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貴新: 25年擺渡人 連起村民進城路


袁貴新: 25年擺渡人 連起村民進城路

(袁家渡口)


袁貴新: 25年擺渡人 連起村民進城路

(袁貴新攙扶老人上岸)

一船蕩漿連兩岸,廿五載不停歇。這是一名默默堅守資江河段袁家渡口碼頭擺渡人袁貴新的真實寫照。25年來,他甘灑熱血寫春秋,堅守崗位不動搖,熱心服務每一名搭船進城的群眾,從來沒有半點怨言。滔滔資江水承載著袁貴新半輩子的浮沉,見證著縣城和村裡的鉅變。

如今,隨著資江三橋的貫通,選擇搭乘渡船進城的村民越來越少,袁貴新和他的渡船即將面臨退出歷史舞臺的使命。但是,跟資江河面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袁貴新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袁貴新所在的上渡街道塔山村袁家片,地處縣城東端,這裡三面環水,與北塔隔江相望。1995年之前,村裡沒有公路,村民出行只能到碼頭搭乘渡船過河。

那時候,駕船並不是輕鬆活。袁貴新承攬了架船的任務之後,很少有過清閒,一天24小時,基本上吃住在船上。只要有人過河,他就得隨時開動機器,撐起篙子擺渡。

“在三橋沒有貫通之前,深更半夜接到電話很正常。”袁貴新介紹,袁家片盛產蔬菜,每到凌晨三點,大部分村民就會挑著滿滿的蔬菜進城兜售。為此,只要有人打電話過來,他就會迅速起床,讓村民穿上救生衣,小心翼翼的護送他們過河,常年的早起和不足的睡眠導致僅僅48歲的他像個小老頭。

經過25年的風吹日曬,袁貴新的臉龐早就變得黑裡透紅,佈滿皴裂。曾經有人問他,你這個行業掙不到什麼錢,為什麼還要堅守?他笑而不答,若有所思。

“其實,不想轉行那是假的。”袁貴新說,他之所以一直在碼頭堅守,是因為他已經熟悉了河道的深淺,知道哪裡可以停靠,哪裡可以擱淺。他不放心繼任者在接受運營期間,輕易損壞渡船,影響村民的正常出行。再有,村裡有位90來歲的卿姓老人,每天都會進城賣菜,需要他隨時照顧,他怕其他人照顧不來。還有兩岸碼頭的環境衛生,都需要他每天清掃,沿河垃圾需要他不定時打撈。

“不是一般的年輕後生,真的吃不消這份繁瑣的工作。”因此,袁貴新在袁家這個小小的碼頭,一呆就是整整25年。

早幾年,在袁家碼頭下游500米處,資江三橋順利貫通,隨著9路公交大巴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村民進城賣菜的難題。但是,仍然有不村民選擇過渡進城賣菜。而袁貴新,一如既往的隨叫隨到,並沒有因為收益甚微改變初衷。

去年12月1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左志鋒一行到袁家渡口督導安全生產工作,對袁貴新不計個人得失,嚴格遵守安全規則,堅守25年,渡船沒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併為村民架起連城路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讚揚。

“儘管,過河的村民越來越少,渡船即將失去它應有的作用,但是,只要村裡還有人願意過河,我還是會堅持下去。”袁貴新如是說。( 卿躍飛 雪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