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前幾天有網友求助:我在東莞一家藥店工作已經兩年多,直屬經理進公司已經十年,工作都交給我和另外一個同事負責。我們的人力資源工作由總部統一規劃,子公司以執行為主,在專業上比較難有突破的機會,我也清楚工作三年是決定以後職業水準的關鍵時期,因此最近有心離開這個有些僵化的公司,去尋找更加專業的平臺,但是經理再過兩年就要退休,到時候我有極大的優勢來競爭經理這個職位。現在我非常矛盾,一方面想留下來按部就班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想去找更有活力的平臺,不願意以後一直像經理這樣耗日子。請問,我該如何抉擇?

很多人總是衝動辭職後又盲目求職,最終陷入跳槽的死循環。在這個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期,跳槽尤其要謹慎。其實,說到最後,工作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目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關於去留,我們可以自我測試。當工作帶給你以下幾點感受的時候 ,就可以考慮離職了。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一、離職的必要條件

為上班而發愁,鬱鬱寡歡。工作不只是為了活著,但有多少人為了微薄的薪水而出賣自己的青春? 不適合的工作讓人不快樂,甚至因此亞健康。因一份工作失去對生活的熱情,甚至健康,代價是不是有些大了?

l 創造力下降

什麼時候你發現工作變得枯燥乏味?上班是不是經常無事可做,或者提不起一點興趣。

l 很難學習到新知識和技能

一份不能讓人成長的工作,帶給你的除了薪水,還有什麼?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l 和升遷擦肩而過

如果升職總是沒有你的份,可以考慮辭職了。比加班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永遠不被委以重任。假如公司會對此做出解釋,並幫你指出今後如何改進的話,說明他們還是信任你的。但如果你總是被置之不理的話,就可以考慮走人了。

l 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和認可

如果公司運轉良好,而你的付出和努力無論從物質上還是其它方面,總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你的工作不受重視,不妨尋找其它能證明自己的地方。

l 公司價值觀和你不再合拍

當公司的價值觀、企業使命和你的價值觀不合拍時,你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具備以上某一點就有了離職的理由,但有理由離職和可以離職之間還有一段路要走。離職也要講謀略,看大形勢,分析各種內外因素。朱元璋打天下,未知先取張士誠抑或陳友諒;劉伯溫獻計,進攻何人,先要洞悉另一方的反應。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二、跳槽的六脈神劍

我們跳槽,也要知己知彼,分析各種利弊。因此,我先提幾個問題,算是求職的六脈神劍吧。

l 經濟能力

這個可能很多人認為沒必要考慮,工作三年,經濟能力如何?畢竟我們不僅是獨立的個體,更是社會人。

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如何面對不穩定的職場環境?雖然這份工作有種種不如意,但至少滿足了某一方面的需求,如難得的安全感。有經濟能力你可以為下一份工作等三個月甚至更久,缺乏經濟能力不到一個月你必須上班,否則房租水電費都成為壓力。

l 專業水準

作為人資,你擅長那幾個模塊?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據我瞭解,一般子公司的人資也就在員工關係上相對有點優勢,前提是這個人資情商不低。你是哪種情況?

l 綜合素質

除了人資你還具備哪些專業技能?很多時候我們拼的不僅僅是專業,更是強大的綜合能力。文筆不好的人資不是好助理。 我是行政里人資做的最好的,或者我是人資裡財務最專業的,這也算一回。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l 經驗積累

三年時間,你對公司人資的優缺點有沒有比較透徹的瞭解?對公司的管理模式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如果換個環境,貴公司能被信手拈來的部分有多少?

l 學歷證書

目前你是什麼學歷,人資方面證書有哪些?不要給我談學歷沒有能力重要,證書不等於實力。至少學歷和證書證明了你的學習力和執行力。

l 求職方向

假設你決定離開公司,你下一步的求職方向是否清晰?工作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有了方向,還要在現實的基礎上持續努力,把自己和競爭對手區分開來。

如果你的回答中“否”佔據了大多數,那我不建議你立刻跳槽,這時候的你甚至沒有資格談職業規劃。建議你有跳槽衝動的時候多瀏覽招聘信息,明確自身的不足,再有針對性的完善,可以讓自己更理智一些。

對我們個體而言,最基礎的就是做自己;再進一步,是通過別人拿結果,一般管理層大概就這樣吧。你現在是什麼階段?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三、離職的六個小錦囊

當一份工作既看不到興趣又找不到價值,只剩消極的混日子,時間久了,甚至會懷疑自我,懷疑人生,懷疑整個世界。關於離職,我有六個小錦囊:

l 瞭解自己內心深層次的需求

渴望專業的平臺與等待晉升,那個更具有誘惑力?其實在我看來,兩者並不矛盾,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在公司堅持兩三年,在此期間有意識地完善自我,同時為競聘做準備。

即使競聘失敗,你也早非吳下阿蒙。即使出去,競爭力也完全沒問題;如果競聘成功後還是想離開,那就果斷的離開吧。你的資歷更具亮點。

l 橫向縱向多比較

你快樂嗎?工作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你現在處於迷茫和焦慮,有時候這不是由於工作本身引起的,而是個人對外面世界盲目的嚮往。

任何事都可以換位思考,如果換工作後不適應節奏又沒達到想專業化的目的,你會怎麼辦?建議你橫向縱向反覆比較,不瞭解就沒有發言權,同樣,不瞭解也沒必要迷茫和矛盾。有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時候,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l 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

與其嚮往更有活力的平臺,而在安穩和外面美好誘惑中煎熬,不如靜下心來強大自我。誰不向往大公司,只是沒有選擇權而已。

當我們有離職的衝動時,不妨先停下來,完成需要量變的積累。離開熟知的世界,意味著未來已經脫離你的掌控。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讓自己擁有更強大的競爭力,才能抓住每一次稍縱即逝的機會。

l 要麼適應,要麼離開

作為子公司,很難改變這種僵化的局面,也很難改變按部就班的格局。如果不能適應,只能選擇離開。

我希望這次離開不是一無所有的說走就走,而是一種能力與環境不匹配。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具備“司馬光思維”,打破,才能覓得生機。

l 心態必須強大

離開行業前三的公司,離開穩定的工作環境,有時候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落差。放棄這一切,在你看來是一種犧牲,但並不意味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多。

外面的世界也並非都是美好,也許勞資糾紛會讓你焦頭爛額;苛刻的上司讓你無所適從……這時候,專業的強大不如內心的強大。 只有經歷過,你才會真正成長。

l 思維決定結果

一般跳槽都會有一段不適應期。我們習慣苛刻,對於陌生的人與事,看到的總是缺點。最後無奈地發現新環境與想象中相去甚遠。

這時候我們不必沮喪,或許這正是我們大展身手的機會。不同思維,不同行動;不同行動,不同結果。

疫情後的兩難選擇,跳槽還是繼續?六個小錦囊讓你豁然開朗!

跳槽絕對不是隨心所欲,想跳就跳,而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行動。從行業到職位,從公司背景到前景,都在我們的考慮範疇,否則很可能多走彎路。

有個朋友,從有離職這個念頭,到正式離職,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正應了那句話:十年磨一劍。這樣充足的準備,讓他有機會站在更高的起點,選擇更好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