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凱旋!記90後逆行護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24日訊(記者 黃駿 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 1月28日,王少琳和同行的138位戰友們踏上前往湖北馳援的旅程。沒有硝煙,卻無處不是戰火,晚上7點多到達武漢機場,偌大的機場空無一人,山東醫療隊的聲音迴盪在其間。

3月21日下午16時許,支援黃岡的山東醫療隊分乘多架航班平安凱旋,抵達濟南遙牆機場,其中包括煙臺第一批、第二批的13名隊員,王少琳就是其中之一。她作為煙臺第二批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之一,和千里馳援的山東醫療隊,以及黃岡當地市中心醫院的醫療人員一起,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奮戰了整整53天。

生日當天“請戰”湖北,總結經驗上戰場

正月初一,是王少琳29歲的生日。那天上午,她正要和家人一起過生日,手機的科室工作群裡發來“醫院要組建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需要一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看到信息,她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就向護士長報了名。王少琳說:“這是我給自己最勇敢、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

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到達湖北後,王少琳主動要求將留了6年多的長髮剪掉。到達黃岡後的第四天,她被安排在一個宿舍樓照顧疑似患者。那時,他們需要不斷安撫病人,等待咽拭子的結果。“這種既想早點看到結果,又害怕看到結果的心情,只有處在這種環境中的我們才可以切身體會。”沒過兩日,她就正式前往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工作。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共有7層,王少琳被安排在東區三組,護理位於第7層隔離病房裡的確診病人,那時東區三組共收治了59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3例病重。由於醫療中心臨時將宿舍樓改造成隔離病房,沒有安裝電梯,王少琳和戰友一行人每天都要爬樓梯上下班。“我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爬上爬下七層樓,爬到三層時就開始窒息、出汗。”加上小時候有過過敏性哮喘,王少琳對窒息感特別恐懼,“每當這時,我總放慢腳步,讓心平靜下來,然後冷靜地開始工作。”王少琳說。

勇士凯旋!记90后逆行护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王少琳正在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徵

在隔離病房工作,重中之重,便是做好防護。如何正確穿脫防護服,防止自己被汙染尤為重要。“第一次穿著厚厚的隔離衣工作6個小時,最難克服的還是憋氣,中間憋氣好幾次,加上走路後熱量散不出去,更加重了窒息的感覺。”王少琳笑著說起自己的經歷。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適應後,她慢慢掌握了技巧:穿上防護服一定要深慢呼吸,一口氣盡量吸到肺底,用腹部的力量喘氣會好很多。

她將培訓和工作的經驗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項:上下樓梯和日常工作一定要慢走;和病人交流不能因為聽不懂而大聲講話,這會讓口罩哈氣更嚴重;護理隔離病人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尤其要注意心理護理;一個病房的環境還有病人的心情對於病情的康復尤其重要……

三人病房破堅冰,“走著走著就勇敢了”

“走著走著,就勇敢了”王少琳這樣形容自己。她對記者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我每天都在變得堅強,每當看到不同樓層的戰友們豎起大拇指相互鼓勵的時候,我就很安心。”面對患者,她總是像對待家人一樣,盡己所能安撫和照顧好他們。

勇士凯旋!记90后逆行护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王少琳給病人測量指脈氧

在她護理的病人中,有一個阿姨是病重患者,住在三人間病房,生活不能自理。阿姨有時將用過的衛生紙隨地亂扔,既影響了病房環境,又讓周圍的兩個病人對她冷眼相待。王少琳看到了後,每次都趕緊將病房清掃乾淨,細心安慰那位阿姨,同時不斷地和旁邊的兩個病人談心,促進病房間的感情。久而久之,病房的氣氛變得溫暖了起來,有時看到地上丟的紙,兩位病友都幫忙收拾,還經常給阿姨講講笑話,有時候在阿姨視頻通話的時候,還和阿姨老伴聊天。

“過了最嚴重的那幾天,阿姨的病情真的好了很多,高流量撤了,變成鼻導管吸氧,也能下地活動了,後來變成她主動要求打掃衛生,說要鍛鍊身體,三個人每天都在鼓勵彼此快點出院。”王少琳回憶著病房的點點滴滴。就在不久前,三位病人都先後出院了。

據瞭解,隔離病房的工作非常辛苦,常常六七個小時不能吃喝,而王少琳卻告訴記者隔離病房也“不累”,因為每天看到病人康復出院,她的心裡都會輕鬆和開心很多。在2月19日的援鄂日記裡,她這樣寫道,“如果說來之前令我害怕的是這些患者,那麼現在讓我勇敢的也是他們,看到他們的積極和樂觀,看到每天痊癒解除隔離的病人,無疑不讓我對戰勝這場疫情充滿了信心。”那一天,是王少琳援鄂的第22天,雖然不知道何時能夠戰勝疫情,王少琳卻格外樂觀,就像她說的:“走著走著就勇敢了。”

