程是,“負強化”。比如,打遊戲能夠逃避做家務。通過打遊戲,迴避了自己不想要的“東西”,這種過程叫“負強化”(負強化是指,行為結果迴避了自己不想要的結果,俗稱:“去其惡”)。


PSYFOUR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成年人也有很多生活壓力,這些壓力也需要有一個發洩的通道。而現實社交又面臨著相對較高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溝通成本,所以很多人放棄了這個方式。反而是選擇了相對成本較低的遊戲。畢竟在網絡的世界裡,少了現實的很多限制,更能讓人放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