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容易沉迷游戏,为什么一些成年人也对游戏无法自拔?

青丘如画


游戏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文化,他只不过是娱乐方式的一种不同样的体现手法。

不过是父母年代没有游戏,父母们用抽烟喝酒、看小说听磁带代替了游戏这项娱乐活动

这些娱乐活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令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得到放松,一个未成年人乃至成年人如果沉迷游戏,那他的现实生活可能很不顺意,他的生活不能使他感到惬意和放松,我说出这种话时,有的年长一些的人可能在心里暗想,“他一个半大孩子能有什么烦心事巴拉巴拉”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心里,那么我希望您能多多挖掘一下你的生活,在谋图改变,不要把生活、教育的失败归结于一项娱乐活动。

结尾我在插一句,如果您也是一个从事游戏相关行业的工作者,那么您就会知道,玩游戏有的时候也是一件痛苦。


强迫症玩家阿滚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沉迷游戏并不是青少年的专利,成年人沉迷游戏,男女朋友为游戏吵架,太太因为报怨老公打游戏不分担家务闹离婚,甚至沉迷游戏变成宅男宅女,远离社交甚至无法工作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我有一位台湾朋友,十年前我去台湾的时候,他带我们去了淡水码头,说“这是那一代人(70后),骑着机车带着美眉约会的圣地,而现在,年轻人约会都是在家里打网游和电动了。“ 那个十二月的晚上,我们站在岸边,只剩一家买台式炸鸡的小摊和我们这一桌客人。这是十年前的台湾,互联网,互联网游戏已经改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约会方式。

也许我们应该尝试把游戏这件事的概念更新。二十年前,在厕所里放杂志和现在进厕所拿起手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下班之后打打游戏,其实与到睡觉才关上电视,一整天播放着应季的肥皂剧也是相同的需求。

当然,因为互联网的发达,游戏的盈利需求,中间设置了很多成瘾性的关卡和流程,让人更容易沉溺其中,但除去掉客观原因,也有很多主观上的成瘾因素。

1、游戏成瘾,与环境因素相关,因为互联网的发达,我们会发现世界的多元化让自我变得更加渺小,价值感降低,游戏的虚拟平台就提供了让人一瞬间获得价值感的条件。

2、周围的矛盾,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当现实压力过大,人都希望能有地方转移注意力。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个男人跟老婆吵架,所以打游戏解闷,因为打游戏,老婆又不断阻止和数落,就会让他更加逆反,最终游戏成瘾。这个游戏可能不是重点,而是用游戏来对抗关系,逃离痛苦,才是欲罢不能的原因。

3、发泄,平时很冷静、礼貌的人,打起游戏来像变了一个样子,可能会骂脏话,很容易发怒、攻击力很强。这是在利用游戏进行发泄,游戏中提供了更安全的外壳,让心中的恶魔展现,而现实,有道德的标准,把我们拉回原位。

所以,适当的游戏可以减压,增加趣味性,但如果把游戏当成自己的逃避方式,那么,这个壳你只要遇到痛苦就会缩进去,然后得到满足,最终会被困到壳里,永远不想再被现实所伤,最终丧失对现实自我的掌控力。


咨询师张滴滴


我是一名从小玩到大的游戏玩家,电竞爱好者,也是一名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小伙子。玩了很多年的游戏,也对沉迷游戏这个问题有一些看法分享。

青少年为什么沉迷游戏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沉迷游戏,而且无法自拔,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家长的责任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3. 父母的陪伴缺少与玩伴的缺少

不管是普通的游戏还是像藏猫猫这种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游戏,孩子或青少年都对这种有规则有场景的感兴趣,他们看到了会感到新奇,想要去体验尝试,想要去玩。这是为什么一些孩子或者青少年对游戏感兴趣。

当一名家长自己在假期或者照顾孩子的时候,刷抖音玩游戏,或者直接就是玩手机,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孩子也想去玩手机,他会感觉手机非常的新奇。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还存在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要学习,一些教育不当会激发孩子的叛逆,你越不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越要干什么,你越不让孩子玩游戏,限制他玩游戏,反而会激发他对游戏的兴趣。