老少病人我都看,一聲感謝暖心窩

回憶起援鄂工作,王少琳說雖然辛苦,但很有意義。她管轄的病房裡,往往剛解除隔離了幾個病人,又有人確診入院。每天上班,王少琳總是比正常上班時間提前一個小時到,她要提前穿隔離衣、防護服,戴好口罩和護目鏡,進行消毒等一系列流程。“早早地過去,還能幫上個班次的隊友分擔點工作。”王少琳說道。為了節省防護用品,工作時間她還會穿上成人尿不溼。

勇士凯旋!记90后逆行护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王少琳穿著防護服裝卸氧氣表

在她負責的患者中,最小的患者9個月大,最大的患者90歲。他們每一位,都需要護理和關愛。工作時間內王少琳遇到情緒低落的患者,會馬上主動前去安撫。由於患者多使用當地方言,溝通起來有些困難,她就寫字或者打手勢交流。“我要儘自己的力量去護理好他們,讓他們不再覺得孤單。”王少琳說。

2月4日,病房裡收診了一例9個月大的小患者天天(化名),他的父親和他住一個病房裡。王少琳每次都要去給孩子喂藥,“天天會哼唧兩聲,然後乖乖地把藥吃掉。看到我們來了,他也會張開雙臂讓我們抱一會,每次看到他,想到他的母親不在身邊,我都覺得特別難受。”

王少琳也時常想起自己的母親和家人。“他們一直很緊張,每天都要詢問我的工作狀況。”王少琳說,每天一下班,她就要跟父母報聲平安,因為母親要等女兒的消息才能睡得踏實。

病房裡,還有一位歲數稍大點的患者,病情相比其他患者重一些,吃飯需要護士喂,大小便不能自理,王少琳會定時幫她接尿倒尿。“有一次,她對我說‘謝謝你了,姑娘,阿姨都不好意思了’,那時我特別感動,眼淚湧上了眼眶。”對於王少琳來說,患者的鼓勵和支持都是她的力量源泉。

勇士凯旋!记90后逆行护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長時間工作後的王少琳

每一個小時,她會查看所有病人,測量、記錄體溫、呼吸等指標。對病情稍重的患者,還要進行血氧飽和度等數據的監測和治療。每天下班,身上的衣服都會被汗水浸溼,因為防護衣和隔離服兩層罩在衣服外面,稍微活動就會出汗,鼻樑上也被口罩護目鏡壓出了深深的痕。加上戴著護目鏡和手套,平常再熟悉不過的打針、輸液都因為視覺和手感的誤差變得格外困難。但是每當看到患者一個個出院,聽到患者的一句句感謝,就會覺得心裡很溫暖,工作特別有動力,也不覺得辛苦了。

筆記歷歷在目,援鄂勝利歸來

勇士凯旋!记90后逆行护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2月1日,經過幾天的緊張培訓,大家相互規範彼此穿脫防護服,努力做到熟練,避免因為不當的操作增加被感染的幾率。考核順利通過讓我們對自己多了一份信心。第一個班次,我們負責的是收診疑似病人,在這個臨時用宿舍改建的病房裡,我們仔細地劃分著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

“2月6日,從昨天早晨6:30出發到醫院,一直到下午3點多回酒店,晚上8點才吃了第一頓飯,晚飯後,我爬了會樓梯,為的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其實,每天下班,身上的衣服都會被汗水浸溼,因為防護衣和隔離服兩層罩在原有衣服外面,稍微活動就會出汗,鼻樑上也被口罩護目鏡壓出了深深的痕,不過,在我看來,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月7日,今天是我來到黃岡的第10天,晚上是8點到凌晨2點的夜班,但我還是早早地醒了,覺得心裡有些牽掛,昨天晚上10點多下班,每次下夜班我都會餓得胃疼,但實在是太累了,沒有力氣去吃飯,只想抓緊回到酒店洗澡睡覺,養精蓄銳,準備第二天的戰鬥,往往是稍微吃點餅乾就當作一頓飯了,我也安慰自己就當是減肥了吧。”

一個多月前,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始終堅信疫情很快會被遏制,因為我身後是關心支持我的各位領導、同事、兄弟姐妹!是我們強大的祖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定會打贏!”

3月18日,最後2名患者治癒出院,標誌著黃岡全市“四類人員”全部清零。

勇士凯旋!记90后逆行护士王少琳的“勇敢”援鄂之行

援鄂歸來的王少琳

3月21日,她們從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辭別,那天,很多黃岡市民前來送行。“直到我們出了黃岡,在前往武漢機場的高速路口都有市民們一路相隨,他們有的戴著口罩抱著孩子,有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有的是曾經治癒的患者,有環衛工人,有安保人員,有社區民眾,有外賣小哥……”王少琳的聲音變得低沉了,話語中透露著感動。

如今,她們已經平安歸來,不久後就能在煙臺和家人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