最关键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陪伴的缺少,当一个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小伙伴的陪伴,可以一起出去玩,打打球旅游等,进行一些其他的健康的运动游戏,这样孩子的时间非常的充足,而不是总想着去玩游戏。

因为学习的枯燥,有些不愿意学习的孩子还要被家长老师逼着学习,他们的反抗心理,会觉得玩游戏真好,自由自在,虽然他们显示年纪小,但是却在游戏里能做出很大的成就,打败很厉害的怪物Boss。

所以家长在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上,要松弛有度,对于一些爱玩游戏的孩子,家长最好是要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有陪伴,其次就是要与孩子有规定的时间玩游戏,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可以玩,这样孩子自己就会知道什么时间是属于放松时间,可以去玩玩游戏。

其次家长们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陪伴孩子玩游戏,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获取一些新知识,如玩三国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去了解一些历史,这样孩子的好奇心起来了,孩子就会主动的就可以在非游戏时间,去了解一些历史或者一些知识。

懒人最早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家长在教育小孩玩游戏,规定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陪伴他一起玩,而且孩子玩游戏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年龄比较大的朋友。最关键是的这个孩子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玩游戏,什么时候不可以玩,就算家长不在,孩子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或者现在已经不能玩游戏了,就可以自觉的不玩游戏了。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家长的教育和陪伴是青少年能否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

成年人为什么对游戏无法自拔

懒人作为成年人,并且对游戏无法自拔发表一下自己内心的看法。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玩游戏,但是小时候因为家里的条件和要去学习,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玩游戏,所以小时候只有寒暑假在写完作业才能玩游戏。

小时候的我最想要的就是长大了工作了,要好好的玩游戏。但是当我长大了之后发现,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很好过,生活的压力和家庭的压力,有时压的我很难受,我只能转移注意力,去寻找我的兴趣所在,就是玩游戏。

玩游戏已经是我娱乐的方式和释放压力的方式。对于游戏无法自拔,但玩游戏的时间还是非常的少,多数情况还是看游戏的一些资讯。

但是和一些青少年相比,成年人玩游戏,多数情况下还是非常清醒的,他自己知道自己对于游戏,和游戏对于他是什么地位。

总结

我认为青少年容易沉迷游戏,那是他们正处于接触和了解新世界的好奇阶段,以及家庭教育的失败。成年人对游戏无法自拔,可能那是成年人娱乐和释放压力的地方。


懒人电竞


沉迷游戏主要是因为游戏为玩家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玩家可以自由地释放原始的本能欲望,做很多在现实世界里他们想干却没法干的事情,获得很多释放本能后而获得的快感,同时也可以在对虚拟世界的掌控和战胜其他玩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那些在现实世界里无法获得的精神层面的快乐和价值感都可以非常容易的从游戏中获得,越是在现实世界里受挫,则越是希望从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回补。当一个人陷入到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只会越陷越深,一旦在现实世界遭遇挫折或者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时,他就越会想要从虚拟世界中去找寻安慰。

与此同时,成瘾机制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当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行为(如游戏)获得快乐的时候,大脑就会通过分泌多巴胺对这种行为进行奖励,从而刺激个体重复这个行为进而获得更多的“快乐”,这一循环会不断重复并被强化,直到这个人游戏成瘾。大脑会在固定的周期里释放需求,从而敦促个体重复游戏的行为,随着上瘾程度的加深,这个欲望周期会不断缩短,个体重复游戏的频率和时长会加大,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游戏上瘾和吸毒上瘾的形成机制是几乎完全一致的,其后果有时候也和吸毒成瘾一样严重。

因此,防止游戏上瘾是子女教育和成年人自我管理的重要课题。

想要了解戒除游戏具体办法的,请关注或者私信我!


庖丁之术


首先,游戏在当今的时代已经无所不在,五花八门。他已经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占据了几乎现代人所有眼球,无孔不入。广告植入、网页自动跳转、软件绑定,让你防不胜防。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游戏呢?引用一句名言就是“存在即有价值”。既然他大量的充斥着每个角落,就说明它的需求量大。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在自己BCM里,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英雄,让万众位置瞩目,让他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这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不管你年龄多大。每个人都需要存在感,这与虚荣无关。这是温饱时代后、物质时代之后,精神需求时代每个人的追求。所以这是大趋势。

成年人玩游戏,既可以放松精力,又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梦想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你要是沉迷就是你的不对了。做人做事都要有个度,一味的沉迷游戏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乐趣。

要想脱离沉迷就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当你找到其他让自己有存在感的东西或者工作的时候,你就会义无反顾的投入他的怀抱。

奔跑吧,骚年,去寻找更有意义的事情。


电气小知识


回答;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和成年人喜欢玩游戏都是什么样的心理。

首先,青少年喜欢玩游戏,而且沉迷于里面,这种行为习惯是如何造成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的克制力比较差,没有受到太大的外界压力和约束,加上父母的管教和约束教育不够,所以很多青少年除了学习之余几乎都会把其他的时间都放到游戏里面。

第二;朋友圈子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朋友的作用对于玩游戏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朋友会陪自己玩自己能够开心,缓解很多压力,分享共同的心得。

第三;对于学习方面,学习压力压抑,紧张,学的烦躁,听不进去,就把学习放下了,转移一下自己的精神上的压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玩游戏沉迷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成年人喜欢玩游戏,并且会沉迷,如果这个玩游戏的人的身份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职业玩家,以这个赚钱吃饭的那是很正常的。

但是,还有一种玩游戏沉迷是属于啃老一类的人,每天花有大量的时间玩游戏,那么花费在工作和赚钱的时间自然也就会很少。

这个可能属于父母有钱,而自己不用为未来的生活而发愁的。

还有一种纯粹就是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对未来没有规划,心理不成熟,没有主见,什么都听别人怎么说的。

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喜欢玩游戏,自己为了融入对方的群体当然也会选择玩游戏跟随。

玩游戏无论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是可以的,但是都需要适度,否则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害无益的。


夜听繁星话心理


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心态自我平衡,避免内心失衡的一种自我保护系统,可能现实中的难过太多,而在游戏中又能得到相应的快乐和满足,这样就很容易沉溺于这一种简单易得的舒适环境,并且产生强依赖,就算成年人也扛不住,精神鸦片的一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强制解除,一定要缓慢的心理疏导,避免一不小心就毁了他的全世界。因为他们的世界本就脆弱不堪。


在路尚


首先沉迷于游戏和年龄没有关系!表现在人类对于欲望的深浅!欲望可分为:应该欲和贪欲。应该欲归属于大脑的辨识(良知),贪欲归属于心脏的藏识。沉迷于游戏,属于贪欲和过度游戏的范围,非常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玩游戏的同时要把握好度。之所谓:张弛有度,方显真性情!


观正堂


对任何事物的“无法自拔”,从专业角度来说,可以认为这样的行为——打游戏,是被“强化”而来的。

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打游戏,通过获得一些需要的“东西”,被强化而来,最后“无法自拔”。比如,通过打游戏,随着难度的增加,克服困难的过程里,就获得了“成就感”。这就是被“正强化”,(正强化是指,行为的结果,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俗称“投其好”)。

还有一种过程是,“负强化”。比如,打游戏能够逃避做家务。通过打游戏,回避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这种过程叫“负强化”(负强化是指,行为结果回避了自己不想要的结果,俗称:“去其恶”)。


PSYFOUR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成年人也有很多生活压力,这些压力也需要有一个发泄的通道。而现实社交又面临着相对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沟通成本,所以很多人放弃了这个方式。反而是选择了相对成本较低的游戏。毕竟在网络的世界里,少了现实的很多限制,更能让人放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